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

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坯;(2)素烧;(3)施釉;(4)釉烧;(5)髹漆;(6)平脱;(7)镶嵌等七个步骤,其中,釉烧步骤中烧制的温度和含氧量的控制是关键,该制作方法通过选择特定的烧制温度和火焰,使得到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釉层青中泛绿、滋润透明,且有玉的美感。本发明还公开了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228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运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27530.2

  • 发明设计人 俞支辉;俞辉;

    申请日2014-04-01

  • 分类号C04B41/86(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24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红娟

  • 地址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经济开发区越秀中路399号

  • 入库时间 2024-02-20 00:15: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12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4B41/86 登记生效日:202005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40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8-12

    授权

    授权

  • 2014-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4B41/86 申请日:201404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

背景技术

越窑青瓷始创于东汉时期,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发展,成为我国最先形成的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阔、产品风格相近的瓷窑体系。唐朝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越窑青瓷被列为七大名窑之首,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秘色瓷是由越窑创烧出来的一个新品种,是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神秘的一种瓷器,又称秘瓷、秘色越器,为唐宋时期浙江上林湖地区越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青瓷。传说中,秘色瓷是使用一种秘密的釉料配方,装入特制的匣钵经过特殊的烧制工艺烧制而成的,该特殊的釉料配方能使瓷器外表产生“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釉层特别薄,釉层与胎体结合特别牢。

秘色瓷在晚唐时才开始烧造,五代时达到高峰,当时烧制的秘色瓷均为皇家使用,因产量低、传世量少而倍显珍稀,而且在北宋末年秘色瓷的制作工艺已经失传,所以人们对它的认识很少。越窑秘色瓷的实物在全国各博物馆馆藏中数量极少,连碎片都极为珍贵,甚至一度认为秘色瓷只是一个传说。

1987年,陕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中,出土了唐僖宗用来虔诚供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一批精美供器,同时出土了记录这些器物名称的石刻物帐。据此物帐,专家们断定该地宫出土的14件青瓷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从而破解了“秘色瓷”的谜底。其中的银棱平脱秘色瓷碗,堪称秘色瓷标准器物,其内壁“披黄衣”、口缘与足缘镶银,其造型之规整,釉色之出众、特殊,制作之精致,达到了唐代瓷器制作之极限。

由于秘色瓷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研究其制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开号为CN101967060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日用瓷器的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修整好的坯体干燥后,放入窑炉进行800~900℃低温素烧,并将素烧坯打磨光滑;素烧坯施釉后,将制品口沿与底脚的釉料去除;采用倒扣的方式,将制品直接放在耐火硼板上进行第一次的高温釉烧;将制品翻过来后先将其口沿清理干净,对制品的口沿局部施釉后,再次放入窑炉,正立放置进行第二次的高温釉烧,冷却后得到成品。该制备方法是一种日用瓷器的烧制方法,外观与秘色瓷相距甚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及制得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该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釉层青中泛绿、滋润透明,且有玉的美感。

一种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坯料成型得到器坯;

(2)对步骤(1)得到的器坯进行素烧,得到素烧坯;

(3)采用荡釉法对步骤(2)得到的素烧坯的内壁进行施釉,晾干后得到釉坯;

(4)在窑炉中,对步骤(3)得到的釉坯进行釉烧得到预制品;

所述的釉烧的操作方式如下:

(4.1)打开窑门自然烘烧1~2小时,温度为200-400℃;

(4.2)关上窑门以氧化焰进行烧制,温度升温至940~980℃;

(4.3)保持窑门关闭的状态下,以氧化-还原焰交替循环进行烧制,升温至1300~1350℃;

其中,交替循环指的是先氧化焰烧制一段时间后,再转为还原焰烧制一段时间,然后再氧化焰,依次交替进行,直到指定温度;

(4.4)熄火并打开窑门,在2~3分钟冷却至1050~1100℃;

(4.5)虚掩窑门,窑门处留有6~8cm的缝隙,自然冷却至100℃以下开窑,得到所述预制品;

(5)对步骤(4)得到的预制品的外壁(包括底部)进行第一次髹漆,晾干后对外壁进行第一次打磨得到漆器;

(6)将刻有图案的厚度为0.05~0.1mm的银片贴在所述漆器的外壁,然后对漆器的整个外壁进行第二次髹漆,直到完全覆盖住银片,再对漆器的整个外壁进行第二次打磨至银片表面露出为止,得到成型的器体;

(7)在步骤(6)得到的器体的器沿和底圈的圈沿上包覆0.3~0.4mm厚的银片,得到所述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

本发明中,通过控制釉烧过程中窑炉内还原氧和烧成温度,使得胎、釉原料中的金属成分如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赋于瓷器以青绿颜色,釉层滋润透明,且有玉的美感。

步骤(1)中,所述的坯料为灰色瓷土。该灰色瓷土的主要成分为磷、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作为优选,所述的银棱平脱秘色瓷器为银棱平脱秘色碗;

步骤(1)中,所述的器坯的碗沿开有5个夔口,深度为1~2mm,均匀分布于碗沿上。此时,得到的碗体美观。

作为优选,步骤(2)中,素烧的温度为800~850℃,素烧的时间为4~6小时,素烧的火焰为氧化焰。

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烧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烧必须有大量的空气供给,这时窑内的氧气充足,CO较少,能够使坯体中的水分以及一切有机物都蒸发和挥发排出。

作为优选,步骤(3)中施釉时釉料的成分包括石灰石、叶腊石、碳酸钙、尿酸和二氧化三铁。

所述釉料的配方比例(重量百分比)如下:二灰(即碳酸钙)20~25%,胎用瓷土60~70%,叶腊石5~10%,石英和尿酸少许(约各为1~2.5%)。在这组配方中主要是以碱土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而酸碱比在1/2.5~3,此时釉的透亮性好玻璃质强。上述重量百分比未计入水的量,水的加入量使釉料均匀并能够方便地流动即可,无特别严格的要求。

其中,二灰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将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再加水水解成氢氧化钙,而后再和蕨类植物叠加闷烧,转化为碳酸钙(俗称二灰),利用该方法制得的二灰的的晶体为单分子颗粒,用来配置灰釉,得到釉层的质感柔和肥韵。

作为优选,步骤(4.2)中,升温速率为90~110℃/小时。该过程的作用是为了除去坯体中的结晶水和结构水,易采用匀速升温的方式进行,该升温速率既可以使水分排除的比较彻底,又能使得到的坯体牢固美观。

作为优选,步骤(4.3)中,氧化-还原焰交替重复烧制3~4个流程,每个流程的时间为30分钟,升温至1300℃熄火。其中,氧化焰和还原焰各烧一次,记为一个流程。

还原焰是指不完全燃烧的火焰,这时窑中所产生的CO和H2较多,没有或者极少游离氧存在,还原焰能够使坯体内的高价铁(Fe2O3),得到充分还原变为氧化亚铁(FeO),变成青色。

本发明中,以氧化-还原焰交替进行烧制对银棱平脱秘色瓷器的外观极为关键,如果在用氧化焰烧制完成后,直接转换成还原焰升温至终点,会使得釉面呈黄绿色偏青绿,外观不够青黄。

作为优选,步骤(5)和步骤(6)中,髹漆所用的漆料为生漆。其中,生漆又称为国漆或者大漆,优选为武汉国漆公司生产的黄鹤一等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银棱平脱秘色瓷器。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通过控制釉烧过程中窑炉内还原氧和烧成温度,使得胎、釉原料中的金属成分如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赋于瓷器以青绿颜色,釉层滋润透明,且有玉的美感;

(2)采用银平脱工艺,将银片镶嵌到碗外壁,结合紧密,银片的弧度与碗外壁的弧度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制坯:根据陶瓷制瓷工艺完成碗坯的制作,流程如下:

练泥→拉坯→晾晒→修坯→装饰(碗沿开有五个夔口,每个夔口的深度为1.5mm,沿着碗沿均匀分布);

练泥所用的坯料为含有天然磷、铁、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灰色瓷土;

得到的碗坯的坯体数据为:口径28cm,高度10.2cm,底圈足直径12cm,底圈足高1.4cm,坯体收缩率为0.86。

2、素烧:以850℃的氧化焰烧制6小时,使碗坯固结得到素烧坯,氧化焰的颜色为橘黄色焰火;

3、施釉:在素烧坯的碗内壁以荡釉法施釉,碗外侧不上釉,上釉后阴晾3小时,得到釉坯;

所述釉料的配方如下:二灰(即碳酸钙)20g,胎用瓷土65g,叶腊石6g,石英2.5g,尿酸2.5g。

其中,二灰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将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再加水水解成氢氧化钙,而后再和蕨类植物叠加闷烧,转化为碳酸钙(俗称二灰)。

4、釉烧:不关窑门自然烘烧2小时,温度范围为200-400℃;然后关上窑门以氧化焰全燃烧进行升温,升温至980℃左右,该过程尽量控制匀速升温,升温速率大约为100℃/小时,用于排除釉坯中的结晶水和结构水;然后以氧化-还原焰交替进行烧制,其中,氧化-还原焰之间的交替可以通过火焰的颜色转变来进行认定,氧化焰为橘黄色,还原焰为橘红色,重复烧制3个流程后,每个流程30分钟(氧化焰和还原焰各烧一次记为一个流程),温度升至1320℃,熄火;开窑门,急冷至1050℃,该过程时间约为2分钟,该步骤是为了使秘色瓷的发光度更好,开窑的温度和时间点对产品的性能影响较大;然后虚掩窑门,窑门留6~8公分的距离进行自然冷却,冷却至100℃以下开门,该冷却时间约为8小时,开门后得到预制品。

5、髹漆:用天然植物漆(武汉国漆公司,黄鹤一等漆)均匀涂刷预制品的外侧及底部,晾干后以1500目砂纸打磨均匀平滑,重复2遍,得到漆器。

6、平脱:把纯银碾压成厚度为0.1mm的银片,根据需要在银片上刻画出花鸟鱼虫图案,平贴在漆器的外壁;然后在整个碗外侧再次髹漆,直到把银片覆盖住为止;待漆干到一定程度,用2000目砂纸反复压磨碗外侧,直到露出闪亮的银片为止,得到成型的碗体,此时银片与漆面在一个弧度面上。

7、镶嵌:把纯银碾压成0.3mm的银片,根据需要剪裁宽度,用带有卧槽的木头錾出银槽,细密的压扣在碗沿及碗圈足之上,得到银棱平脱秘色瓷碗,该银棱平脱秘色瓷碗的釉层青中泛绿、滋润透明,且有玉的美;外壁上银片嵌入碗壁,银片弧度与碗壁一致,两者结合紧密,连接处无缝隙。

实施例2

1、制坯:根据陶瓷制瓷工艺完成碗坯的制作,流程如下:

练泥→拉坯→晾晒→修坯→装饰(碗沿开有五个夔口,每个夔口的深度为1.5mm,沿着碗沿均匀分布);

练泥所用的坯料为含有天然磷、铁、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灰色瓷土;

得到的碗坯的坯体数据为:口径28cm,高度10.2cm,底圈足直径12cm,底圈足高1.4cm,坯体收缩率为0.86。

2、素烧:以820℃的氧化焰烧制5小时,使碗坯固结得到素烧坯,氧化焰的颜色为橘黄色焰火;

3、施釉:在素烧坯的碗内壁以荡釉法施釉,碗外侧不上釉,上釉后阴晾3小时,得到釉坯;

该釉料的配方比例如下:二灰(即碳酸钙)20%,胎用瓷土(灰土)70%,叶腊石10%、

所述釉料的配方如下:二灰(即碳酸钙)20g,胎用瓷土70g,叶腊石5g,石英2.5g,尿酸2.5g。

其中,二灰采用如下方法获得:将石灰石煅烧成氧化钙,再加水水解成氢氧化钙,而后再和蕨类植物叠加闷烧,转化为碳酸钙(俗称二灰)。

4、釉烧:不关窑门自然烘烧2小时,温度范围为200-400℃;然后关上窑门以氧化焰全燃烧进行升温,升温至960℃左右,该过程尽量控制匀速升温,升温速率大约为100℃/小时,用于排除釉坯中的结晶水和结构水;然后以氧化-还原焰交替进行烧制,其中,氧化-还原焰之间的交替可以通过火焰的颜色转变来进行认定,氧化焰为橘黄色,还原焰为橘红色,重复3个流程后,每个流程30分钟(氧化焰和还原焰各烧一次记为一个流程),温度升至1300℃,熄火;开窑门,急冷至1050℃,该过程时间约为2分钟;然后虚掩窑门,窑门留6~8公分的距离进行自然冷却,冷却至100℃以下开门,该冷却时间约为8小时,开门后得到预制品。该步骤是为了使秘色瓷的发光度更好,开窑的温度和时间点对产品的性能影响较大。

5、髹漆:用天然植物漆(武汉国漆公司,黄鹤一等漆)均匀涂刷预制品的外侧及底部,晾干后以1500目砂纸打磨均匀平滑,重复2遍,得到漆器。

6、平脱:把纯银碾压成厚度为0.1mm的银片,根据需要在银片上刻画出花鸟鱼虫图案,平贴在漆器的外壁;然后在整个碗外侧再次髹漆,直到把银片覆盖住为止;待漆干到一定程度,用2000目砂纸反复压磨碗外侧,直到露出闪亮的银片为止,得到成型的碗体,此时银片与漆面在一个弧度面上。

7、镶嵌:把纯银碾压成0.3mm的银片,根据需要剪裁宽度,用带有卧槽的木头錾出银槽,细密的压扣在碗沿及碗圈足之上,得到银棱平脱秘色瓷碗,该银棱平脱秘色瓷碗的釉层青中泛绿、滋润透明,且有玉的美;外壁上银片嵌入碗壁,银片弧度与碗壁一致,两者结合紧密,连接处无缝隙。

对比例1

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釉烧过程如下:氧化焰烧至1100度,再转化为还原焰,单次烧制至1300度,釉面呈黄绿色偏青绿,外观不够青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