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糖调节受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糖调节受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调节受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主要由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肉桂提取物、吡啶甲酸铬组成,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药剂,包括胶囊剂、颗粒剂、片剂、丸剂等。具有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之功效,适用于糖调节受损和早期、轻度糖尿病患者服用。临床研究表明本发明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未见毒副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737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201329.X

  • 发明设计人 刘铜华;

    申请日2013-05-28

  • 分类号A61K36/8969;A61P3/10;A61K31/555;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39: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10

    授权

    授权

  • 2017-06-0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8969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52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69 申请日:2013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调节受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糖调节受损(IGR)是指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 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IGR是糖尿病的前期,是发展成糖尿病的一个危险阶段。 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研究组”关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的结果。该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 和女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达10.6%和8.8%,总体患病率已达9.7%。同期糖尿病前期的 患病率高达15.5%。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所做出的推算显示我国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240 万,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4800万。有研究显示,每5~10年约有1/3的患者转变为糖尿 病。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因此,开展防治IGR的研究,对降低糖 尿病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IGR的干预治疗主要是行为干预与药物干预,行为干预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 式:合理的膳食及增加运动量。多数认为对IGR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的行为干预是 减少糖尿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但仍有相当多病人病情持续进展。现有治疗糖尿病的化 学药如磺脲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等虽可用于治疗IGR, 但极易导致低血糖,诱发心肌梗死,一般病人难以承受。据临床调查,在IGR阶段,大 多数患者不接受使用化学药品治疗,而愿意接受中药调理。为此,本发明以中医理论为 指导,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药食两用中药研制治疗IGR异常的功能性保健食 品,经过临床预试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IGR和轻度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无毒副 作用,具有降低血糖、降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的治疗糖调节受损的药物组 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糖调节受损和轻度糖尿病患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糖调节受损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由下述原料成份 和重量配比制备而成:苦瓜提取物50~180份、玉竹提取物50~200份、桑叶提取物50~ 190份、三七提取物10~60份、肉桂提取物1~50份、吡啶甲酸铬0.01~1份。本发明 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苦瓜提取物80~150份、玉竹提取物80~180份、桑叶提取物80~ 160份、三七提取物20~50份、肉桂提取物5~40份、吡啶甲酸铬0.05~0.5份。本发 明最佳重量配比范围是:苦瓜提取物125份、玉竹提取物166.67份、桑叶提取物133.33 份、三七提取物33.33份、肉桂提取物8.33份、吡啶甲酸铬0.13份。

本发明以上原料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肉桂提取物 分别按提取物有效部位配比,其中苦瓜按苦瓜皂甙计,玉竹提取物按玉竹多糖计,桑叶 按桑叶黄酮计,三七按三七总皂甙计,肉桂提取物按桂皮醛计,其重量配比为:苦瓜皂 甙5~20份、玉竹多糖5~20份,桑叶黄酮5~20份,三七总皂甙1~10份,桂皮醛1~ 10份,吡啶甲酸铬0.01~0.1份。按原料提取物有效部位配比时,可直接采用药学上可 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药剂。

一种治疗糖调节受损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品剂型是采用药学上 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丸剂。其中片剂的具体制备方法 如下:

(1)称量:按配方量称取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 肉桂提取物、吡啶甲酸铬,分别过60目筛,备用;

(2)混合:取全部量的吡啶甲酸铬,另取与之等量的肉桂提取物,两者混合均匀 后,再取与上述混合粉等量的肉桂提取物混合均匀,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肉桂提取物全 部与吡啶甲酸铬混合均匀,得混合粉I;混合粉I与三七提取物混合10分钟至均匀后, 得混合粉II,将混合粉II与苦瓜提取物混合后,得混合粉III,再与桑叶提取物、玉竹提 取物、微晶纤维素在槽式混合机中混合20分钟;

(3)制软材:用60~80%乙醇将羟丙甲纤维素配置成3~5%溶液,加入上述混合 粉中,制成符合制粒要求的软材;

(4)制粒:用16目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成大小均匀的颗粒:

(5)干燥:将制成颗粒置于高效沸腾干燥机中,调整干燥温度40~60℃,干燥颗 粒至含水量6%以内;

(6)整粒:湿粒干燥后,置于18目摇摆制粒机整粒,去除结块、粘连的颗粒;

(7)制总颗粒:将整粒后的颗粒与辅料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共同在三维混 合机中混合10分钟,至混合均匀,得总颗粒;

(8)成型:将总颗粒置于压片机中,调整片重0.6g/片,操作高速压片机进行压片, 压片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检查药片外观及片重差异,将检验合格的片芯,投入到包衣 机中包衣即成片剂;或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其它药剂如颗粒剂、丸 剂、胶囊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组方独特,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益气 养阴、清热活血之功效,适用于糖调节受损和早期或轻度糖尿病患者服用。临床研究表 明本发明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未见毒副作用。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一)本发明对高血糖患者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受试药物:本发明受试药物(片剂,由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 七提取物、肉桂提取物、吡啶甲酸铬制备而成),由中食肽灵(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 供。

1.受试者选择:

1.1.纳入标准:选择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病情较稳定,不需要更换药物品 种及剂量,仅服用维持量的成年II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和 餐后2h血糖≥11.1mmol/L(200mg/dl);也可选择7.8mmol/L≥空腹血糖≥ 6.7mmol/L(120mg/dl)和11.1mmol/L(200mg/dl)≥餐后2h血糖≥7.8mmol/L的高血糖人 群。

1.2.排除者标准:

1.2.1.I型糖尿病患者。

1.2.2.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受试样品过敏者。

1.2.3.有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

1.2.4.不能配合饮食控制而影响观察结果者。

1.2.5.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用受试样品或资料不全影响观察结果者。

1.3.分组与试食方法:1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二组,原服用降糖药物品种及剂量不 变,试食组加食本发明受试,每日3次,每次4片。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要求试食者长 期坚持饮食控制,按不同劳动强度和体型进食。各组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两组间为组间 对照设计。

1.4.仪器与试剂:F-820型血球计数仪,MIDIRON尿十项分析仪(德国产),RA1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产),生化试剂盒全部由中生公司提供。

2.观察指标:

各项指标于试食实验开始及结束时各测试一次。

2.1.安全性指标:

2.1.1.一般状况、体征: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心率、血压等。

2.1.2.血、尿、便常规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尿常规(包括尿酮体)、便常规检查。

2.1.3.生化指标测定:

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肝肾功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 UREA,肌酐Cre)。

2.1.4.腹部B超,心电图,X线胸部透视。

2.1.5.不良反应观察。

2.1.6.病例脱失率。

2.2.功效性指标:

2.2.1.症状观察: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情况,用药情况,活动量, 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多尿、倦怠乏力等。按症状轻重(重症3分、 中度2分、轻症1分)在试食前后统计积分值,并就其主要症状改善(每一症状改善2分 显效,改善1分为有效),观测症状改善率。

2.2.2.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2.2.3.尿糖尿酮体检测。

2.2.4.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检测。

3.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3.1.数据处理:用统计软件STATA6.0计算分析数据。凡自身对照资料采用配对t检 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 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性后,用转换的数据进 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性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功效指标用x2检验。

3.2.功效判定标准:

3.2.1.有效:试食前后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10%,试食组自身前后对照差 异有显著性;试食后血糖值、血糖下降百分率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3.2.2.无效:血糖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4.结果:

4.1.一般资料:

共观察120例,有效病例100例,本发明组男性1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7 岁,年龄最大65岁,平均58.54岁,平均病程6.95年;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34例, 年龄最小34岁,最大65岁,平均59.44岁,平均病程5.72年。

一般状况、体征均属正常。

4.2.降糖功效:

4.2.1.空腹及餐后血糖比较:

表1.两组试食前后空腹血糖比较(mmol/L,)

自身对照  **P<0.01  组间对照#P<0.05  ##P<0.01

一个月后,本发明试食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2.13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下降-0.27 mmol/L。试食组自身比较,及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表2.两组试食前后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mmol/L,)

自身对照  **P<0.01  组间对照#P<0.05  ##P<0.01

一个月后,本发明试食组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下降1.89mmol/L,对照组餐后2小时 血糖下降-0.04 mmol/L。试食组自身比较,及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4.2.2.尿糖、尿酮体比较: 表3.试食前后尿糖尿酮体变化比较

试食前后试食组尿糖值下降不明显,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4.3.降血糖功效比较:

表4.血糖值功效统计

经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

4.4.症状改善状况:

表5.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在各主要症状改善方面,本发明试食组均优于对照组。

4.5.临床症状积分统计: 表6.临床症状积分统计

自身对照  ***P<0.00l

本发明试食组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精神、饮食、睡眠、 大小便无明显影响。

4.6.血脂变化情况:

表7.试食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两组试食前后,血脂变化不明显。

4.7.血、尿、便常规及血生化安全性指标观察:

表8.试食前后血液安全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试食前后,血、尿(尿糖、尿酮体除外)、便常规及血生化检测各项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

4.8.胸透、心电图、B超检查:受试者基本在正常范围。

4.9.病例脱失率:试食组与对照组入选病例各为60例,其中试食组试食结束时有2 例未按规定服用受试物、8例未在规定时间按时复查,对照组有9例未在规定时间按时 复查,1例中途退出。试食组与对照组各有10例符合受试者排除标准,病例脱失率为 16.67%。

5.小结:

5.1.试食本发明一个月后,试食组空腹血糖值下降2.13±2.73mmol/L,平均下降 18.13%,空腹血糖自身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餐后血糖下降1.89±2.99mmol/L,平 均下降12.35%,餐后血糖自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有效31例,总有效率 62.00%;对照组自身比较,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未见显著性降低(P>0.05);试食一个 月后,试食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值、血糖下降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 后血糖下降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5.2.本发明对高血糖试食者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多尿、倦怠乏力等主要症状有改 善作用。

5.3.试食本发明后,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 酶、谷草转氨酶、肌苷、尿素及尿常规(尿糖、尿酮体除外)、便常规等各项检查指标基 本在正常范围,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不明显。说明本 品对试食者身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5.4.本发明试食前后,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

5.5.胸透、心电图、B超检查:受试者基本在正常范围。

5.6.本发明在试食过程中未观察到过敏及其它不良反应。

(二)本发明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来源及处理:本发明受试药物(片剂,由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 取物、三七提取物、肉桂提取物、吡啶甲酸铬制备而成)人群推荐日摄入量为7.2 g/60kg BW,即0.12g/kg BW,(按照成人60kg体重计算)。

1.2.试剂配制及给予途径:

1.2.1四氧嘧啶配制:准确称取450mg四氧嘧啶(sigma),用生理盐水定容至100ml即 4.5mg/ml,采用尾静脉注射,注射量为0.1ml/10g BW。

1.2.2葡萄糖溶液配制:准确称取10g葡萄糖,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即0.1g/ml, 灌胃量为0.2ml/10g BW。

1.3实验动物及环境:SPF级昆明种小鼠,24~28g,雌性120只,由湖北省实验 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鄂)2008-0005;实验动物使用许可 证号:SYXK(鄂)2008-0014。动物饲养室温度为20~25℃,湿度为40~70%。

1.4剂量设计及给予途径:将人群推荐日摄入量(7.2g/60kg BW,即0.12g/kg BW) 扩大10、20、30倍设为低、中、高三个剂量,分别为1.2、2.4、3.6g/kg BW。将小鼠分 为两大试验组,第一试验组进行正常小鼠降糖试验,分为高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高剂 量组给予3.6g/kg BW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第二试验组用四氧嘧啶尾静 脉注射诱导高血糖模型,按照血糖水平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和1.2、2.4、3.6g/kg BW受试样品。各组均按0.2ml/10g  BW容量灌胃,连续30天。

1.5仪器与试剂:EasyMate血糖仪。

1.6实验方法:

1.6.1正常动物降糖试验:

选用健康成年雌性昆明种小鼠30只,体重24~28g,禁食5h(自由饮水),取尾血测 血糖值,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个剂量组,每组15只,剂量组给予3.6g/kg BW受试物,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30天后,禁食同前,测空腹血糖值, 观察受试物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的影响。

1.6.2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降糖试验及糖耐量试验:

用24~28g雌性昆明种小鼠90只建立高血糖模型,造模前一天随机取15只动物禁 食5h测血糖,作为基础血糖。动物禁食24h(自由饮水),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45mg/kg BW,5天后禁食5h,筛选血糖值在10~25mmol/L的小鼠60只,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 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每组15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2、2.4、3.6g/kg BW的受试物,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容量为0.2ml/10g BW。连续灌胃30 天,禁食同前,测空腹血糖值,给予受试物后15分钟,给予2.0g/kg BW葡萄糖溶液, 取尾血测定给葡萄糖后0h、0.5h、2h血糖值,对超出仪器测定范围的血液样品,用生理 盐水稀释1倍后测定。观察受试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 并计算血糖下降率和血糖曲线下面积,计算公式为血糖下降率=(试验前血糖值-试验后血 糖值)/试验前血糖值×100%,血糖曲线下面积=0.25×(0小时血糖值+4×0.5小时血糖 值+3×2小时血糖值)。

1.7数据统计: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软件分析处理,数据采用方 差分析,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值<F0.05,则各 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 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方差不齐和变异系数大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统计。

2结果

2.1本发明对正常小鼠体重的影响:

高剂量对照组小鼠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本发明对正 常小鼠体重无影响(表1)。

表1本发明对正常小鼠体重的影响

2.2本发明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影响:

高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本发明对 正常小鼠空腹血糖无影响(表2)。

表2本发明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2.3本发明对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本发明对高血 糖模型小鼠体重无明显影响(表3)。

表3本发明对高血糖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试验中模型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小鼠分别死亡2、1只。

2.4本发明对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造模前随机取15只动物测空腹血糖为6.3±1.2mmol/L,造模后筛选血糖值在10~ 25mmol/L的小鼠60只。30天灌胃后,中、高剂量组动物空腹血糖明显下降、空腹血糖 下降率明显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表明本发明有降低四 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空腹血糖的作用(表4)。

表4本发明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试验中模型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小鼠分别死亡2、1只。

2.5本发明对四氧嘧啶高血糖模型小鼠糖耐量的影响: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小鼠给葡萄糖后0h、0.5h血糖值明显下降,高剂量小鼠 给葡萄糖后0h、0.5h、2h血糖值明显下降(表5),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中、高剂 量组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表6),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本发明具有提 高高血糖小鼠的糖耐量的功能。

表5本发明对高血糖模型小鼠给糖后血糖的影响

*:试验中模型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小鼠分别死亡2、1只。

表6本发明对高血糖模型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影响

*:试验中模型对照组及低剂量组小鼠分别死亡2、1只。

3小结

使用SPF级昆明小鼠,采用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给药方法建立高血糖模型,同时设 置正常小鼠给受试物组。送检单位提供的人群日推荐摄入量为7.2g/60kg BW,即0.12 g/kgBW,以其10、20、30倍设低、中、高三个剂量分别为1.2、2.4、3.6g/kg BW,相 应组别小鼠连续灌胃30天后进行有关指标的测试,显著性检验水平为P<0.05,结果显 示:

(1)以3.6g/kg BW的剂量灌胃SPF级昆明种正常小鼠30天,对其体重及空腹血 糖值无影响;

(2)各剂量组对高血糖模型小鼠体重无影响;

(3)中、高剂量组动物空腹血糖值明显下降,空腹血糖下降率明显上升,与高血糖 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4)中剂量组动物给予葡萄糖后0h、0.Sh血糖值明显下降,高剂量组动物给予葡萄 糖后0h、0.5h、2h血糖值明显下降,中、高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下降,与高血糖 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根据以上结果判断,该受试物辅助降血糖动物试验结果阳性。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按照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苦瓜提取物170份、玉竹提取物180份、桑叶提取物170 份、三七提取物30份、肉桂提取物20份、吡啶甲酸铬0.5份。

制备方法:

(1)称量:按配方量称取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 肉桂提取物、吡啶甲酸铬,分别过60目筛,备用;

(2)混合:取全部量的吡啶甲酸铬,另取与之等量的肉桂提取物,两者混合均匀 后,再取与上述混合粉等量的肉桂提取物混合均匀,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肉桂提取物全 部与吡啶甲酸铬混合均匀,得混合粉I;混合粉I与三七提取物混合10分钟至均匀后, 得混合粉II,将混合粉II与苦瓜提取物混合后,得混合粉III,再与桑叶提取物、玉竹提 取物、微晶纤维素在槽式混合机中混合20分钟;

(3)制软材:用70%乙醇将羟丙甲纤维素配置成4%溶液,加入上述混合粉中,制 成符合制粒要求的软材;

(4)制粒:用16目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成大小均匀的颗粒;

(5)干燥:将制成颗粒置于高效沸腾干燥机中,调整干燥温度50℃,干燥颗粒至 含水量6%以内;

(6)整粒:湿粒干燥后,置于18目摇摆制粒机整粒,去除结块、粘连的颗粒;

(7)制总颗粒:将整粒后的颗粒与辅料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共同在三维混 合机中混合10分钟,至混合均匀,得总颗粒;

(8)成型:将总颗粒置于压片机中,调整片重0.6g/片,操作高速压片机进行压片, 压片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检查药片外观及片重差异,将检验合格的片芯,投入到包衣 机中包衣即成片剂;或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其它药剂如颗粒剂、丸 剂、胶囊剂。

实施例2:

按照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苦瓜提取物60份、玉竹提取物60份、桑叶提取物60份、 三七提取物20份、肉桂提取物20份、吡啶甲酸铬0.05份。

制备方法:

(1)称量:按配方量称取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 肉桂提取物、吡啶甲酸铬,分别过60目筛,备用;

(2)混合:取全部量的吡啶甲酸铬,另取与之等量的肉桂提取物,两者混合均匀 后,再取与上述混合粉等量的肉桂提取物混合均匀,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肉桂提取物全 部与吡啶甲酸铬混合均匀,得混合粉I;混合粉I与三七提取物混合10分钟至均匀后, 得混合粉II,将混合粉II与苦瓜提取物混合后,得混合粉III,再与桑叶提取物、玉竹提 取物、微晶纤维素在槽式混合机中混合20分钟;

(3)制软材:用70%乙醇将羟丙甲纤维素配置成4%溶液,加入上述混合粉中,制 成符合制粒要求的软材;

(4)制粒:用16目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成大小均匀的颗粒;

(5)干燥:将制成颗粒置于高效沸腾干燥机中,调整干燥温度50℃,干燥颗粒至 含水量6%以内;

(6)整粒:湿粒干燥后,置于18目摇摆制粒机整粒,去除结块、粘连的颗粒;

(7)制总颗粒:将整粒后的颗粒与辅料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共同在三维混 合机中混合10分钟,至混合均匀,得总颗粒;

(8)成型:将总颗粒置于压片机中,调整片重0.6g/片,操作高速压片机进行压片, 压片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检查药片外观及片重差异,将检验合格的片芯,投入到包衣 机中包衣即成片剂;或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其它药剂如颗粒剂、丸 剂、胶囊剂。

实施例3:

按照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苦瓜提取物125份、玉竹提取物166.67份、桑叶提取物 133.33份、三七提取物33.33份、肉桂提取物8.33份、吡啶甲酸铬0.13份。

制备方法:

(1)称量:按配方量称取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 肉桂提取物、吡啶甲酸铬,分别过60目筛,备用;

(2)混合:取全部量的吡啶甲酸铬,另取与之等量的肉桂提取物,两者混合均匀 后,再取与上述混合粉等量的肉桂提取物混合均匀,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肉桂提取物全 部与吡啶甲酸铬混合均匀,得混合粉I;混合粉I与三七提取物混合10分钟至均匀后, 得混合粉II,将混合粉II与苦瓜提取物混合后,得混合粉III,再与桑叶提取物、玉竹提 取物、微晶纤维素在槽式混合机中混合20分钟;

(3)制软材:用70%乙醇将羟丙甲纤维素配置成4%溶液,加入上述混合粉中,制 成符合制粒要求的软材;

(4)制粒:用16目筛网的摇摆制粒机制成大小均匀的颗粒;

(5)干燥:将制成颗粒置于高效沸腾干燥机中,调整干燥温度50℃,干燥颗粒至 含水量6%以内;

(6)整粒:湿粒干燥后,置于18目摇摆制粒机整粒,去除结块、粘连的颗粒;

(7)制总颗粒:将整粒后的颗粒与辅料羧甲基淀粉钠和硬脂酸镁,共同在三维混 合机中混合10分钟,至混合均匀,得总颗粒;

(8)成型:将总颗粒置于压片机中,调整片重0.6g/片,操作高速压片机进行压片, 压片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检查药片外观及片重差异,将检验合格的片芯,投入到包衣 机中包衣即成片剂;或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的其它药剂如颗粒剂、丸 剂、胶囊剂。

实施例4:

本发明原料苦瓜提取物、玉竹提取物、桑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肉桂提取物分别 按提取物有效部位配比,其中苦瓜按苦瓜皂甙计,玉竹提取物按玉竹多糖计,桑叶按桑 叶黄酮计,三七按三七总皂甙计,肉桂提取物按桂皮醛计。

按照下列配比称取原料:苦瓜皂甙10份、玉竹多糖10份,桑叶黄酮10份,三七 总皂甙3份,桂皮醛3份,吡啶甲酸铬0.02份。

制备方法:

采用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制成药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