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挤出模制物品,特别是一种具有由细针织物制成的嵌入加强物的模制管,及其生产方法

挤出模制物品,特别是一种具有由细针织物制成的嵌入加强物的模制管,及其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制物品(1)、尤其模制软管,至少具有以下的层状结构:各自由一种聚合物材料组成的一个内层(2)和外层(4),尤其是处于固化物的形式;以及一个加强层(3),该加强层嵌入该内层(2)和外层(4)之间并且尤其由一种织物材料组成。本发明的模制物品(1)、尤其模制软管的突出之处在于,该内层(2)和外层(4)是被挤出的,并且该加强层(3)是一种具有高的网眼数和小的网眼高度的针织物。在该细针织物方面存在有利的网眼参数。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此类模制物品(1)、尤其模制软管的方法,尤其进而涉及在模具中的固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3238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康蒂泰克MGW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39814.5

  • 申请日2012-07-18

  • 分类号B32B1/08(20060101);B32B25/10(20060101);B32B27/12(20060101);B32B5/02(20060101);F16L11/0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12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天舒;张杰

  • 地址 德国明登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58: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0-12

    授权

    授权

  • 2014-05-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1/08 申请日:201207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4-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至少具有以下层结构的一种模制物品模制物品:

-一个内层和外层,各自由一种聚合物材料组成,而且还有

-嵌入在该内层和外层之间的一个加强层。

背景技术

该模制物品特别是一种模制软管,并且在此具有上述基本结构 的软管除了内层、外层、和加强层之外,还可以含有其他层,例如一 种叠加在内层上的中间层。与本文相关的软管技术特别在以下专利文 献中更详细地被描述:

DE 41 18 023 A1                 EP 1 314 925 A1

DE 10 2008 037 417 A1           EP 1 496 298 A2

DE 10 2008 055 552 A1           WO 2004/029493 A1

DE 10 2009 026 254 A1           WO 2007/045322 A1

DE 10 2010 000 180 A1           US 4 273 160

EP 0 559 169 A1                 US 2009/0211660 A1

下面给出了关于模制软管的现有技术的进一步细节,它们以具 有三层和四层软管结构的固化橡胶形式尤其在特许公开的说明书DE 10 2009 026 254 A1 和 WO 2007/045322A1中被描述。

具有加强层的模具内固化的软管迄今为止一直被设计为缠绕结 构。织物或材料层在此被依次地缠绕在构造轴(Aufbaudorn)上并且 用适当的重叠形成厚的区域,并且该设计最多在两端具有额外的橡胶 材料。为了获得更好的粘结性和避免可能的气体夹杂物,该结构用织 物条缠绕。进而将所述的缠绕条取出,并且将该软管的预成型体切成 所需长度。然后将软管的预成型件拉伸并且定位到气囊杆 (Balgstangen)上。在气囊杆中间有橡胶气囊,并且这些气囊使用 一种气体将软管的预成型体顶压在两个闭合的半模具上。固化后,该 软管的预成型体已经采取与模具相关的、并且最多包括允许运动的褶 皱的外部形状。

发明内容

在进行改进的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制物品,特 别是模制软管,其特征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其中任何单独层的功能在 多层组件中产生任何可能的粘结问题的情况下不受损害。另一个目的 是,在该模制物品的生产中避免使用横向接缝和重叠接缝,并且在预 防操控错误的情况下,还能避免由于特别是处于织物形式的增强材料 在拉伸过程中过度褶皱导致的错误。最后一个目的是,在模制物品生 产中不再需要压延和缠绕。

所述目的以如下方式实现,在这种新的模制物品,特别是模压 软管中,

-内层和外层已经挤出成型,并且

-加强层是一种具有高的网眼数和小的网眼网眼高度的针织 物。

以下的三种材料变体可以用于挤出成型的内层和外层,而且还 用于任何适当的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其他层:

-弹性体

弹性体材料基于一种包括非共混橡胶组分或橡胶组分共混物及 多种常规混合物成分的交联橡胶混合物。可能提到的具体的橡胶组分 是:

乙烯-丙烯橡胶(EPM)

乙烯-丙烯-二烯烃共混物(EPDM)

丁腈橡胶(NBR)

(部分地)氢化的丁腈橡胶(HNBR)

氟橡胶(FKM)

氯丁二烯橡胶(CR)

天然橡胶(NR)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

异戊二烯橡胶(IR)

丁基橡胶(IIR)

溴代丁基橡胶(BIIR)

氯代丁基橡胶(CIIR)

由异丁烯和对甲基苯乙烯组成的溴化共聚物(BIMS)

丁二烯橡胶(BR)

氯化聚乙烯(CM)

氯磺化聚乙烯(CSM)

聚环氧氯丙烷(ECO)

聚环氧氯丙烷与环氧乙烷和不饱和的单体的三元共聚物(ETER)

乙烯-乙酸乙烯酯橡胶(EVA)

丙烯酸酯橡胶(ACM)

乙烯-丙烯酸酯橡胶(AEM)

硅橡胶(MQ、VMQ、PVMQ、FVMQ;DE102006058470A1)

氟化聚甲基硅氧烷橡胶(MFQ)

全氟化丙烯橡胶(FFPM)

全氟化碳橡胶(FFKM)

聚氨酯(PU)

还有可能使用一种共混物,特别是与上述类型的橡胶中的一种 的共混物,例如,一种ACM/EPDM或一种ACM/AEM共混物。

对于对有待输送的流体具有耐受性的模制软管的内层,以下的 橡胶组分是特别重要的:ACM、AEM、和FKM。

对于模制软管的外层,进而,以下的橡胶组分是优选的:ACM、 AEM、EPM、EPDM、FKM或者VMQ。

橡胶混合物通常还包括其他的混合物成分,特别是一种例如炭 黑的填充物,还有包括交联剂和加速剂的交联体系。橡胶混合物特别 是在多层软管的情况下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如该橡胶混合物的性质所 需要的,这些混合物成分也包括一种加工助剂和/或一种增塑剂和/ 或一种抗氧化剂,并且还有可任选地其他的添加物质,例如纤维和色 素,而且在此色素对于外层可以是特别重要的。

基于ACM或AEM的橡胶混合物具体是由二胺体系交联的。

进而基于EPM、EPDM、或VMQ的橡胶混合物具体是经受过氧化交 联。

基于FKM的橡胶混合物具体是由一种双酚/过氧化物体系交联 的。

与材料ACM、AEM、EPM、和EPDM相关的,特别参考特许公开的 说明书DE 10 2009 026 254 A1。

在材料VMQ方面,特别参考DE 44 22 048 A1和DE 10 2006 058  470 A1这两个特许公开的说明书。

与材料FKM相关的,特别参考德国专利申请书DE 10 2011 050  882.1,该专利申请书在本申请优先权日之后公开。

-热塑性弹性体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混合物包括至少一种热塑性组分、至少一种 已经至少部分交联的橡胶组分、以及还有多种常规混合物成分。

优选的热塑性组分是:

聚烯烃,特别是聚乙烯(PE)或者聚丙烯(PP)

聚苯乙烯

聚酰胺(PA),例如PA6或者PA6.6

聚酯,例如PET、PEN或者PBT

可能提到的具体的橡胶组分是ACM、AEM、EPM、EPDM和FKM。

在常规的混合物成分方面,参考弹性体混合技术,特别参考特 许公开的说明书DE 100 04 632 A1的传授内容。

-热塑性塑料

除了已经在制备热塑性弹性体中的热塑性组分的背景下提到的 这些类材料之外,在此应该提及的是氟基塑料,并且进而特别是以下 类型的:

聚四氟乙烯(PTFE)

改性的聚四氟乙烯(TFM)

氟乙烯聚合物(FEP)

全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四乙烯基共聚物(PFA)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

聚氟乙烯(PVF)

聚偏二氟乙烯(PVDF)

在这里PTFE是异常重要的。

当使用热塑性塑料时,在热塑性塑料的性质需要时,也使用术语 “管”代替术语“软管”。对于与本文相关的改进方案,举例而言参 考特许公开的说明书DE 10 2008 037 490 A1,其中介绍了一种软管, 特别是一种由热塑性塑料组成的冷却水管。

这些弹性体在模制物品,特别是模制软管的生产中是特别重要 的。

加强层是由一种针织物组成的,该针织物特别是基于一种织物 材料,进而具体的是由纱线组成的。与本文相关的这些材料可以是聚 酰胺(PA)、聚酰亚胺(PI)、芳族聚酰胺、具体地对位芳族聚酰胺 或者间位芳族聚酰胺,一种聚乙烯醇缩乙醛(PVA),一种聚乙烯醇 (PVAL),棉(CO),莫代尔纤维(CMD),人造丝(CV),一种聚 醚醚酮(PEEK),一种聚酯、具体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 者聚2,6-萘二甲酸乙二酯(PEN),一种聚砜(PSU),一种聚噁二 唑(POD),聚苯并噁唑(PBO),聚亚苯基,或者一种聚亚苯基衍生 物、具体地一种聚苯硫醚(PPS)。也可以使用例如以混合纱线的形 式的混杂设计。为了开发一种相对新的软管(DE 10 2008 037 417 A1) 的目的,举例而言使用了一种由PPS和PA的混杂设计。PPS是一种 有助于高强度的高性能材料,而PA不仅有助于增强而且还(由于它 可以被活化而提供粘合性)有助于改善相对于周围的聚合物材料的粘 合。

该针织品优选地具有从30目到40目的网眼数、从2.5”到4” 的针织头大小,特别是36目的网眼数、31/2”的针织头大小。在此网 眼高度是从1.5mm到2.5mm,特别是从1.8mm到2.2mm,进而特 别是2mm。当应用这些网眼参数时,将使用术语细针织物。

在此模制软管的制备使用一种具有上述网眼参数的环形针织 物。

模制软管有很多可能的应用,并且在此举例而言,可以提及冷 却水和增压空气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种模制物品是一种具有软管形状的制品,例如空 气弹簧气囊。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该模制物品(特别是模制软管)可以是一 种包括内层、加强层和外层的三层结构。还可能存在至少一个其他的 层。在此可以特别提及的是一种包括内层、中间层、加强层和外层的 四层结构。只要中间层是由一种聚合物材料组成的(大部分情况下如 此),所述层也是挤压成形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模制物品的方法,特别 是模制软管,其特征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其中任何单独层的功能在层 组件中产生任何可能的粘结问题的情况下不受损害。另一个目的是, 在模制物品的生产中避免使用横向接缝和重叠接缝,并且在预防操控 错误的情况下,还能避免由于特别是处于织物形式的增强材料在拉伸 过程中过渡褶皱导致的错误。最后一个目的是,在模制物品生产中不 再需要压延和缠绕。

该目的是通过至少以下步骤实现的:

-内层是通过一种聚合物材料的挤出形成的(步骤I);

-具有高的网眼数和小的网眼高度的针织品被施加到该内层 上,并且特别地伴有加强层的形成(步骤II);

-外层通过一种聚合物材料的挤出被施加到该加强层上(步骤 III);

-最后,该制品的预成型件(特别是软管的预成型件)在一个 模具中经受最终处理(endbearbeitet)(步骤IV)。

在内层和外层根据步骤I和III的形成中,在各自情况下特别 使用了一种至少部分交联的橡胶混合物,并且在此为了根据步骤(IV) 的最终处理的目的,该模制物品(特别是模制软管)在模具中固化, 并且在此发生至少部分交联。对于该橡胶混合物的细节,参见上述的 涉及弹性体和热塑性弹性体的材料的部分。

为了根据步骤(IV)的最终处理的目的,特别在内部使用一个 气囊(橡胶气囊)进行充气。在就模压技术而言的其他方面,参见本 说明书的与模制软管的现有技术相关的介绍部分。

如果存在至少一个由聚合物材料组成的中间层形式的其他层, 同样也使用挤压成型。

特别是使用一种织物材料作为加强层,并且在此再参见上述相 于织物材料的部分并且还有优选的网眼参数。

在一个三层模制物品或者三层模制软管的情况下,该加强层和 内层具有直接的接触。在一个四层模制物品或四层模制软管的情况 下,其中有一个中间层叠加在内层上,该加强层和中间层具有直接的 接触。因此步骤II在此应被解释为包括:首先将加强层直接施加到 内层上,并且其次将加强层施加到一个由内层和中间层制成的整体复 合物上。这同样适用于根据步骤III将外层施加到加强层,在中间层 应该存在于加强层和外层之间的情况下;然而,大部分不是这种情况。

附图说明

本发明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两个本发明实例进行说明。这些附 图示出:

图1一种三层模制软管的纵截面图;

图2一种四层模制软管的纵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三层模制软管形式的模制物品 2 内层 3 加强层 4 外层 5 四层模制软管形式的模制物品 6 内层 7 中间层

8 加强层 9 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种三层模制软管形式的模制物品1。在此该模制软 管是排他地由三个层构成,即一个与有待运输的流体(液体、气体等) 接触的内层2、一个加强层3、和一个外层4。内层2和外层4在各 自情况下是由一种举例而言基于ACM的交联橡胶混合物组成的,并且 在各自情况下已经挤压成型。加强层3是由一种由举例而言芳族聚酰 胺制成的细针织物组成。在“平针缝合”类型的针织物中,细针织物 具有一个特别是36目的高的网眼数、31/2”的针织头大小、和一个特 别是2mm的网眼高度。

然后图2示出了一个四层结构形式的模制物品,如举例而言特 许公开的说明书DE 10 2009 026 254 A1中更详细给出的。内层6 由一种举例而言基于ACM的交联橡胶混合物组成。中间层7和外层9 在各自的情况下类似地由一种例如在各自情况下基于EPDM的交联橡 胶混合物组成。内层6、中间层7、和外层9在各自情况下已经挤压 成型。加强层8同样也由一种再次例如芳族聚酰胺的细针织物组成。 对于优选的网眼参数,参见附图说明2的背景下所述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