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2013上海遥感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上海遥感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上海遥感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3-12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上海市红外与遥感学会

会议文集:2013上海遥感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在验证应用数字相机拍摄之影像配合影像特征追踪法,推估台湾东北角海域阴阳海之表面流速之可行性.拍摄之影像必须经几何转换、影像平滑、边缘侦测等影像前处理,方能进行后续之特征位移判定.本文采用主观目测与客观最大交相关法(Maximum Cross Correlation)个别针对经由前述处理后之影像进行影像特征位移之判定,以计算出两不同方法推估之海面特征之移动速度.经比较发现,由两方法所推估之流速与前人实测的流速极为接近,因此证实利用数字相机针对特定区域进行长期流场观测的可行性.此外,配合客观最大交相关法的运用,整个流程将可全数自动化进行,可节省进行表面流场观测时所需之人力与物力的花费.
  • 摘要:地学传感器在近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传感器网络在地学与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一般称为地学传感器网络(Geosensor Neteworks),是最近国内的“物联网”在地学领域的体现和应用,传感网技术是高新技术领域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rn 本文重点讨论由矿产资源开采引发的地面灾害监测的有关技术方法进行综述性的论述.文中就地学传感网的概念内涵及构建智能化的灾害监测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讨论,主要有监测时空基准的建立方法、地表灾害监测技术方法、地学传感网的布设原则;现有的灾害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文中还探讨了基于传感器观测服务(Sensor Observation Service,SOS)规范下的传感网数据发布和服务的关键技术,并设计了在SOS服务支持下的地表灾害监测系统整体框架.将地学传感网运用到地表灾害监测系统中,实现实时接入、协同观测、动态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将提升地表灾害监测系统的防灾减灾能力.
  • 摘要:本文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老王坡蓄滞洪区1999年、2005年和2010年三期LandsatTM/ETM+遥感数据资料进行裁剪和分类处理,动态监测蓄滞洪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状况,对协调蓄滞洪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防洪的矛盾,以及蓄滞洪区合理科学运用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冰川湖泊是由于冰川活动或者退缩产生的融水在冰川前部或者侧部汇集而成.可分为冰川终碛湖(冰碛阻塞湖)、冰川阻塞湖、冰斗湖和冰蚀槽谷湖.冰川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天山山脉亦有大量冰川湖分布,天山山地地貌过程从山顶到山麓依次为:常年积雪和冰川作用带.据统计,天山拥有现代冰川近7000条,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位于海拔2600~2700米以上的山区,堆积了大量古代冰川沉积物,并保留了多种冰川侵蚀地形,最终形成冰川湖泊.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正逐年退缩,随之引起的冰川湖泊变化明显,但静态和孤立的研究冰湖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冰湖信息的需求.本文基于1990年到2012年间多期遥感影像,结合多种气象数据,研究天山博格达峰及周边区域冰川与湖泊20年来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该区域位于中国新疆天山中段,地处南北疆的交界处,平均海拔4000多米,常年覆盖大面积积雪,冰川,并且分布了若干个冰川湖泊,它们大多是冰期前的构造谷地,在冰期时受冰川强烈挖蚀,形成宽坦槽谷,冰退时,槽谷受冰碛垄阻塞形成长条形湖泊,属于冰川终碛湖.如博格达峰北坡的新疆天池.文章利用信息提取和空间分析技术手段,对新疆天山博格达峰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近二十年来,天山博格达峰地区冰川湖泊面积不断增大,冰川湖泊数目整体增多,博格达峰冰川面积明显减小,冰川覆盖区域边缘不断萎缩,冰川面积与冰川湖泊面积之间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结合气象数据,该地区近二十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都有所增加,表明温度和降水是导致博格达峰地区冰川加速融化,冰湖面积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小湖泊变化更明显.与此同时,湖泊的逐年变化加速了内陆流域水循环过程,对天山南北地区的气候以及植被的生长和分布产生反作用影响.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发现近二十年来,博格达地区各个冰川湖泊的面积变化情况随着其空间位置分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冰川湖泊的面积总量呈增长态势.通过对1990到2012年间天山中段博格达山地区冰湖面积的变化分析,证明长时间序列的冰湖变化会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国新疆南北地区各自不同且特殊的生态环境来说,天山山脉的冰湖变化现象会有加剧新疆南北地区气候差异的可能性.
  • 摘要:利用自主研发的超低噪声单频激光光源技术与数字相干检测关键技术,构建了新一代多参量分布式智能光纤传感系统,突破现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静态/准静态感知、单一参数感知的限制,解决灵敏度受限于微弱散射信号的问题,实现高速、实时、多参数、高灵敏度、连续分布式感知,为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大型建筑公共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开辟新的、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
  • 摘要:本文选用山东省泰安市Landsat TM影像为研究的数据源,着重讨论泰山景区遥感影像植被分类中决策树分类技术,其中选取了多种阈值及经验值,通过对决策树分类方法和传统的经典分类方法效果对比.研究表明运用影像决策树分类方法其精度比传统的监督与非监督分类方法高很多;同时也表现出了简单、易操作以及智能化等优点,弥补了传统分类方法之不足,而且结果真实可靠,符合人类自然思维分析方法,分类精度不受个别像元灰度的影响.
  • 摘要:生态敏感性实质是生态系统对因内在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环境变化的响应强弱程度.结合重庆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地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为了提高区域城乡发展功能布局的科学性和引导性,本文从生态敏感性的角度,探讨重庆市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限制条件,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rn 根据重庆山地生态系统特征,选取土地覆盖、高程、坡度、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因子,结合GIS和遥感手段,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开展基于自然资源条件的生态敏感性分析.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市级以上空间管制区域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生态敏感性视角下的重庆市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差异,并提出优化城乡建设发展的建议.rn 研究表明,重庆市生态环境总体敏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总体较弱;空间差异明显,敏感性低的区域集中在渝西地区,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生态较为敏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差;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特定管制区划定与生态敏感性条件相符,有利于引导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摘要: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在宏观上影响城市区域尺度气候条件,而且在小区尺度直接影响到周边建筑的热环境条件.目前以城市绿地对周边建筑热环境影响为研究内容的文章甚少,因此有必要从绿地的景观格局的角度来研究绿地对周边建筑的热环境影响.本文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北京市主城区的城市绿地及其周边建筑物为主要对象,分别从城市绿地对周边建筑的影响距离和影响建筑热环境的主导绿地景观参数两个方面开展研究,目的是期望能够将最终结果用于指导城市绿地规划,为城市绿地建设的定量评价奠定理论基础.首先,我们从TM遥感影像上人工数字化选取了26个城市绿地斑块,同时提取了其周边建筑物像元;然后,基于定量遥感理论反演了绿地和建筑物的温度,并利用GIS工具统计计算了景观格局信息;最后,基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等温线周长-温度曲线斜率变点方法确定城市绿地对周围建筑物热环境的影响距离,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城市绿地与周边建筑物降温幅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100m空间分辨率的尺度下,北京大部分城市绿地斑块仅对周边100m范围内的建筑具有降温效应;面积在0.5 km2以上的绿地斑块,对周边100m范围内建筑物具有明显降温效应,降温幅度在0.46~0.83℃之间,平均降温幅度为0.72℃;面积在0.5 km2以下的较高植被覆盖度绿地斑块有降温效应,低植被覆盖度绿地斑块降温效应不明显.该结果表明,无论多大面积的绿地,对周边降温效应都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在布设城市绿地时分散型绿地比集中式大绿地对周边建筑环境的总体降温效应更好.研究结果还显示,绿地斑块的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和植被覆盖度与其周边建筑物的降温幅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说明,由于绿地区域下垫面环境复杂或建筑物自身结构和能耗散热不确定性,基于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
  • 摘要:陆地表面温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关键参数,它对深入了解地球表层系统各尺度水、热、碳循环过程,推进旱情预报、作物估产、中长期天气预报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陆表组分温度反演的几种主要的反演方法,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并分析了组分温度反演的发展前景.
  • 摘要:易制毒化学品是公安禁毒管制的重点对象,利用被动红外遥测其挥发气体,不仅快速准确,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本文在现有红外干涉仪基础上外置电池、探测器和光学系统形成遥测实验装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一定温度的易制毒化学品挥发气体都有很明显的检测反应,能够分辨一系列禁毒工作中敏感的化学气体,因此将红外遥测技术应用到公安禁毒领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摘要:光谱探测技术,包括成像光谱仪具备获取观测目标图谱合一数据的能力,是分析物质成分的主要方法之一,已在地球和空间遥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适合深空探测对星体表面矿物结构和成份的探测与分析.最近十年来,欧美已经先后研制了若干深空探测光谱仪,用于获取月球与火星等星体表面或大气的光谱特征,考察其物质组成及成分.rn AOTF首先用作航天光谱探测的分光器件,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光谱仪最突出的进展,也常被称作第五代分光技术.AOTF是基于反常Bragg衍射的声光互作用原理,由双折射晶体及贴附在其上的换能器与吸声器组成,当复色光入射到晶体表面时,通过改变加载在换能器上的射频驱动信号频率来调整输出衍射光的波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编程、响应快速、稳固易于集成以及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等特点,在深空探测领域应用中具备优势.基于AOTF分光的有效载荷CE-3红外成像光谱仪VNIS利用两块AOTF器件,实现了以5 nm为采样间隔的可见近红外成像通道(0.45~0.95 μn)和短波红外通道(0.9~2.4 μm),可分别对着陆区月表物质的成像与光谱采集,为月壤成分分析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持.此外,CE-5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作为后续项目,其性能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加入二维指向机构的同时,光谱探测能力将扩展到中波波段(3.2 μm).rn 与以往的地面应用或在轨工作的光谱仪不同,深空探测要求设备必须在宽温度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对仪器定标及其宽温度工作的影响校正提出更高要求.以CE-3红外光谱仪定标技术为例,形成了以新型AOTF分光器件的性能检测,基于AOTF器件特性的光谱仪光谱定标与辐射定标,以及空间宽温度环境下的温度影响校正的数据预处理模型的整套系统化定标流程,在此基础进行了多项地面验证试验,验证了上述定标及数据反演模型的精确性.rn 首先介绍了欧空局(ESA)火星快车(Mars Express)的SPICAM、OMEGA以及美国火星轨道探测器MRO搭载的CRISM的特点指标以及相关应用.然后介绍了新型分光器件——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AOTF)的原理及特点,并对基于该分光技术的拟用于月球探测的CE-3红外成像光谱仪及CE-5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作了简要介绍,最后介绍其光谱定标及辐射定标及宽温度工作时的温度特性分析与校正,为AOTF深空探测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 摘要:桃园台地居民在早期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遂因应地形环境因素,以开凿埤塘为发展农田水利之灌溉设施.然而自当地石门水库、桃园大圳与石门大圳等灌溉设施兴建启用后,渐渐取代原有埤塘功能;加上桃园台地因工业化与都市化的扩张,地景已有所改变,间接冲击埤塘原有数量,由鼎盛期之8000多口锐减至2800多口(2010年).且政府自1984年以来持续推动休耕补助政策,区域内农地休耕面积逐渐增加.或许是因埤塘不再做为灌溉之用,而成为埤塘消失原因之一.因此,使用多时期SPOT系列卫星影像(1993年、2003年与2010年),结合统计分析与遥测技术,以探讨埤塘变迁过程与对桃园农业环境之冲击.研究结果显示,于1993~2010年间,埤塘面积共减少约10.55百万平方公尺,以埤塘平均水深2~3公尺计算,可推估相应储水量消失约21.10~31.65百万吨,而2010年埤塘面积仅剩约18.80百万平方公尺,则推估消失约37.61~56.41百万吨之水量.然而,因近年全球气候变迁使得国际粮食供应不稳定,政府为提高粮食自给率,开始减少休耕补助,并鼓励活化休耕农地,但首当其冲的是用水需求不足问题.若继续仅以单一供水体系,即以石门水库供应民生、工业与灌溉用水,确有捉襟见肘之现象,而成为区域农业发展隐忧.研究分析2010年现有之埤塘水量,发现其可供给区域内休耕农地约1.88~2.82千公顷之灌溉水量,占桃园地区2011年休耕作面积的6.70%~10.50%.由此,若能将2010年现有埤塘列为区域灌溉之重要农田水利设施,以做为活化区域休耕农地之水源,相信能有效减轻石门水库供给量.目前政府正推动活化休耕农地计划(2012年),桃园因存有埤塘此地利之便,期望能加以利用,除可恢复原有灌溉功能,并能提升水资源再利用率.另外,本文亦建议未来应将埤塘列为公共资产,加以重点保存与价值维护,以稳定桃园区域农业发展并提高粮食自给率.
  • 摘要:将遥感技术引入到复杂断裂构造区内的重载铁路选线中,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山东段跨沂沭断裂带的工程地质选线为例,提出复杂断裂构造区内重载铁路的选线原则,并针对方案研究区主要是以隐伏的活动断裂为主的特点,开展以遥感构造解译为先导的综合地质选线.首先,介绍不同高度层次的遥感图像在加深地质工作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使用方法;然后,结合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7 ETM+图像数据的技术参数,选择7、4、3波段的图像进行假彩色合成,并将合成后的图像与第8波段全色图像进行融合,使图像同时具有光谱信息和15 m地面分辨率的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选择有针对性的图像增强处理方法,对研究区内控制线路方案的五条主干断裂、隐伏断裂、活动断裂和莒县断陷盆地的ETM+图像进行处理,以突出特定的解译目标,提高解译效果.通过挖掘ETM+图像和大小比例尺航片中的地质信息以及不同高度层次遥感图像的对比解译和相互验证,对后续的地面调查及相关物探、钻探工作的布置起到了指导作用,减少了地面调查及相关勘探工作的盲目性,缩短了选线周期,提高了方案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最后,通过对遥感图像、地面调查以及其他勘探工作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了方案研究区内五条主干断裂、隐伏断裂、活动断裂以及莒县断陷盆地的遥感图像解译特征、性质、影响范围以及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并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不稳定区五个区域,为方案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地质依据.最终确定的线路方案大交角跨越五条主干断裂,重大工程避开了活动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域,线路主要走行在基本稳定区和较稳定区,避开了不稳定区,位于欠稳定区的线路通过纵断面优化,主要以路基形式通过,跨河、跨路地段的桥跨结构均采用易于修复的简单形式,并加强抗震措施,线路所经地区整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较小,同时还考虑了沿线城乡经济发展,是各方案中最优的方案.
  • 摘要:LUCC被认为是能够从景观上表现人类活动最为典型的过程,LUCC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安全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华东区域近1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2001~2009年之间的MODIS土地覆盖分类产品(MOD12)对华东区域整体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统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占华东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年际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东区域农田、混合林、混合牧地和果园为优势类型,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37%、24%、15%和10%左右,其余类型所占面积相对较小,其中常绿林地占4%左右,城市建筑用地占3%左右,水体与湿地占2%左右,而落叶林、裸地以及积雪和冰等类型所占面积百分比不到1%;(2)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年际变化动态曲线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种模式:(a)“先升后降”型,包括“农田”、“落叶林地”、“湿地”和“水体类”四类;(b)“先降后升型”,包括“灌木”、 “果园”、 “草地”和“常绿林地”;(c)“波动型”,包括“裸地”和“草灌混合类”;(d)“基本稳定型”:包括“混交林”和“城市与建筑用地”;(e)“突变型”,主要为“冰雪”类.文中最后也对上述变化特征可能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可为认识和理解华东区域土地覆盖变化(LUCC)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 摘要:城市热岛效应现象是复杂的城市生态问题,其影响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流动、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影响等等,其中人为因素尤为重要.城市作为受人类干扰最为强烈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其下垫面发了根本的变化.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突出表征,直接关系到城市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对于城市热岛现状、趋势及环境效应的研究,有助于从城市生态和气象的角度规划设计城市功能布局,对合理规划和引导城市发展,提高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n 重庆市两江新区是于2010年获批的第三个副省级开发区,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现.地表温度是城市热岛的一个重要考量因子.本文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热红外波段数据,根据辐射传输方程反演两江新区获批前后区域夏季地表温度空间变化及特征,同时,提取同时期地面NDVI、NDWI、NDBaI等归一化指数,研究城市热岛相对强度与反映地表特性的各类指数之间的关联及空间分布关系.rn 研究表明,城区地表温度显著高于郊区地表温度,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城市热岛空间分布范围扩大,分布特征由“单中心”转变为“多中心”;城市地表温度与NDVI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城市地表植被覆盖度低是城市热岛出现的主要原因.
  • 摘要:作为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复杂巨系统,城市人居热环境以下垫面温度为核心,受地表物理性质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共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对人居生活造成热环境灾害.文章提出了基于卫星遥感与地面观测相结合的人居热环境遥感定量评估体系,包括城市热场、城市生态、城市天气气候、城市生活、城市管理5个系统层,进一步分为17个子系统层,共计33个空间可量度遥感-生态-社会指标参数,采用delphi法,经专家调研赋权,构建人居热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GIS技术,以我国新型FY-3气象卫星250m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SI数据为基础,定量评价了上海地区的热环境舒适度、热灾害危机度,以及人居热环境适宜指数.结果表明,上述体系能有效实现人居热环境监测评估的客观化与精细化,评估指标可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热环境的适宜程度,对城市热环境灾害监测预警具有指示意义.
  • 摘要:传统的高分辨率正射影像中,高大建筑物的顶面和立面纹理偏离其正确的几何位置,不同方向上较大的遮挡、覆盖其他地区地物,严重妨碍正射影像的准确判读,城区高分辨率真正射影像的自动化制作方法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前沿.rn 无人机航空影像获取便捷,可以较大重叠度的航向旁向飞行,在中小面幅的传感器支持下,可以保证航向85%,旁向65%的低空高分辨率拍摄,完全达到真正射遮蔽区补偿的要求,而且交叉航线获取的影像在空三模型稳定性提高的支持下,对目前影响匹配算法中多视角匹配获取更高精度的DSM起到了很好的帮助.rn 针对传统正射影像的缺陷与真正射影像制作的难点,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航空影像的真正射影像制作方法,主要解决城区高大建筑物信息的遮蔽区检测及自动补偿问题.讨论根据原始正射影像、DSM、建筑物矢量图制作真正射影像中建筑物位置的纠正、遮挡区域检测的计算方法以及遮挡区域的补偿方法.rn 本文真正射影像制作主要方法思路为使用DSM对原始影像进行正射微分纠正,遮蔽区检测,使用相邻的影像进行遮蔽区纹理补偿.rn 概要实验方法步骤如下:(1)数字空中三角测量:结果得到相片外方位元素和加密点的大地坐标;(2)生成DSM:利用空三结果进行匹配计算,提取DSM;(3)DSM编辑:计算机识别的局限,需人工判读,得到精确DSM;(4)真正射影像纠正;利用精编DSM进行数字微分纠正;(5)矢量模型DBM获取:精编的DSM获取建筑物外边框模型;(6)遮蔽区检测:以DBM模型为依据;(7)遮蔽区纹理补偿:选取遮蔽区距离最近的地底点所在影像对应的像素.rn 在航空摄影测量领域技术比较成熟的环境下,从数字空三到DSM微分纠正再到获取建筑物矢量自动化程度高,精度也较高.主要探讨遮蔽区检测与遮蔽区纹理补偿的自动化算法实现.遮蔽区检测采用基于高程面投影的迭代检测算法,城市地区的遮挡主要由建筑物组成,使用矢量建筑物模型比使用栅格建筑物模型更能准确地检测出遮蔽区.文章提取DBM中建筑物顶面与侧面多边形的顶点信息,将这些多边形沿摄影方向投影到某一高程面,经过建筑物的摄影光线转换为有限条经过摄影中心及多边形栅格点的已知直线.rn 采用最近距地底点补偿的原理在于,主影像上被遮蔽区的像素最可靠补偿对应于投影差改正最小区域的像素.因此选取最小距幅影像上的有效像素为最佳像素修复到主影像上的相应遮蔽区.
  • 摘要:激光雷达系统在无人交会对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间交会对接有47年的历史,在轨交会对接已经成功实现了300多次.实现交会对接的主要有美国、苏联/俄罗斯、欧洲、日本等国家.实现捕获、定位和追踪的激光雷达技术是实现无人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也是最难的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利用高重频、可调谐的脉冲光纤激光器作为光源的激光雷达系统,实现空间自主捕获、定位和追踪合作目标.该激光雷达系统工作距离覆盖18 m~20 km,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为满足动态范围的需求,使用了输出能量可方便调节的光纤激光器.同时使系统的功耗降至最低,也降低了系统的体积和重量.文中详细介绍了该激光雷达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和实验结果.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自主捕获、定位和追踪合作目标,工作距离能够达到18 m~20 km,测距精度、角精度等指标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地物的热信息对地物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地表温度的反演,可以提取区域内热异常地物,进而对其性质进行区分和重点研究.传统的星载热红外数据十分有限,获取热红外波段数量少、分辨率较低,由于混合像元的作用,难于对地表小尺度地物进行温度反演.本次研究过程中利用TASI航空热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了研究区8.0~11.5μm范围内图谱合一的热红外遥感数据,数据共32个波段,空间分辨率达到2m,对研究地表小尺度地物的温度异常信息提供了理想的数据源.由于该数据较其他数据具有更多的波段数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因此研究过程中探讨了更加适合该数据的温度反演方法,并采用了TES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温度反演,获取了研究区的温度信息,通过分析表明反演结果对分析小尺寸地物的温度差异具有良好的效果.
  • 摘要:一套全光纤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系统用于上海地区大气风场遥感.系统具有较小的尺寸,对应长宽高为450 mm×400 mm×400 mm;重量为25 kg;功率消耗小于300W.描述了主要的系统参数,通过多方位视线风速测量,反演出风剖面遥感数据.在上海地区,能见度大于40 km的晴天环境下,竖直方向范围可探测出大于3 km的风剖面数据.
  • 摘要:脉冲直接检测被广泛用于传统高度计具有很高的峰值功率、低重复频率.在这些系统中,稀疏的测量点和低的测距精度不能满足高精度的要求.新的测高系统进行了探讨,以提高性能的传统.提出了一个激光测距系统中使用的高速伪随机(PN)调制光纤激光器和光子计数技术.室外测距结果在系统中获得.光源,用1550 nm波长光纤激光器眼安全,首先是调制下的PN码,然后通过光纤放大器放大实验.10阶m序列伪随机码作为数字调制信号.序列长度为1.64μs与测距分辨率为32cm的622MHz频率调制下.rn 单光子探测器是一种在激光测距系统中最重要的元素.InGaAs/InP雪崩光电探测器的一三阶段的热电冷却器降低热噪声是用本文系统.同时,检测器跑在盖革门模式以抑制后脉冲效应和提高探测器的计数率.检测效率为10%.rn 高的调制频率将有助于测距分辨率和探测器的低噪声自适应可以提高检测信噪比.高的调制频率结合冷却探测器是在实验中用来提高测距精度的有效.rn 采用收发同轴设计的接收机望远镜的直径为50 mm.从目标首先通过1550 nm的带通滤波器,以避免非信号光子反射的光子,然后被收集由接收机望远镜耦合到探测器.20.7 db的信噪比和6.6 cm测距精度可以得到为0.5W激光峰值功率条件下,35.98m距离.rn 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高的调制频率与光子计数探测器是机载激光测距系统在未来前途的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