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

一种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

摘要

一种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包括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菌、菌丝培养、发生原基(崔蕾)、育菇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丝培养阶段分为一期菌丝培养和二期菌丝培养两个阶段,接菌和一期菌丝培养在一期培养车间进行,二期菌丝培养和发生原基(崔蕾)在二期培养车间进行,发生原基后移到出菇处理车间进行育菇;有益效果是:接菌成功率高;避免了由于温差过大出现畸形菇和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现象;加速了杏鲍菇的生长速度,实现了全过程连续不间断地工厂化生产,能提高生产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育菇时间、缩短消毒时间,降低运行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3038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凯盛肥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75751.6

  • 发明设计人 王开成;

    申请日2014-10-25

  • 分类号A01G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工业园区复旦大道东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09:0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8-0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01G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08-15

    授权

    授权

  • 2017-05-2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G1/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02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03-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410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1-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的工厂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但是,目前杏鲍菇生产过程的接菌和菌丝生长阶段在一个培养大棚或者说在一个菌丝培养车间进行,这样,对培养车间的灭菌、温湿度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一茬移走后,又要严格灭菌,每期灭菌消毒时间长,不能进行连续化生产;如果要连续生产,人员出入频繁,污染加剧,消毒频繁,而且消毒必须等最后一批生长到期后才能进行消毒,重新恢复生产又要从第一批开始,菌丝生长阶段为30~40天,如果每天一批,从准备消毒到恢复生产需要60~80天(还不包括消毒时间),尤其在接菌后10天内没有一个灭菌程度更高的保育阶段,接菌失败率比较高;另外,根据杏鲍菇生长特性,接菌后菌丝生长阶段为30~40天,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需60%左右,温度需23~25℃,然后移到出菇处理车间,在出菇处理车间有一个发生原基(崔蕾)阶段,时空气相对湿度需80~95%,温度需12~15℃,崔蕾时间为7~10天,崔蕾后进入育菇阶段,从育菇到采收阶段为15~20天,30~40天的恒湿恒温后突然移到出菇处理车间发生原基(崔蕾),由于温差过大,会出现畸形菇,还会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另外,由于出菇处理车间需要崔蕾,温度较低,如果要连续化生产,出菇处理车间的温度必须保持在12~15℃,由于温度过低造成杏鲍菇育菇阶段生长缓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灭菌消毒时间短、接菌成功率高、能连续化生产、有利原基发生、减少畸形、病害、加速杏鲍菇生产的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包括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菌、菌丝培养、发生原基(崔蕾)、育菇阶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丝培养阶段分为一期菌丝培养和二期菌丝培养两个阶段,接菌和一期菌丝培养在一期培养车间进行,一期菌丝培养(也称为保育期)时间为5~10天,空气相对湿度50%~70%,温度23~25℃;二期菌丝培养和发生原基(崔蕾)在二期培养车间进行,二期菌丝培养和发生原基(崔蕾)时间为20~40天,发生原基阶段空气相对湿度由50%~70%逐渐增到80~95%,温度由23~25℃逐渐降为12~15℃左右,发生原基后移到出菇处理车间进行育菇,出菇处理车间育菇温度17~20℃。

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期培养车间为多个独立房间。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期菌丝培养期为精心呵护保育期,接菌和保育在一期培养车间进行,一期培养车间的建造面积是常规菌丝培养车间的1/6~1/3,车间建设密闭、空气净化程度高、保温程度高,实现严格消毒、恒温恒湿,由于一期菌丝培养时间短,保持了车间净化,接菌成功率高,有利于初期菌丝生长,由于人员出入不频繁,污染几率较低,可长时间不消毒,即使需要消毒,从准备消毒到回复生产仅需要10~20天,相比现有技术低得多,而且消毒时间相比现有技术也短;二期培养车间建设密闭程度低于一期培养车间,消毒程度也低于一期培养车间,降低了投资和维护运行成本,有利于人员对二期菌丝培养阶段的管理,避免了对接菌和保育阶段的干扰,二期培养车间可以隔离或建造多个独立房间(如5~50个),单个房间每移走一批进行一次消毒,不影响连续化生产,由于二期菌丝培养阶段后期温度逐渐降低,避免了由于温差过大出现畸形菇和发生病害,引起死菇、烂菇现象;发生原基后移到出菇处理车间进行育菇,本发明的出菇处理车间的育菇温度高于现有技术的出菇处理车间的育菇温度,加速了杏鲍菇的生长速度,缩短了生产时间,本发明出菇处理车间的密闭和消毒要求可低于现有技术的出菇处理车间,可不进行停产消毒,建设和运行成本更低,而现有技术的出菇处理车间由于要连续进行崔蕾生产,温度过低,不利于杏鲍菇后期生长。本发明实现了全过程连续不间断地工厂化生产,与现有技术投资相同情况下相比,能提高生产量、提高产品质量、缩短育菇时间、缩短消毒时间,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杏鲍菇栽培技术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栽培技术流程示意图。

图符说明:

1~配料车间;2~灭菌车间;3~菌丝培养车间;4~出菇处理车间; 5~一期培养车间;6~二期培养车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杏鲍菇栽培技术流程示意图,配料、装袋在配料车间(1)进行,灭菌、冷却在灭菌车间(2)进行,接菌、培养在菌丝培养车间(3)进行,接菌后菌丝生长阶段为30~40天,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需60%左右,温度需23~25℃;发生原基(崔蕾)、育菇阶段在出菇处理车间(4)进行,相对湿度需80~95%,温度需12~15℃。

实施例1

图2是本发明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栽培技术流程示意图,配料、装袋在配料车间(1)进行,灭菌、冷却在灭菌车间(2)进行,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将菌丝培养阶段分为一期菌丝培养和二期菌丝培养两个阶段,接菌和一期菌丝培养在一期培养车间(5)进行,一期培养车间(5)的建造面积是常规菌丝培养车间(3)的1/6,一期菌丝培养时间为5天,空气相对湿度60%,温度24℃;接菌5天后移到二期培养车间(6),二期菌丝培养和发生原基(崔蕾)在二期培养车间(6)进行,二期菌丝培养为25天,崔蕾时间为7天,后期崔蕾期间空气相对湿度由60%逐渐增到95%,温度由24℃逐渐降为13℃左右,崔蕾后移到出菇处理车间(4),出菇处理车间的温度17~20℃高于现有技术的出菇处理车间的温度12~15℃,加速了杏鲍菇的生长速度,缩短了生产时间。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杏鲍菇接菌保育培养崔蕾工厂化系统,所述的二期培养车间为40个独立房间,每天有一房发生原基的中间产品移到出菇车间(4)进行育菇,流转的空房进行消毒,实现了全过程不间断连续化工业生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