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的制备方法

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硬质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硬质合金用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为原料,通过钽、铌水解共沉积、煅烧、还原-碳化一体化工艺,开发、生产出的新型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产品,供各类硬质合金生产使用。本发明制备工艺过程简单,实现了钽、铌元素原子级的混合均匀度,产品质量优异,固溶度极高,便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能很好用于制备优质的硬质合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82069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海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40284.7

  • 申请日2014-01-27

  • 分类号C22C29/06;C04B35/56;C04B35/622;

  • 代理机构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颜勇

  • 地址 410013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桐梓坡沁园春御院15栋1单元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36:5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1-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2C29/06 授权公告日:20151125 终止日期:20190127 申请日:201401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1-25

    授权

    授权

  •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29/06 申请日:2014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硬质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硬质合金用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主要应用领域为硬质合金的生产原料,其作用之一是作为硬质合金的晶粒生长抑制剂,添加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后可以抑制硬质合金烧结过程中晶粒的长大;同时亦可改善金属钴对碳化物的润湿性,大幅度提高合金的强度、耐热震性和抗氧化性,减少对于热裂纹的敏感性,也可提高合金在高温下的抗塑性变形能力。添加了钽铌复合碳化物的WC-TiC-TaC(NbC)-Co系合金又称为通用合金,既可以加工铸铁和有色金属,又可以切削加工钢材和各种高合金钢、耐热合金、特硬铸铁、合金铸铁等难加工材料,是切钢合金中十分重要的一类工具材料。

生产实践证明,对于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的基本要求是:粒度要小而均匀、纯度要高、固溶度要高、游离碳要低、氧含量及其他杂志含量要低、应全面符合国标GB/T26061-2010要求等等。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为原料,通过钽、铌水解共沉积、煅烧、还原-碳化一体化工艺,开发、生产出的新型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产品,供各类硬质合金生产使用。新型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制备工艺过程简单,实现了钽、铌元素原子级的混合均匀度,产品质量优异,固溶度极高。为生产各类高质量硬质合金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为原料,通过钽、铌水解共沉积、煅烧、还原-碳化一体化工艺制备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的方法。

本发明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其实施方案为:

按Ta与Nb的质量比为17-85.9:7.5-72.5,配取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将所配取的氟钽酸溶液与氟氧铌酸混合均匀后,通过通入氨气来控制混合液的pH值为8~9,搅拌直至反应完全,过滤,煅烧滤渣得到五氧化二钽与五氧化二铌的混合产物,然后按100~105公斤混合产物加入23~39公斤炭黑的比例,将炭黑加入到混合产物中混合均匀后,在1850~1950℃进行还原-碳化处理2-4小时,得到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所述煅烧的温度为800~90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按照国标GB/T26061-2010中的对各牌号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中的Ta与Nb的质量比,配取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所用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一般来源于萃取分离钽、铌工序反萃时所得的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所述氟钽酸溶液中钽的浓度为32.5-49.5g/l,换算成Ta2O5的浓度则为40~60g/L;所述氟氧铌酸溶液中铌的浓度为52-70g/l,换算成Nb2O5的浓度则为75~100g/L;通入氨气时,混合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H2TaF7+7NH3+5H2O=Ta(OH)5↓+7NH4F

H2NbOF5+5NH3+4H2O=Nb(OH)5↓+5NH4F

得到白色的沉淀物。

本发明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过滤后,滤渣用60-70℃的热水洗涤至中性,并干燥、脱水。

本发明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煅烧后,得到钽、铌五氧化物。

本发明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将炭黑加入到混合产物中后,在双锥混料器混合4~8小时。双锥混料器一般每次混料控制在120~145公斤。

本发明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还原、碳化工序的温度为1850~1950℃,历时3小时,冷却出炉。

本发明一种硬质合金生产用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的制备方法,由还原、碳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起到维持反应还原气氛的作用,并由炉尾排出,点火排放。

原理及优势

本发明以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为原料,通过钽、铌液相热水解共沉积,得到钽元素、铌元素原子级别混合的Ta(OH)5和Nb(OH)5;由于严格控制了热水解共沉积过程中的pH值以及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的浓度使得所生成的Ta(OH)5和Nb(OH)5细小而均匀,这两点为后续生产出粒度细小而均匀、纯度要高、固溶度高的产品提供了必要条件;严格控制炭黑的加入比例以及还原-碳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这既保证了所得产品的纯度、固溶度、游离碳含量以及氧含量,又使得所得产品的粒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总之本发明以氟钽酸溶液和氟氧铌酸溶液为原料,通过钽元素、铌元素原子级别混合,通过严格控制炭黑的加入比例以及还原-碳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实现了五氧化二钽与五氧化二铌的协同作用,制备出了粒度细小而均匀、纯度高、固溶高、游离碳含量低、氧含量低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硬质合金的按国标GB/T26061-2010中的牌号FTNC90/10要求的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1)将萃取分离钽、铌工序反萃时所得的钽液(H2TaF7)浓度为含Ta2O550g/L氟钽酸溶液1030升,和反萃时所得的铌液(H2NbOF5)浓度为含Nb2O580g/L氟氧铌酸溶液79升,放入沉淀槽内,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通入氨气,使溶液PH=8~9,使之同时生成钽、铌氢氧化物白色沉淀。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过滤,并用60-70℃的热水洗涤至中性,再过滤成滤饼。

3)将步骤2)所得的滤饼在蒸汽烘干箱中烘干、脱水。

4)将步骤3)所得的钽、铌氢氧化物在煅烧炉内于800~900℃下煅烧成钽、铌五氧化物。

5)将步骤4)所得的钽、铌五氧化物100公斤和20~20.5公斤的炭黑,装入双锥混料器中混合4~6小时。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料装舟,送人碳管炉中,控制炉温1950℃,推舟速度为舟/25分钟,进行还原、碳化,在还原、碳化作业中,由还原、碳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自身保护,并由炉尾排出,点火排放。

7)所得产品的牌号为国标GB/T26061-2010中的FTNC90/10,技术指标见表1。

实施例2:

一种用于硬质合金的按国标GB/T26061-2010中的牌号FTNC80/20要求的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1)将萃取分离钽、铌工序反萃时所得的钽液(H2TaF7)浓度为含Ta2O558g/L氟钽酸溶液790立升,和反萃时所得的铌液(H2NbOF5)浓度为含Nb2O585g/L氟氧铌酸溶液149立升,放入沉淀槽内,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通入氨气,使溶液PH=8~9,使之同时生成钽、铌氢氧化物白色沉淀。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过滤,并用60-70℃的热水洗涤至中性,再过滤成滤饼。

3)将步骤2)所得的滤饼在蒸汽烘干箱中烘干、脱水。

4)将步骤3)所得的钽、铌氢氧化物在煅烧炉内于800~900℃下煅烧成钽、铌五氧化物。

5)将步骤4)所得的钽、铌五氧化物100公斤和21.5~22.0公斤的炭黑,装入双锥混料器中混合4~6小时。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料装舟,送人碳管炉中,控制炉温1950℃,推舟速度为舟/25分钟,进行还原、碳化,在还原、碳化作业中,由还原、碳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自身保护,并由炉尾排出,点火排放。

7)所得产品的牌号为国标GB/T26061-2010中的FTNC80/20,技术指标见表1。

实施例3:

一种用于硬质合金的按国标GB/T26061-2010中的牌号FTNC70/30要求的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1)将萃取分离钽、铌工序反萃时所得的钽液(H2TaF7)浓度为含Ta2O556g/L氟钽酸溶液716立升,和反萃时所得的铌液(H2NbOF5)浓度为含Nb2O575g/L氟氧铌酸溶液253立升,放入沉淀槽内,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通入氨气,使溶液PH=8~9,使之同时生成钽、铌氢氧化物白色沉淀。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过滤,并用60-70℃的热水洗涤至中性,再过滤成滤饼。

3)将步骤2)所得的滤饼在蒸汽烘干箱中烘干、脱水。

4)将步骤3)所得的钽、铌氢氧化物在煅烧炉内于800~900℃下煅烧成钽、铌五氧化物。

5)将步骤4)所得的钽、铌五氧化物100公斤和22.7~23.2公斤的炭黑,装入双锥混料器中混合4~6小时。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料装舟,送人碳管炉中,控制炉温1900℃,推舟速度为舟/30分钟,进行还原、碳化,在还原、碳化作业中,由还原、碳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自身保护,并由炉尾排出,点火排放。

7)所得产品的牌号为国标GB/T26061-2010中的FTNC70/30,技术指标见表1。

实施例4:

一种用于硬质合金的按国标GB/T26061-2010中的牌号FTNC50/50要求的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1)将萃取分离钽、铌工序反萃时所得的钽液(H2TaF7)浓度为含Ta2O545g/L氟钽酸溶液636立升,和反萃时所得的铌液(H2NbOF5)浓度为含Nb2O582g/L氟氧铌酸溶液386立升,放入沉淀槽内,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通入氨气,使溶液PH=8~9,使之同时生成钽、铌氢氧化物白色沉淀。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过滤,并用60-70℃的热水洗涤至中性,再过滤成滤饼。

3)将步骤2)所得的滤饼在蒸汽烘干箱中烘干、脱水。

4)将步骤3)所得的钽、铌氢氧化物在煅烧炉内于800~900℃下煅烧成钽、铌五氧化物。

5)将步骤4)所得的钽、铌五氧化物100公斤和25.5~26公斤的炭黑,装入双锥混料器中混合4~6小时。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料装舟,送人碳管炉中,控制炉温1900℃,推舟速度为舟/30分钟,进行还原、碳化,在还原、碳化作业中,由还原、碳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自身保护,并由炉尾排出,点火排放。

7)所得产品的牌号为国标GB/T26061-2010中的FTNC50/50,技术指标见表1。

实施例5:

一种用于硬质合金的按国标GB/T26061-2010中的牌号FTNC30/70要求的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1)将萃取分离钽、铌工序反萃时所得的钽液(H2TaF7)浓度为含Ta2O551g/L氟钽酸溶液337立升,和反萃时所得的铌液(H2NbOF5)浓度为含Nb2O588g/L氟氧铌酸溶液504立升,放入沉淀槽内,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通入氨气,使溶液PH=8~9,使之同时生成钽、铌氢氧化物白色沉淀。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过滤,并用60-70℃的热水洗涤至中性,再过滤成滤饼。

3)将步骤2)所得的滤饼在蒸汽烘干箱中烘干、脱水。

4)将步骤3)所得的钽、铌氢氧化物在煅烧炉内于800~900℃下煅烧成钽、铌五氧化物。

5)将步骤4)所得的钽、铌五氧化物100公斤和28.0~28.5公斤的炭黑,装入双锥混料器中混合4~6小时。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料装舟,送人碳管炉中,控制炉温1950℃,推舟速度为舟/25分钟,进行还原、碳化,在还原、碳化作业中,由还原、碳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自身保护,并由炉尾排出,点火排放。

7)所得产品的牌号为国标GB/T26061-2010中的FTNC30/70,技术指标见表1。

实施例6:

一种用于硬质合金的按国标GB/T26061-2010中的牌号FTNC20/80要求的钽铌复合碳化物粉末制备工艺,具体实施方案:

1)将萃取分离钽、铌工序反萃时所得的钽液(H2TaF7)浓度为含Ta2O542g/L氟钽酸溶液272立升,和反萃时所得的铌液(H2NbOF5)浓度为含Nb2O592g/L氟氧铌酸溶液551立升,放入沉淀槽内,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通入氨气,使溶液PH=8~9,使之同时生成钽、铌氢氧化物白色沉淀。

2)将步骤1)所得的沉淀物过滤,并用60-70℃的热水洗涤至中性,再过滤成滤饼。

3)将步骤2)所得的滤饼在蒸汽烘干箱中烘干、脱水。

4)将步骤3)所得的钽、铌氢氧化物在煅烧炉内于800~900℃下煅烧成钽、铌五氧化物。

5)将步骤4)所得的钽、铌五氧化物100公斤和29.0~29.5公斤的炭黑,装入双锥混料器中混合4~6小时。

6)将步骤5)所得的混合料装舟,送人碳管炉中,控制炉温1950℃,推舟速度为舟/25分钟,进行还原、碳化,在还原、碳化作业中,由还原、碳化过程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自身保护,并由炉尾排出,点火排放。

7)所得产品的牌号为国标GB/T26061-2010中的FTNC10/90,技术指标见表1。

表1:国标GB/T26061-2010中钽铌复合碳化物(TaC-NbC)粉末技术指标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