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年西南药学大会
2014年西南药学大会

2014年西南药学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四川西昌
  • 出版时间: 2014-09-25

主办单位:四川省药学会;贵州省药学会;云南省药学会;重庆药学会;成都市药学会

会议文集:2014年西南药学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桑色素及其磷脂复合物和制剂在不同溶媒介质中的稳定性.方法与结果:本文首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了对桑色素的含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均满足测定要求,证明方法可行.其次,测定了桑色素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并且发现桑色素在胃液和K-R液中的溶解非常缓慢,温度对桑色素的溶解情况影响非常大.最后,研究了桑色素在不同溶媒介质(模拟胃液,K-R,PBS,Hanks)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桑色素,桑色素凝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制剂在人工胃液、肠液、37℃2h内孵育是稳定的.结论:桑色素的稳定性满足体内试验和细胞实验的要求.
  • 摘要:目的:为了解并促进儿科医师的合理用药,对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门急诊处方,每月100份,共计1200份进行处方点评.结果:12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199份,占总处方的16.67%.抗菌药物的使用有380份,占总处方的31.66%.注射剂使用有259份,占总处方的21.58%.处方总合格率为83.33%.结论: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处方基本合理,但药师还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核,及时与医师沟通,减少儿科处方的不合格率,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rn 方法:对医院2010年7~9月247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247例患者中涉及到的病种有肺部感染、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双肺肺炎并胸腔积液、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Ⅰ型呼衰、双肺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等;247例患者中,医院感染18例占7.28%,社区感染211例占85.43%,未感染18例占7.28%;抗菌药物使用238例占96.36%,其中,治疗用药213例占86.23%,预防用药31例占12.55%,治疗+预防3例占1.21%.抗菌药物联用:单用118例占34.41%,Ⅱ联129例占52.23%,Ⅲ联24例占9.72%,≥Ⅳ联9例占3.64%,抗菌药使用前五位的分别是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占31.09%、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占28.73%、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占20.59%、注射用头孢他啶占17.23%、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占15.13%;病原学送检率,247例病例中,送检209例占84.62%,未送38例占15.38%,其中30份呈阳性结果,共检出14种病原菌,分别是:G-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粘质沙雷氏菌种2株,大肠埃希氏菌3株,弗芬地构绿杆菌1株,阴沟肠杆菌2株,G-非发酵菌: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G-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5株,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曲霉菌2株,G+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rn 结论: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率较高,部分病例存在疗程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应加强用药指导,提高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水平,确保住院患者用药更加安全、合理、经济.
  • 摘要:目的:制备托吡卡胺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并对其兔眼滞留时间和刺激性进行考察.rn 方法:冷法制备托吡卡胺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紫外灯观察标记制剂兔眼给药后的荧光滞留时间;单次、多次给药后不同时间观察兔眼的刺激性情况,按评价标准评价刺激性.rn 结果:托吡卡胺眼用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眼部滞留时间是滴眼液的4倍;单次、多次给药后刺激性评分均小于3分,表明对兔眼无刺激性.rn 结论:所制备凝胶眼部滞留时间长,无刺激性,适于眼部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癫痫女性妊娠期药学监护的原则及要点.方法:分别从妊娠对癫痫的影响,癫痫对妊娠的影响,以及抗癫痫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出发,探讨妊娠不同阶段的药学监护方法.结果:妊娠可改变癫痫发作频率,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可使妊娠合并症发生率增高,并增加妊娠不良结局风险,妊娠期抗癫痫治疗应采用单一、副作用小、最低有效剂量的药物.结论:妊娠期药学监护有助于癫痫女性正常的妊娠和分娩.
  • 摘要:本文从青蒿琥酯抑制胃癌、食管癌、结肠癌、肝癌、黑色素瘤、骨髓瘤瘤细胞的增殖等方面,探讨了青蒿琥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青蒿琥酯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启动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途径,增高Bax, Caspase-9及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等相关。但由于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很复杂,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且既往的研究多为体外实验,因此,青蒿琥酯抗肿瘤的体内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摘要:目的:分析四川峨眉山石菖蒲中挥发性成分龙脑、α-细辛脑、芳樟醇和甲基丁香酚的相对质量.方法:样品采用挥发油提取和乙醚萃取法,以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32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30℃,进样量1.0μl;分流比10:1;FID检测器,载气为高纯度N2,流速1.0ml/min进行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样品中芳樟醇、龙脑、甲基丁香酚和α-细辛脑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4.68、9.80、9.80、9.80和3.86mg.结论:峨眉山川产石菖蒲全草中芳樟醇含量较高,α-细辛脑含量较低.
  • 摘要:目的:观察仙丹升血颗粒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维血宁颗粒,治疗组给予仙丹升血颗粒,疗程为4周,观察紫斑、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出血、血小板计数等各项指标变化.rn 结果:仙丹升血颗粒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显效率为84.13%,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85.00%,有效率为95.00%,经统计学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所致中医证候的显效率为71.43%,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00%,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间疗效相似.rn 结论:仙丹升血颗粒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的药物治疗的病例分析,阐述临床药师在临床上深入医生用药并参与用药教育的过程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对药物治疗方案的建议得到采纳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临床药师促进了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摘要:目的:对泊沙康唑作为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rn 方法:以“posaconazole”、“antifungal prophylaxis”、“prevention”为关键词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泊沙康唑”为关键词检索CNKI、VIP、CBM、万方医学数据库,搜集至少包含真菌感染发生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一项作为研究终点的临床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并应用Cochrane协作网的Meta分析软件RevMan5.1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分析,效应量以95%置信区间(CI)表示.rn 结果:共6项研究被纳入,系统评价显示泊沙康唑组与非泊沙康唑组相比,真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7,95%CI 为0.27-0.50,P<0.00001);泊沙康唑与氟康唑相比,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0.25,95%CI为0.12-0.51,P=0.0001);与伊曲康唑相比,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0.1,95%CI为0.01-1.59,P=0.10);泊沙康唑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相比,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相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81,95%CI 为0.34-1.91,P=0.41);泊沙康唑组与非泊沙康唑组相比,全因死亡率较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OR=0.64,95%CI为0.49-0.82,P=0.0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泊沙康唑组与非泊沙康唑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OR=0.82,95%CI为0.66-1.01,P=0.06).rn 结论:泊沙康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抗免疫宿主病(GVHD)和接受化疗后的血液性肿瘤患者中作为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时,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均低于其他药物,但是在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方面与其他药物无明显差异,对霉菌感染的预防优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非泊沙康唑组无明显差异.
  • 摘要:目的:研究愈疡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rn 方法:分别采用杯碟法和大鼠烫伤并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25923)模型,观察愈疡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外抑菌作用.rn 结果:在杯碟法实验中,通过药物组与对照组抑菌圈直径大小的比较,发现高剂量组抑菌圈直径(1.3125±0.0250cm)明显大于对照组(0.6±0.0086cm),差异有显著性(P<0.01),根据药物浓度与抑菌圈比值所作的曲线图,愈疡胶囊的最佳抑菌药效浓度为0.175g/ml.在体内抗菌实验中,愈疡胶囊能明显促进大鼠伤口愈合,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伤口愈合情况明显加快,愈疡胶囊组单位组织中所含细菌数逐渐减少,高剂量组菌落数(56个)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214个)(P<0.01);愈疡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显著.rn 结论:愈疡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
  • 摘要: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慢性铝过负荷致神经元退变大鼠脑内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rn 方法:葡萄糖酸铝(200 mg Al3+/Kg)灌胃给予Wistar大鼠,一天一次,每周连续5天,共20周,建立慢性铝过负荷致神经元退变大鼠模型.美洛昔康(1mg/kg和3mg/kg),在每次给予铝盐后30min灌胃给予.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大鼠海马金属离子含量.rn 结果:慢性铝过负荷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神经元核固缩;海马金属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含量明显增加.美洛昔康给予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改善铝过负荷诱导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海马神经元损伤,并能明显阻遏慢性铝过负荷诱导的海马金属离子含量增加.rn 结论:实验结果提示美洛昔康对慢性铝过负荷致神经元退变大鼠海马金属离子含量增加有明显抑制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对近年来败血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依据Grade分级的原则,对相关证据质量进行评价,为严重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rn 方法:按照Grade分级的原则,把证据质量分为高质量(A)、中等质量(B)、低质量(C)、极低质量(D),推荐强度划分为强(1)或弱(2).rn 结果:严重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应在确诊的1小时内进行抗生素治疗,有效地针对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当药敏实验结果出来后,对抗菌药物的选择进行再评估,从而预防耐药的发展,降低药物毒性和费用.rn 结论:对严重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的早期干预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调查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rn 方法:通过建立一支由市卫生局相关人员和医院临床药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以南充市10家二级医疗机构2013年1月~2013年12月578例4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研究对象,采取培训、督导以及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对抗菌药物应用及管理进行持续性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rn 结果: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比例显著降低,其使用率从干预前的54.67%降至干预后的39.71%,抗菌药物在适应症、药品选择、用法用量、分级使用、溶媒选择、给药途径、用药疗程以及给药时机等方面较干预前有较明显的改善.rn 结论:实施行政干预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措施行之有效,对基层医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初步建立了一套长效的管理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患者的药学监护原则及要点.方法:分析妊娠与乙型肝炎的相互影响,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途径及抗病毒药物妊娠安全性,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妊娠不同阶段的药学监护方法.结果:妊娠可加重乙肝病情,乙肝会加重妊娠反应,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胎儿,联合免疫预防以及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妊娠患者的药学监护应全程监测,必要时予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及时进行联合免疫,以控制肝炎病情,减少母婴传播.
  •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及合理用药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12月的门诊普通成人处方(不包括毒、麻及精神类处方)23500张,按照《医院处方评价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点评,将不合理处方按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3种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处方共1080张,不合理率为4.6%,其中包含书写不规范处方452张及用药不适宜处方604张,超常处方24张.结论:医院应加强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师应持续进行处方点评和处方干预,提高处方质量.
  • 摘要: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较新的绩效管理方法,在国外医院管理等领域已有许多成功应用的实例.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医院绩效管理的一些现状和问题,指出平衡计分卡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优势体现,初步分析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意义,以协助医院的重要目标实现及长远发展.
  • 摘要:文章从彝族医药的起源、彝族医药基本理论、彝族药三方面,对《爱佐与爱莎》与彝族医药的点点滴滴进行初步探讨。最后表明,创世神话叙事史诗《爱佐与爱莎》认为彝族医药的起源与神话传说、宗教文化和实践经验密不可分,清浊二气理论是彝族医药的基本理论,《爱佐与爱莎》不仅记载了彝药的种类,还记载了彝药的分类、毒性、生长环境、采集、加工等,《爱佐与爱莎》为彝族医药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
  • 摘要:1例60岁女性患者因视神经炎,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mg,1次/d静滴进行大剂量冲击治疗.第一次给药后次日清晨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测血压193/136mmHg,血糖24mmol/L.立即给予口服维生素B6,肌注甲氧氯普胺,吸氧,心电监护等抢救治疗.10min后血压177/124mmHg,心率72次/min,呼吸20次/min,2h后迅即出现呼吸、心搏骤停,面色紫绀,呼之不应,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 摘要:小檗碱(Berberine),中文别名为黄连素,作为一种传统治疗腹泻的药物,在国内的应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初是被当作一种抗菌及清热解毒中药而应用.随着学者不断的深入研究,发现小檗碱及其衍生物除了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等也具有药理作用外[1,2],还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本文从小檗碱抑制环氧化酶-2、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及其它炎症介质的产生、拮抗炎性细胞因子及其对NF-oB信号通路的影响四个方面就小檗碱的抗炎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作一简单介绍,以完善对小檗碱药理作用的认识.结果表明,小檗碱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发挥抗炎效应,也可通过阻断或减轻炎症介质的促炎效应以拮抗炎症反应,还可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时相关信号通路来减轻炎症反应。但是,目前对小檗碱抗炎作用尤其是相关分子机制的认识尚不充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比较常用液体制剂包装材料透湿性大小.方法:测定包材在常温和高温高湿状态下一定时间内不同内容物的重量变化.结果:不同液体制剂包装材料对内容物重量影响差异校大,部分包材不适合直接用于药品包装.结论:实验方法简单,操作性强,可用于包材的筛选.
  • 摘要:目的:总结目前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调剂质量.方法:采用文献查询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结论:目前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工作中存在相对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的影响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必须尽快改进,从而有效推动中药学服务体系的完善,进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 摘要:目的:制备复方口腔溃疡膜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05-88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主要成膜材料制备复方口腔溃疡膜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地塞米松磷酸钠和维生素B2的含量.结果:该贴膜剂外观性状良好,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水溶性.地塞米松磷酸钠质量浓度范围为209-2214μg/ml,维生素B2的质量浓度范围为209-4180μg/ml.结论:该膜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使用方便,可作为我院治疗口腔溃疡的理想制剂.
  • 摘要:目的:制备小檗碱胃粘附微球并评价其体内外粘附性能.方法:以卡波姆为粘附材料,采用液中干燥法方法制备粘附微球,测定粒径、载药量,并以滞留率为指标考察微球的粘特性.结果:3批小檗碱微球的平均粒径为(850±29)μm,平均载药量为19.0%(RSD=3.4%).胃粘附微球在离体大鼠及大鼠体内2h后胃粘膜表面的粘附滞留率分别为(89.8±4.8)%和(75.0±7.1)%,明显高于对照微球的(75.8±5.2)%和(60.3±5.4)%.结论:以卡波姆为材料制备的小檗碱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粘附性能.
  • 摘要:目的:通过行为学实验模型研究脑功肽口服液的抗焦虑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大鼠敞箱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选取开臂时间百分率(OT%)、开臂次数百分率(OE%)、总入臂次数、总入臂时间为观察指标;敞箱实验选取总路程,中央区域路程,中央区域时间为观察指标.分别对空白组、地西泮组、脑功肽高剂量组与脑功肽中剂量组进行观察.结果: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地西泮组与脑功肽高剂量组能显著增加OT%与OE%,敞箱实验中地西泮组能显著增加中央区域时间.结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显示脑功肽口服液具有抗焦虑作用.
  • 摘要:本文介绍了1例28岁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间断服用舒必利、利培酮、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3年,停用上述药物,调整为奋乃静2mg,2次/d口服;苯海索2mg,1次/d口服.第7天患者出现狂躁,逐渐出现木僵、高热、皮疹,CK升高,达8578U/L.停用奋乃静及苯海索.给予补液、纠正酸碱平衡、护肝等治疗,停药后第20天CK水平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值.本例患者所用抗精神药物更换频繁,且剂量忽大忽小,治疗极不规范有关。再者在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时,最好不要预防性应用苯海索,因苯海索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应用会加重抗胆碱能副作用,苯海索类药物有可能会干扰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影响其有效浓度。建议临床医师规范用药,加强对NMS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对于NMS患者,恢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宜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从小剂量开始用药,若出现疑似NMS症状,立即停药。避免使用出现过NMS的药物或同一类药物,降低NMS的复发风险。
  • 摘要:板蓝根Radix Isatidis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板蓝根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板蓝根临床疗效确切,尤其是抗病毒作用被认为是其主要药理活性作用.对于板蓝根质量控制方法,国内专家提出了多种建议,本文通过对靛玉红、靛蓝、多糖、有机酸、精氨酸、碱表告依春、腺苷、指纹图谱等多个板蓝根质量控制的指标进行介绍,综述了板蓝根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 摘要:目的:研究愈疡胶囊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新鲜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急性炎症模型,研究愈疡胶囊的抗炎作用.结果:愈疡胶囊0.9g/kg、0.45g/kg 具有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作用.结论:愈疡胶囊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 摘要:本文从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医务人员自身缺乏责任感、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的增强、患者的认识偏差以及利益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医患关系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医务人员思想建设、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指出: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每个医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只有正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才能重新构建医患之间良性互动的和谐就医环境.
  • 摘要: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高效的液—液色谱分配技术.由于具有不需任何固态支撑的特点, HSCCC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综述了高速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蛋白质和抗生素等方向的研究应用,展望了高速逆流色谱的发展前景.指出:高速逆流色谱作为一种独特的不用固态载体的液一液分配色谱技术,能采用多种多样的溶剂系统对任何极性范围的样品实现连续有效分离,实现从微克、微升量级的分析分离到上百毫克、数克量级的制备提纯,对天然药物化学及现代药学研究,以及食品和精细化工研究,有着十分广阔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优化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辛芩方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以C18柱为分离柱、流动相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30℃的条件下检测辛芩方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检测黄芩苷的含量3天内稳定,重复性为3.46%,加样回收率在85%~105%之间,浓度在0.6248~124.96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定量限为108ng·ml-1,检测限为54.4ng·ml-1.结论: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缩短了分析时间,减少成本,并且该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规定,可用于辛芩方中黄芩苷的检测.
  •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师对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及案例分析,总结出适合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用药教育内容.结果: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接受用药教育后可增加患者依从性.提高疗效,体现临床药师的专业价值.结论:对妊娠期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实施用药教育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用药教育,将更好的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 摘要: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抗结核药物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表现为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现,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ATLI)会使患者依从性降低,甚至导致抗结核治疗的中断,容易使结核杆菌产生耐药,影响抗结核治疗的效果.深入了解ATLI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将有助于ATLI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处理,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本文将就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处理原则等展开讨论,并对如何合理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提出建议,指出,临床医师和药师都应关注和重视ATLI,掌握其发生机制、易感人群、发病特点及处理原则,同时正确判断停用和恢复抗结核药物的时机,既防止过早停用抗结核药物影响疗效,又避免ATLI加重,最大限度治愈结核病,减少耐药结核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乌墨根部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通过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乌墨根部提取物进行活性筛选,并对化合物浓度与抑制活性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化合物12、17、21在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1的抑制活性(IC50=94.89μg·mL-1),远远高于阳性对照Acarbose的抑制活性(IC50=1095.65μg·mL-1).结论:乌墨根部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潜在开发价值.
  • 摘要:目的:rn 系统筛选并鉴定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并分析相应优势表位的生物学功能;构建并表达涵盖SEB的免疫优势及亚优势B细胞表位的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并评价其在抗MRSA感染中的保护作用。rn 方法:rn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展开论述:rn 第一部分:SEB的B细胞免疫优势表位筛选及其功能鉴定rn 1.因SEB毒性与其超抗原活性密切相关,为评价重组SEB突变了(rSEB)的毒性,用不同浓度的rSEB或天然SEB毒素分别刺激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析rSEB刺激T细胞异常增殖及刺激脾淋巴细胞分泌IL-2、IFN-y及TNF-a的能力。rn 2.用A1P04佐剂辅助SEB突变了(rSEB)免疫BALB/c小鼠,在三次免疫之后进行MRSA252菌株的尾静脉攻毒实验,分析rSEB蛋白疫苗在预防MRSA252感染中的效果,并采集rSEB免疫后小鼠的血清,分析血清中SEB抗体效价,评价SEB抗体应答在MRSA感染中的作用。rn 3.合成覆盖SEB全长的42条重叠18-肽,以上步获得的SEB抗血清为一抗,用肽ELISA法分析各个重叠18-肽与SEB的结合能力,系统筛选与SEB具有优势结合能力的线性B细胞表位肽。以SEB全蛋白作为阳性对照,以无关肽OVAI192-201和无关蛋白BSA作为阴性对照。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作非配对T检验来分析各个吸光度值。rn 4.在弗氏佐剂辅助下,用免疫优势18-肽-KLH的偶联物免疫BALB/c小鼠,经三次免疫后获得表位肽抗血清。以SEB天然毒素为包被抗原,用问接ELISA法检测不同稀释度的表位特异性抗血清与SEB天然毒素的结合能力。rn 5.针对每个已筛选出的SEB免疫优势表位,从N-端及C-端分别依次截断2个氨基酸,合成多个截断肽,分别以截断肽为包被抗原,以相应优势表位肽抗血清为一抗,用问接ELISA法分析各个截断肽与相应18-肽抗血清的结合强度,明确所筛选表位的核心序列。进一步,表位肽抗血清以不同浓度稀释,再次用ELISA法筛选与相应抗血清结合最强的截断肽,即优势表位核心序列。rn 6.在动物模型中获得表位核心序列的抗血清,在体外进行SEB毒素中和实验,明确所筛选的SEB免疫优势表位的功能。在弗氏佐剂辅助下,用免疫优势表位核心序列一KLH偶联物免疫BALB/c小鼠,经末次免疫后7天获得表位核心序列的抗血清,在体外分析该表位核心序列的抗血清阻断SEB毒素的刺激T细胞增殖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IFN-y及TNF-a的能力。rn 7.在Uniprot蛋白数据库中检索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来源的SEB氨基酸序列,NCBI网站上进行同源性比对,明确所筛选的SEB优势表位在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的序列保守性。在Pubmed protein data base数据库中下载SEB晶体结构图,用PyMOL 1.1软件分析SEB免疫优势表位在SEB晶体结构中的位置,分析SEB免疫优势表位在SEB晶体结构中的位置。rn 8.采用肽ELISA法分析SEB优势表位与临床MRSA(+)血清的交义反应性,以此评价SEB优势表位在人体中的应用前景。以SEB的优势表位为包被抗原以SEB抗血清为阳性对照,以临床SEB抗体C)血清为阴性对照。rn 第二部分:SEB的多表位疫苗制备及其保护功能评价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SEB优势表位及亚优势表位的疫苗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SEB多表位融合蛋白;用SDS-PAGE鉴定蛋白该表达形式;用Western Blot分析该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经离了交换层析纯化该蛋白;对蛋白进行进行N端氨基酸测序;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2.分别在弗氏佐剂及A1P04佐剂辅助下,用SEB多表位蛋白或rSEB免疫BALB/c小鼠,三次免疫后经尾静脉对小鼠进行MRSA252菌株攻毒,分析不同免疫组小鼠在MRSA252感染后14天的生存状态,评价该疫苗对小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保护效果。rn 3.用ELISA法检测小鼠的抗血清滴度,分析各组疫苗免疫后特异性抗体的效价。ELISA法检测SEB多表位疫苗的血清中抗SEBIgG抗体的水平,评价SEB多表位疫苗抗体应答在中和SEB毒素中的作用。分别以疫苗中的各个表位为包被抗原,ELISA法检测疫苗的抗血清与疫苗中每个表位的结合强度,评价疫苗中每个表位特异性抗体的应答水平。rn 4.无菌收集不同免疫组存活小鼠的心、肝、肺及肾脏,研磨获得各脏器组织的悬液,选用生理盐水作不同稀释度稀释,进行细菌涂板,通过菌落计数、革兰染色及PCR法计算各脏器中MRSA252的数量,评价在免疫攻毒后小鼠各脏器中细菌的定植量。rn 结论:本实验通过重叠肽ELISA,B细胞表位特异性抗体的中和毒素活性试验、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及临床血清学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了SEB的三个免疫优势应答B细胞表位,揭示了SEB体液免疫在抗MRSA感染中的保护机制,不仅发现了SEB的新表位SEB207-222,而且揭示了已报道的SEB表位的核心序列SEB97-112:及SEB247-257。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并获得了SEB多表位疫苗,进一步通过该疫苗的动物保护实验,并证明了SEB的多表位融合蛋白疫苗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清除MRSA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为MRSA疫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设计策略.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