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上海
  • 出版时间: 2014-11-01

主办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会议文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2014年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中暑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急救及护理.方法:通过比较科室于2009.7-2013.10收治105例中暑患者,探用中西结合方式救治效果.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32例患者现场康复,其他73例患者均病情改善.结论:对中暑患者应当及时探取抢救,注意体温的控制,加强基础护理,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神经系统的监护,并要对高危人群进行防护.
  •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缺氧达lh以上,导致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为回圈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心室颤动是AMI後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猝死的首要因素.在对AMI并发心室颤动患者的急救、病情观察与护理过程中,早发现、早急救、严密病情监测和全程护理是急救成功的关键。作为心内科专科护士应加强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及心电图的研究,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在观察病情变化过程中,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急救设施随时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清洁。护士长应定期组织科室进行急救类比演练,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急救能力和默契配合度。
  • 摘要:目的:对ICU输转护士带教方法进行探讨和实践.方法:将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ICU输转的年轻护士24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不同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阶梯式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带教法,出科时对两组输转护士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带教输转护士的考核成续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BL教学模式带教法对提高输转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均有更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应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对内科急诊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方法:将2012年3月~12月内科急诊留观以上处置的824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据此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便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实施不同的护理,并将MEWS评分与病情转归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MEWS 4分以下急诊留观587例,仅予一般急诊护理;5~9分153例,病情危重,急诊治疗期间实施一级护理,经救护后转入专科病房;10分以上84例,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实施特别护理,急诊救护后绝大多数患者入ICU进行监护. 结论:MEWS将急诊患者病情分值化,使护士制定护理计划依据更充分,急诊护理个性化更强,从而提升了急诊护理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阶梯式临床教学方法培养重症监护室男护士的效果. 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9名在ICU接受培训的男护士(进修护士5名,本院新职工4名)应用阶梯式临床教学方法,分三个阶段(1~3个月为理论积累和感性认识阶段;4~6个月为掌握技能和理性认识阶段;7~12个月为总结沉淀和质变阶段)进行培训. 结果: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式化的ICU男护士培训流程,提高了男护士的主动学习能力、加深了对危重症护理的理解,提升了ICU男护士的综合素质. 结论:阶梯式培养在ICU男护士培训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可用于培养危重症专科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人文关怀对ICU患者心理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5-2012年5月在医院ICU入住的神志清楚,有轻度心理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探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特色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观察组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结论:中医特色人文关怀可以缓解ICU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复元醒脑汤组,并与WKY大鼠假手术组对照,每组20只大鼠.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在收缩压达到21.3KPa基础上以胶原酶加肝素尾状核注射法诱发出血,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其中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于造模后连绩续胃3天.两假手术组脑内注射及灌胃均为生理盐水,模型组灌胃为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动物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 结果:SHR模型组与WKY假手术组、SHR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升高(均P<0.01),脑组织含水量增加(均P<0.01),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亦增加(均P<0.01);SHR复元醒脑汤和SHR安宫牛黄胶囊两治疗组分别与SHR模型组比较,神经缺损行为体征评分降低(均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均P<0.01),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亦降低(均P<0.01);上述指标变化复元醒脑汤组与安宫牛黄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复元醒脑汤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达到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目的.
  • 摘要:目的:以同位素示踪法观察复苏合剂对内毒素诱导感染性休克大鼠肺微静脉渗漏情况的影响. 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以I 125标记人血清白蛋白作为血浆蛋白示踪剂,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0h、0.5h、2h、4h、6h、12h个时间组,每组包括6只复苏合剂治疗组和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除了0h组的对照组为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同LPS)外,其余大鼠均为尾静脉注射LPS造模.LPS注射剂量按4ml/lkg体重计算.除了0h 组大鼠造模后不灌药治疗外,其实验组大鼠用灌胃的方法给予复苏合剂进行治疗,相应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组到时间后,从尾静脉给大鼠注射I 125标记的白蛋白,3min后,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左右肺各取一块肺组织,以电子天平称重,进行病理切片及同位素检测。 结果:各时间点组内比较(1)肺微静脉渗漏I 125放射活性的测定,2h、6h有明显统计学意义,12h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对两组大鼠肺组织计量,提示复苏合剂组肺组织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2)病理切片比较2h、6h复苏合剂组较生理盐水组肺间质水肿情况有显着的减轻.说明复苏合剂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肺微静脉渗漏有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复苏合剂能抑制内毒素诱导感染性休克大鼠的血管通透性增高.
  • 摘要:本研究采用大鼠急性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承气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承气汤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再灌注1小时和2小时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肠粘膜血流情况,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启动,阻止释放大量毒性产物,并显著降低血浆中造成2的中药炎性介质血浆肿瘤坏死因数α、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表明大承气汤可通过促进血流恢复,减轻炎性反应等发挥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疏风解表方解热和抗炎作用. 方法: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大鼠发热,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腹腔注射冰醋酸诱导小鼠炎性渗出,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小鼠缓解炎性渗出作用;耳廓涂抹二甲苯诱导小鼠炎性肿胀,观察疏风解表方对小鼠炎性肿胀缓解作用. 结果:阿司匹林组和疏风解表组大鼠各个时段体温均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疏风解表组较阿司匹林组大鼠解热作用起效较慢,但作用更持久,其中第4小时疏风解表组体温下降较阿司匹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应用阿司匹林和"疏风解表方"干预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显着降低(P<0.01),阿司匹林和"疏风解表方"干预结果差异无显着性;鼠应用地塞米松和"疏风解表方"干预后,耳廓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0.01),地塞米松和"疏风解表方"干预结果差异无显着性. 结论:"疏风解表方"具有解热抗炎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对大鼠急性乌头碱中毒脑损伤干预. 方法:将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40),双黄连对照组(n=40),乌头碱中毒组(n=40),30mg/Kg双黄连干预组(n=40),60mg/Kg双黄连干预组(n=40).乌头碱中毒组及双黄连干预组:以20μg/kg鸟头碱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染毒;对照组按体重予以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双黄连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后(2ml/Kg)即刻注射双黄连(60mg/Kg);双黄连干预组:于尾静脉注射鸟头碱后2~3min内注射双黄连(30mg/Kg、60mg/Kg),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1、6、12、24 h时脑组织病理改变.用高效液相法对脑组织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测定及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乌头碱中毒组Glu含量,神经元凋亡数目显着升高(P<0.05);染毒后lh大鼠脑皮质GAB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6,12h含量显着升高,24h后开始下降,但仍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准.与乌头碱中毒组比较,双黄连30mg/Kg、60mg/Kg干预组GABA含量显着升高,Glu含量明显降低,脑皮质凋亡细胞数目显着降低(P<0.05).光病理学所见,乌头碱中毒组在注射乌头碱后12h时脑额叶皮质损伤最为明显,双黄连30mg/Kg、60mg/Kg干预组脑皮质损伤较鸟头碱中毒组有所改善. 结论:双黄连可显着抑制兴奋性递质Glu含量提高GABA含量,拮抗神经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一定程度的拮抗急性鸟头碱所致脑损害.
  • 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小肠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40只实验用雄性清洁级SD昆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6h组(MC6h)、模型12h组(MC12h)和青蒿琥酯6h组(AS6h)、青蒿琥酯12h组(AS12h),每组8只.除NC外,MC及AS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青蒿琥酯,7天后采用CLP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于造模后6h、12h分别探集大鼠血清及肝脏、小肠组织标本,行一般生化检查及病理染色,电镜观察肝脏、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PCR检测肝脏、小肠组织TLR4mRNA和CD4mRNA表达,ELISA检测相关炎症因数. 结果:①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组肝脏、小肠组织的炎症反应相对减轻,且AS 12h与MC12h病理组织形态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AS12h大鼠肝脏、小肠组织TLR4mRNA、CD4mRNA表达减少;③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准及12h时点LPS水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蒿琥酯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肝脏、小肠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TLR4mRNA和CD4mRNA表达,进而下调TNF-α、IL-6等炎症因数水准,减轻组织炎性损伤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升降散对脓毒症小鼠CD4+T辅助细胞Th1/Th2、Th17/Treg失衡的干预作用. 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与升降散组,脓毒症造模后比较升降散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各组小鼠Th1、Th2、Th17和Treg细胞占辅助T细胞比例和Th1/Th2、Th17/Treg比值的变化. 结果:①Th1比例:脓毒症组24小时内持续上升,升降散组24小时内逐渐下降,12小时和24小时脓毒症组均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升降散组(P<0.05或<0.01);Th2比例在各时间段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7比例:升降散组24小时内呈逐渐升高趋势;6小时脓毒症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升降散组(P<0.01),12小时和24小时脓毒症组均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或<0.01),24小时升降散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Treg比例:脓毒症组、升降散组24小时内呈逐渐升高趋势;各时间段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升降散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24小时脓毒症组高于假手术组和升降散组(P<0.05或<0.01).②Th1/Th2比值:各时间段脓毒症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升降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小时脓毒症组高于假手术组和升降散组(P<0.05);Th17/Treg比值:各时间段脓毒症组均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或<0.01),6小时脓毒症组显着高于升降散组(P<0.01),12小时和24小时升降散组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1). 结论:升降散具有调节脓毒症小鼠CD4+T辅助细胞Th1/Th2、Th17/Treg失衡的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升降散对脓毒症小鼠炎症细胞因数IFN-γ、 TGF-β、IL-4和IL-6的抑制作用. 方法:7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与升降散组,脓毒症造模后比较升降散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各组小鼠IFN-γ、TGF-β、IL-4和IL-6浓度的变化. 结果:IFN-γ水准24小时内脓毒症组呈逐渐上升趋势,升降散组呈逐渐下降趋势,12小时和24小时脓毒症组显着高于升降散组(P<0.01).TGF-β水准24小时内升降散组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段均低于脓毒症组(P<0.05或<0.01).IL-4水准24小时内升降散组呈逐渐下降趋势,24小时低于脓毒症组(P<0.05).IL-6水准24小时内升降散组和脓毒症组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段脓毒症组均高于升降散组(P<0.05或<0.01). 结论:升降散具有抑制脓毒症小鼠炎症细胞因数IFN-γ、 IL-4、TGF-β和IL-6的作用.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脑心综合征"可能的发生机制,并阐释心安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的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Zea longa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心电图及心肌细胞动作电位APD50、APD90、ERP、APA、VMax为观察指标,以心安颗粒及稳心颗粒作为干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MCAO大鼠心电图、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改变. 结果:(1)各组大鼠心电图术前:各组大鼠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术后:假手术组大鼠在各时间点心电图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改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组给药大鼠心电图改变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出现异常心电图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或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心电图改变所占比例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心电图改变所占比例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大鼠动作电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和各给药大鼠APD50、 APD90均缩短(p<0.05),APA减小(p<0.05),MAP的VMAX减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APD50、 APD90、 ERP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低剂量组大鼠心室肌APD50、 APD90、 ERP有一定的延长,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对照组APD50、APD90.ERP显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照组APD50、APD90、 ERP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APA有一定程度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VMAx显着增加,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 结论:(1)脑梗死大鼠并发脑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且多种异常心电图表现可并存.以术后24h-48h时间段发生为主.模型大鼠心室肌动作电位APD50、 APD90缩短(p<0.05),APA减小(p<0.05),MAP的VMAx减小.(2)心安颗粒对模型大鼠心室肌的APD50、APD90有延长作用,对心室肌的APA、MAP的VMAX显着增加.(3)心安颗粒可减轻脑心综合征大鼠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对心肌细胞其保护作用;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脑心综合征"可能的发生机制,并初步阐释心安颗粒治疗脑心综合征的可能机制,为认识、预防和治疗脑心综合征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Zea longa法为标准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以心肌坏死标记物、电解质、脑组织NPY蛋白为观察指标,观察脑缺血大鼠心肌坏死标记物、电解质、脑组织NPY蛋白质含量的改变,比较心安颗粒及步长稳心颗粒对缺血性心肌大鼠的改善作用,并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 结果:(1)各组大鼠血清电解质的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电解质Na+、CL-明显降低,以Na+降低为主,差异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电解质Na+、CL-降低幅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电解质降低幅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照组Na+、CL-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K+: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降低,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各给药各组大鼠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心肌标记物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或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心肌坏死标记物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照组心肌坏死标记物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各组大鼠脑NPY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脑NPY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脑NPY蛋白含量检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脑NPY含量检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照组大鼠脑NPY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1)心安颗粒可减轻脑心综合征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标记物、电解质的异常发生率,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2)心安颗粒可降低模型大鼠脑NPY含量,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脑NPY含量升高、心肌细胞损伤、电解质紊乱有关.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基因晶片技术探讨血必净联合连翘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基因的改变,以期从基因水准上研究其药物作用机制. 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泰能组、血必净+连翘组,探用盲肠结紮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泰能组给予腹腔注射抗生素(泰能)0.18g/kg,每日2次;血必净+连翘组给予腹腔注射抗生素(泰能)0.18g/kg、血必净注射液10ml/kg,连翘注射液,每日2次;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给予生理盐水10ml/kg;观察每组48h及72h的存活率,应用BiostarR-40s晶片检测模型组/对照组、血必净+连翘组/模型组鼠肝基因,并以Cy3和Cy5二者萤光信号相对强度比值≥2.0和≤0.5筛选差异显着基因,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资讯中心(NCBI)资料库查询基因功能并加以分类. 结果:血必净+连翘组大鼠48h和72h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与泰能组(P均<0.01),模型组/对照组共筛选出305条差异基因,其中上调159条,下调基因146条;泰能组/模型组簖筛出差异基因386条,其中上调206条,下调基因180条;血必净+连翘组/模型组簖筛出差异基因342条,其中上调102条,下调基因240条.模型组/对照组上调而血必净+连翘组/模型组基因下调的已知基因共有27条基因;模型组/对照组下调而血必净+连翘组/模型组基因上调的已知基因共有16条基因. 结论:血必净+连翘能减少脓毒症大鼠48h及72小时死亡率,血必净+连翘通过调控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代谢(糖、脂肪、蛋白质)相关关因、凋亡相关基因,能促使脓毒症大鼠多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 摘要: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D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和核转录因数κB(TLR4-NF-κB)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低、中、高剂量),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PQ溶液的方法,制备PQ中毒ALI模型,PQ溶液20mg/kg.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注射PQ溶液,NS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NS.染毒1h后,SDS干预组腹腔注射SDS,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5和10mg/kg,NS对照组、PQ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每24h注射1次.分别在染毒后6h、24h、48h和72h麻醉处死大鼠,测定肺湿/干重比,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数-α(TNF-α)、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量,检测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与NS组相比,各时间点PQ模型组肺湿/干重比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准明显提高(P<0.01),肺组织中TNF-α、血清中IL-6含量显着增加(P<0.01);而在SDS干预组中,与PQ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的肺湿/干重比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在染毒后24,48,72小时肺组织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准明显减少(P<0.05),各剂量组TNF-α的水准于染毒后各时间点均有显着降低(P<0.05).高剂量组血清IL-6水准于染毒后6,24,48,72小时明显减低(P<0.05). 结论:TLR4-NF-κB通路参与了PQ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SDS能抑制TLR4-NF-κB活化,减轻PQ中毒大鼠肺损伤.
  • 摘要: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D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Q模型组、SDS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h、6h、24h、72h四个亚组,每亚组10只.PQ模型组和SDS治疗组采用一次性灌胃百草枯溶液(20mg/Kg)的方法,制备急性PQ中毒肺损伤模型,染毒后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SDS(10mg/Kg)腹腔注射.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特点,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测定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数β1 (TGF-β1)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病理学观察,PQ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大片出血及坏死,SD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PQ模型组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模型组、SDS治疗组肺组织6h、24h、72h TGF-β1表达显着增加(P<0.01),SDS治疗组与PQ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 TGF-β1的表达量下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PQ模型组与SDS干预组染毒后第1h起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水准开始增加, SDS治疗组TGF-β1 mRNA表达量比模型组低,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TGF-β1参与了PQ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SDS能抑制TGF-β1的表达,减轻PQ中毒大鼠肺损伤.
  • 摘要:目的:探讨化纤胶囊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TIMP-1及MMP-2 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化纤胶囊)、激素组(泼尼松),观察28d.分别于第7、14、28天处死动物,检测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蛋在肺组织的表达,并与模型组进行比较.结果:药物组第14、28、TIMP-1、MMP-2、mRNA蛋白表达均低与模型组.结论:化纤胶囊对TIMP-1、MMP-2 mRNA在肺内的异常高表达有抑制作用.
  •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生脉散对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只.治疗组给予加味生脉散,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每日1次.连续给药15d,至检查前24h停药.观察加味生脉散对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经加味生脉散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改善.结论:加味生脉散可有效改善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香苏散对大鼠胃肠感冒模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F)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口服加味香苏散;对照组气呱酸,疗程为15天.取静脉血检测大鼠血浆血浆内皮素(ET)-氧化氮(NO)心钠素(ANF)水准.结果:加味香苏散可明显降低肺心病大鼠血浆ET及ANF水准,同时还能显着升高NO.水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结论:加味香苏散可降低肺心病大鼠血浆ET及ANF水准,同时能升高NO水准.
  • 摘要:目的:探讨金沸草散对大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模型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5只.治疗组给予金沸草散,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每日1次,连续给药15天,于停药当日取大鼠动脉血检测大鼠血浆,并检测大鼠心率,左室收缩压,最大左室内压变化速率,观察金沸草散对大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模型血气分析的影响.结果:经金沸草散治疗后,血气分析有所改变.结论:金沸草散可有效改善大鼠急性器管-支气管炎模型血气指标.
  • 摘要:目的:探对前列腺素E1联合血必净对急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TGF-β1和TNF-α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的方法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将10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激素治疗组、血必净治疗组、前列腺素E1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六组(每组n=18),各组动物分别后给药后第7天、14天、28天分批处死,转化生长因数β-1(TGF-β1)免疫组化染色,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灌洗液(BALF)用EusA方法测定TNF-α水准. 结果:中西医结合组较其余组显着抑制TGF-p1和TNF-α的表达.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前列腺素E1的中西结合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和TNF-α的表达,减轻早期炎症反应并减少胶原蛋白的产生,使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减轻.
  • 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及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大鼠自主回圈恢复(ROSC)后乳酸、炎症介质水准与脑组织损伤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肾上腺素对照组(CON),血必净组(X),丹参酮ⅡA组(T).制作窒息法改良型心肺复苏动物模型,复苏早期CON组静脉注射肾上腺素,X、T组在CON组基础上分别静脉泵入血必净注射液(4 ml/kg)、丹参酮ⅡA注射液(3.6 mg/kg);ROSC后1、6h分别检测各组乳酸(Lac)和TNF-α、IL-6、IL-10的浓度和ROSC后6h时取脑组织标本观察脑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CON组比较,X、T组ROSC后1、6h血清CK、CK-MB、cTnI水准均降低(P<0.05);在复苏后血必净组、丹参酮ⅡA组明显降低Lac水准(P<0.05),血必净组比丹参酮ⅡA组降低Lac作用更明显.ROSC后6h与单用肾上腺素复苏相比,血必净、丹参酮ⅡA组均抑制了TNF-α、IL-6的升高(P<0.05),促进了抗炎介质IL-10的表达,而血必净注射液组抑制TNF-α、IL-6的升高和促进抗炎介质IL-10的表达更明显.电镜显示:参附联用血必净注射液组ROSC后6h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细胞内线粒体形态最完整,其细胞损伤最小. 结论:CA大鼠ROSC后应用血必净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可减少脑细胞损伤、改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减少促炎细胞因数的释放和促进抗炎介质表达.
  • 摘要:目的:观察酸甘生津方及其拆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BAF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全方组、养阴组、活血组、解毒组、模型组、空白组),模型组及给药组小鼠均采用同种小鼠颌下腺接种方法造模,造模第3周起,分别予以酸甘生津方全方及其拆方制剂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组织BAFF表达水准,分析比较各组间疗效. 结果:SS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BAFF表达水准高于空白组(P<0.01),各给药组低后模型组(P<0.01),全方组低于三个拆方组(P<0.01),养阴组与活血组均低后解毒组(P<0.01),但两者间差异无显着性(P=0.170). 结论:酸甘生津方及其拆方均能显着抑制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组织BAFF过度表达,全方组效果最佳,这可能是其有效治疗SS的作用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研究脱氢紫堇碱(DHC)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NS对照组、LPS模型组、DH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尾静脉注入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损伤模型,以低、中、高剂量的DHC分别进行干预,在用药后1h采用酶速率法检测血清心肌酶CK、CK-MB、TnI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光镜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NS对照组相比较,LPS模型组CK、CK-MB、TnI明显上升,低、中剂量DHC干预组中CK、CK-MB、TnI明显下降(P<0.05),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LPS模型组、DHC干预组的TNF-α、IL-1β的含量均有显着增加(P<0.01),DHC低、中、高剂量组与LPS模型组相比显着减少(P<0.01);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明显,心肌组织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脱氢紫堇碱低、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较轻,心肌组织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坏死程度介于模型组和中剂量组之间. 结论:脱氢紫堇碱能有效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在低、中剂量时效果明显.
  • 摘要:目的:研究养阴清热凉血解毒法对大鼠脓毒血症模型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模型组(9只)、对照组(36只)、治疗组(36只).治疗组给予加味犀角地黄丸(养阴清热凉血解毒),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血必净,每日1次.连续给药7天,至检查前24h停药.观察加味犀角地黄丸对脓毒血症大鼠模型免疫系统影响.结果:经加味犀角地黄丸治疗后,治疗组IgG、TLR4、PCT水准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改善(P<0.01或P<0.05).结论:加味犀角地黄丸可有效改善脓毒血症大鼠模型机体免疫力.
  • 摘要: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对氧化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保护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氧化损伤组(H2O2)、氧化损伤加入VitC对照组(VC+H2O2)、氧化损伤加入原花青素5μmol/L、25μmol/L,50μmol/L浓度组(procyanidin-L+H2O2、procyanidin-M+H2O2、 procyanidin-H+H2O2).将750μmol/LH2O2作用于加入VitC及不同浓度原花青素预培养24小时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18小时(半胱氨酸蛋白酶表达测定时间为14小时),以细胞毒四唑盐(MTT)比色试验、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流式细胞凋亡、半胱氨酸蛋白酶(capase-3)活性为检测指标. 结果:原花青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H2O2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降低MDA、LDH量,增加培养液中N02-/N03-含量,并显着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阳性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数量,各指标差异有显着性(P<0.01). 结论:原花青素可保护和修复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促进NO释放,抑制casapase-3表达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中风1号汤剂对急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水肿的改善及对NSE水准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并造模.根据中药干预与否,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脑出血后第5天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水肿情况,并检测血清中NSE水准的变化.结果:中风1号汤剂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均对大鼠脑出血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水肿有明显改善作用.
  • 摘要:目的:旨在探索"痰瘀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构建. 方法:健康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8只,应用乱数字表随机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只,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实验周期为16周,分别在2、4、8、16周检测血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模型构建. 结果:两组血脂比较:在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C、LDL-C均明显升高(P<0.05).在16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C、TG、LDL-C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在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低切、中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均明显升高(P<0.05).在16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低、中、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应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可以成功构建"痰瘀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
  •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大鼠的局部脑组织NSE、S100蛋白表达的变化,判断中风1号联合西药的疗效.方法:大鼠造模,中风1号联合西药进行干预,测定实验大鼠NSE、S100mRNA水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NSE及S100蛋白水准(P<0.05).结论:中风1号汤剂可明显的改善局部脑组织NSE、S100,同时具有保护神经组织,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肯定.
  •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猪模型心肺复苏(CPR)中颈动脉的血流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32只猪(体重34-38kg)建立心室内诱颤室颤(VF)心搏骤停模型,7分钟室颤+5分钟胸外按压后进行除颤.如果未成功复苏,则继续2分钟胸外按压直至进行下一次电除颤,直至成功复苏或者15分钟后自动停止复苏.颈动脉血流(CBF)由猪右侧颈内静脉的抑制流量感受探头记录. 结果:14只猪第一次电除颤后就恢复了自主回圈(ROSC);13只猪需要不止一次的电除颤恢复自主回圈;另外还有5只猪未能成功复苏。在那些一次电除颤就成功复苏的猪当中,在其进行除颤前,其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需要多次电除颤才能复苏的猪以及未能成功复苏的猪的颈动脉血流。总体来说,成功复苏的猪,其颈动脉血流业明显高于未能成功复苏的猪的颈动脉血流(P<0.05)。 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除了冠状动脉灌注压(CPP)以外,颈动脉血流也是决定能否成功复苏的重要因素。心肺复苏过程中,颈动脉血流越高,其最终复苏的成功率就越高。
  • 摘要:2014年8月2日7时35分,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铝合金输榖抛光打磨车间发生一起金属粉尘过明火特大爆燃事故,造成69人当场死亡,6人送医院后死亡,186人受伤.事故发生后,71辆救护车参与,共快速转运危重伤患174人,全部伤患安全抵达江苏、上海的20家医院,无一例途中死亡。此次成功救治,领导重视是处置成功之本,伤患病情危重超出想象,首次处置及时正确有力。但城市应急救治能力有待提高,中医药应急能力有待强化,中西医结合应急能力必须彰显。要做好诊疗方案的顶层设计,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协调保障工作。
  • 摘要:感染已被证实为战创伤伤患负伤5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防治一直是创伤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战时环境下伤患救治体系与平时条件下灾害医学救援体系存在相容性与互通性故战伤批量伤患感染救治策略对灾害发生后批量伤患的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介绍了战伤分级救治和时效救治过程中的抗感染策略,进而提出了灾害医学救援分级救治过程中的抗感染措施、时效要求及处置原则,明确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 摘要:中国市、县一级"120"院前急救系统通过近十年国家的的大力投入,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省一级多数是空白.各地急救中心依托独立的120指挥调度系统,既没有与上一级120急救中心联网,也没有相互联网.省与市、县急救机构之间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独立作战,没有建立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急救信息网络平台,严重削弱了合理、有效利用院前急救信息.遇有重大、特发性事件发生时,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援、重大灾祸事故等往往不能及时互通信息,相互支援,造成急救应急滞后与不畅;交界地区的急救呼救往往会造成信息的混乱和急救的延误.鉴于此,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网络化,形成以国家应急指挥系统为中心、省级应急指挥系统为骨干、市级应急指挥系统为节点的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十分重要,达到卫生应急信息资源共享、指挥决策高效.中国已有12个省建立了本省的省一级的医疗救援中心,需要加大省级医疗救援中心建立.
  • 摘要:参附注射液系参附汤改制而成的中药静脉注射剂,由红参、附子两味中药的提取物混合而成,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和乌头碱类物质,现代药理研究及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参附注射液在抢救心脏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期间及对于心肺复苏后遗留症状均有良好疗效.文章就参附注射液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预后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研究表明,其治疗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疗效,同时,对CPR患者使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不回升时,用参附注射液可使血压回升,且参附注射液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同用可加强升压作用及减少对升压药的依赖性。因此,在CPR中,参附注射液可作为一种新的协同用药,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摘要:脓毒性休克是临床上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致死率较高.人类不断研究和探索脓毒性休克的最佳治疗方法,以求降低其致死率.文章总结了中医、西医就脓毒性休克治疗所取得的进展,用以指导临床治疗.介绍了西医中的复苏治疗、抗感染治疗、激素治疗、重组人活化蛋白C、机械通气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疗法,中医中血必净注射液、儿茶酚胺+生脉注射液治疗等方法。
  • 摘要:冠心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介入後的再灌注障碍和微循环损伤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益气活血法是针对本病本虚标实病机的有效治法.理论基础是心主血脉、气血为本,在临床应用中的良好疗效与冠心病的“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是一致的。
  • 摘要:SIRS到MODS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SIRS是MODS的共同通路,早期阻断SIRS病情发展,可能有助于降低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中药多重有效成分及复方用药的特点有助于解决SIRS这一难题.结合经典辩证施治,认为SIRS病机为裹热亢盛,蒸腾于外,故见身热;热盛迫津外泄,故汗自出;因邪热之盛,充斥内外,故不恶寒反恶热;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外邪入于阳明,正盛而邪实,气血沸腾,血脉充盈,故脉大。临床上采用白虎汤+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结果发现试验组在解热时间、总有效率以及疾病中医症候改善方面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
  • 摘要:笔者从脏腑论治急性胃肠损伤角度,概括近些年来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中药治疗脾胃失健、肺失宣降、失疏泄、气机逆乱等证型及实验研究进展.提出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但辨证分型、疗效判定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 摘要: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各亚型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肺脏是流感病毒的主要靶器官.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往往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诱导急性肺损伤,甚至发展形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禽流感病毒致急性肺损伤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主要有禽流感病毒的侵袭力,细胞因子的表达,氧化损伤,细胞自噬性死亡等。中医治疗禽流感主要是依据因时、因人、因地制宜的辨证论治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在对某些疾病如禽流感等病因不明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应的个性化治疗,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和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 摘要: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的总称.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是研究VD发生发展机制及防治措施、疗效评价的关键.故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选择建立一种重复性好、评价指标控制严格、便于操作和观察、符合不同实验研究目的的VD动物模型,一直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本文对近年来常用的VD的动物进模方法、以及不同方法所造VD模型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主要有血管阻断法,血管栓塞法,光化学法,去大脑皮层法,Notch3转基因鼠模型法等。
  •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品质.由於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慢阻肺的治疗进展仍然不够深入.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COPD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出COPD的发病机制关键集中在慢性气道炎症、氧化/抗氧化失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活血化瘀法、清热化痰法、益气补阳法、通利大肠法、调补肺脾肾法、温肺化饮法等。
  • 摘要:颅脑损伤相关疾病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致死致残率高而倍受关注,中医药因其在并发症和恢复期不可替代的疗效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并成为近年来深入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中医药对于颅脑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仍以各家临床体会为着,交流困难,深入研究更难,究其原因笔者发现,颅脑损伤相关疾病没有统一的中医命名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为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从中医对"颅脑损伤"认识的现状、颅脑损伤中医命名的尴尬、"外伤性脑病"作为颅脑损伤相关疾病中医病名的合理性、"外伤性脑病"急性期辨证分型的探讨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外伤性脑病"作为颅脑损伤相关疾病中医命名的观点,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期望为颅脑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严重并发症.当脓毒症发生时,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难以维持正常功能状态,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关键因素,所以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就成为预防和治疗MODS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在治疗胃肠粘膜屏障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单味中药中黄及其复方制剂通过多机制、多靶点减轻胃肠功能障碍,在胃肠功能恢复及防治机体受到"二次打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研究缺乏系统中医病因病机探讨,临床研究样本小、标准不统一,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 摘要:百草枯是在中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属于剧毒类农药,其有效致死量极低.主要致死原因是后期肺间质纤维化而导致的呼吸衰竭.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其纤维化是在百草枯中毒的中后期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的间充质转化作用(EMT)而形成的,其发生和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并认为TGF-β/Smad信号通路可能是其调控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百草枯导致肺纤维化并不主要源于炎症的发生,其以来与后期上皮细胞的间充质转化-EMT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依赖于TGF-β/Smad信号调控途径。
  • 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代表一个疾病谱,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缺血性心源性猝死等.笔者试图将ACS的现代治疗进展与中医络病论治有机结合起料,探索AC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途径,以进一步提高疗效.国内目前已研制出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解经通络、补虚养荣功效的中药制剂,组方独特,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能促进NO升高、ET降低,调节TXA/PG12至正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减少再梗死和病死率,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笔者认为,这类中药制剂应用于ACS是以多种药理效应而起到全面综合的治疗作用,符合ACS的现代治疗观点。一般而言,西药是以对抗疗法为主,中医药是以调整疗法为主,若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ACS现代治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辨证适时选用药证相符的中药新制剂必能取得优于单独西药或中药治疗效果。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是ACS治疗较好的选择,对ACS中各种病种及各阶段的治疗以及2级预防均有益处。
  • 摘要:急性肾损伤,也被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涵盖了宽泛的特征,既包括轻微的肾损伤,又包括严重的肾损伤,其结果均可导致肾脏功能永久的、完全的丧失.近年来,由于对危重患者伴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敏感性和认识程度不断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AKI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以往,由于AKI病因的多样性和严重性的差异,造成多种分类诊断系统比较复杂、不统一,AKI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因其定义标准不同,导致结果比较混乱;依据曾经的诊断标准,ICU中AKI的发病率大约为1%-70%.目前,基于对共识指南(RIFLE和AKIN)的理解和认识,AKI的定义标准更趋规范化,ICU收治的危重患者中,AKI的发病率大约为20%-50%;其中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发病率较低,而脓毒症患者的发病率较高,造影剂诱导的AKI发病率约为11.5%-19%,低于ICU中AKI的总发病率.AKI的发生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使病死率增加50%以上.AKI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排泄含氮废物、调解电解质酸碱平衡和体液容量能力的下降;AKI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各自的临床表现,但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上升是肯定的.因此,疗解ICU患者中AKI发病的有关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将有助于降低AKI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摘要:目的:评价益气摄血中药复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 检索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万方资料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库,中医类核心期刊,收集益气摄血中药复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品质评价,并用RevMan5.1软体进行Meta分析. 结论:应用益气摄血中药复方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①有提高总有效率作用,②改善大出血休克患者治疗24h后休克分布情况,③缩短平均止血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④提高治疗后平均红细胞计数(RBC)水准、平均血红蛋白(HB)值.
  • 摘要:介绍了脑、肾、心肌、肝脏、脊髓、肠等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特征以及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器官、组织的能量代谢、糖类代谢及脂类代谢的紊乱,通过比较分析健康状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代谢产物表达的差异,就可以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预后评估。目前代谢组学的研究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缺乏大批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验,实验结果缺乏大样本数据支持。其次,生物体内代谢产物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结果的重现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另外,目前各种分析技术的解析度、灵敏度以及动态范围等的限制,尚不能完全做到将所有代谢产物同时定性定量的检测出来。
  •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附子中毒的急救护理要点.及时彻底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素吸收是抢救中毒的关键.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纠正心律失常、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心理护理等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协助医生抢救中毒患者成功的保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