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农业科学>第四届绿洲论坛
第四届绿洲论坛

第四届绿洲论坛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甘肃张掖
  • 出版时间: 2013-08

主办单位: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农科院

会议文集:第四届绿洲论坛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水资源合理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基本保障,而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水问题的系统举措,面向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开发的关键任务,对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提出要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并且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管理,还要严格用水效率控制管理,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机制建设,水资源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深化“三位一体”的水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与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型社会全面建设等可行性建议。
  •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会对人类生殖健康造成影响,此外,环境因素对动物(猪)繁殖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指出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遗传基因未发生持续的突变,繁殖力下降必然与环境因素造成生理调节功能的异常和相关表观遗传的变化密切相关。
  • 摘要:通过分析种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况,探究了自然灾害对我国种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加强种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种业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加强种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 摘要:本文试图对张掖在汉唐时期中国的西北经略和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略加论述,由于张掖地位的重要与否主要决定于河西走廊在上述两方面的作用的大小,为此必须首先论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论述张掖的重要性。张掖及其所在的河西走廊的重要性的变迁又受到全国大格局变迁的影响,为此还须从全国的角度探讨全国政治与海外交通格局的变迁对区域的影响。总之,张掖不仅是汉唐国家经略西北首屈一指的关键地点,中唐以前在陆上丝绸之路保持通畅的时期,它也是首都以外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的中心之一。中唐以后外部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变,张掖已不再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城市商业等方面也有不如武威的时期,但元代建省以来以来其政治地位却不断上升。元代的甘肃行省和明代的陕西行都司的治所都在张掖,均下辖河西各地和青海惶水流域各卫所。清初甘肃省会一度设在巩昌县,1669年迁到兰州市。张掖作为元甘肃省会和明陕西行都司治所的历史,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其在河西走廊地位的重要性。
  • 摘要:通过研究人工湿地及其早期发展,分析我国人工湿地工程应用状况,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及应用进行了探索,并列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指出人工湿地工程应用范围及规模不断扩大,由生活污水为主,发展到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小流域综合治理、面源污染控制、城镇综合污水处理和景观用水补给、生活污水处理、池塘养殖水质调控、无公害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改善、城市生活小区水体水质改善、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等,并且由1000吨/天及以下为主发展到10000-100000吨/天及其以上规模。
  •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成为"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发展成为国家意志,建设美丽中国.充分认识和利用祁连山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落差形成的“沙漠、戈壁、雪山、绿洲”景观,开发利用天然资源,促进绿色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城市绿地面积。提出以两区(生活、生产园区)建设为支撑;以生产、生活、生态建设为重点;以“戈壁、沙漠、雪山、绿地”建设为特色;以政府、企业、社会、民众为主体建设“西部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
  • 摘要:2010年,农业部科教司刘艳副司长来甘肃调研。考察了肃州区蔬菜有机基质栽培和天祝县设施葡萄。这两个地方共同的特点都是利用非耕地进行温室栽培,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可以种植的土地。由此刘司长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一方面是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无土栽培或者基质栽培,人为地再造一部分“耕地”。而非耕地利用模式主要有生物质基质栽培模式,无机基质栽培模式,混合基质栽培模式,寒地设施栽培模式,大田砂田模式,然而在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与产业化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为此,提出,在政府层面要统一规划与土地流转,产业布局与标准化建设,以及产业化运作与外来资金的引进。在政策层面,国家层面的政策应用与资金支持,地方层面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在技术层面,基质规模化生产与需求相对分散的矛盾,要进一步降低基质生产的用工成本,根据各地种植结构的特点,开发不同原料的基质生产技术,提高设施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 摘要:河西走廊“缺水”现状引起生态问题,进而引起生态与经济矛盾、生态与民生矛盾和生态与区域矛盾(上下游,左右岸等),解决这些矛盾常常采用应急手段—挤占生态用水,从而使“缺水”矛盾更加突出,水是发展的瓶颈,也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以“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为基本原理,以“水量控制,水质监测”为制度政策、利用行为的刚性原则,以“改善民生,造福河西”为坚定目标,采用“养、增、节、管、用、护、治”的综合措施,并针对上中下游分类侧重选用,尤其对于中游人口和产业集中区重点在于节约利用,关键在于农业的节水成效。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以植源剩余物为原料热解产品的设备开发、产品应用、循环利用等集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遵循安全、健康、和谐、传承的理念,提出扩面提质,系统深入,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更好的支持有机农业、现代林业、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产业提的发展。
  • 摘要: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评估的24项生态服务中,有15项(约占评估的60% )正在退化,生态系统服务的丧失和退化将对人类福祉产生重要影响,威胁人类的安全与健康,直接威胁着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已成为国际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主要有参数借用、综合模型、定量指标。本研究中的方法凸现了有绿色植被覆盖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能力,按生态系统类型的等级划分照顾了类型的代表性,可能会降低森林生态系统优先性、主导性,祁连山生态保护需要生态补偿、生态法治和生态文明的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等级的比例与空间分布可以为生态补偿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对黑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效果与效益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主体和客体,指出了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及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方式及补偿资金的筹措使用方式,提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建议主要有水权交易政策,实行黑河流域的“异地开发”,财政政策,建立财会会计制度,在黑河流域设立专门生态补偿基金及基金监督机构,建立适合于黑河流域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资金的激励与赔偿机制,建立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体系,以及建立流域上、中、下游协商平台和仲裁制度。
  • 摘要:生态文明城市是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协调,共生同荣,共同发展为目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污染、倡导低碳消费的绿色城市。本文通过分析长沙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客观必然性,指出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思路,而长沙市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目标: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结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线,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经过全民的共同努力,把长沙市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文明城市。
  • 摘要:山地与绿洲、荒漠之间巨大的环境差异、能量分布的不平衡,促进了能量流动。而山地湿润、寒冷气流与绿洲、荒漠的干燥、高温气流发生的对流,降低了绿洲、荒漠的气温,增加了降水量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同时也使山地的气温、湿度得到改变;河流对气候也有调节作用。河流的发育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水源,并且冷热、干湿气团的对流有利于植物繁殖体传播,增加物种多样性。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是河西绿洲农民的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水是农业的命脉,是河西和额济纳人民的命根子。作为产水区的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充足的水资源补给河西绿洲,是绿洲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绿洲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关键。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包括高寒荒漠生态系统、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山地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几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保育主要为植被的保育。
  • 摘要:2013年8月8日至9日,第四届绿洲论坛在甘肃省张掖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名与会嘉宾围绕"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宜居宜游"主题,就黑河流域生态安全与绿洲发展、河西走廊绿洲生态与丝绸之路文化传承创新、生态产品开发、生态经济与宜居宜游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前瞻性、趋势性、务实性探讨,形成了广泛共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必然趋势,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绿洲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使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维持耦对平衡态而存在,使人工绿洲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属性不至于破坏这个平衡态,才能实现绿洲系统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产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也正在成为极其珍贵而稀缺的消费品。经过四年的发展,绿洲论坛已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会议品牌,在推动绿洲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正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希望论坛进一步提升层次、扩大影响,打造长期性、制度性平台,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洲地区繁荣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衰竭,环境退化等危机。其后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变得更为严重。永续发展是一种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类的利益的统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模式。而永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雾霆天气的影响,为此,提出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展节水农业,加快生态经济区建设,对美国生活方式的反思等可行性建议。
  • 摘要: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价值理念、目标定位、发展条件评价与保障机制建设、发展道路选择以及区域间关系的重塑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全面优化区域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和新的行为准则、发展的价值理念乃是甘肃省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灵魂,并且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契机提高创新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探索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
  •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其置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之中.党的十八大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将其纳入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而建设美丽中国必须采取渐进性策略,必须采取本土化策略,必须采取朴实性策略,以及必须采取综合性策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需要优化开发格局,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系统,扩大生态修复范围,优化体制机制,以及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 摘要:目前,建设祁连山保护与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区是国家大局的重大战略,指出了张掖在祁连山保护与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金张掖打造成为祁连山保护与河西走廊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区就要在促进文化生态产业“三位一体”的转型上有新作为,还要在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区等多区联动跨越上有新突破,以及在积极促进生态城市和生态农村的建设中有大提升。
  • 摘要:通过分析张掖市旅游发展优势与劣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宜居、宜业、宜游”与“产城融合、景城一体”的思想,统筹张掖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且以“宜居、宜业、宜游”与“旅居一体”的理念,促进乡村农业生产、乡村生活方式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 摘要:近几年来,张掖立足绿洲的本质特性,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一些艰辛的、可贵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其基本理念、主攻方向、首位产业共同构成了张掖绿洲生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张掖生态地位重要,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加大张掖绿洲生态经济发展,必须巩固和强化生态这个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国家针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和黑河调水造成的实际损失,在政策层面给予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巩固和发展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因此,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建设祁连山、黑河生态屏障试验区。
  • 摘要:甘肃省祁连山森林生态定位站从事山地林水关系研究开始于1973年;从1978年开始,分别承担国家林业局“六五”—“十二五”重点研究项目,取得多项关于林水系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森林土壤涵养水源机理研究成果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现阶段,与国内国际广泛合作,在更高层面更大尺度上开展林水关系研究;相继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为林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平台。通过总结祁连山近30年来气温变化规律,指出张掖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优势主要有自然环境资源富足,农业发展基础雄厚,还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生态特色产品。
  • 摘要: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范围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是指发源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北坡的各条河流源头区和集流区,通过分析祁连山北坡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现状,针对祁连山北坡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要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依法严格保护祁连山生态,开展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加快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组织实施生态移民,消除人为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以及加强生态监测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 摘要:可持续发展包含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祁连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加快祁连山区生态文明建设,还要开展碳交易,加快森林生态补偿,以及进一步加大河西荒漠化防治力度。
  • 摘要:通过分析黑河上中游地区地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与实践,并对黑河中上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区进行了初步划分,提出了基于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的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若干战略问题,主要包括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人口、产业的再分布,并且培育产业体系,扩大非农就业,还要实现社会转型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及进行祁连山地的生态保护。
  • 摘要:为了研究森林及其周边草地的水源保护,分析了减轻森林恢复与牧场需求之间的潜在矛盾,并对当前林分状况,森林利用程度,森林恢复,草原条件,利用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评估了放牧和空间变化的植被格局对物种组成、生产力和牧场价值,以及分析了关于植树造林的植被。而植物数据的采集采用Braun-Blanauet法,测定植物样(植物标本数据,当地植物志),则是通过DCA,CCA,MS ExcelArcGIS软件进行分类分析。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水资源现状,甘肃的缺水问题,和我国的水资源调整现状,提出增加甘肃省黄河可供水量的分配限额,黄河向河西走廊调水,开辟新线,治理水患,以及长远规划等可行性建议。而实施调水,不仅可以缓解矛盾,稳定大局,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且兴利避害,改善人口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增加湿地面积,调整时空分配,以及解决未来沿海地区人口向西部转移的战略构想。
  • 摘要:张掖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要实现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优越自然的条件,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做文章;二是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工业,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立足自然、人文、历史景观富集的优势,大力发展以旅游文化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提升三产的带动力,增强三次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张掖以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功能区为主攻方向,以宜居宜游为首位产业,对于张掖来说既是立足于先天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作出的现实抉择,更是着眼于子孙后代福祉、着眼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着眼于河西走廊乃至甘肃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而作出的全局考虑。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转型模式和发展路径,具有非典型性和探索性,需要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祁连山和黑河生态、发展生态经济方面不仅要有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冲击的勇气和能力,更需要人们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拓展实现路径的创新思维,更加深刻地领会和理解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更加有机地融为一体,将生态经济和生态经济功能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充实起来,将打造宜居宜游的措施更加实化、细化、强化,充分发挥生态的经济功能,充分利用生态改善带来的环境容量,充分释放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能量,努力走出一条顺应人民意愿、符合时代潮流、体现张掖特色的绿洲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