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方法及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

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方法及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洋管线防老化方法和装置。一种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包括设置于海滨的水塘,水塘设有连通海洋的引水通道,引水通道设有水塘水位控制阀,水塘水位控制阀包括本体和铰接于本体的跷跷杆,本体设有控制室,控制室设有海洋连通孔、海洋连通孔孔盖、水塘连通孔和水塘连通孔孔盖,海洋连通孔孔盖的上端和控制室铰接在一起,海洋连通孔孔盖连接有开启海洋连通孔孔盖的且位于控制室内的浮子,水塘连通孔孔盖的上端和控制室铰接在一起,跷跷杆的一端和水塘连通孔孔盖连接在一起,跷跷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启水塘连通孔孔盖的且位于水塘内的浮坠。本发明解决了通过仓库来防止海洋管线受日光的影响而老化所存在的安全性差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5904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海洋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1310544165.0

  • 发明设计人 陈正寿;

    申请日2013-11-07

  • 分类号E02D29/00;

  • 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尉伟敏

  • 地址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街道大同路127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53:0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30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29/00 合同备案号:2016330000011 让与人:浙江海洋学院 受让人: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方法及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 申请公布日:20141209 许可种类:普通许可 备案日期:20160307 申请日:20131107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5-08-19

    授权

    授权

  • 2014-03-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29/00 申请日:201311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管线仓储时的防老化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方法及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

背景技术

在海洋管线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海洋管线运输到海滨进行临时存放、为了防止海洋管线裸露在太阳底下被老化,现有的方法为在海滨搭建仓库,将海洋管线放置在仓库内来进行防老化。如在中国专利号为2005200280780、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2月13日、名称为“网片组装型通透式仓库”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仓储海洋管线以防止阳光对海洋管线产生老化作用的仓库。

现有的通过仓库防止海洋管线日晒老化的方法存在以下不足:在台风季节仓库可能会被台风吹坍塌,因此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性好的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方法及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解决了现有的通过将海洋管线仓储在仓储中以防止受日光的影响而老化的方式所存在的安全性差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海洋管线淹没在设置于海滨的水塘中的水中进行仓储而防止海洋管线老化,水塘和海洋通过引水通道连通,引水通道中设置水塘水位控制阀;在水塘中的水位位于设定水位以下且高于海洋水位时,水塘水位控制阀关闭以防止水塘内的水外流而致使水塘中的海洋管线老化;在水塘中的水位位于设定水位以下且低于海洋水位时,水塘水位控制阀开启而对水塘进行自动补水到设定水位;在水塘中的水位位于设定水位以上且低于海洋水位时,水塘水位控制阀关闭以防止海洋中的水进入水塘。通过在海滨构筑水塘、将海洋管线淹没在水塘中的水中的方式来防止海洋管线受阳光的影响而老化,因此不会产生防护装置(水塘)被台风吹坍塌的问题,因此安全性好。设置水塘设置引水通道来和海洋连通,然后在引水通道中设置水塘水位控制阀进行控制,从而既能防止水塘区域产生内涝,也能防止水塘产生内旱而不能有效的淹没住海洋管线。如果进一步控制引水通道的位置,则能够利用海洋的潮汐现象而对水塘进行补水。

一种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包括设置于海滨的水塘,所述水塘设有连通海洋的引水通道,所述引水通道设有水塘水位控制阀,所述水塘水位控制阀包括本体和铰接于本体的跷跷杆,所述本体设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设有海洋连通孔、海洋连通孔孔盖、水塘连通孔和水塘连通孔孔盖,海洋连通孔孔盖的上端和所述控制室铰接在一起,所述海洋连通孔孔盖连接有开启海洋连通孔孔盖的且位于所述控制室内的浮子,所述水塘连通孔孔盖的上端和所述控制室铰接在一起,所述跷跷杆的一端和所述水塘连通孔孔盖连接在一起,所述跷跷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开启水塘连通孔孔盖的且位于水塘内的浮坠。能够实现对水塘水位的机械式自动控制。

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还包括防护室,所述浮坠位于所述防护室内,所述防护室和设有连通水塘的水孔。能够防止浮坠裸露在外而损坏和在水塘中进行作业时产生的水面波动而到浮坠产生漂移,能够有效防止异物直通控制室而干涉孔盖的正常开启。能够在防护室内形成静水流,使得泥沙基本沉积在防护室内,防止控制室产生淤塞。

作为优选,所述水塘连通孔位于水塘一端的端口位于所述防护室侧壁的内表面上且高于防护室的底壁,所述水孔位于防护室一端的端口位于防护的侧壁且高于防护室的底壁。能够防止沉积在防护室内的淤泥流入到控制室内,进一步提高防止控制室产生淤塞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室内设有浮坠搁置台,所述浮坠搁置台的上端面、所述水塘连通孔位于水塘一端的端口和所述水孔位于防护室一端的端口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水塘干枯时,浮坠会下降到触及防护室底壁,而底壁上的淤泥可会将浮坠吸附住、使得水塘有水时而不能够将浮坠浮起、导致本发明失效;该设计使得浮坠搁置在浮坠搁置台上且浮坠搁置台上表面的泥层会较薄,从而能够克服浮坠不能被浮起的现象,提高了本发明对环境的适应性。

作为优选,所述海洋连通孔位于控制室的一端设有突起于控制室壁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的端面为朝上倾斜的斜面,所述海洋连通孔的内端口设置于延伸段的端面。能够提高静态开启时(静态开启是指由闭合状态转变为开启状态,而不是开启角度变大的开启过程)海洋连通孔孔盖被开启的可靠性和响应灵敏度,能够提高通过本发明进行排水(水塘的水流到海洋称为排水,反之为倒灌)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还设有第一导向滑轮,所述浮子通过拉索和所述海洋连通孔孔盖连接在一起,所述拉索绕过所述第一导向滑轮,所述第一导向滑轮位于海洋连通孔孔盖和所述控制室铰接点的上方或平齐。在水塘水位过高而排水到海洋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海洋连通孔的全开启、防止水流的冲击力导致开启不够而降低排水速度,能够提高排涝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室的上端设有人门孔。能够方便地进入控制室进行检修和安装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室内设有扶梯,所述扶梯的上端和所述人门孔对齐。进入到控制室内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海洋连通孔孔盖连接有上端位于所述控制室外部的第一应急开启索,所述水塘连通孔孔盖连接有上端位于所述控制室外部的第二应急开启索。能够实现排空控制室或水塘中的水。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室内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道,所述浮子滑动连接在所述滑道内。能够防止浮子随机浮起而干涉水塘连通孔孔盖开闭,能够提高动作时的可靠性。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将海洋管线淹没在水塘中来防止受日光照射产生老化现象,不会受海滨台风的影响,因此安全性好;本发明的水塘能够在海洋水位高于水塘水位且水塘水位不低于设定水位时,自动和海洋断开,避免海洋的水倒灌而产生内涝现象;在海洋水位高于水塘水位且水塘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使海洋的水进入到水塘中水位达到设定水位后和海洋断开,实现了自动补水;在海洋水位低于水塘水位且水塘水位不高于设定水位时,自动和海洋隔断,避免水外泄而导致失去防老化效果;在海洋水位低于水塘水位且水塘水位高于设定水位时,能够自动将水排到海洋中,进行自动排水;水塘水位控制时无需人工和电能进行动作,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本体1、控制室11、盖板12、人门孔121、海洋连通孔13、延伸段131、延伸段的端面1311、海洋连通孔的内端口132、水塘连通孔14、水塘连通孔位于水塘一端的端口141、第一导向滑轮15、第二导向滑轮16、横梁17、滑道18、第三导向滑轮19、海洋连通孔孔盖2、拉索21、第一应急开启索22、第一应急开启索上端221、海洋连通孔孔盖和控制室铰接点23、浮子3、扶梯4、水塘连通孔孔盖5、第二应急开启索51、第二应急开启索上端511、跷跷杆6、第一拉绳61、第二拉绳62、浮坠7、浮坠搁置台71、浮坠搁置台的上端面711、水塘8、人行梯81、引水通道82、防护室83、水孔831、水孔位于防护室一端的端口8311、防护的侧壁832、防护室的底壁833、海滨9、海洋91、海堤92、水塘水位S1、控制室中的水位S2、海洋的水位S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海滨海洋管线防老化储存塘,包括设置于海滨9的水塘8。海滨9和海洋91之间设有海堤92。水塘8设有人行梯81。人行梯81为台阶结构。人行梯81供作业人员进出水塘8用。水塘8设有连通海洋91的引水通道82。引水通道82设有水塘水位控制阀。

水塘水位控制阀包括本体1、跷跷杆6和浮坠7。

本体1设有控制室11。控制室11为上端敞开的开口结构。控制室11的上端盖有盖板12。盖板12设有人门孔121。

控制室11设有海洋连通孔13、海洋连通孔孔盖2、浮子3、扶梯4、水塘连通孔14和水塘连通孔孔盖5。

海洋连通孔13由一段管子制作而成。海洋连通孔13位于控制室的一端设有突起于控制室壁的延伸段131。延伸段的端面1311为朝上倾斜的斜面。海洋连通孔的内端口132设置于延伸段的端面1311。

海洋连通孔孔盖2的上端和控制室11铰接在一起。海洋连通孔孔盖2通过拉索21和浮子3连接在一起。拉索21依次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5和第二导向滑轮16。第一导向滑轮15和第二导向滑轮16为固定在横梁17上的定滑轮。横梁17位于控制室11内。第一导向滑轮15位于海洋连通孔孔盖和控制室铰接点23的上方。当然平齐也可以到达相同的设计目的。海洋连通孔孔盖2还连接有第一应急开启索22。第一应急开启索上端221位于控制室11的外部。

浮子3滑动连接在滑道18内。滑道18设置于控制室11内。滑道18沿上下方向延伸。

扶梯4的上端和人门孔121对齐。

水塘连通孔14由一段管子构成。

水塘连通孔孔盖5的上端和控制室11铰接在一起。水塘连通孔孔盖5连接有第二应急开启索51。第二应急开启索上端511位于控制室11外部。

跷跷杆6和本体1铰接在一起。跷跷杆6的一端通过第一拉绳61和水塘连通孔孔盖5连接在一起。第一拉绳61绕过第三导向滑轮19。第三导向滑轮19为固定在横梁17上的定滑轮。跷跷杆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绳62和浮坠7连接在一起。

浮坠7位于水塘8内。

使用时,调整第二拉绳62和第一拉绳61的长度,使得当水塘水位S1小于设定高度时浮坠7能够开启水塘连通看孔盖5、水塘水位S1大于设定高度时浮坠7不对跷跷杆6产生转矩。调整拉索21的长度,使控制室中的水位S2大于水塘水位S1设定高度(所需要的高度值)且海洋水位S3等于水塘水位S1设定高度时,浮子3能够将海洋连通孔孔盖2开启。海洋管线淹没在水塘8中的水中来避免受到太阳管的照射而产生老化现象。

本发明进行水塘水位控制的动作过程为:

水塘水位S1为设定水位且海洋水位S3高于水塘水位S1时,海洋连通孔孔盖2被开启,水进入控制室11中,而水塘连通孔孔盖5不能够被开启,海洋91中的水不能够进入水塘8中。

水塘水位S1为设定水位且海洋水位S3低于水塘水位S1时,海洋连通孔孔盖2不能够开启,水塘8中的水不能够进入海洋91中而致使淹没在水塘中的海洋管线外露或水深不够而老化。

水塘水位S1大于设定水位且海洋水位S3高于水塘水位S1时,海洋连通孔孔盖2被开启,水进入控制室11中,而水塘连通孔孔盖5不能够被开启,海洋91中的水不能够进入水塘8中。

水塘水位S1大于设定水位且海洋水位S3低于水塘水位S1时,水塘连通孔孔盖5和海洋连通孔孔盖2都被开启,使得水塘8的水流到海洋91中。

水塘水位S1小于设定水位且海洋水位S3高于水塘水位S1时,水塘连通孔孔盖5和海洋连通孔孔盖2都被开启,使得海洋91的水流到水塘8中直至水塘水位S1达到设定值时水塘连通孔孔盖5关闭、从而起到防止淹没在水塘中海洋管线外露或水层深度不够而产生老化作用。进一步地使海洋连通孔13和水塘连通孔14的高度位置高于海洋低潮位时的水位而低于海洋潮汐时的水位,来实现通过海洋的潮汐现象进行自动补水。

水塘水位S1小于设定水位且海洋水位S3小于水塘水位S1时,海洋连通孔孔盖2不能够开启,使得水塘8中的水不能够流到海洋91中。

实施例二,参见图2,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水塘8内设有防护室83。防护室83为上端敞开的开口结构。浮坠7位于防护室83内。防护室83内设有浮坠搁置台71。防护室83设有连通水塘8的水孔831。水孔位于防护室一端的端口8311位于防护的侧壁832且高于防护室的底壁833。水塘连通孔位于水塘一端的端口141位于防护室侧壁832的内表面上且高于防护室的底壁833。浮坠搁置台的上端面711、水塘连通孔位于水塘一端的端口141和水孔位于防护室一端的端口8311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当水塘8水位下降到低于浮坠搁置台71时,浮坠7下降而搁置在浮坠搁置台71上。

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水塘水位控制阀为现有的手动阀。在水塘中的水位位于设定水位以下且高于海洋水位时,通过人工使水塘水位控制阀关闭以防止淹没在水塘中的海洋管线外露或深度不够而老化;在水塘中的水位位于设定水位以下且低于海洋水位时,通过人工使水塘水位控制阀开启而对水塘进行自动补水到设定水位;在水塘中的水位位于设定水位以上且低于海洋水位时,通过人工使水塘水位控制阀关闭以防止海洋中的水进入水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