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

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采用差异化雷击故障树状图法,是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和故障录波图确定线路发生了雷击跳闸,并且现场确定了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及雷击点,根据雷击故障树状图法对可能引起雷击故障的因子进行排查,最后结合具有差异性的权衡因数确定造成雷击故障的主因和次因,确定雷击故障的性质,最终根据防雷措施的差异性确定相应的改造措施。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对雷击故障进行定性,判断出雷击故障的成因,最终为故障杆塔的后期改造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6-07-27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1R31/00 登记生效日:201607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52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10-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R31/00 申请日:2014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9-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线路防雷与保护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距离长、跨距大、地形地貌复杂且高海拔分布占比多,因此杆塔遭受雷击的概率很高,据统计电网公司每年的雷击故障占到全部故障的40%以上。故能否迅速的对发现故障且系统的对故障点进行分析,对恢复电网的正常运行及后期改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雷击故障诊断主要依据录波法,但受到诊断元件存间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一定的误判,各电网公司故障点诊断侧重点也不一致,大多数仅是对雷击杆塔和放电点的查找,故障现场调研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故障分析数据不够全面分析结果也不够直观,最终形成的故障分析文件内容各式各样,故障报告对后期线路防雷改造的参考价值也不高。本发明正是基于传统方式的不足,从故障点查找到最后的故障分析和改造方案的建立,形成了一套层次清晰、分析全面、结果严谨的雷击故障差异化辨识方法。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从而为杆塔的防雷改造提供理论实际指导和技术支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采用差异化雷击故障树状图法,是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和故障录波图确定线路发生了雷击跳闸,并且现场确定了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及雷击点,根据雷击故障树状图法对可能引起雷击故障的因子进行排查,最后结合具有差异性的权衡因数确定造成雷击故障的主因和次因,确定雷击故障的性质,最终根据防雷措施的差异性确定相应的改造措施,采用差异化雷击故障树状图法实施的步骤如下:

(1)首先,根据雷电定位系统和录波测试装置确定发生雷击跳闸的杆塔区段,现场调研确定雷击故障杆塔号及故障相点,并在杆塔上查找雷击放电点;

(2)其次,根据雷击故障树状图中的6大影响因素,即雷电活动因素、地形地貌因素、环境气候因素、改造方法因素、杆塔结构因素、人员因素,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探测、计算,并建立故障点的初步分析数据库;

(3)再次,完善故障杆塔数据库并采用“摘树叶”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确定线路雷击故障的性质及可能造成雷击故障的初步因子,并根据各因子对雷击故障影响的差异化系数,确定造成雷击故障的主要因素;

(4)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及防雷措施的差异性,确定相应的防雷改造措施和具体的改造方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此方法其优点是,能够快速的筛选出造成杆塔雷击的因子,确定雷击故障的主次因素,确定雷击故障的性质,从而为杆塔的防雷改造提供理论实际指导和技术支持,能够解决目前电网防雷改造中存在的盲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流程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在本申请所列权利要求书限定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发明通过一棵“树”的树叶、树杈、分支、主干四者之间的相互层次关系,对影响线路雷击跳闸的各因子进行充分的分层分级,更为简捷、直观的展示出各因子间的相互关联,从而能够更为清晰的认识到哪些是造成当前雷击跳闸的要因,并确定起因属于主观缺陷还是客观环境,为后期的防雷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如图1所示,雷击故障的6大成因包括:雷电活动因素、地形地貌因素、环境气候因素、改造方法因素、杆塔结构因素、人员因素。

雷电活动因素主要从强度大和雷电频繁两方面体现,而用于衡量雷电强度的因子又包含了雷电流幅值和放电时间,衡量雷电频繁的因子包含雷暴日和地闪密度两个。

地形地貌因素分为海拔高度、地形、地貌三层,地形又可衍生为山区和水域,地貌衍生为山顶、大倾角及大跨越。

改造方法因素主要从杆塔已经实施的防雷措施不当造成的防护失效,根据防护对象不同,防雷方法可分为防绕击、防断电、防闪络和防建弧四类。

根据雷云放电的机理,影响落雷点的气候环境因素主要包含了植被高大、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快4个因子。

杆塔结构因素主要包含了绝缘配置和设计两方面的缺陷,对应的影响因子分别为绝缘水平过低、绝缘材质缺陷和保护角偏大、接地网设计不能满足地质要求。

人员因素中分为对杆塔施工不当、误判及巡线不到位三层,其中巡线不到位又包含了巡线的频率低且质量差两个因子。

如图2所示,雷击故障点成因分析主要分为四个层次:树叶层、树叉层、分支层、决策层,根据各层与主干的关系对应为三级、二级、一级。树叶层是部分树叉层的衍生,此层汇集了所有可能造成雷击故障的第三级因子;树叉层包含了树叶层和本层的全部雷击起因的因子,通过“摘树叶”、“去树叉”的方式在本层可以确定雷击故障的主要成因;根据上述两层的分析结果,采用“砍树枝”的方式,在分支层确定造成雷击故障的要因及主客观性;决策层是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线路运行经验,对雷击故障的性质和成因做出准确判断。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图形的雷击成因差异化辨识方法,可以概括为:采用差异化雷击故障树状图法,是基于雷电定位系统和故障录波图确定线路发生了雷击跳闸,并且现场确定了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及雷击点,根据雷击故障树状图法对可能引起雷击故障的因子进行排查,最后结合具有差异性的权衡因数确定造成雷击故障的主因和次因,确定雷击故障的性质,最终根据防雷措施的差异性确定相应的改造措施,采用差异化雷击故障树状图法实施的步骤如下:

(1)首先,根据雷电定位系统和录波测试装置确定发生雷击跳闸的杆塔区段,现场调研确定雷击故障杆塔号及故障相点,并在杆塔上查找雷击放电点;

(2)其次,根据雷击故障树状图中的6大影响因素,即雷电活动因素、地形地貌因素、环境气候因素、改造方法因素、杆塔结构因素、人员因素,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探测、计算,并建立故障点的初步分析数据库;

(3)再次,完善故障杆塔数据库并采用“摘树叶”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分析,确定线路雷击故障的性质及可能造成雷击故障的初步因子,并根据各因子对雷击故障影响的差异化系数,确定造成雷击故障的主要因素;

(4)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及防雷措施的差异性,确定相应的防雷改造措施和具体的改造方案。

步骤(2)建立完整的故障点的全息数据库,参数分析更加全面透彻,步骤(3)确定雷击故障的主要成因更加快捷准确,步骤(4)防雷改造措施的针对性更强,防雷效果更加显著。

此方法能够比较准确的对雷击故障进行定性,判断出雷击故障的成因,最终为故障杆塔的后期改造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案例:

某500kV单回输电线路发生跳闸故障,经雷电定位系统查询及行波检测装置初步确定故障点在20#-30#杆塔区段,现场调研发现26#杆塔绝缘子串上有明显的雷击放电痕迹,确定雷击故障杆塔为26#杆塔。对26#杆塔的实际情况进行勘测,结果表明雷击杆塔仅采用防绕击的双地线防护措施;杆塔的结构及绝缘配置均满足设计要求,但接地电阻实际测量值超过了30Ω;线路的巡检工作符合计划要求、施工合理;故障杆塔位于高海拔大山区域,周围植被茂盛且环境潮湿;经测量计算杆塔所在区域地貌为沿坡,地面倾角偏大属于大档距杆塔且杆塔的;故障杆塔所在区段的地闪密度高达10次/年·平方公里,线路走廊的雷电流幅值主要集中在100kA以内,且雷暴天气持续的时间较长。

结合故障杆塔现场勘测结果和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对三次元、二次元进行筛检,确定造成雷击故障的相关因子包括:1)杆塔位于山区海拔高地质环境恶劣,且接地电阻值偏大;2)杆塔的地面倾角偏大导致杆塔的实际保护角超过设计值;3)雷击故障点为高雷区,且雷暴天气持续时间长;4)故障杆塔周围植被茂盛。

对上述因子进行分析,确定造成杆塔雷击故障的主要因素:1)杆塔的防雷保护措施不能满足高海拔、高雷区杆塔的防雷要求;2)故障杆塔大型植被过多,也是造成落雷密度过大的主要因素之一;3)地面倾角偏大导致杆塔的实际保护角超过设计值。

根据故障点的勘测数据及分析结果,确定杆塔故障由绕击雷引起。综合考虑雷击故障的主要成因、故障点的雷击性质及现有防雷装置的优缺点,确定杆塔的防雷改造方案为对外坡相采用氧化锌避雷器防雷装置。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