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
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

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陕西西咸
  • 出版时间: 2018-10-13

主办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人民政府

会议文集: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大都市圈发展,特别是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探索很有价值。现在,中国大都市圈的发展,各个地方都在争创新中心、新兴产业基地,其实都有机会,但是最后花落何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发展方式创新,有没有城市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应该在有顶层设计、方向正确、底线划清楚的情况之下,让每个地方有比较多的自选动作空间,有比较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允许有个性、有差别,允许试错、纠错,在竞争中发现和推广好的做法和政策,也就是说找到真正符合国情的、符合本地区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
  • 摘要:中国城市发展有其独特优势,自然也有其特殊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中国是一个土地极为稀缺,人地关系极为紧张的一个国家,人均可居住面积仅有世界人均可居住面积的1/3.中国城市,特别是人口正在聚集的大城市,住房紧张、房价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修建新房的土地.依据相关土地制度的规定,有一些农村土地,如宅基地等仍不可自由使用,因此留给城市发展的用地少之又少,中国的城市土地供需不平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原本就极为稀缺的资源还在被浪费,土地利用效率过低。如空空荡荡的开发区,宽阔无人的街道,占地面积很大,却没有被有效利用起来。改革开放早期,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建的长三角地区某些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宽阔的街道,只有一层的厂房,大面积的花园,确实很像硅谷的开发区,但不符合中国土地稀缺的国情。另外,我国许多城市一直在控制容积率,把容积率压得很低。而产出效率较高的城市,如香港,容积率可以达到9,10左右,而一河之隔的深圳,有很长一段时间把容积率控制在2,3左右。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提到,21世纪初,香港GDP是深圳的7倍,而可用土地面积却小于深圳。香港的可用土地只使用了2200,深圳却已经无地可用了,“显然深圳当时的问题并不是处在产业结构‘过度轻型化’上,而是效率不高,单位面积土地产生的产值太低”。如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提高稀缺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 摘要:从文化的角度谈点个人意见.第一,要明确文化建设的目的和目标.现在一讲文化建设,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要搞几个标志性的建筑,就要把它作为城市或者地方的一张名片,就要走向世界.我觉得这是本末倒置,因为文化建设根本的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这座城市、这个地区所有的居民都得到文化的享受,都能够有利于提高他们整体的文化素质,给他们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一句话,文化建设首先是当地本身,而不是作为一个橱窗,更不是作为一种商品.正因为这样,对文化建设要像国家推行义务制教育一样,像提供普遍性的社会保障一样,要使这个城市的每一个居民,包括流动人口、外来人口,都得到文化服务、文化享受.要建设一些基本的文化设施,像西咸新区领导讲的规划中,多少米就要有一块绿地,就要有一个公园,要做到多少米就要有一个文化设施,多少人就拥有一项文化服务,这样使城市居民能够得到普遍的文化享受.在这一点上,应该是普惠的,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面,建的那些高端的文化设施、标志性的文化设施才有它存在的意义,也才有它合适的基础.今天要积极地扩大我们的文化,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采取历史上某些宗教、某些文化依靠暴力手段或经济压力强制推广,我们的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扩大文化服务,要把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念的文化,融化在具体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和风细雨,潜移默化,使世界能够愉快地接受,使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得到传播和推广。
  • 摘要:西安以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气息给我留下了非常愉快而又深刻的印象.经过为期数月的谈判与协商,决定在西咸新区与太平洋国际资本共同建立洛克菲勒文化中心,即首家建于美国之外的洛克菲勒文化中心.这意味着对于西安来说,不仅仅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更是几千年文化和历史的参与者.希望本项目也会像洛克菲勒家族建立的其他协和医院一样,能成为代表洛克菲勒家族和中国人友谊之间的地标项目,以及国际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 摘要:城市规划之前首先要做两件事,一是保护自然环境,二是保护历史街区。我们应该重视自然环境。许多地方政府都希望自己的城市建设得有特色,为了城市有特色,就盖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其实,标志性建筑对于一个城市特色的作用是非常微小的,更重要的是自然环境,因为没有两个城市的自然环境是一样的,每个城市的自然环境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惜很多城市经常把山水破坏或改造到没有了原来的特色。我认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紫禁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敢建议把北京的紫禁城拆掉新建高楼大厦,可惜各地的中小城市都有与紫禁城相近价值的老建筑,但很多都在城市建设时被拆掉。虽然中国各地的建筑乍看起来形象相当一致,其实每个城市的古建筑都有一定的独特风格。希望中国朋友们把你们所在的小城市里、村落里的老建筑都当作紫禁城的建筑来保护。
  • 摘要:传统的城市防灾思维企图建造一个巨大的“拦水坝”,希望将各种不确定性拒之城外,不仅浪费极大,有时还会制造出新的脆弱性。因为,传统工业文明思路下的城市基础设施的集中化、大型化、中心控制模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必须辅之以各种高韧性的“微循环”新模式。因此,必须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第三代系统理论,跳出第一、二代系统论的局限,我们要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创造和包容多样性,缔造每一个系统的细胞的自治性、自洽性,明智地规划冗余,注重用系统自我发现慢变量和临界点在什么地方,然后在标识上做到科学的管理。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以人民为中心,当各种风波涌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始终维持城市的平稳。
  • 摘要: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西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中国之外的区域.正是因为这独特的历史遗产,西安更有责任为发展变化迅速的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西安也需要设立自己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且据此快速地采取行动,包括更多地使用可再生的能源,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更多地使用捕捉和储存二氧化碳等措施和技术。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能源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可以颁布一些绿色发展政策,比如更合理的土地政策。我们需要有更好的设计、考量方法、规章制度、更多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增加抗灾区域的建设、增大城市的绿化面积。交通方式也应当被考量进去,城市有越来越高的汽车持有率,低碳出行的方式应该被鼓励。
  • 摘要:西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回顾陕西省推进西咸一体化、成立西咸新区的发展进程,深刻理解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提出缘由,总结西威新区的探索实践,对于进一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近年来,习总书记对城市规划建设做出许多重要指示,梳理下来有几个要点:一是城乡建设要突出人民性,以往我们说一个城市建设得好与不好,往往由专家或领导来评价,总书记说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才是最重要的标准,所以我们要突出规划的人民性,以人为本建设宜居的城市。二是要突出规划的高起点、建设的高标准、管理的高水平,这也是我们的城市化发展进人下半程跟上半程不一样的地方。三是要突出生态文明,无论是大尺度的空间规划还是中尺度的城市规划,生态文明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四是要突出宜居,城市要回归到它的本意,就是绿色宜居的家园,对比过去工业化时代的高楼大厦、立交桥,我们的理念要转变。五是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的价值在城市化后半程会不断地增值,也为我们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特别是对西安这样历史文化悠久、沉淀深厚的城市,一定要能保护的尽量保护好,然后还要合理利用好。六是突出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在这个时代,特色和风貌本身就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也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 摘要:“未来城市”是城市科学、城乡规划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城市科学的目的是探讨和揭示城市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客观规律,城乡规划学的目的是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两者都与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管理密切相关.
  • 摘要: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深圳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人增长至2017年的1252.83万人,在2013年《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中,城镇化质量位居全国首位.深圳的城市发展经验,尤其是城市规划经验,对于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发展下的城镇化具有启发性.《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简称《96版总规》)。深圳进人快速发展期之后编制的《96版总规》,第一次将规划范围从经济特区扩展至全市域,并触发了深圳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针对深圳跨世纪发展面临的重大条件和问题,该版总规经国务院批复后将深圳的城市定位上升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并确立了深圳发展的六大主要职能:具有全国意义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港口城市、与香港功能互补的区域中心城市、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区域制造业生产基地、一个具有亚热带滨海特色的现代历史文化名城。
  • 摘要:怎么样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让城市变得更便利、更高效、更安全.城市大脑这个概念是在2016年4月阿里巴巴提出来的,那个时候的状态和今天是不一样的.当时提出来,很多人觉得不太靠谱,不像今天很多业界人士都在做城市大脑.城市大脑一开始提出来,它要解决世界上最遥远距离的事情,这个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有人说是两个人面对面不说话,但这不是最遥远的,毕竟他可以通过微信进行通信.最遥远的距离是这个,是同一个杆子上的摄像头,它们看到过形形色色的人群车辆,但是它们从来没有说话,摄像头看到了车辆,但是没有告诉红绿灯去调整.其实城市里面有大量的数据都没有建立起连接,做城市大脑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让这些数据产生价值,让今天不断增长的算例,去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有数据、智能,助力城市管理和服务,有全面实施全局的优化、预测的干预,带来的是高性能、低成本、便捷和安全,还有城市管理领域的突破、工业发展的突破,再往上的话就是城市的安全、生活的幸福、经济的繁荣.
  • 摘要:世界银行是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组织,世界银行不是官方的名称,我们的名字是国际建设以及投资银行.在区域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希望对西咸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城市发展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对话、持续发展的过程.城市优先发展的原则是什么?哪个城市应该有更多的优先权?怎么去平衡发展?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道路.根据世界银行与14个国家合作的经验,应以地方或区域为单位,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制定统一的方针和政策,统一设计战略和项目,实现各公共部门的共同协作,解决地方发展难题。这就需要转变区域发展的角度,让政策和投资更好地针对地方资源察赋和限制条件。转变的方法就是,让每一个部门提供他们最熟悉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综合考量,系统地诊断经济增长和减贫的主要制约因素(比如说一些私人企业或者环保部门),最后提出整体解决方案,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更好地确定重点基础设施,减轻当地企业面临的限制条件,减轻当地居民面临的限制条件。
  • 摘要:国际欧亚科学院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形成的科学家共同体,成立于1994年,目前已拥有遍布各大洲的600余名院士、通讯院士和荣誉委员,各国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社会科学家.1996年,中国科学中心作为其分部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应运而生,经过22年发展,现共有182名院士,均由国内外著名的中国(或华裔)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担任.作为本次论坛的重要环节之一,西咸新区将与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硅谷高创会、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英中贸易协会签订《“创新城市发展经济体联盟”合作协议》,集聚国际高端智库优势,为西咸新区走创新发展之路提供智力支撑.
  • 摘要: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创新也进入了新阶段,正在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根据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第17位,是唯一进入前20位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创新要素向市场经济发达和科技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集聚.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也在发生变化,由创新主体建设为主转向以营造创新生态环境为主.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也从过去的建设高新区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现在提出要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特别是十九大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中心.
  • 摘要: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是在2017年在布鲁塞尔成立的国际非营利组织,得到了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的支持,也得到了欧盟各国驻中国使馆以及欧洲众多企业家和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目标是加强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我们双方必须建立互信,互信是核心,我们要尽我们所能,实现双赢的结果。我们主要由四大平台构成,首先是高质量的创新资源平台,集合了来自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资源,把这些欧盟的资源跟中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相匹配;第二个是创新金融平台,聚集了欧盟顶级的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基金和风投公司等等;第三个是创新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并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比如举办会议、高峰论坛和一些创新俱乐部活动等;第四个是创新服务平台,我们与欧盟和中国企业密切合作,为他们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从而促进这些欧盟和中国企业的创新创业。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中国的地方政府、创新创业机构、孵化器和公司合作,以共同推动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促进中国双创升级。
  • 摘要:目前,在中国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有很多的技术帮助解决城市问题和优化城市运营的巨大潜力。比如在北京周边,雄安新区会成为分解北京压力的新中心,上海周边也有类似的规划,有新的金融中心,毗邻外滩。目前看到技术的潜力是巨大的,能够去优化城市运营,帮助解决城市问题。政府、城市开发商和运营商必须共同努力,能够设计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技术,并且在项目伊始发展阶段就实现连通绿色和智慧城市的目标。
  • 摘要:关于怎样追踪人类面部的表情,在未来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来一个人像,这些想法和技术都是从VR技术里面得来的。用面部跟踪技术,把它输入计算机,这是免费的游戏和程序,你可以去下载,其中一部分是由腾讯公司所拥有的。再用建筑的例子,所有元素都在计算机上设计,使用游戏的控制程序就可以进入到公寓里面。
  • 摘要:所谓经济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一个点,大量要素在该点上聚集,使其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人才集中的“高地”、经济要素流动的“洼地”。随着经济要素的快速集中,导致经济的增长首先发生在一个“点”上,然后通过“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区域增长极在自身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向外扩散,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是“增长极效应”。运用增长极理论,通过培育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可称为增长极战略。
  • 摘要:西咸新区在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方面做了许多尝试,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这次首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西咸)国际论坛的举办,对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讨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下面,我从绿色发展和城市交通、能源变革的角度,对西咸新区发展和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提出一些看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资源、生产、消费等要素相匹配相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是人集中生活和从事生产等活动的地方,城市如果不能绿色发展或者不是绿色发展意义上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落空。因此,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离不开城市的绿色发展。
  • 摘要:建设创新城市,最重要的内涵,是汇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拓展战略纵深,以此形成创新引领的空间格局.讨论西安、西咸新区发展,需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大尺度谋划西部科技产业中心建设.要从战略角度考虑西咸新区创新发展问题。西咸新区的意义不止于西安,而在西北,“一带一路”。特别要着眼支撑引领西北创新发展来谋划西安、西咸创新发展问题。西北地区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具有巨大发展空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腹地,应该有区域性技术密集区、新兴产业高地。这个技术和产业支点当属西安。西安是古丝绸之路历史的起点,是新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西安在制造业、军工、服务业、科教资源、干旱半干旱农业聚集很多的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安、西咸新区应该成为支撑和引领西部发展的创新密集区、新经济发展高地,这个历史机遇和责任已经落在西安、落在西咸新区。
  • 摘要:新区确实应该有产业引领,西咸新区做了很好的规划。希望西咸新区在未来的实践和探索当中,根据我们的规划将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国家级新区一个新的产业制高点。大家知道,数字经济现在在全世界包括在中国都得到高度的重视,因为数字经济已经被认为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第三个有可能对未来世界发展起撬动作用的新经济形态。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智慧城市,这两点可以在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试验中进行有效叠加。西咸新区提出打造6个千亿级的产业,其中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这就是我们说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西咸或者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信息通讯枢纽,也是中国向西的国际枢纽,具备成为中国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向西发展一个最高的战略支点条件。因此,西咸新区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有利于为西咸新区的发展注人新的活力,为产业转型、社会转型提供很好的基础。现在总书记提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相结合,就是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或者工业化结合,来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化进一步向新的形态转变。我认为这应是西咸新区下一个发力点。此外,西咸新区根据自然察赋条件,应该大力发展军民融合的高科技类产业。西咸新区、西安、陕西具有这样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优势,尤其在军民融合产业方面。
  • 摘要:西咸新区的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为新时期中国城市由粗放性的增长到生态性高质量的发展探索一条路子.中国是农业社会、农业大国,从农业大国向城市转变过程中,在城市发展道路中,回顾历史还是有一些曲折,从限制大城市,适度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到现在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发展城市群,到新城新区建设,这一路走下来,有发展阶段的特征,也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城市化率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陕西省的城市化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主要是城市结构有问题.像京津冀城市群,为什么发展一直不那么协调,就是大城市太大,小城镇没特色,中等城市太小.西部城市群的发展,也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西咸新区作为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的试验区,意义十分重大.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城市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也出现了大城市病,城市的拥堵问题、车流人流的流动、垃圾围城的问题、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摊大饼”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城市发展方式的问题.总书记要求西咸新区作为城市发展方式的一个试验区,需要破解一系列重大问题.
  • 摘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来的,已经过去8年了.国家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5年了,西咸新区成立也有7年了.无论是搞城市发展、新区建设,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都需要从这个角度进行反思.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这里.管理越精细化,信息越透明化,城市生活的便利化和人性化程度就会越高,城市生活参与者的正面体验就会越丰富和美好。只有把细致的工作、服务、管理做到位,我们城市的品质才能提升,每个到城市参加活动的人才会有更好的体验,我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才能落到实处。
  • 摘要: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有许多方面的内涵,其中很重要一条是让城市的创新活动活跃起来。创新是由企业家推动的,创新活动是否活跃,就取决于企业家精神是否活跃。让企业家精神活跃起来,该如何行动?《全球企业家监测》是一个可参考的路线图。
  • 摘要:城市经济研究近十年吸引大量学者来研究,最大的短板是对城市公共品的研究明显不足.为什么人到北京、上海、深圳,好挣钱,好就业,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就是这些大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最完善最优等.哪个城市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最优等、最完善,就越吸引人.比如北京,北京的户口为什么值钱,很简单,在北京考大学分低,谁都想把户口弄到北京,孩子好上大学,上海也是这样.我们研究的短板是公共品理论,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当中,没有突破性的最大的难题是城市公共品的供给。希望西咸新区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中,未雨绸缪,从一开始规划建设就注意解决这些问题,做大做优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
  • 摘要: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将世界上很多国家连接到快速变化的全球网络之中,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发展与危机成为所有人共同面对的议题.与传统工业化时代最大的不同在于,科技创新逐渐成为信息化时代解释不同城市发展差距的关键变量.创新型城市成为城市发展升级普遍追求的目标.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城市仍然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同时,北京、上海、新加坡、中国香港、孟买、雅加达等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全球地位正在快速上升.在此背景下,认清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掌握城市发展的规律和方向,满足城市创新升级的条件,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持城市增长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 摘要: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尤其是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各国都很重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问题,美国也在构建包括制造环节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则可立足东中西部地区的广阔空间,形成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西安制造业发展基础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全国排在前面,科技资源密集,人才资源丰厚,军民融合基础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技术和产业特色鲜明,西咸新区应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中高端制造业集聚地.还有从区位角度讲,西咸新区可以通过中欧班列向欧洲输送我们的制造产品,今后还有一个很大的战略,就是“南向通道战略”,通过西安到重庆、广西到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要促进房地产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既重视通过房地产开发带动营商环境改善、实践现代城市理念,也要避免房地产开发带来生产生活成本快速上升,制约产业发展。
  • 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趋势新特点,深挖城市发展新动能,助力西咸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 摘要:研究和讨论西安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通常要兼顾三个维度,合理配置它们的空间载体.一是国际化的维度,在国际的定位上起什么作用,例如在一带一路发展中有什么影响力;二是区域带动的维度,比如是西部开发的发动机,如何带动西北地区或者关中城市群的发展;三是市域发展的维度,如何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国家中心城市都要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不仅北上广深是这样,武汉、重庆、成都、大连等其他几个城市也是这样.研究西咸新区的发展,也要考虑这样的问题.
  • 摘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研究报告》整体质量高,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国际和国内城市发展的大背景、共同趋势和普遍规律,直面突出的问题和挑战,深入分析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出的独特道路,系统梳理西咸新区新的发展理念,认真总结西咸新区以科学合理布局、宜居宜业宜游、现代田园等新方式来发展新城的创新实践,生动揭示了西咸新区如何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这不仅对国内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启发和借鉴意义,一定程度上对世界范围内的一些新城市发展方式,也具有借鉴意义.
  • 摘要: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稳中有变”,传统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继续维系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只能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来下功夫.因此,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面对新挑战、新问题,从而走出一条中国城镇化发展高质量建设的新路,走出一条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区域经济转生升级之路,是各级政府面对的非常重要的任务.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双创区域示范基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地区,起步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具有历史包袱轻、改革动力足、可借鉴经验多、土地储备足等“后发优势”,只要找对方向,必然能够实现快速超越。希望西咸新区能够以人才战略为核心,抓住“人才密度”这个促进创新发展的牛鼻子,构建西部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 摘要:方塘智库对西咸新区的研究从新区成立之初就开始了,并在2016年出版了《西咸新区启示录:一个国家级新区的营造逻辑》,对西咸新区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实践进行了一次系统性梳理和总结.直到今天,依然将西咸新区作为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的重要案例保持持续的关注.之所以这么关注西咸新区,一方面是因为西咸新区是唯一一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战略使命的国家级新区;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西安这个地方进行新的城市营造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因为这里曾经诞生过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有着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转型和发展命题的战略加持,在这里做城市开发和建设,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世界性事件,历史决定了西咸新区的城市营造注定是世界城市史上的一个案例.
  • 摘要:中国城市化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8.52%,“城市中国”迫切呼唤“城市发展新方式”.城市从来不是孤立发展的,国际和国内宏观格局深刻塑造和影响着当代城市走向,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与对外开放进程整体同步并高度交织.在中国加速融入全球、中国积极引领全球化进程的宏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必须超越传统思维和一隅之囿,立足新的视角,把握新的大势,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
  •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国家级新区在创新体制机制、带动区域发展、扩大开放合作、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民生福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和区域合作等方面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大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户籍、融资等各方面的改革,统筹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领域配套改革,切实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
  • 摘要:西咸新区自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的要求,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科学规划建设,建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田园城市,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产城一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惠民、生态、产业等领域的“多赢”局面,在关中平原上筑起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市,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 摘要: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和城镇化的整体趋势,我国城市发展将进入到由量到质、由外延式向内涵式的转变阶段。这个阶段,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建设质量、管理质量、经济发展质量等,更加注重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的提高,强调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城市的发展不仅表现在人口、资源、产业等要素的空间化集聚,更体现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文明传承方式的整体性转换。因此,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城市发展由粗放低效型向集约高效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把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建设相结合,注重空间集约高效。结合西咸新区的发展实际,要重点围绕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城市空间布局、创新城市产业发展等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变。
  •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中国城市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理念也正在由传统的生产导向型城市向“低碳城市”“创新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转变,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文明传承方式等出现了整体性转换.西咸新区作为大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对于把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 摘要:西咸新区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上积极探索,趟出了一条西咸特色发展路子,也为全国做出了积极试验示范.结合贯彻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国家赋予西咸新区的使命和西安、咸阳大都市发展的实际,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近期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全面提升依托“一带一路”的全球化开放合作发展水平上要育大的跨越。坚决落实发挥“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发展引擎的战略要长,从构建开放型市场体系、创建全球化合作共赢发展机制、创新投资毅易交流合作便利化政策入手,用好国家自贸区创新试验示范令箭,努勺在自身和引领陕西及西部内陆地区商品与服务贸易、走出去引进来念能合作与资本运营、资源要素交易平台与路径创建、文化科教跨国交充合作等方面,切实形成规模扩大、机制构筑、平台搭建、共赢互利多元改果上的历史性突破,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发挥更大作用。
  • 摘要:西咸发展,重在“吸贤”.吸贤,即吸纳贤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招贤纳士、吸引人才,是西咸新区从一开始成立以来一直都在做的工作,为什么还要特别加以强调?这里所说的“吸贤”,不仅仅局限于吸纳传统意义上的人才,而是更广义的、在吸引人才基础上聚人气,是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年轻人或者不年轻的人,包括“人才”或“非人才”,来西成就业、创业,或生活、居住,或休闲、养老.城市人口密度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更大的聚集效应和更好的规模效益。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而城市化或城镇化,本质上就是人口的相对集中。大城市由于人口的聚集产生更多就业机会,而中小城市如果人口增长乏力、“人气”不足,必然经济萧条就业困难。去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出坚持集约发展,“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这就要求城市的人口聚集、人口密度应当达到一定的规模。世界城市化进程都是先逐步集中,聚集人口和各种要素,高度城市化之后才会逐渐自然开始“逆城市化”过程,特大城市向周边辐射扩散,形成城市群。
  • 摘要: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国际化大西安.原来的西安是“小西安”,西咸新区交西安代管只是“中西安”,只有西(安)咸(阳)行政一体化了,才是大西安.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在“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打开了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口子.应当抓住这个政策机遇,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到期之前,实现西咸行政一体化,真正组建大西安.只有西咸行政一体化了,才会有足够的人口聚集和集中,才会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大西安新中心需要西咸新区和咸阳共建才行.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必须立足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为加快西咸行政一体化的步伐,建设大西安绿色新中心,建议省政府迁至西咸新区。这样,有利于消除一些人对西咸行政一体化的抵触情绪,有利于洋河、渭河的大规模治理及洋渭三角的统一规划和高质量建设,加快大西安城市新中心的形成,带动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推动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引领新常态,实现追赶超越。
  • 摘要: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的一种新开发开放与改革的大城市区.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快于所在区域(省、市)的总体水平,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规模,将新区打造成为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新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战略地位。
  • 摘要:发展方式是指发展的动能,一般来说传统是指三驾马车,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出口拉动,也可表述为要素驱动(劳动力、资本、土地等驱动),新动能是创新驱动.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内涵除了包括优化城市形态,构建点状布局的市镇体系;建设优美小镇,推动农民就地城镇化;创新“和谐拆迁”,建立“五金制度”;推行绿色城市集成创新这四点之外,其核心动能应是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西咸新区需要摆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传统路径,加快发展方式跃向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作为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持续新动能和国家试验区特色,任重道艰。
  • 摘要:自2014年1月西咸新区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内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以来,西咸新区坚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承担打造中国特色城镇化范例的国家任务,不断开拓创新,在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产城一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城市格局,实现了惠民、生态、产业等领域的“多赢”局面.新区建设的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示范作用不断增强.为了更进一步发挥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示范作用,完善大西安建设的规划,保证大西安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现就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概念和西咸新区、西安城市规划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 摘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模式,在以文化带经济、以经济养文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并非是文化和旅游两种产业的机械相加,而是形成动态的融合渗透过程,从而萌生新的产业形式,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发展,产生“1+1>2”的经济效能.“文化十旅游”产业融合态势正在全国各省市蓬勃开展.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相互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无处不在,并演变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 摘要: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传统城市发展方式变革、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中国高度重视创新型城市的探索与建设,注重发挥创新型城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支撑作用.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主要受到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影响。市场机制是创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的关键,同时政府在促进城市创新系统有效运转、城市各项功能有机协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明确政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同时强化政府在激励、竞争、评价、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供给,着力突破制约创新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成效。其次要紧扣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促进多主体协同共生、多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环境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协调完备等多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同时创新型城市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创新系统,要在开放合作中提高吸纳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
  • 摘要:要从全省“追赶超越”的大局和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机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大西安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陕西的光荣使命,是我省响应和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发挥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城市作用的客观要求,是将西安打造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然选择;充分认识只有大西安的龙头扬起来了,才能为实现追赶超越提供重要支撑,才能完成“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国家战略。
  • 摘要:西咸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也是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其历史使命是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在中国西部八百里秦川的沃土上建设一座新城,必须用不同于之前一些城市规模化、外延式、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仅要再现这里曾经的历史辉煌,而且要创造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现代辉煌.自2011年6月以来,西咸新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统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大西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形态、创新城市产业形态、创新城市组合功能、创新城市要素集成方式、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创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式,生动诠释了城市与生态、城市与产业、城市与民生、城市与自然新的相处方式.如今,在八百里秦川,一座具有先进发展理念、科学合理布局、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田园新型城市已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