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百年前美国文学学界的易中天-于丹现象
【2h】

百年前美国文学学界的易中天-于丹现象

机译:百年前美国文学学界的易中天-于丹现象

摘要

20世纪初,美国英语文学学界出现了一批对抗学术、专事文化普及、相仿于易中天等明星学者的通才学者。作为社会进步、学科发展的结果与标志,通才学者颇具现代和物质性的个性追求与活动方式、颇为传统和道德性的人文立场与美学选择,在协助商业集团将大众文学阅读消费化的同时,也在大众中培养了阅读意识、民族精神以及文化自信。尽管如此,通才学者仍以走向学科边缘而告终,成为大众文化与文学学科彻底疏离的促动者与见证者。但是,通才学者从学界的退却并不意味着其人文理念的真正消亡,他们与专才学者的对抗,如今仍以不同的矛盾形式存在于美国文学学界之内,存在于文学学界与大众文化之间。为此,百年前的通才现象,不仅预示着当代美国文学学界关于文学批评方法的种种矛盾与争论,也包含着当代美国文学学术的种种问题与困境。作为美国通才现象的一种异国再现,中国的易中天现象是中国人文学科部分重复了美国文学学科的问题与矛盾的见证。
机译:20世纪初,美国英语文学学界出现了一批对抗学术、专事文化普及、相仿于易中天等明星学者的通才学者。作为社会进步、学科发展的结果与标志,通才学者颇具现代和物质性的个性追求与活动方式、颇为传统和道德性的人文立场与美学选择,在协助商业集团将大众文学阅读消费化的同时,也在大众中培养了阅读意识、民族精神以及文化自信。尽管如此,通才学者仍以走向学科边缘而告终,成为大众文化与文学学科彻底疏离的促动者与见证者。但是,通才学者从学界的退却并不意味着其人文理念的真正消亡,他们与专才学者的对抗,如今仍以不同的矛盾形式存在于美国文学学界之内,存在于文学学界与大众文化之间。为此,百年前的通才现象,不仅预示着当代美国文学学界关于文学批评方法的种种矛盾与争论,也包含着当代美国文学学术的种种问题与困境。作为美国通才现象的一种异国再现,中国的易中天现象是中国人文学科部分重复了美国文学学科的问题与矛盾的见证。

著录项

  • 作者

    周郁蓓;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08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zh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