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卫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基于卫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卫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S1.遥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S2.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的地面校正及精度验证;S3.基于遥感的山洪临界雨量分析计算。上述方法提高了山区降雨计算精度,提高了在缺资料区山洪降雨量的计算精度。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7

    授权

    授权

  • 2019-11-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F17/50 申请日:201907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10-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感数据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卫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山洪是山区小流域降雨引起的溪沟洪水,具有突发、暴涨暴落的特性,常同时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给局部地区带来严重损失,造成人员伤亡。我国山洪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463万km2,涉及人口5.6亿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山洪灾害年均经济损失在400亿元以上。山洪灾害防治的基础是临界雨量的确定,临界雨量指在一个流域或区域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某一量级时该流域或区域发生山洪灾害,此时的降雨量称为临界雨量。当降雨量超过临界雨量时,启动山洪防治方案。

常用的临界雨量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于灾害实例数据的经验法,包括:统计归纳法、比拟法和内插法等;另一种是基于水文水力学原理的理论方法,包括:经典水文理论法、水位—流量反推法和暴雨临界曲线法等。经验法方法简单,计算方便,在应用中被广泛采用,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同一地区采用不同的经验方法得到的临界雨量并不一致,而且计算过程中需要专家经验和综合对比分析。理论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机理和理论基础,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较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基于水文模型的临界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水文模型建立流域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在确定临界水位或流量的基础上,推求临界雨量,REED S.(2007)、LOOPER J.P.(2011)等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来建立降雨—径流关系能得到更合理的临界雨量计算结果。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数据要求较高,尤其需要时间序列的降水数据。山洪易发区多观测资料匮乏,《规划》中指出中国的山洪灾害防治范围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大山丘区,而这些山洪灾害威胁区,尤其在西部地区,大多远离城镇,降雨和水文资料非常缺乏;即使有观测数据,数据也常存在不连续或有错误的问题,在应用时需要其他数据的辅助支持。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降水数据时空分辨率不断提高,遥感降水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水文过程研究中,但在区域尺度与流域尺度等方面的应用中仍然存在分辨率偏低的问题。

近年来,在全球与区域尺度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遥感降水数据集,如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全球卫星测绘降水计划(GSMaP)和热带降水观测计划(TRMM)等。热带降水观测计划(TRMM)是遥感降水数据产品的典型代表,它能够提供自1998年起覆盖全球南北纬50°范围内的多时间尺度(月、日、3小时)降水数据。我国的绝大多数山丘区位于北纬50°以内,能够被TRMM数据覆盖,但是由于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25°*0.25°,在应用于小流域时存在分辨率偏低的问题。

并且在分解遥感数据时不同数据空间分解所采用的分辨率有所不同,对于采集后各个不同分辨率降雨径流累积数值之间存在系统误差;在随后使用这些数据绘制的降降雨—径流关系曲线中会存在曲线漂移和突变的问题,对最后的雨量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带来较大的误差。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提高山区小流域雨量计算的范围和精度的山洪临街雨量计算方法,为山洪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山区小流域雨量计算的范围和精度的山洪临街雨量计算方法,为山洪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卫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S1.遥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步骤;

S2.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的地面校正及精度验证步骤;

S3.基于遥感的山洪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步骤。

进一步地,步骤S1进一步包括:

S11.遥感数据重采样步骤:对包含高程、坡度和坡向信息,30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TRMM降水数据(0.25°)分别进行重采样,将相应的经纬度数据栅格化,并且利用植被指数(NDVI 1km)数据反演降水量,得到五个空间尺度的数据集,分别是1km、0.25°、0.50°、0.75°和1.00°;

S12.多尺度多元回归模型构建步骤:根据0.25°至1.0°四种尺度的遥感数据集,以NDVI、DEM和经纬度为自变量,TRMM数据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到四种反演降水的模型,将0.25°尺度下的DEM、NDVI和经纬度数据代入这四个模型,将反演结果分别与0.25°的TRMM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反演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回归模型;

S13.TRMM数据降尺度处理步骤:采用S12得到的回归模型,分别利用1km和0.25°的数字高程模型、NDVI和经纬度数据反演1km和0.25°的降水数据,将0.25°的TRMM数据和反演降水数据相减得到两者的残差,再利用空间插值法对残差进行插值至1km,同反演的1km降水数据相加,得到降尺度的遥感降水数据(1km)。

进一步地,步骤S11中,在利用植被指数NDVI数据反演降水量时,需要消除水体和居民地等的影响,因此植被指数NDVI数据要经过预处理,即采用Moran指数来进行NDVI空间异质性分析,结合人机交互解译,去除水体和居民地等NDVI突变值,获得NDVI插值,并采用空间插值法修正五个空间尺度的数据集。

进一步地,步骤S2进一步包括:

S21.地面校正步骤:首先将地面实测降水插值成0.25°的格网数据,分别利用GDA和GPA方法计算地面实测数据和0.25°的TRMM数据之间的校正因子(即差值和比值),并将校正因子空间插值至1km尺度,分别与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相加或相乘,得到校正后的降尺度降水;

S22.精度验证步骤:利用均方根误差、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等指标对地面雨量站位置的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比较两种校正方法的优劣,获得高精度的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S3进一步包括:

S31.利用DEM、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数据等构建研究区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输入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分析不同历时(3h、6h、12h和24h)下的降雨径流累积情况,绘制一定土壤饱和条件下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

S32.根据河道主要断面的控制水位,获取河道的控制流量,也可根据河道防洪标准确定临界径流量,带入上一步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反推临界降雨量,结合灾害实例调查数据,对临界雨量进行验证。

本发明提供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以TRMM遥感降水为数据源,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结合地面校正和验证,提高TRMM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至1km,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通过绘制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开展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该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山区降雨计算精度,同时对山洪灾害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缺资料区山洪灾害防治精度的提高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发明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作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一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分析遥感降水数据(TRMM 3B42)与区域气象变量之间的联系,在不同尺度上建立降雨和NDVI、高程、坡度、坡向及经纬度的函数关系,确定多元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遥感降水数据进行降尺度转换;同时基于地面观测数据,采用地理差异分析法和地理比率分析法对降尺度后的遥感降水数据进行地面校正,并对校正结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绘制降雨—径流关系曲线,通过确定临界径流量推求临界雨量。

如图1所示,其展示了本申请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的流程,该流程包括:

S1.遥感降水数据的降尺度处理步骤,该步骤分析了不同尺度(0.25°、0.50°、0.75°和1.00°)下TRMM 3B42数据和高程、坡度、坡向、经纬度及NDVI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构建降水的多元回归模型;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利用Moran指数去除水体、人类活动等因素对NDVI的影响,采用空间插值法对NDVI突变值进行处理;通过对比这4种降尺度模型的应用效果,选择精度最高的作为最终的降尺度模型,反演1km尺度降水数据;同时,根据该模型计算0.25°尺度下的计算结果和TRMM数据之间的残差,并利用空间插值法将残差插值至1km尺度,与刚才计算的1km降水数据相加,得到1km分辨率的遥感降水数据。

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遥感数据重采样步骤:对包含高程、坡度和坡向信息,30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TRMM降水数据(0.25°)分别进行重采样,将相应的经纬度数据栅格化,并且利用植被指数(NDVI 1km)数据反演降水量,得到五个空间尺度的数据集,分别是1km、0.25°、0.50°、0.75°和1.00°。

优选地,在利用植被指数NDVI数据反演降水量时,需要消除水体和居民地等的影响,因此植被指数NDVI数据要经过预处理,即采用Moran指数来进行NDVI空间异质性分析,结合人机交互解译,去除水体和居民地等NDVI突变值,获得NDVI插值,并采用空间插值法修正五个空间尺度的数据集。

S12.多尺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步骤:根据0.25°至1.0°四种尺度的遥感数据集,以NDVI、DEM和经纬度为自变量,TRMM数据为因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到四种反演降水的模型,将0.25°尺度下的DEM、NDVI和经纬度数据代入这四个模型,将反演结果分别与0.25°的TRMM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反演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回归模型。

S13.TRMM数据降尺度处理步骤:采用S12得到的回归模型,分别利用1km和0.25°的数字高程模型、NDVI和经纬度数据反演1km和0.25°的降水数据,将0.25°的TRMM数据和反演降水数据相减得到两者的残差,再利用空间插值法对残差进行插值至1km,同反演的1km降水数据相加,得到降尺度的遥感降水数据(1km)。

S2.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的地面校正及精度验证步骤,该步骤中根据地面实测降水数据,采用地理差异分析法(Geographical Differential Analysis,GDA)和地理比率分析法(Geographical Ratio Analysis,GRA)对降尺度后的遥感降水数据进行地面校正,对实测数据与遥感降水数据的差值或比值进行空间插值,插值方法在克里金插值、样条插值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法中择优选取,利用校正因子相加或相乘降尺度数据,得到校正后的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利用偏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数据精度,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计算降水数据高精度估算的可信程度。

步骤S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1.地面校正步骤:首先将地面实测降水插值成0.25°的格网数据,分别利用GDA和GPA方法计算地面实测数据和0.25°的TRMM数据之间的校正因子(即差值和比值),并将校正因子空间插值至1km尺度,分别与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相加或相乘,得到校正后的降尺度降水。

S22.精度验证步骤:利用均方根误差、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等指标对地面雨量站位置的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比较两种校正方法的优劣,获得高精度的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

S3.基于遥感的山洪临界雨量分析计算步骤,该步骤中选择典型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校正后的降尺度遥感数据,采用水文模型方法,结合流域灾害数据、数字地形图、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数据等,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分析计算临界雨量。

首先利用水文模型获得某一历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产生的不同径流量及其对应降雨量,根据模拟结果绘制一定土壤饱和度条件下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利用临界径流量推求相应的临界雨量;临界径流量的确定可以参考防洪标准,也可以根据代表性断面的控制水位,通过计算获得控制流量,将其作为临界流量。

S31.利用DEM、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数据等构建研究区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输入降尺度遥感降水数据,分析不同历时(3h、6h、12h和24h)下的降雨径流累积情况,绘制一定土壤饱和条件下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

具体地对于地图上的各个测量点构建不同时间的降尺度遥感降雨径流累积矩阵M,其中,

χt/n表示特定历时时间对应的特定纬度的降雨径流累积数值,例如χ3h/0.25表示3h历时0.25°纬度上的降雨径流累积数值,以此类推。

对于所有的测量点,每一个测量点对应一个降尺度遥感降雨径流累积矩阵Mi,即Mi表示第i个测量点的降尺度遥感降雨径流累积矩阵。

为避免特征矩阵中存在异常数据,并且为了方便处理和实现更好的计算效果,需要先对征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具体方法可以为Matlab的min函数实现。归一化后的降尺度遥感降雨径流累积矩阵表示为Mi’。

在归一化处理之后,根据函数对于遥感降雨径流累积矩阵M进行驯化,可以获得Mi矩阵的修正矩阵Ki,该纠正矩阵内包含各个测量点对应的驯化降雨径流累积数值。通过驯化过程修正了不同数据空间的分辨率不同,所造成的各组数据之间的系统误差。根据上述驯化降雨径流累积数值绘制降降雨—径流关系曲线。

采用上述方法获得降雨量,能够避免人工或者程序拟合带来的数据曲线拟合偏差,提高了数据拟合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

S32.根据河道主要断面的控制水位,获取河道的控制流量,也可根据河道防洪标准确定临界径流量,带入上一步的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反推临界降雨量,结合灾害实例调查数据,对临界雨量进行验证。

本发明提供的山洪临界雨量计算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以TRMM遥感降水为数据源,采用统计降尺度方法,结合地面校正和验证,提高TRMM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至1km,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EC-HMS,通过绘制降雨—径流关系曲线,开展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分析计算。该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山区降雨计算精度,同时对山洪灾害的防治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缺资料区山洪灾害防治精度的提高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