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防止由重力作用于摆轮游丝调节装置上而导致速率变化的机构以及结合该改进的钟表

防止由重力作用于摆轮游丝调节装置上而导致速率变化的机构以及结合该改进的钟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由于重力作用于钟表机芯调节构件(2,3)上而导致速率变化的机构,所述机构包括调节构件,所述调节构件包括安装于平台(4)上的摆轮游丝(2)和擒纵轮(3)。所述平台(4)包括不平衡部件且安装成相对于机芯主板(1)围绕至少第一轴线(A-A)自由旋转,使得所述平台(4)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围绕所述第一轴线(A-A)旋转。所述机构包括走时轮系,所述走时轮系包括布置成将擒纵轮(3)连接到钟表的发条匣系统(10)的运动传动链(M)以及运动校正链(C),所述运动校正链(C)补偿平台(4)相对于主板(1)的位移和速度。所述机构的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种包括调节器构件(50)的调节器装置,所述调节器构件(50)连接到所述平台(4)并由所述平台(4)和钟表机芯的主板(1)之间的相对运动来驱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4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卡迪亚创造工作室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28354.6

  • 发明设计人 C·卡萨皮;P·皮绍;

    申请日2012-05-24

  • 分类号G04B17/28(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隆涛;蔡胜利

  • 地址 瑞士日内瓦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0:25:4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05

    授权

    授权

  • 2016-07-2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G04B17/28 登记生效日:2016070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52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4B17/28 申请日:201205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背景技术

诸如像在享有专利权的专利EP2124111中所述那样、并且也诸 如像在文献EP-A-2031465或EP-A-16150852中所述那样的防止由重力 作用于摆轮游丝调节装置上而导致速率变化的已知机构是不利的,其 原因在于在手表佩戴者突然运动期间摆轮游丝(balance-spring)经受 由承载该摆轮游丝的可动平台(platform)的运动而导致的较高加速度。 这些加速度会导致摆轮中的撞击(knocking)现象,所述撞击现象导 致该调节装置中的速率变化,通常是加快的速率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将下述装置添加到这些现有的机构上来改 进这些机构,所述装置在手表经受用户运动时防止较大的加速度传递 到摆轮游丝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防止由于重力作用于钟表机芯调节构件上 而导致速率变化的机构,其包括安装于平台上的摆轮游丝和擒纵轮, 所述平台包括不平衡部件且安装成相对于机芯主板围绕至少一个第一 轴线自由旋转,使得该平台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 转;所述机构包括走时轮系,所述走时轮系包括将擒纵轮连接到钟表 机芯发条匣(barrel)的运动传动链以及运动校正链,所述运动校正链 补偿平台相对于主板的运动和速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一种包 括调节构件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构件连接到所述平台并由所述平台 和钟表机芯的主板之间的相对运动来驱动。

构成改进之处的该装置的附加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

附图说明

附图通过实例的方式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装置的不同实施 例。

图1局部地且示意性地示出防止由重力所导致速率变化的一种机 构的实施例,其允许摆轮关于平行于该摆轮摆轴(staff)的一条轴线 被稳定,并且能够与调节装置相结合。

图1a是图1中所示机构的一种变型的框图。

图2是示出主传动链的对应于图1a中所示框图的一种结构的视 图。

图3是示出校正链的图2中所示结构的视图。

图4是图2和图3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5局部地且示意性地示出该机构的第二实施例,其允许摆轮关 于正交于摆轮摆轴的一条轴线被稳定,并且能够与调节装置相结合。

图6局部地且示意性地示出该机构的第三实施例,其允许摆轮关 于正交于摆轮摆轴的两条轴线被稳定,并且能够与调节装置相结合。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a、图2和图3中所示的机构 与调节装置相结合的局部透视图,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驱动惯性飞轮的 惯性运动链。

图8是从另一角度所观察的对应于图7中所示透视图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局部地且示意性地示出防止由重力所导致速率变化的 机构的三个实例,其防止在诸如手表或怀表的摆轮游丝类型钟表的调 节装置中通过由调节装置空间定向中的变化而导致的地球引力作用所 导致的速率变化或偏差。为此目的,该机构包括一种装置,其允许尽 管佩戴者赋予钟表运动的情况下保持调节装置处于稳定的空间位置 中,同时确保时间显示不受影响。优选地,所述调节装置的稳定空间 位置是无论手表位置的保持摆轮处于水平或竖直参考平面内的一个位 置。

根据本发明,这种机构还包括一种调节器装置,如下面参照图7 和图8所述的那样,所述调节器装置包括(优选通过惯性运动链)连 接到承载调节器装置的平台的至少一个调节器构件。然而,为了便于 理解本发明,首先参照图1至图6描述防止由重力所导致速率变化的 机构的三个实例。

这种防止速率变化的机构的原理包括将调节构件(通常是摆轮游 丝、擒纵叉(pallet)和擒纵轮)安装到平台上,所述平台可在正交于 手表机芯(movement)主板的一条或两条轴线上旋转,该平台受到不 平衡部件的作用,由此无论手表的位置以及因此无论其机芯的位置其 允许通过地球引力作用而将所述平台保持在固定的参考平面(水平、 竖直或可能的倾斜平面)内。

该机构的走时轮系包括将擒纵轮连接到发条匣系统的运动传动链 以及运动校正链,所述运动校正链补偿平台相对于主板的运动和速度, 这样所述平台的这些运动不会不利地影响钟表的计时。特别地,如将 在下文中看到的那样,通过该运动校正链,当平台在其不平衡部件的 作用下开始旋转时,其能够抵消平台在主运动传动链上的位移和速度 影响。

图1至图6中所示机构的特征是在各种情况下,走时轮系,且特 别是运动传动链和运动校正链具有仅仅包括外摆线齿轮系的特征,其 可动部件(mobile)以正齿轮的方式啮合。这些机构的另一重要特征 在于下述事实,即所述主运动传动链的可动部件安装在围绕两个同轴 驱动心轴旋转的行星齿轮架内,所述心轴安装于可动单元或不安装于 可动单元上,所述可动单元包括承载摆轮的平台以及在机芯主板上枢 转的框架,所述平台在机芯主板上枢转。以这种方式,这些机构消耗 很少的能量,这使得平台不平衡部件的重量减轻,并确保不会显著地 减少钟表机芯的动力储备。

根据图1至图6中所示机构的另一特征,所述运动校正链将擒纵 轮连接到所述主板上,且包括至少一个在主板上枢转的可动部件,其 有利地减少该校正链的重量在不平衡平台上的影响。根据这些机构的 又一特征,秒轮安装在平台上,从而显著减少平台旋转会对由主运动 传动链传递到擒纵机构的转矩上的影响。

尽管上面进行了陈述,但是应当指出的是,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的 方式给出防止在钟表机芯调节装置中速率变化的机构的不同实施例以 及变型,现在将对其进行描述。

在图1中示出防止在钟表机芯调节装置中速率变化的机构的第一 实施例。其是一种简化的机构,其原因在于承载调节装置的所述平台 安装成可在在机芯主板上关于垂直于钟表机芯主板1的平面的单一旋 转轴线A-A自由旋转。

包括摆轮2、擒纵叉(图中未示出)和擒纵轮3的调节装置支撑于 平台4上,平台4在机芯主板1上以同心于轴线A-A的方式枢转。如 附图中所示的那样,平台4的旋转轴线A-A包括第一驱动轴20和第 二驱动轴22,平台如此形成以至于这两个驱动轴围绕该同一轴线A-A 旋转。在该实施例中,摆轮2的摆轴平行于平台4的该旋转轴线A-A。

在平台4上以与轴线A-A同轴的方式枢转的擒纵轮3牢固地附接 到传动(driving)轮或第二驱动(drive)轮5,其通过第二驱动轴22 连接到擒纵轮。该第二驱动轮5与行星齿轮6的第一可动部件6.2接 合,第一可动部件6.2在其自身在平台4上枢转的行星齿轮架7内以 空转的方式枢转且通过行星齿轮架的轮7.1围绕轴线A-A旋转。类似 地,行星齿轮架7高效地形成与平台4同心旋转的框架,并且所述行 星齿轮6的可动部件在所述框架中以空转的方式安装。如在下面将要 看到的那样,该行星齿轮架7的旋转速度是平台4围绕轴线A-A旋转 速度的函数。

牢固地附接到该行星齿轮6的第一可动部件6.2且与其共轴的行星 齿轮6的第二可动部件6.1与第一驱动轮8接合,所述第一驱动轮8 牢固地附接到第一驱动轴20上,所述第一驱动轴20在机芯主板1上 枢转。轮8和轴20牢固地附接到钟表机芯的驱动走时轮系的秒轮9。 以常规的方式,该秒轮9通过第三轮12和中心轮11以运动学的方式 连接到钟表机芯的发条匣系统10上,第三轮12和中心轮11都在钟表 机芯主板1上在与轴线A-A平行的轴线上枢转。

因此,擒纵轮3通过主运动传动链连接到发条匣10上,所述主运 动传动链包括由传动轮5、行星齿轮6的第一可动部件6.1和第二可动 部件6.2、第一驱动轮8、秒轮9、第三轮12、中心轮11和发条匣10 所形成的外摆线的正齿轮系。该主运动传动链不包括任何锥形的中间 轮,并且因此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例如基本等于传统机械表的驱动走 时轮系的效率。

当承载该机构的钟表位移导致平台4围绕轴线A-A旋转时,在没 有运动校正链的情况下,主运动传动链的可动部件可旋转地被驱动, 这将导致干扰显示时间且特别是导致在擒纵机构上的干扰。

为了克服这些干扰作用,主运动传动链的可动部件(在这种情况 下,为可动部件6)以空转的方式安装于行星齿轮架7内,形成部分 运动校正链的后者即行星齿轮架还包括行星齿轮架的轮7.1、在平台4 上沿着平行于轴线A-A的轴线枢转的空转可动部件13、以及同心于轴 线A-A且固定附接到机芯主板1上的固定轮14。空转可动部件13包 括与行星齿轮架的轮7.1啮合的第一轮13.1以及与所述固定轮14接合 的第二轮13.2(牢固地附接到轮13.1并与其同轴)。

因此,通过包括固定轮14、空转可动部件13、行星齿轮架的轮7.1、 以及承载行星齿轮6的行星齿轮架7的运动校正链,当平台4开始旋 转时,则以速度V7可旋转地驱动行星齿轮架7,该速度V7是平台4 的速度V4的函数(这些速度相对于固定基准)。这种关系取决于轮14、 13.2、13.1和7.1之间的传动比,特别为:

V7=(1-k1)·V4

其中Rx是轮X中的齿数。

谨慎选择不同的传动比意味着导致可动部件6围绕轴线A-A旋转, 以便克服平台4在主运动传动链上的位移和速度影响。特别地,如果 V9是第三轮在平台输出处的速度以及VU是传递到擒纵机构的有用速 度(这些速度同样相对于固定基准),则获得如下公式:

V9=1k2[VU+(k1+k2-k1·k2)·V4]k2=R8·R6.2R6.1·R5

为了使得V9独立于V4,只需要取消项(k1+k2-k1·k2)。从而要满 足的公式变为:

(k1+k2-k1·k2)=0,其中k1≠1和k2≠1

平台4的不平衡部件可通过调节装置(摆轮游丝和擒纵机构)本 身来形成,其原因在于所述调节装置以相对于旋转轴线A-A偏移的方 式安装到平台4上。这避免了钟表机芯重量的增加。当然,在变型中, 重量或质量可相对于轴线A-A偏心地固定到所述平台4上以便增加其 不平衡性。

图1a示出了参照图1所述机构的一种变型。在该变型中,机芯的 走时轮系的秒轮9安装在平台4上并且与擒纵轮3的小齿轮啮合。因 此,擒纵轮3的轴线不再与平台4的旋转轴线A-A同轴,而是秒轮9 的轴线与平台4的旋转轴线A-A同轴,摆轮2和擒纵轮3在平台4上 平行于轴线A-A枢转。

在该实施例中,秒轮9通过第二驱动轴22牢固地附接到传动轮5 且与其同心。第一驱动轮8本身通过第一驱动轴20牢固地附接到第三 驱动轮15上,第三驱动轮15与第三轮12接合。

通过将传统的驱动走时轮系的可动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为秒轮9) 安装到平台4上,平台4的旋转对由主运动传动链传递到擒纵机构的 转矩上的影响显著减小。当然,传统的驱动走时轮系的第二或甚至第 三可动部件可安装在平台4上;所安装的可动部件数目越大,平台4 的旋转对从发条匣10传递到擒纵轮3的转矩上的影响越小。应该注意 在该实施例中,上述速度VU变为传递到安装于平台4上的第一可动 部件的有用速度,从而变为图1a中秒轮9的有用速度。

图2、图3和图4通过实例的方式示出参照图1a中的框图所述机 构的实施例的实际形式,即,用于围绕承载调节装置2、3和秒轮9的 平台4的单一轴线A-A进行稳定。

平台4由上部桥接件4.1、承载擒纵机构桥接件3.1的中间桥接件 4.2、以及在主板1上同心于轴线A-A枢转的下部桥接件4.3形成。

平台4的三个桥接件4.1、4.2和4.3通过柱4.4牢固地连接到一起, 这确保了该平台的所有这些元件相对于所述主板一起自由地旋转。

第三驱动轮15牢固地附接到通过主板1中的轴承21枢转的第一 驱动轴20的下端部上,轴20可相对于如上所示的主板自由地旋转。 该第一驱动心轴20在其上端部处具有第一驱动轮8。

主板1的固定轮14与空转可动部件13的第二轮13.2啮合,而该 空转可动部件的在下部桥接件4.3上以空转的方式枢转的第一轮13.1 与行星齿轮架7的下轮毂的行星齿轮架的轮7.1啮合,所述轮7.1同心 于轴线A-A围绕所述第一驱动轴20在下部桥接件4.3中枢转。行星齿 轮6以空转的方式在行星齿轮架7上枢转,行星齿轮6的第二轮6.1 与第一驱动轮8啮合,而行星齿轮6的第一轮6.2与传动轮或第二驱 动轮5啮合,所述传动轮或第二驱动轮5牢固地附接到第二驱动轴22 的下端部,所述第二驱动轴22在平台4的中间桥接件4.2上枢转。该 第二驱动轴22承载秒轮9,秒轮9与擒纵轮3的小齿轮3.2接合。该 图2示出了通过行星齿轮6和秒轮9将第三驱动轮15连接到擒纵轮3 的主运动传动链M的路径,所述第三驱动轮15通过驱动走时轮系连 接到发条匣。

图3示出通过行星齿轮架的轮7.1、空转可动部件13和固定轮14 将行星齿轮架7连接到主板1的运动校正链C的路径。

图4是图1a、图2和图3中所示机构的剖面图。

第二驱动轴22延伸超出平台4的中间桥接件4.2,并且还在该平 台4的上部桥接件4.1中枢转。在其中秒轮9安装于平台4上的机构 第一实施例的该变型中,该第二驱动轴22的自由上端部延伸超出上部 桥接件4.1且承载秒针23,所述秒针23与由平台4的上部桥接件4.1 的上表面支撑的秒针表盘24共操作。

在这种实施例中,秒针表盘24根据平台4的位移来围绕轴线A-A 旋转。秒针23也根据平台的位移旋转,且其通过主运动传动链相对于 表盘24被附加地旋转驱动。以这种方式,在任何给定时间下或者如果 手表机芯停止,那么即使在表盘围绕轴线A-A旋转的情况下,该秒针 23也相对于秒针表盘24保持静止。

小时和分钟通过用于驱动时针和分针的运动作业以传统的方式从 钟表机芯的驱动走时轮系的可动部件来显示,可动部件通常是中心轮 11或中间轮12,所述时针和分针与相对于钟表机芯主板固定的表盘共 操作。

在机构范围内的秒的先前所述显示是原始的和不准的(ludic),因 为该机构在该平台的每次运动时(即每次由于该手表的佩戴者运动导 致的手表空间定向改变时)自身旋转,。

通过防止在调节装置中速率变化的该机构,可通过作用于所述平 台4的不平衡部件上的重力作用保持摆轮处于固定的参考平面内,该 平面优选是水平或竖直的但也可为倾斜的,而不管主板1围绕轴线A-A 的空间定向。因此,由手表佩戴者围绕该轴线A-A所施加的运动通常 不再对总是在相同条件下工作的调节装置的速率产生影响。单一且独 特的校正链的存在足以克服平台4的位移和速度对擒纵轮3且因而对 调节装置以及对时间显示的影响,因为对它们完全进行了补偿。在秒 轮9安装于平台上的实施例中,由平台4在擒纵轮上的运动可导致的 杂散转矩进一步减小。

图5局部地示出防止在钟表机芯的调节装置中速率变化的机构的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平台4围绕正交于摆轮2摆轴的旋转轴线A-A 进行稳定。

在该实施例中,摆轮2的摆轴、擒纵轮3的轴线和所安装的秒轮9 的轴线都垂直于所述平台4的旋转轴线A-A。在该实施例中,除了参 照图1至图4已经描述的元件之外,所述校正机构具有牢固地附接到 传动轮或第二驱动轮5的锥形中间轮25,所述传动轮或第二驱动轮5 与秒轮9啮合。对于其余而言,所述机构与在图1a至图4中所述变型 的第一实施例的机构相同。在该实施例中,平台可围绕其旋转的轴线 A-A例如可以是手表的3点到9点的轴线。

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防止在钟表机芯的调节构件中速率变化 的机构的第三示例性允许承载摆轮2的平台4围绕两条旋转轴线A-A 和B-B稳定,其中两条轴线A-A和B-B彼此正交且正交于摆轮2的旋 转轴线。这种机构允许将承载手表调节装置的平台4不管手表机芯主 板1的空间定向且不再只相对于位移的单一轴线地保持在固定的参考 平面内。

该机构具有围绕第二旋转轴线B-B在主板1上枢转的框架30。如 前所述的图5所示平台4安装于该框架30上,以便围绕垂直于框架 30的第二旋转轴线B-B的第一旋转轴线A-A旋转。

如在参照图5所述的实施例中,平台4承载摆轮2、擒纵轮3和秒 轮9,它们的轴线相互平行并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A和第二旋转轴 线B-B正交。

秒轮9与牢固地附接到传动轮或第二驱动轮5的锥形中间轮25啮 合,所述传动轮或第二驱动轮5在平台4上与第一旋转轴线A-A同心 地枢转,所述平台4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A旋转。如前所述,该传动 轮5与行星齿轮6的第一轮6.2啮合,其行星齿轮架7的框架在平台4 上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A枢转。行星齿轮的第二轮6.1与第一驱动轮 8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8在框架30上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A同心地 枢转,所述框架的一部分在主板1上围绕第二旋转轴线B-B枢转。该 第一驱动轮8牢固地附接到第三驱动轮15上,两者都在框架30上枢 转。

行星齿轮架7通过行星齿轮架的轮7.1与以空转的方式在平台4 上枢转的空转可动部件13的第一轮13.1接合,所述空转可动部件的 第二轮13.2与校正可动部件32的第一轮32.1啮合,所述校正可动部 件32的第二轮32.2具有锥形齿。该校正可动部件32在平台4上枢转, 特别是在框架30上围绕第一驱动轴20同心于其旋转轴线A-A枢转。 该校正可动部件32通过其第二轮32.2与牢固地附接到主板1的固定 轮14啮合。在该实施例中,该固定轮13因此具有锥形齿。

第三驱动轮15也具有锥形齿且通过以空转的方式在框架30上枢 转的第二空转可动部件34的锥形齿与所述第一轮34.1啮合。该第二 空转可动部件34的第二轮34.2与在框架30上同心于第二旋转轴线 B-B枢转的第四驱动轮35接合。该第四驱动轮35牢固地附接到第五 驱动轮35A,所述第五驱动轮35A通过机芯的驱动走时轮系以运动学 的方式连接到发条匣10,所述走时轮系例如可具有中心轮11和中间轮 12(为简单起见后面的这些元件未在图6中示出)。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承载调节驱动器2、3的平台4从而具有两个 自由度:围绕第一轴线A-A的旋转自由度以及围绕正交于所述第一轴 线A-A的第二轴线B-B的旋转自由度。具有由调节装置2、3或通过 附加的不平衡部件所形成的不平衡部件的平台4从而可基于机芯主板 1的任何空间定向来运动,以便确保所述主板保持在摆轮2的固定参 考平面内,且从而防止由于重力而导致的速率变化,而不管手表的位 置或赋予其的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主运动传动链包括第五驱动轮35A、第四驱动轮 35、第二空转可动部件34、第三驱动轮15、第一驱动轮8、行星齿轮 6、传动轮(或第二驱动轮)5和锥形中间轮25以及秒轮9和擒纵轮3。

运动校正链的一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包括固定轮14、校正可动部件 32、第一空转可动部件13、行星齿轮架的轮7.1和行星齿轮架。

对于所有这些机构而言,为了更高效地防止在通过根据该手表佩 戴者的运动由手表定向的变化导致平台4运动的过程中高的加速度被 传递到调节构件(游丝摆轮2),根据本发明的机构还包括将平台4连 接到调节器构件(例如惯性飞轮50)的调节器装置,所述调节器装置 优选通过惯性运动链将平台连接到调节器构件。该调节器装置赋予平 台更大的转动惯量,从而通过抵消由佩戴者加速度导致的突然运动而 使得摆轮的操作更规则。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7和8部分地示出了设有调节器装 置的图1a至图4所示的机构。该惯性运动链具有牢固地与平台4附接 并与其同轴的齿环51,所述齿环与在主板1或钟表机芯的桥接件上枢 转的第一可动部件52啮合。该第一可动部件52经由与惯性飞轮的小 齿轮50.1接合的第二可动部件53和第三可动部件54来驱动惯性飞轮 50。该惯性运动链的第二可动部件53和第三可动部件54也类似于惯 性飞轮50在主板1或钟表机芯的桥接件上枢转。在一个变型中,惯性 运动链在齿环51与飞轮50之间可包括仅仅一个中间可动部件。在另 一种变型中,飞轮50可直接与齿环51啮合,但在这种情况下,飞轮 必须大得多。

通过这种调节器装置,通过增加平台惯性而无需增加平台质量地 显著减小平台的加速度可以更好地防止摆轮的撞击。

在一个变型中,可行的是将惯性飞轮50及其惯性运动链安装到平 台4上。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平台4上提供差动器。这种差动器 的输入端则是主板1上的固定轮以及牢固地附接到平台4的齿环51, 以及通到惯性飞轮50的惯性运动链形成该差动器的输出。

包括将平台4连接到惯性飞轮50的惯性运动链的调节器装置允许 减小平台4的运动加速度变化,并防止摆轮2撞击。

应当注意的是,由平台和钟表机芯主板之间的相对运动而驱动调 节器构件的这种惯性运动链独立于机构的运动驱动链或运动校正链, 此外如果平台4用作缠绕质量块,则这种惯性运动链还独立于用于进 行自动缠绕的运动链。该装置允许惯性飞轮50的惯量返回到平台4乘 以惯性运动链的减速比的平方。该解决方案是在通过增大惯性而不增 加其质量地减少平台加速度作用的方面特别高效。

对于参照图7和图8的先前所述的实施例而言,以特定的方式, 惯性运动链的倍增系数在50和500之间,优选等于100。

通常而言,这种惯性运动链的倍增系数越高,则其惯性飞轮可越 小,以及其惯量可越低。

对于这种调节器装置而言,所述飞轮的惯量乘以惯性运动链的平 方比为平台惯量的10到50倍。优选地,且对于类似于前述的一个实 施例而言,获得为平台20倍的惯量值。

在一种变型中,飞轮50和惯性运动链的中间可动部件可安装于平 台4上,第一中间可动部件52与位于主板或钟表机芯的桥接件上的固 定轮啮合。

在所示的实例中,平台4设有自动缠绕质量块55以及所述机构具 有将平台4连接到钟表机芯发条匣的棘轮的传统自动缠绕运动链(图 中未示出)。

以类似的方式(但是图中未示出),如果图5所示的机构设有如上 所述的包括将平台4连接到惯性飞轮50的惯性运动链的调节装置,则 平台4也承载着将该平台4连接到惯性飞轮50的调节器装置的惯性运 动链的齿环51。

当将本发明的调节器装置添加到具有诸如图6的两个旋转轴线 A-A和B-B的机构上时,平台4承载着将其连接到惯性飞轮50的第一 惯性运动链的齿环51。框架30的一部分承载着将框架30连接到第二 惯性飞轮的第二惯性运动链的第二齿环51a。

在一种变型中,平台4和框架30可使用差动器耦联,所述差动器 的输出驱动单个惯性运动链和单个惯性飞轮,衰减平台4和框架30的 加速度。

根据变型,调节器构件可为惯性飞轮之外的元件或者仅通过质量 块旋转来进行调节。例如,可以使用如在三问表(minute repeaters)(其 中,通过质量旋转和通过该质量在框架上的摩擦来实现调节)中使用 的调节器构件,可以使用具有翅片的调节器可动部件(其中利用空气 粘度),或可以使用类似于钟表擒纵机构的调节器可动部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