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益中活血汤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益中活血汤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益中活血汤。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等范畴,临床多表现为长期反复性胃脘痞胀、隐痛灼热、纳差等。多因脾胃气阴亏虚,病程久,致气滞血瘀。为此,本发明选择中药碎米柴、小叶金花草、漆大姑、蕨麻、大鹅儿肠、草血竭、荔枝核、黄芪、砂仁、莪术、三棱、甘草制成汤剂,供患者服用,以滋养胃阴,清热化湿,和胃降逆,理气活血。经临床试验,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达到66.7%、97.8%。而且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724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志朴;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84614.5

  • 发明设计人 刘志朴;

    申请日2012-09-25

  • 分类号A61K36/9066(20060101);A61P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6300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历山路52号沂南县卫生局新农合办公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5:57: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0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6 登记生效日:20200413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92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1-1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6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1225 申请日:2012092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12-18

    授权

    授权

  • 2013-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6 申请日:201209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1-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益中活血汤。

背景技术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发病缓慢,病程长,西医治疗无特效的口服药物,疗效不佳;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明显的优势,其在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延缓、阻止及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防止癌变等方面效果显著。本院从中医理论着手治疗,运用调理脾胃的制剂治疗萎缩性胃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益中活血汤。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等范畴,临床多表现为长期反复性胃脘痞胀、隐痛灼热、纳差等。从临床看多为脾胃气阴亏虚,因病程久,多合并气滞血瘀,中医在治疗上注重滋养胃阴,清热化湿,和胃降逆,理气活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益中活血汤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碎米柴12-15份、小叶金花草12-15份、漆大姑13-16份、蕨麻13-16份、大鹅儿肠15-18份、草血竭15-18份、荔枝核11-13份、黄芪16-18份、砂仁9-11份、莪术9-11份、三棱9-11份、甘草5-7份。

优选的,碎米柴13份、小叶金花草13份、漆大姑14份、蕨麻14份、大鹅儿肠16份、草血竭16份、荔枝核12份、黄芪17份、砂仁10份、莪术10份、三棱10份、甘草6份。

制备方法:按常规的制备方法制成汤剂。

方中:碎米柴清热利湿,解毒;小叶金花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漆大姑祛风利湿,散瘀止血,消肿;蕨麻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大鹅儿肠理气化湿,活血止血,清积解毒;草血竭散血止血,下气止痛;荔枝核行气散结,散寒止痛;黄芪补气生阳,益为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机;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解止痛。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09年7月来我院就诊且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9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23~75岁,平均47.5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9.5年。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胃脘痛、胃脘胀、嗳气、纳差、泛恶、反胃等。

2、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纳差,食后上腹闷胀、乏力,体瘦脉细,纤维胃镜检查诊断萎缩性胃炎。

3、治疗方法患者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益中活血汤,每日一剂,每剂200mL,早、晚分二次服;一个月为一疗程。

4、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示胃粘膜形态基本恢复;病理检查示胃粘膜萎缩性改变基本消失,或仅有浅表性炎症改变;(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示胃粘膜灰白区基本消失,呈红白相间以红象为主;病理检查示胃粘膜萎缩从重度转为中度或从中度转为轻度;(3)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示胃粘膜灰白区范围缩小,蓝色血管透见影象;病理检查示萎缩病变范围缩小;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镜示胃粘膜萎缩未减轻或加重;病理检查示固有膜腺体萎缩程度和范围均无变化或加重。

5、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90例患者,其中治愈60例(66.7%),显效17例(18.9%),有效11例(12.2%),无效2例(2.2%),总有效率97.8%。

6、典型病例患者王某,男,45岁,工人。上腹隐痛、纳差伴食后闷胀10年。近5年因病情逐渐加重,身瘦乏力,腰酸膝软,丧失体力劳动能力,先后在市、区医院住院三次,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15天末次出院。住院期间服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体瘦(身高176cm,体重52kg)、神萎、面微黄、唇淡,舌淡瘦、水多、脉沉细。服用中药益中活血汤,两个疗程后痊愈,3年后随访,体格健壮(体重71kg),劳动能力强,至今未发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称取碎米柴13g、小叶金花草13g、漆大姑14g、蕨麻14g、大鹅儿肠16g、草血竭16g、荔枝核12g、黄芪17g、砂仁10g、莪术10g、三棱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200mL,早、晚分二次服。

实施例二:称取碎米柴12g、小叶金花草12g、漆大姑13g、蕨麻13g、大鹅儿肠15g、草血竭15g、荔枝核11g、黄芪16g、砂仁9g、莪术9g、三棱9g、甘草5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200mL,早、晚分二次服。

实施例三:称取碎米柴15g、小叶金花草15g、漆大姑16g、蕨麻16g、大鹅儿肠18g、草血竭18g、荔枝核13g、黄芪18g、砂仁11g、莪术11g、三棱11g、甘草7g。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200mL,早、晚分二次服。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