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

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保温回流1-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出釜待用;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三、混合,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1~1.3: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本发明树脂阻燃性好、不易分层,且制得的覆铜板的柔韧性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139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星源航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90346.7

  • 发明设计人 王忠义;

    申请日2013-11-22

  • 分类号C08L61/28(20060101);C08L61/14(20060101);C08K5/1515(20060101);C08G12/32(20060101);C08G8/32(20060101);

  • 代理机构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唐纫兰;曾丹

  • 地址 214401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工业园区青桐路73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57: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29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08L61/2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1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5-07-15

    授权

    授权

  • 2014-04-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8L61/28 申请日:201311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主要用于覆铜板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覆铜箔板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被称为覆铜箔层压板(Copper Clad Laminate,CCL),简称为覆铜板。

覆铜板作为印制电路板制造中的基板材料,对印制电路板主要起互连导通、绝缘和支撑的作用,对电路中信号的传输速度、能量损失和特性阻抗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印制电路板的性能、品质、制造中的加工性、制造水平、制造成本以及长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覆铜板。

随着人类生活要求的改善和电子市场发展的需求,要求日常生活类电子用覆铜板需要具有耐燃性,如遥控器内用的层压板。传统的电子用覆铜板采用桐油酚醛树脂体系,若添加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体系,催化剂采用强碱做催化剂,三聚氰胺-苯酚甲醛树脂体系与桐油酚醛树脂体系的相容性不好,当该树脂占6%以上时,二者不共溶,会出现分层现象,但是添加量少时,又达不到的耐燃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阻燃性好、相容性好、不易分层,且制得的覆铜板的柔韧性好的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

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5-95份;

有机酸催化剂      0.01-0.05份;

甲醇        150-160份;

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保温回流1-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出釜待用;

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

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55-65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2-0.8份、甲醇5-6.3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2-0.5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以下;

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0-80份、氨水2-5份、三乙胺1-3份,加热升温至95-98℃,保温55-65分钟,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240s以内时,真空脱水,待釜内树脂透明,脱水结束,保温熟化30min,再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120s以内时,再投入甲醇100-120份;

三、混合

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1~1.3: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作为优选方案:

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

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8份;

有机酸催化剂      0.02份;

甲醇        155份;

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保温回流1-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出釜待用;

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

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60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4份,甲醇5.3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3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以下;

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7份、氨水3份、三乙胺1.5份,加热升温至95-98℃,保温55-65分钟,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240s以内时,真空脱水,待釜内树脂透明,脱水结束,保温熟化30min,再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120s以内时,再投入甲醇110份;

三、混合

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1~1.3: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步骤一中所述的有机酸类催化剂优选为甲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反应,阻燃性好,采用有机酸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和,易控制,不会出现因反应过于剧烈而产生的冒釜现象;同时相容性好,不易分层;在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过程中,加入甲醇作为缓释剂,也使得反应温和,易于控制;加入环氧大豆油,提高了最终制得的覆铜板的柔韧性,结合力强;将三者混合后制得的树脂体系,相容性好,不易分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制备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

所述三聚氰胺-多聚甲醛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8份;

有机酸催化剂      0.02份;

甲醇        155份;

制备时,先将甲醇投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三聚氰胺和多聚甲醛成分搅拌后,再投入有机酸催化剂,逐步升温,在20-30min升温到100℃,保温回流1-1.5h,待釜内液体澄清透明,降温至40-50℃,出釜待用;

二、制备桐油酚醛树脂

向反应釜中加入桐油60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4份、甲醇5.3份作为缓蚀剂,升温至80-85℃,保温90分钟,然后加入醇胺0.3份作为终止剂,降温至70℃以下;

继续向反应釜中加入甲醛77份、氨水3份、三乙胺1.5份,加热升温至95-98℃,保温55-65分钟,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240s以内时,真空脱水,待釜内树脂透明,脱水结束,保温熟化30min,再在160℃热盘条件下测固化时间,当固化时间达到120s以内时,再投入甲醇100份;

三、混合

将步骤一制备的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树脂、步骤二制备的桐油酚醛树脂和环氧大豆油按1.1~1.3: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即得成品。

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冒釜现象,20℃条件下,成品静置24h,不分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

第一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90份;

有机酸催化剂      0.01份;

甲醇        160份;

第二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桐油58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6份、作为缓释剂的甲醇6份;醇胺0.2份;甲醛80份、氨水4份、三乙胺2份。

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冒釜现象,20℃条件下,成品静置24h,不分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

第一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85份;

有机酸催化剂    0.05份;

甲醇        150份;

第二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桐油65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2份、作为缓释剂的甲醇5份;醇胺0.5份;甲醛75份、氨水2份、三乙胺1份;稀释过程中甲醇120份。

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冒釜现象,20℃条件下,成品静置24h,不分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

第一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

三聚氰胺      100份;

多聚甲醛      90份;

有机酸催化剂    0.04份;

甲醇        158份;

第二步中的原料质量份配比如下:桐油62份、苯酚100份、磺酸催化剂0.8份、作为缓释剂的甲醇6份;醇胺0.4份;甲醛70份、氨水5份、三乙胺3份。

反应过程中不出现冒釜现象,20℃条件下,成品静置24h,不分层。

使用上述四个实施例制备的改性酚醛树脂组合物制得的覆铜板,与全部采用桐油的酚醛树脂,按相同的方法制备的覆铜板,性能对比见下表:

项目阻燃性能硬度值(bar)冲孔性检测标准GB 4722-1992GB 4722-1992GB 4722-1992实施例1V1级57孔壁光滑,无开裂实施例2V1级57孔壁光滑,无开裂实施例3V1级58孔壁光滑,无开裂实施例4V1级57孔壁光滑,无开裂对比例不阻燃55孔壁毛刺,无开裂

可见,本发明制备的覆铜板用耐燃性三聚氰胺-多聚甲醛改性桐油树脂,阻燃性能好,良好的冲孔性,孔壁光滑,其它性能完全达到桐油树脂的性能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