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

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首先进行无交叉管道段管廊段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将临近的原有交叉管道改移至已完成基坑支护段,交叉管道移位铺设时,基坑范围内沿管身预埋定位保护钢丝绳,砼基座暂不实施,拆除老的交叉管道,继续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直至全部完成;管廊基坑支护完成后开挖前,在移位新建的交叉管道正上方,平行交叉管道铺设贝雷架桁架梁,桁架梁两端支撑于管廊基坑支护墙的冠梁上,然后将沿交叉管道预埋的兜底钢丝绳系于贝雷桁梁上,用于管廊基坑开挖时,对交叉管道脱空时的保护定位。本发明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遇交叉管道时基坑支护难以实施的难题,同时保证了工期,施工方便,安全可靠。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8-18

    授权

    授权

  • 2019-07-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29/045 申请日:201901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9-05-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管廊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城市管廊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地下管廊与现有管道交叉(雨污水、自来水、电力等)的现象,施工环境日趋复杂。明挖法管廊施工过程中,遇上述交叉管道时,必须合理确定施工方案,采取保护措施。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无交叉管道段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避开原有交叉管道位置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步骤二:交叉管道移位改建铺设:

临近原有交叉管道的管廊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在基坑内布设新建交叉管道;当新建交叉管道遇管廊基坑支护墙时,凿除管道位置支护墙体,使新建交叉管道顺利穿过后,就近接入检查井,与原有管道顺利衔接;新建交叉管道在基坑范围内不进行管基基础施工;

步骤三:新建交叉管道保护:

步骤二中新建交叉管道铺设时,沿新建交叉管道管身间隔预设用于定位保护的多道钢丝绳,沿基坑内新建交叉管道正上方,在冠梁的上方安装贝雷架,且贝雷架的安装方向平行于新建交叉管道,然后将钢丝绳的自由端系在贝雷架的桁架梁上,钢丝绳通过长度调节机构可调节新建交叉管道相对于贝雷架的距离,以确保管道各道绳索能保持设计标高,均匀受力,用于管廊基坑开挖时,对新建交叉管道进行固定保护,然后挖除影响管廊基坑支护施工的原有交叉管道,继续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步骤四:管廊基坑分层开挖:

管廊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分层进行土方开挖;遇新建交叉管道时,采用人工开挖,对吊装钢丝绳进行微调,以保证均匀受力,达到固定防护效果;

步骤五:管廊现浇和基坑回填:

管廊基坑开挖至设计底标高后,进行垫层施工、立模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至设计强度后进行两侧对称回填,回填顺序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回填材料分层摊铺;

步骤六:交叉管道基座处理:

当管廊顶回填至新建交叉管道时,根据管道基座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和混凝土基座立模浇筑施工,在新建交叉管道坐实后,解除钢丝绳;待管道基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管侧的对称分层回填;

步骤七:贝雷架拆除:

当新建交叉管道基座完成后,即可进行贝雷架的拆除。

作为优选,所述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具有一螺栓扣槽以及一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螺栓扣槽螺旋连接,所述钢丝绳穿过新建交叉管道后被划分成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均具有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上段部分与调节螺栓连接,所述下段部分与螺栓扣槽的连接,旋拧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带动上段部分朝向贝雷架或者远离贝雷架方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结合设计图纸,现场探明原有交叉管道具体位置、类型、埋设深度、数量,以交叉管道处为界,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的分段施工方案。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五中,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50mm,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压实系数≥0.94。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三中,新建交叉管道铺设时,沿新建交叉管道管身每隔1~3m预设多道保护钢丝绳。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管道保护措施和施工方法,达到管道改移和地下管廊的基坑支护、管廊现浇等工序交叉错位进行,节约了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与定位保护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坑支护结构与定位保护结构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长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方法流程图;

其中,1-基坑原地面;2-贝雷架;3-混凝土第一道支撑梁;4-钢丝绳;5-螺栓扣槽;6-交叉管道;7-基坑底;8-调节螺栓9-冠梁10-基坑支护结构;

41-第一段;42-第二段;43-定位套;411-上段部分;42-下段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管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如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无交叉管道段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结合设计图纸,现场探明原有交叉管道具体位置、类型、埋设深度、数量,以交叉管道处为界,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的分段施工方案,并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避开交叉管道位置;

步骤二:交叉管道移位改建铺设:

临近原有交叉管道的管廊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对交叉管道进行改建,就近移位至已完成基坑支护段,如图1和图2所示,新建交叉管道6;当新建交叉管道6遇管廊基坑支护墙10时,凿除管道位置支护墙体,使新建交叉管道6顺利穿过后,就近接入检查井,与原有管道顺利衔接;由于考虑后续管廊基坑开挖,新建交叉管道6在基坑范围内不进行管基基础施工,待管廊现浇完成回填时再施工;

步骤三:新建交叉管道保护:

步骤二中新建交叉管道6铺设时,安装定位保护结构,具体操作如下:沿管身每隔2m 预设一道保护钢丝绳4;沿基坑内新建交叉管道6正上方,安装贝雷架2桁架梁(兼行走平台),贝雷架2平行交叉管道,桁架梁两端支撑于管廊基坑支护墙的冠梁9上,然后将沿新建交叉管道6预埋的兜底钢丝绳4系于贝雷桁梁上,通过长度调节机构微调钢丝绳4长度,以确保管道各道绳索能保持设计标高,均匀受力,用于管廊基坑开挖时,对新建交叉管道6进行固定保护,然后挖除影响管廊基坑支护施工的原有交叉管道,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其中,如图3所示,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具有具有一螺栓扣槽5以及一调节螺栓8,所述调节螺栓8与螺栓扣槽5螺旋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钢丝绳4穿过新建交叉管道6后形成一个定位套43,且其被划分成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所述第一段41和第二段 42均具有上段部分411和下段部分412(参考图3),所述上段部分411与调节螺栓8固定连接,所述下段部分412与螺栓扣槽5固定连接,旋拧调节螺栓8,调节螺栓8带动上段部分411朝向贝雷架2或者远离贝雷架2方向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栓扣槽呈三角形状,调节螺栓8螺旋连接与螺栓扣槽的顶侧,这样,上段部分411与下段部分412同轴分布,以使钢丝绳4垂直于管道设置。

步骤四:管廊基坑分层开挖:

管廊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所述基坑支护结构10包括基坑支护墙以及布置在基坑支护墙上的支撑梁3和冠梁9,其中,支撑梁3、冠梁9、基坑原地面1、以及基坑底7如图1 和2所示;

分层进行土方开挖;遇新建交叉管道6时,采用人工开挖,对吊装钢丝绳4进行微调,以保证均匀受力,达到固定防护效果。

步骤五:管廊现浇和基坑回填:

管廊基坑开挖至设计底标高后,进行垫层施工、立模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至设计强度后进行两侧对称回填,回填顺序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回填材料分层摊铺,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50mm,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压实系数≥0.94。

步骤六:交叉管道基座处理:

当管廊顶回填至新建交叉管道时,根据管道基座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和混凝土基座立模浇筑施工,在新建交叉管道6坐实后,解除吊装钢丝绳4。待管道基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管侧的对称分层回填。

步骤七:贝雷架拆除:

当新建交叉管道基座完成后,即可进行贝雷架的拆除;

本发明首先进行无交叉管道段管廊段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将临近的原有交叉管道改移至已完成基坑支护段,交叉管道移位铺设时,基坑范围内沿管身预埋定位保护钢丝绳,砼基座暂不实施,拆除老的交叉管道,继续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直至全部完成;

管廊基坑支护完成后开挖前,在移位新建的交叉管道正上方,平行交叉管道铺设贝雷架桁架梁(兼行走平台),桁架梁两端支撑于管廊基坑支护墙的冠梁上,然后将沿交叉管道预埋的兜底钢丝绳系于贝雷桁梁上(钢丝绳活扣可微调长度,以确保管道各道绳索能保持设计标高,均匀受力),用于管廊基坑开挖时,对交叉管道脱空时的保护定位。

管廊基坑分层开挖,并按设计进行多道支撑的施工,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管廓现浇,然后进行管侧和管顶回填,当填至交叉管道基础底标高时,进行管基基础施工,最后拆除钢丝绳保护装置和贝雷桁架梁,进行交叉管道的两侧分层回填。

本发明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遇交叉管道时基坑支护难以实施的难题,同时保证了工期,施工方便,安全可靠。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