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及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

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及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及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其中,该前端电路包括通道模块和本振模块,本振模块与通道模块相连接,为其提供本振信号,通道模块包括限幅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开关滤波模块、第一级混频模块、滤波放大模块、第二级混频模块和中频滤波放大模块;本振模块包括晶振电路模块、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时钟模块,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时钟模块分别与晶振电路模块连接,晶振电路模块将晶振输出的晶振信号放功分成三路,分别输出到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和时钟模块,作为参考信号;第一本振模块与第一级混频模块连接,为其提供本振信号;第二本振模块与第二级混频模块连接,为其提供本振信号。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22

    授权

    授权

  • 2014-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1/40 申请日:20131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微波收发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12GHz宽 带微波前端电路及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微波集成电路技术及微组装技术的发展,电子系统在设计上主要考虑小型 化、模块化、标准化,以满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大容量、小薄轻的要求。尤其是机载和 星载平台对设备尺寸、重量的要求更是苛刻。因此要求微波接收前端向宽频带、体积小、重 量轻、高性能、小型化方向发展。本发明主要针对某高精度快速定位技术小型化微波接收前 端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微组装工艺及芯片集成技术实现了微波接收前端小型化设计,有效地 减小了系统的体积并且减轻了设备重量,满足了实际工程需要。

传统的微波前端的设计基本采用单个的部组件集成方式,这种方法是将一些微波部、组 件以电缆链接方式组成具有一定功能接收前端。这种实现方式具有性能指标较好、安装调试 方便等优点,但是整个微波前端体积较大,设备较重量,仅适用一些车载、实验室等体积、 重量要求不高的平台,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无人机、星载等平台对体积、重量要求较为苛 刻,微波前端则要采用微组装工艺及芯片集成技术,实现系统的小型化,体积、重量与部组 件集成方式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2~12GHz宽带微波前端 电路及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利用本发明的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和2~ 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可适用于侦测设备,设备在体积、重量、功耗均有较大的性能提 升,满足对设备体积、重量和高性能稳定收发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包括通道模块和本振模块,本振模块与通道模块相 连接,为其提供本振信号,其中:

所述通道模块包括限幅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开关滤波模块、第一级混频模块、滤波 放大模块、第二级混频模块和中频滤波放大模块,其中:限幅模块用于接收由一天线截获的 2~12GHz输入信号并进行限幅处理和输出;低噪声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限幅模块的输 出端,用于提供信号放大处理;开关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低噪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 于选取与该开关滤波模块中滤波器相匹配的频段信号;第一级混频模块的射频端连接至开关 滤波模块的输出端,其本振输入端接收来自所述本振模块输入的第一本振信号,该第一级混 频模块用于将由其射频端输入的信号变换得到一中频信号;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级 混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对所述第一级混频模块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并输 出信号至第二级混频模块;第二级混频模块的射频端连接至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其本振 输入端接收来自所述本振模块输入的第二本振信号,该第二级混频模块用于将由其射频端输 入的信号变换得到340±25MHz和400±350MHz的中频信号;中频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 接至所述第二级混频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将第二级混频模块输出端340±25MHz和 400±350MHz的中频信号进行中频滤波和放大处理后输出至信号处理机;

所述本振模块包括晶振电路模块、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时钟模块,第一本振 模块、第二本振模块、时钟模块分别与晶振电路模块连接,晶振电路模块将晶振输出的 100MHz信号放大后功分成三路,分别输出到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和时钟模块,作 为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和时钟模块的参考信号;第一本振模块与所述通道模块的第 一级混频模块连接,为该第一级混频模块提供本振信号;第二本振模块与第二级混频模块连 接,为该第二级混频模块提供本振信号。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本振模块产生频率为10~15GHz的第一本振信号,所 述第二本振模块产生频率为7.66GHz、7.6GHz、3.34GHz和3.4GHz的第二本振信号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依次连接的限幅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开关滤波模块、第 一级混频模块、滤波放大模块、第二级混频模块和中频滤波放大模块之间均通过电路板50Ω 线连接,所述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时钟模块分别通过电路板50Ω线与晶振电路 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滤波模块由两个单刀五掷开关和五个滤波器组成,所述 五个滤波器连接在两个单刀五掷开关之间形成五个支路通道,将输入信号接收频段分为五 段。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波放大模块由一个第二开关滤波模块和放大器组成,第二 开关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级混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滤 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且其输出端与第二级混频模块的射频端连接,其中,第二开关滤波模块 由两个单刀四掷开关和四个滤波器组成,四个滤波器连接在两个单刀四掷开关之间形成四个 支路通道。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中频滤波放大模块由一个第三开关滤波模块、第二放大器及第四 开关滤波模块组成,第三开关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级混频模块的输出端,第二 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三开关滤波模块的输出端,第四开关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 放大器的输出端,其中,第三开关滤波模块和第四开关滤波模块均由两个单刀双掷开关和两 个滤波器组成,两个滤波器连接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之间形成两个支路通道。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幅模块、低噪声放大模块、开关滤波模块、滤波放大模块、 第二级混频模块和中频滤波放大模块均选用芯片器件,所述第一级混频模块、晶振电路模块、 第一本振模块、第二本振模块和时钟模块均使用表面贴装器件。

根据本发明的改进,还提出一种利用上述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实现的2~12GHz 微波信号接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一天线截获的2~12GHz输入信号,并对其进行限幅处理;

步骤2、对限幅处理后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步骤3、对低噪声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开关滤波,选取滤波器相匹配的频段信号;

步骤4、利用一第一本振信号对步骤3选取出的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第一中频信号;

步骤5、对步骤4混频得到的第一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

步骤6、利用一第二本振信号对步骤5得到的中频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第二中频信 号;

步骤7、对步骤6得到的第二中频信号进行中频滤波和放大处理;以及

步骤8、将步骤7得到的中频信号输出至一信号处理机。

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中,第一本振信号为频率范围在10~15GHz的本振信 号,第二本振信号为频率为7.66GHz、7.6GHz、3.34GHz和3.4GHz的本振信号。

由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1)各个功能 模块间大部分是由50Ω线相连,噪声系数和中频输出平坦度指标明显提高;2)体积更小、 重量更轻、功耗更低;3)在满足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低前提下,可实现高性能的稳 定收发微波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为图1实施方式中通道模块的一个示例性电路结构图。

图3为图1实施方式中本振模块的一个示例性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所附图示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的电路结构,其中,一种2~ 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包括通道模块和本振模块,本振模块与通道模块相连接,为其提 供本振信号。

结合图2所示,通道模块包括限幅模块1、低噪声放大模块2、开关滤波模块3、第一 级混频模块4、滤波放大模块5、第二级混频模块6和中频滤波放大模块7。

限幅模块1用于接收由一天线截获的2~12GHz输入信号(功率-75~-35dBm)并进行 限幅处理和输出。本实施例中,输入信号先通过限幅模块可以防止天线接收大功率信号时可 能会导致烧毁后级低噪声放大器的危险情况发生。

低噪声放大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至限幅模块1的输出端,用于提供信号放大处理。

开关滤波模块3的输入端与低噪声放大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用于选取与该开关滤波模 块3中滤波器相匹配的频段信号。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开关滤波模块3由两个单刀五掷开关(SP5T) 和五个滤波器组成,所述五个滤波器连接在两个单刀五掷开关之间形成五个支路通道,将输 入信号接收频段分为五段。通过开关切换使信号通过该频段的滤波器进入第一级混频器4的 射频端。

第一级混频模块4的射频端连接至开关滤波模块3的输出端,其本振输入端接收来自所 述本振模块输入的第一本振信号,该第一级混频模块4用于将由其射频端输入的信号变换得 到一中频信号。其中:

当输入信号为2~7GHz时,第一本振信号输入为10~15GHz,中频信号输出为 8GHz±25MHz或8GHz±350MHz。

当输入信号为7~12GHz时,第一本振信号输入为10~15GHz,中频输出信号为 3GHz±25MHz或3GHz±350MHz。

滤波放大模块5的输入端与第一级混频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对所述第一级混频模块4 输出的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并输出信号至第二级混频模块6。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滤波放大模块5由一个第二开关滤波模块5a 和放大器5b组成,第二开关滤波模块5a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级混频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 放大器5b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滤波模块5a的输出端连接且其输出端与第二级混频模块6的 射频端连接,其中,第二开关滤波模块5a由两个单刀四掷开关(SP4T)和四个滤波器组成, 四个滤波器连接在两个单刀四掷开关之间形成四个支路通道。通过开关切换使信号通过该频 段的滤波器进入第二级混频器6的射频端。

第二级混频模块6的射频端连接至滤波放大模块5的输出端,其本振输入端接收来自所 述本振模块输入的第二本振信号,该第二级混频模块6用于将由其射频端输入的信号变换得 到340±25MHz和400±350MHz的中频信号。其中:

第二本振信号输入7.66GHz或3.34GHz时,输出中频信号为340±25MHz。

第二本振信号输入7.6GHz或3.4GHz时,输出中频信号为400±350MHz。

如图2所示,中频滤波放大模块7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级混频模块6的输出端,用 于将第二级混频模块6输出端340±25MHz和400±350MHz的中频信号进行中频滤波和放大 处理后输出至信号处理机。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频滤波放大模块7由一个第三开关滤波模块7a、 第二放大器7b及第四开关滤波模块7c组成,第三开关滤波模块7a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第 二级混频模块6的输出端,第二放大器7b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三开关滤波模块7a的输出端, 第四开关滤波模块7c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二放大器7b的输出端,其中,第三开关滤波模块7a 和第四开关滤波模块7c均由两个单刀双掷开关(SP2T)和两个滤波器组成,两个滤波器连 接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之间形成两个支路通道。通过开关切换使信号通过该频段的滤波器输 出至信号处理机。

图3为图1实施方式中本振模块的一个示例性电路结构图,其中,本振模块包括晶振电 路模块8、第一本振模块9、第二本振模块10、时钟模块11,第一本振模块9、第二本振模 块10、时钟模块11分别与晶振电路模块8连接,晶振电路模块8将晶振输出的100MHz信 号放大后功分成三路,分别输出到第一本振模块9、第二本振模块10和时钟模块11,作为 第一本振模块9、第二本振模块10和时钟模块11的参考信号。第一本振模块9与所述通道 模块的第一级混频模块4连接,为该第一级混频模块提供本振信号;第二本振模块10与第 二级混频模块6连接,为该第二级混频模块6提供本振信号。

所述第一本振模块9产生频率为10~15GHz的第一本振信号,所述第二本振模块10产 生频率为7.66GHz、7.6GHz、3.34GHz和3.4GHz的第二本振信号。

具体地,如图3所示,晶振电路模块8将晶振输出的100MHz信号放大后功分成三路, 分别输出到第一本振模块9、第二本振模块10、时钟模块11作为参考信号。

第一本振模块9产生频率为10~15GHz的本振信号,具体电路是采用锁相方式,选用 从ADF4106鉴相器芯片,VCO耦合的信号与参考晶振输出的信号分别经过ADF4106芯片 内部N分频器和R分频器后进行相位比较,所产生的相位误差电压经环路滤波放大后控制 VCO调谐端Vt,再通过串行码控制N、R分频器,锁定时即可输出稳定的5~7.5GHz的信 号,将5~7.5GHz进行2倍频,经过开关滤波、放大后获得10~15GHz的信号。

第二本振模块10是产生频率为7.66GHz、7.6GHz、3.34GHz和3.4GHz的本振信号。具 体电路也是采用锁相方式,锁相源输出3.83GHz、3.8GHz、3.34GHz和3.4GHz四个点的信 号,3.83GHz和3.8GHz信号进行2倍频后经过滤波、放大后获得7.66GHz和7.6GHz信号, 3.34GHz和3.4GHz信号经过开关选通直接输出。

时钟模块11是产生150MHz的时钟信号输出,具体电路采用分频、倍频方式,100MHz 信号分频输出50MHz信号再进行饱和放大取谐波150MHz信号,滤波后再进行功率放大, 最终滤波输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依次连接的限幅模块1、低噪声放大模块2、开关滤波模块 3、第一级混频模块4、滤波放大模块5、第二级混频模块6和中频滤波放大模块7之间均通 过电路板50Ω线连接,所述第一本振模块9、第二本振模块10、时钟模块11分别通过电路 板50Ω线与晶振电路模块8连接。

为实现小型化和高可靠性的设计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限幅模块1、低噪声放大模块 2、开关滤波模块3、滤波放大模块5、第二级混频模块6和中频滤波放大模块7均选用芯片 器件,所述第一级混频模块4、晶振电路模块8、一本振模块9、二本振模块10和时钟模块 11均使用表面贴装器件,因此组装成的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具有高灵敏度、体积小、 重量轻、高性能等优点。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限幅模块1采用NC1803C-218芯片;低 噪声放大器2采用CHA3218-99F和FM3058两个放大器级联形成,开关滤波模块5中的每 个SP5T开关由HMC641开关和HMC347开关组成,其中的滤波器选用MEMS滤波器;第 一级混频器4采用M2H-0220LE滤波器;滤波放大模块5中的每个SP4T由2个HMC641 开关组成,放大器5b采用HMC462放大器;第二级混频器6采用NC1708C-308芯片;中频 滤波放大模块7中,SP2T采用HMC347开关,滤波器为LC滤波器2FL750/B340-50,第二 放大器7b采用MAAM02350放大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晶振电路模块8中的100MHz晶振器采用 PFTC13-0008晶体振荡器,放大器采用H1C51188A放大器,功分器采用ADP-2-20功分器。

第一本振模块9中,VCO采用HMC587LP4压控振荡器,鉴相器采用的型号为 ADF4108BCPZ,倍频器采用的型号为AMMC-6120,滤波器为MEMS滤波器,其中的SP3T 开关为HMC641开关。

第二本振模块10中,VCO采用HEV0360N压控振荡器,鉴相器采用的型号为 ADF4106BRU,倍频器采用的型号为AMMC-6120,滤波器BWLF-3.5,其中的SP2T开关为 HMC637开关,最后的放大器为HMC462。

时钟模块11中,分频器采用HMC361S8G,两个放大器分别为NBB500、NBB300,滤 波器均为LC滤波器。

图4所示为利用上述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实现的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 的实现流程,其中,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一天线截获的2~12GHz输入信号,并对其进行限幅处理;

步骤2、对限幅处理后的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处理;

步骤3、对低噪声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开关滤波,选取滤波器相匹配的频段信号;

步骤4、利用一第一本振信号对步骤3选取出的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第一中频信号;

步骤5、对步骤4混频得到的第一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处理;

步骤6、利用一第二本振信号对步骤5得到的中频信号进行混频处理,得到第二中频信 号;

步骤7、对步骤6得到的第二中频信号进行中频滤波和放大处理;以及

步骤8、将步骤7得到的中频信号输出至一信号处理机。

所述方法中,第一本振信号为频率范围在10~15GHz的本振信号,第二本振信号为频 率为7.66GHz、7.6GHz、3.34GHz和3.4GHz的本振信号。

上述步骤1-步骤8所进行的信号处理,已如图1-图3所示进行了说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2~12GHz宽带微波前端电路及2~12GHz微波信号接收方法, 可适用于多种平台搭载的侦测设备上,其平台设备在体积、重量、功耗均有较大的性能提升, 满足对设备体积、重量和高性能稳定收发的需求。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