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气象观测数据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估算方法

一种基于气象观测数据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估算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观测数据估算近地面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方法,包括:S1:基于水平能见度观测数据计算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S2:基于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计算气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S3:根据季节、背景环境及气象信息,建立气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模型;S4:利用S3所述相关模型,基于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观测数据估算PM10浓度。本发明通过基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估算近地面颗粒物污染水平,能有效补充颗粒物地面监测站点的不足,拓展颗粒物浓度监测的空间范围。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17

    授权

    授权

  • 2014-08-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9/00 申请日:201404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面气象观测数 据的近地面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气溶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 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可达人体的支气管区,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物可达到肺 泡区,部分更小的粒子甚至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脏及 心血管造成较大危害。据《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在我国监测的557 个城市中,43.4%的城市大气质量没有达标,颗粒物为主要污染物。

准确获取PM10的时空分布、来源及传输路径是衡量其污染影响,制定颗粒 物防治政策的重要保障。当前PM10监测主要依靠地面环境站点获取,然而由于 观测设备一般昂贵且维护复杂,环境监测站点分布不均且数量有限。而地面气象 站点相对于环境监测站点而言,数量更大且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如果基于经验方 法由气象站点观测的数据估算周边PM10浓度,将有效补充环境监测站点的数据 不足。目前,大气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已成为绝大部分气象站点的基本观测数据, 数据质量较为可靠。更重要的是,气象数据往往比环境监测数据获取的时间更长, 可用于某地区颗粒物污染状况的历史数据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的大气能见度及相对湿 度数据,估算近地面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从而进一步拓展颗粒物监测的空 间覆盖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近地面可 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建模站点:选择处于同类环境中的、用于建模的地面气象站点(具 有能见度及相对湿度观测数据)和地面环境监测站点(具有PM10质量浓度观测 数据);

S2、计算散射系数:基于所述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的大气能见度,依据已知经 验关系,计算所述地面气象站点处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

S3、计算平均质量散射效率:基于步骤S2所述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与步骤 S1中所述地面环境监测站点观测的PM10质量浓度数据,计算近地面气溶胶平均 质量散射效率(aerosol average mass scattering efficiency);

S4、拟合相关模型:根据目标时间段不同气溶胶类型,基于步骤S3所述气溶 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与S1中所述地面气象站点获取的相对湿度,按时间进行匹 配,选取非线性经验函数拟合得到二者的相关模型;根据Mie散射理论,假定气 溶胶的化学组分与粒径分布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则气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 可近似看作相对湿度的函数;

S5、估算PM10浓度:利用步骤S4所述相关模型,基于与S1所述用于建模的 地面气象站点处于同类环境的另一地面气象站点所观测的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 度数据,按不同气溶胶类型估算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近地面PM10质量浓度。 估算的过程是:

S51、基于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的大气能见度计算所述另一地面气象 站点处的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

S52、根据气溶胶来源类型选取目标时间段所述相关模型,由所述另一地面 气象站点处观测的相对湿度计算出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处近地面气溶胶平均 质量散射效率;

S53、由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处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与所述另一地面气 象站点处气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计算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处PM10质量浓 度。

优选地,步骤S4所述不同气溶胶类型,具体包括:根据地面站点所在区域 的气象条件与气溶胶来源,将当地目标时间段气溶胶分为无机成分主导型和有机 成分主导型两种类型。

步骤S1和步骤S5所述同类环境,指城市或农村中设定的距离范围、或污染 程度处于相同的量化范围。

优选地,在所述同类环境中,所述用于建模的地面气象站点和地面环境监测 站点距离A小于所述用于建模的地面气象站点和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之间的 距离B。建模时PM10观测数据与能见度、相对湿度的观测最好是在同一地点, 或者二者相距越近越好;而在应用这一模型估算另一地面气象站点的PM10时, 该气象站点只要与前述建模的站点环境背景相同且距离不要太远即可

本发明通过基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估算近地面颗粒物污染水 平,能有效补充颗粒物地面监测站点的不足,拓展颗粒物浓度监测的空间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一种基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近地面可吸入颗粒物 (PM10)浓度估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 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按照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基于气象观测数据的可吸入颗粒物 (PM10)估算方法的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选择建模站点:选择用于建模的地面气象站点(具有能见度及相对 湿度观测数据)和环境监测站点(具有PM10观测数据),要求二者处于同类环境 中。例如,满足:1)直线距离较近(根据环境背景特点设定距离范围A,如城 市或高污染背景地区不超过5km,城郊或低污染背景地区不超过20km),2)二者 背景环境相同(周边环境或背景污染程度处于相同的量化范围),并具有一定代 表性;

步骤S2、计算散射系数:基于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的大气能见度,依据世界气 象组织(WMO)提出的经验关系,计算近地面的气溶胶散射系数(aerosol scattering  coefficient);

步骤S2具体包括:

S21、采用对比度阈值为0.05,由观测的大气能见度计算大气总消光系数, 如下式:

σtotal(λ)=3.912/VIS  公式1

其中,σtotal(λ)为大气总消光系数,λ为消光系数对应的波长,本说明中都 取值为550nm,因此后文中λ不再标出;VIS为大气能见度观测值(单位km)。

S22、基于经验公式和波长计算大气分子消光系数,如下式:

σm=32π33λ4·(n-1)2N  公式2

其中,n为大气折射率,在海平面处取值为n-1=293*10-6;N为分子数密 度,在海平面出取值N=266*1019cm-3

S23、从大气总消光系数中分别减去分子消光系数贡献,获得近地面气溶胶 消光系数σa,如下式:

σa=σtotalm  公式3

S24、基于经验的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single scattering albedo)由气溶胶 消光系数计算气溶胶散射系数,

σa,scat=σa·Ω  公式4

其中σa,scat(λ)为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Ω为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北京地 区一般设置为0.85。

步骤S3、计算平均质量消光效率:基于步骤S2获取的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 与S1中地面环境监测站点观测的PM10质量浓度数据,计算定义为二者比值的近 地面气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aerosol average mass scattering efficiency);根据 Mie散射理论,假定气溶胶的化学组分与粒径分布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则气 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可近似看作相对湿度的函数;

步骤S3中,基于S2获取的气溶胶散射系数与S1所述地面环境监测站点的 PM10质量浓度,定义气溶胶参数平均质量散射系数Ea,scat

Ea,scat=σa,scatCPM10  公式5

其中CPM10为PM10质量浓度。根据Mie散射理论,假定气溶胶的化学组分 与粒径分布在一定时间内变化不大,则Ea,scat可近似看作相对湿度的函数。

步骤S4、拟合相关模型:根据目标时间段、不同气溶胶类型的气象条件,基 于步骤S2所述气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与S1中地面气象站点获取的相对湿度, 拟合得到二者的相关模型;

步骤S4具体包括:

S41、根据地面站点所在区域的不同气溶胶类型的气象条件,将当地某月气 溶胶分为无机成分主导型和有机成分主导型两种,分别选取适宜的非线性经验函 数,用于拟合气溶胶平均散射效率与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如下式:

Ea,scat(RH)=a+b(RH100)c(无机组分主导型)  公式6.1

Ea,scat(RH)=m(1-RH100)-g+n(有机组分主导型)  公式6.2

其中,RH为S1所述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的相对湿度,Ea,scat(RH)为S3所述气 溶胶质量平均散射效率,a,b,c,g,m,n为拟合系数。

S42、基于步骤S31确定的非线性经验函数,将S3所述Ea,scat(RH)与S1中观 测的RH按时间进行匹配,形成训练样本集,逐月拟合建立二者的相关模型,即 得出各月的拟合系数。

步骤S5、估算PM10浓度:利用步骤S4所述气溶胶平均质量散射效率与相对 湿度的相关模型,基于一定空间范围内、且环境背景与S1所述模拟站点处于同类 环境的另一地面气象站点所观测的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数据,参考时间及不同 类型气溶胶的气象条件信息估算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近地面PM10质量浓度。

步骤S5具体包括:

S51、判断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例如某较远气象站点)是否可以使用步 骤S42所述相关模型来估算PM10浓度:若该较远站点同时满足:1)具有能见 度与相对湿度观测数据,2)与步骤S1所述用于建模的地面气象站点为相同背景 环境且二者直线距离在设定的距离范围B内(如城市或高污染背景地区不超过 50km,城郊或低污染背景地区不超过200km),则可以基于该相关模型估算PM10 浓度;

S52、基于步骤S51所述另一地面气象站点观测的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按 照步骤S2计算所述另一地面站点处的近地面气溶胶散射系数,并按照下式计算该 站点周边的PM10浓度:

PM10'=σ'a,scatEa,scat(RH')  公式7

其中,PM10'为估算的所述另一地面站点处PM10浓度,σ'a,scat为所述另一地 面站点处气溶胶散射系数,RH'为所述另一地面站点处相对湿度。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 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 由权利要求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