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
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

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4-10-25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

会议文集:2014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暨“西湖国际”口腔医学高峰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黄酮醇类化合物山萘酚对皮肤愈合及更新的影响。rn 方法:材料:在P6小鼠无创模型背部一侧涂抹(平行做皮下注射)合适浓度的山萘酚溶液3-5天,对侧皮肤涂抹(注射)溶剂对照,在尾静脉注射105数量级P-2GFP+BMMSC,24h, 48h免疫荧光检测药物侧皮肤GFP+细胞归巢情况。在大耳白免耳部制作lcm直径圆形瘢痕创伤,在瘢痕形成过程中不断涂抹合适浓度药物以及对照溶剂,另一批在瘢痕形成后涂抹药物以及溶剂对照,21天、28天时取材观察瘢痕形成及退化情况,比较瘢痕形成指数、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炎症浸润以及相关因子表达情况。以Balb/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博莱霉素构建系统性硬化症模型,在注射药物同时以及模型鉴定成功之后于背部皮肤硬化处涂抹合适浓度山萘酚溶液并设置对照,对比小鼠背部皮肤纤维化症状、α-SMA成纤维细胞增殖、炎症浸润情况,以及成纤维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上游通路表达情况.根据以上体内现象,做山萘酚与BMMSC以及激活下细胞共培养实验,验证山萘酚对BMMSC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并做Transwell迁移实验,验证山萘酚对BMMSC以及fibroblast迁移能力影响.rn 结果:一定浓度的山萘酚能在体内趋化循环的GFP+BMMSC到达药物处理部位.山萘酚能在体内抑制瘢痕形成,处理组瘢痕形成指数SE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且两组之间炎症浸润情况相似。一定浓度的山萘酚处理Balb/c小鼠背部硬皮病病变组织,可以显著抑制由博莱霉素注射引起的真皮纤维化。山萘酚体外与BMMSC共培养可以提升其炎症应激条件下的免疫调节能力,这并不是由于后者增殖引起,这与山萘酚直接抑制激活的T细胞增殖活性相互独立。以上性质可在体外由细胞学实验验证。rn 结论:合适浓度的山萘酚可以抑制兔耳模型瘢痕形成,以及由博莱霉素引发的皮肤纤维化症状。以上过程不仅有赖于山萘酚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活性,也有赖于其趋化并提高BMMSC免疫抑制能力的活性。
  • 摘要:基于干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能力的再生医学,致力于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以改善和恢复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或者构建新的组织与器官,以替代损伤组织和器官,实现正常功能的重建。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基因工程、组织工程、材料科学的发展,再生医学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它包括组织工程产品应用、细胞组织器官移植,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器官缺损的再生与生理性修复机理研究等。再生医学汇集了生命科学以及转化医学等诸多学科前沿的成就,是二十一世纪医疗技术创新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重大实际应用前景的一门新兴学科。
  • 摘要:"转化医学"这个概念是美国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在一次临床研究圆桌讨论会上提出来的,出发点是如何使基础研究人员做出真正对临床病人有用的工作,也就是说如何将实验室研究的工作台转化到病人的床前.具体来讲,转化医学研究是双向研究,一方面从基础出发,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促进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从临床出现的实际问题着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最后返回临床,提高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将从研究专业-肿瘤学着手,介绍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内容涉及靶向药物治疗,个体化治疗,抗药物耐药性治疗和免疫治疗,以及用肿瘤靶分子和信号通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判。最后介绍在临床1/2期开发的类泛素化抑制剂的抗肿瘤应用及前景。
  • 摘要:细胞分化是一种细胞命运决定的过程.成牙本质细胞作为一种独特的终末分化细胞,其调控的分子机制至今未阐明.本团队首先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了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观察了Klf4时空表达模式,发现Klf4高度特异性地表达于极化期成牙本质细胞;构建Wnt1-Cre; Klf4f/f条件性敲除小鼠在成牙本质细胞中特异性失活Klf4后,发现条件敲除小鼠的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延迟,牙本质形成障碍.为进一步探索Klf4的表观调控因子,利用芯片技术分析了成牙本质细胞分化阶段的MicroRNA表达谱和基因甲基化状态.其中miR-145的表达水平随着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而逐渐下调,过表达miR-145可抑制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特异基因的表达,miR-145可通过与Klf4mRNA的3'UTR区域结合,抑制Klf4的表达水平。在Klf4启动子中存在一个CpG岛去甲基化.DLA实验证明Sp1可通过此结合位点调控KIf4基因的转录。本研究揭示了在成牙本质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着以转录因子Klf4为核心,microRNA和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因子共同参与的调控网络。
  • 摘要:牙缺失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患者的咀嚼、言语、美观和心理等有显著影响.如何实现理想的牙齿再生已成为国际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而任何组织或器官的再生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对其发育机理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牙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理论上都存在牙源性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遵循发育程序和机理向进行分化直至形成牙齿,在成体牙中,有些牙源性干细胞如牙髓干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等得以部分保留.因此本研究拟对牙源性干细胞牙向分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对牙源性干细胞的特异性调控因子、定向分化诱导技术体系和成牙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其在牙齿发生发育中的作用,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指导牙再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神经嵴来源的牙囊细胞具有较强的成神经及成牙分化潜能,首次发现可以利用牙囊细胞进行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及牙组织的再生;SDC4通过FGF10信号通路调控成釉细胞分化进一步促进牙釉质形成,完善了成釉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理论体系,并为牙釉质再生提供了新的策略;TG-β1和FGF2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诱导HERS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提出了HERS细胞转归的新机制;并进一步发现HERS细胞通过Wnt通路调控了牙囊细胞的成骨分化,有助于加深对牙根发育及牙根矿化相关疾病的理解,同时为牙根再生过程中的矿化调控提供了可能的策略二创新性地构建出一种理想的生物牙根天然支架材料,从小动物模型(鼠)到大动物模型(比格犬、刁型猪)的领骨缺牙区成功再生了具有咬合功能的生物牙根,并进一步在非人灵长类模型(称猴)上进行临床前转化的验证;同时建立生物支架长期保存体系,构建成牙种子细胞库,并对其安全性进行验证,为未来生物牙根再生的临床应用产业化奠定塞药出。
  • 摘要:基于干细胞的修复潜能及前期研究基础,建立中国首家牙资源储存库,包括公共及自体牙资源库.利用标准的cGMP生产车间及标准化的采集、分离、培养及质量检定程序,从健康儿童脱落的乳牙及成人拔除的智齿、阻生牙等获得合格的牙源干细胞,再根据标准化的冻存程序对牙源干细胞进行储存,从而保存这种不可再生资源,为再生生物牙根及生理性修复再生牙周组织提供种子细胞。本研究组利用建立好的牙资源库中人牙源性干细胞成功再生小型猪牙周炎所致的牙周组织缺损,取得良好的修复再生效果.通过建立牙资源库及相关的系列研究有望将基于干细胞的口腔领面组织再生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造福人类。
  •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RNAi技术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其次介绍了利用miRNA对牙种植进行表面修饰,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ALP活性增高,然后介绍了应用siRNA或miR-145有效沉默尿激酶抑制剂(PAI-1),有效抑制细胞迁移,在活体模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在给药途径研究中对凝胶,微囊,及壳聚糖,PEI等多种纳米颗粒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口腔脱落细胞及唾液中的miRNA变化与癌组织中变化的一致性,并且发现一些特异性miRNA表达在术后一年可以恢复到健康人的水平,以此为基础有望将唾液异常miRNA做为口腔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并且建立能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简易检测方法,发现一种载体可以有效增加小核酸在小鼠领下腺的分布和细胞吞噬;能够在正常小鼠上有效地特异性地沉默基因表达(>50%);有望将siRNA应用于放射性口干症及其他唾液腺疾病的治疗中.总之,RNAi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口腔疾病的诊治研究,将为现代口腔医学发展开辟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方向。
  • 摘要:骨组织工程生物替代材料植入骨缺损部位后所致局部骨组织不同反应可影响骨生成.镁金属具可降解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诱导性能有望作为骨替代材料应用于临床.然而纯镁金属植入体内后,由于高降解率导致局部炎症反应而限制其应用.本研究采用的β-TCP表面改性多孔纯镁金属支架,其降解率显著降低.研究显示,巨噬细胞接种至Mg-β-TCP表面后,胞内TLR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表达下调,表型呈M2极性,同时,VEGF和BMP2等成骨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提示了Mg-β-TCP表面的巨噬细胞参与了前期成骨活动.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巨噬细胞调节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并通过下调MCS只TRAP等基因表达和抑制RANKL/RANK信号通路影响破骨细胞的生成。本研究提示,Mg-β-TCP生物支架可在巨噬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参与下通过影响支架表面的免疫调节微环境,形成利于成骨细胞和抑制破骨细胞生成的局部微环境,促进骨的生成。本研究为成骨免疫调节功能作为重要的策略应用于骨组织生物替代材料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牙龈间充质干细胞(GMSCs)已被证实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但对其牙周再生能力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探讨GMSCs的牙周再生能力,利用细胞膜片技术将GFP+GMSCs植入Beagle犬Ⅲ°根分叉病变.结果表明,GMSCs和PDLSCs膜片表达类似的ALP活性,均能有效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尽管PDLSCs比GMSCs促牙周再生能力有更强的趋势,但两者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利用荧光图片和DAPI染色图片重叠技术证实,移植8周后的GMSCs与PDLSCs仍有增殖能力,且主要分布在新生牙槽骨、牙骨质、牙周膜中,表明移植的细胞可直接参与牙周组织的再生.为了观察炎症牙龋中的GMSCs生物学特性是否发生改变,将炎症牙龋和健康牙龋的GMSCs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者的体外多向分化能力和体内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差别。鉴于牙龋组织,特别是炎症牙龋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等优势,GMSCs在牙周再生中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舌的发育与颌面部其它组织结构的发育密切相关,然而其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在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诱导小鼠胚胎腭裂模型中,同时观察到了舌的发育异常.组织学研究显示,在E14.5,+RA胎鼠腭裂形成的同时,舌在口腔中仍然保持较高位置,且呈现异常的膨隆形态.在电镜下观察舌肌的超微结构发现,+RA胎鼠的颏舌肌(降舌肌群)和舌体肌群均呈现发育不良,缺乏典型的肌小节结构形成;在同一肌细胞中纵向与横向排列肌丝混杂,提示了肌丝排列紊乱.Real-time PCR结果显示+RA胎鼠舌肌的细胞增殖与分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Wnt5a及Camk2d在颏舌肌中的表达下调,而Tbx1,Ror2及PKCδ的表达上调.在体外加入RA并肌向诱导分化的C2C12细胞系中,Camk2d和Ror2表达下调,而Tbx1及PKCδ表达上调;当稳定转染Wnt5a后,发现Wnt5a的高表达与Camk2d及Ror2的表达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提示了维甲酸诱导小鼠舌发育异常的原因是导致舌肌细胞增殖下降和分化延迟,而Wnt5a/CaMKⅡ通路参与调控此过程.
  • 摘要:目的:唑来磷酸是目前已知作用最强的二磷酸盐类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一些以骨溶解吸收为特征的疾病,其疗效较好,但目前关于二磷酸盐全身应用后引起颌骨坏死的报导逐渐增多.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新的给药途径将二磷酸盐局部用于拔牙窝,观察研究二磷酸盐缓释后对拔牙窝骨愈合的影响,并希望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二磷酸盐类药物局部应用治疗牙槽骨吸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rn 方法:实验以明胶为药物载体,将唑来磷酸均匀分散到明胶中后制成唑来磷酸明胶纳米微球,并将该药物植入大鼠拔牙窝中。微球制备采用传统的二步去溶剂法,并适当对该方法进行改进。将明胶溶液去溶剂化后,得到的明胶沉淀用唑来磷酸溶液溶解。超声下将此溶液加入丙酮中,再次去溶剂化得到明胶纳米微球。交联固化。产物离心后真空千燥。实验动物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分别将含有3μg、6μg、12μg唑来磷酸的明胶纳米微球植入三组大鼠拔牙窝中,并在15d、30d、60d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牙槽窝骨愈合情况,测量牙槽窝骨密度.对照组植入大鼠牙槽窝中的材料为空白明胶微球。rn 结果:经改进的两步去溶剂法制备的载唑来磷酸明胶纳米微球的尺寸在50nm-500nm之间,分散较好。经测定其表面电势为-2211mV。其包封率为60.5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植入拔牙窝中的材料溶解良好,与拔牙创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术后15天、30天和60天后,实验组大鼠拔牙窝内骨小梁的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且骨小梁生长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向中心生长明显,其形态较对照组粗大,小梁周围成骨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密集。骨密度统计学数据显示实验组大鼠拔牙窝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rn 结论:经改进的二步去溶剂法是一种理想的制备载唑来磷酸明胶纳米微球的方法;载唑来磷酸明胶纳米微球局部植入拔牙窝后,经缓释药物,可以良好促进牙槽骨的愈合。
  • 摘要:目的:构建一个特异性骨靶向的药物传递系统来重建骨质疏松模型中的骨改建过程.rn 方法:Sema4D在正常和骨质疏松小鼠(OVX)的表达破骨前体细胞,改变破骨细胞sema4D表达对BMSC的作用,分析细胞分化、迁移和基因表达情况,验证药物传递系统的选择性及药代动力学,骨质疏松鼠模型构建后,分为两类,一类从骨质疏松手术后进行给药,一类骨质疏松术后4周再给药。设不同对照组,以注射雌激素为阳性对照,每周注射,四周后取样。用钙黄绿素和茜素红体内标记新骨形成。通过X线分析股骨密度、uCT对股骨、第四腰准进行三维重建。将股骨、第四腰推包埋,进行H&E染色、TRAP染色,并行免疫组化检测sema4D的表达情况。rn 结果:敲除sema4D的破骨细胞能增强BMSC的成骨能力,D-AspB-(STR-R8)-sema4D siRNA能抑制骨质疏松的早欺骨丢失,成骨细胞数目及骨质沉积速率也明显升高,骨靶向sema4D药物载体使骨质疏松造成的骨丢失得以恢复。rn 结论:本实验以(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与D-天冬氨酸肤共聚物(d-asp8)为sema4DSiRNA载体,构建出骨靶向给药系统(D-AspB-(STR-R8)-sema4D siRNA),并证明这个系统能特异性地到骨组织.被破骨细胞所摄取,并干扰sema4D的表达,从而提高骨形成,改善骨质疏松情况。
  • 摘要:目的:1.以人骨髓MSC和口腔鳞癌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研究MSC对口腔鳞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是否产生影响;2.体外观察MSC与口腔鳞癌细胞株是否会发生自发融合现象,并在PEG作用下获得二者融合后的融合细胞;3.初步研究融合细胞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控通路。rn 方法:采用MTT法、胶原Ⅰ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等技术研究MSC对口腔鳞癌细胞株增殖、粘附和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研究MSCCM作用下口腔鳞癌细胞株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2.采用Cell Tracker Green CMFDA对MSC细胞进行绿色荧光标记,采用电转染法将mCherry质粒DNA转染至SCC-25细胞株,观察两组细胞的自发融合现象以及在PHA, PEG作用下的相互融合现象;3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细胞中Phalloidin和p-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cadeherin, Vimentin蛋白的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AM, CD90的表达量,并观测融合细胞的细胞周期、粘附、迁移等生物学特性变化及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情况。rn 结果:1.成功建立MSC与SCC-25的作用模型,研究发现MSCCM可促进SCC-25细胞株的增殖、粘附及迁移活性,其影响或许是通过PI3KJAKT,Stat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2.成功获得荧光标记的MSC与mCherry SCC-25,两者混合时可以观察到其自发融合现象,PEG可促进MSC与mCherry SCC-25的融合;3.融合细胞可共表达MSC与SCC-25的标记物,融合细胞处于增殖活跃状态的细胞比例更高,可见异倍体、多倍体细胞存在,融合细胞的增殖、粘附能力明显大于SCC-25,迁移能力强于SCC-25,PI3K/AKT, Stat3信号通路尚未见明显变化。rn 结论:综上所述,MSC可以促进SCC-25细胞株的增殖、粘附及迁移特性,MSC与SCC-25可以发生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具有促进癌细胞增殖、粘附及迁移特性的能力。
  • 摘要:目的:探究TAMS调控MMPs对口腔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n 方法:首先,培养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株,加入PMA促其形成巨噬细胞,收集上清液作为TAMS条件培养基.其次,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蛋白印迹技术检测TAMS条件培养基下的口腔癌细胞SCC25和CAL27中MMP-2,M MP-9和MMP-13的表达情况。最后,应用transwell侵袭实验进一步检测TAMS对口腔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rn 结果: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口腔癌细胞SCC25. CAL27在TAMS条件培养基作用后,MMP-2,MMP-9和MMP-13的表达均增高。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TAMS条件培养基刺激后口腔癌细胞SCC25, CAL27的侵袭能力明显增强。rn 结论:本研究证实TAMS能够调控口腔癌细胞MMP-2,MMP-9和MMP-13的表达,进而影响口腔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口腔微环境中TAMS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口腔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摘要:目的:检测钙结合蛋白与侵袭性牙周炎(AgP)的相关性,明确钙结合蛋白对牙周膜细胞生长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rn 方法:纳入AgP患者20名,牙周健康对照者20名。对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牙周检查,记录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每位研究对象选取两颗牙为实验牙,收集跟沟液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龋沟液钙结合蛋白水平。收集因正畸治疗需拔除的牙周健康的牙齿,刮取牙周膜组织培养原代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PDLCs ),MTT法检测人重组钙结台蛋白(rh5100A8,rhS100A9,rh5100A8/A9)对PDL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DAPI染色检侧重组钙结合蛋白对PDLCs凋亡的影响。RealtimePCR及ELISA检测钙结台蛋白对PDLCs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NF-κB-p65的核转位。rn 结果:AgP患者龋沟液钙结合蛋白总量及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钙结合蛋白水平与临床检测指标BI,PD,AL有显著正相关(P<0.05)。较高浓度rhS100A8/A9作用48小时后抑制PDLCs的生长,而rhSI00A8和rhS100A9作用辗马;10-6M rhS100A8/A9处理PDLCs后Annexin-V阳性比例增加;钙结台蛋白导致部分PDLCs细胞核发生浓缩,着色较深而呈亮蓝色,部分细胞核破裂呈碎片状戴多边形;rhS100A8/A9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凋亡细胞的比例.rhS100A9及rh5100A8/A9处理细胞12小时后明显上调牙周膜细胞中IL-6,IL-8,TNF-α,COX2的mRNA水平(P<0.05).其中IL-6与IL-8mRNA上调的幅度更为明显。rhS100A9诱导PDLCs培养上清中IL-6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rhS100A9及rhS100A8/A9明显促进人牙周膜细胞中NF-κBp65由细胞质转位进入细胞核,而S100A8作用较弱。rn 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跟沟局部钙结合蛋白总量及浓度显著升高;较高浓度rhS100A8/A9抑制人牙周膜细胞的生长,促进牙周膜细胞凋亡;rhS100A9及rhS100A8/A9促进人牙周膜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的激活相关。
  • 摘要:目的:研究表明牙龈蛋白酶可诱导牙龈上皮细胞、牙龈成纤维细胞等牙周细胞凋亡.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发现牙龈蛋白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并与Bcl2家族参与的内在凋亡通路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牙龈蛋白酶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Bcl2家族促凋亡蛋白Bid的表达、作用及调节机制.rn 方法:8.348U/L牙龈蛋白酶作用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不同时间点(0、4、8、16、24、48、72h)后,Annexin V/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cleaved caspase-3、 Bid、 tBid、 p53、p-p53等蛋白表达水平,Real time PCR检测Bid mRNA表达改变,siRNA特异性抑制Bid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凋亡的改变.rn 结果:8.348U/L牙龈蛋白酶处理成骨细胞16h发生凋亡,24h达到峰值(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牙龈蛋白酶呈时间依赖性上调活化的caspase-3,即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牙龈蛋白酶处理成骨细胞8h后Bid的蛋白表达下降,16h后逐渐上升,48h达到峰值,且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Bid活化形式tBid的蛋白表达逐渐上升,说明Bid参与牙龈蛋白酶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ReaItime PCR结果显示牙龈蛋白酶处理成骨细胞4-8h后Bid的mRNA水平表达逐渐升高,16h达峰值,为正常对照组的1.6倍(PP<0.01),牙龈蛋白酶抑制剂0.1mM下LCK完全逆转BidmRNA高表达。牙龈蛋白酶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53和p-p53的蛋白表达,p53抑制剂lOμMPFT-α抑制p53表达及活性后,部分逆转牙龈蛋白酶诱导的Bid mRNA高表达,抑制率为75%(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siRNA特异性抑制Bid的蛋白表达后,部分逆转牙龈蛋白酶诱导的细胞凋亡。rn 结论:牙龈蛋白酶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过程中促凋亡蛋白Bid表达及活性增强;且通过p53信号通路上调Bid的转录水平。抑制Bid的表达有效保护成骨细胞,说明Bid介导牙龈蛋白酶诱导成骨细胞凋亡。
  • 摘要:目的:在口腔骨组织工程中,如何促进种子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对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至关重要.磁性纳米材料独特的光、电和磁学性质使其在颌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特殊效应.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磁性纳米颗粒组装体与细胞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分化的设想,为磁性纳米颗粒与组织工程支架复合、构建功能性微纳米结构,以开发新一代组织工程支架奠定基础.rn 方法:创新性地使用静磁场将裸表面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组装为条纹状的阵列结构并表征,研究不同强度静磁场(20mT, 40mT、80mT和120mT)对组装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将原代小鼠骨髓细胞接种到组装体上共培养10天,以在培养皿、玻璃片和自然干燥的纳米材料上共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进行流式细胞、扫描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等检测,并对该有序结构对细胞作用的主要原理和机制通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rn 结果:不同强度磁场下组装的磁性纳米颗粒阵列的形貌差别不大,但磁学性质差异较大,高场强下组装的结构具有更强的颗粒间磁相互作用、结构更为稳定。组装体的条纹状结构为细胞提供了更为有利的黏附位点,细胞倾向于粘附其上,并且细胞骨架呈现出沿条纹方向延展的拉伸状态。细胞活性在各组的差异不明显,但在组装体上细胞ALP和OCN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并随组装场强的增强而增加。BMP2-RUNX2是其可能的作用通路之。普鲁士蓝染色和对乳铁蛋白的定量PCR检测表明聚集体形式的磁性纳米颗粒进入细胞较少。ALP染色在后两种组装体上明显增强;加热退磁处理后ALP染色在各组间无差异,说明确实存在剩磁作用;外加相同的强磁场以排除剩磁作用,发现培养皿组和玻璃片组的ALP染色明显增强,而纳米材料组都表现为散在的斑点状染色,可见各组装体的剩磁作用是不同的。rn 结论:磁性纳米组装体对细胞骨向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组装场强的增加而增强。组装体对细胞的作用不是由于纳米材料进入细胞内产生的,而是剩磁通过表面/界面作用产生的。
  • 摘要:低碱性磷酸酯酶症(HPP)是一种由ALPL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骨疾病,根据发病的年龄及症状分为:出生致死型,儿童型,成人型,牙型及围产期型.主要表现为矿化组织发育不良,尤其以儿童型HPP表现的骨骼异常最为显著.研究发现,ALPL基因突变导致成骨细胞矿化机制异常继而引发其骨骼相关表型,采用酶替代或细胞移 植治疗婴儿型HPP患者,均能够促进骨骼矿化.而对儿童型HPP骨骼异常的治疗未见有效报道.临床上,外源性MSCs移植能够明显缓解成骨不全综合症(OI),col1A1或者col1A2突变导致的遗传性骨疾病,患者骨骼、软骨、肌肉等组织的基因缺陷表型.这提示,ALPL基因缺陷导致的儿童型HPP可能存在内源性MSCs的功能异常,结果证实了内源性MSCs的功能维持对于维持骨骼表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 摘要:本实验采用层层静电自组装技术(LBL)将抗菌短肽组装在光滑钛片表面,理化表征证实了钛片表面成功得组装上了抗菌短肽薄层,抗菌实验验证了该涂层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并能持续抗菌长达一个月.本研究在纯钛表面成功构建了无细胞毒性,厚度可控,具有长效广谱抗菌能力得短肽涂层.
  • 摘要:Cbfβ是Cbfα(包括RUNX1、RUNX2、RUNX3)的co-factor,其在骨骼发育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将Cbfβ在小鼠骨组织中条件性敲除,观测全身骨骼发育情况.结果显示敲除小鼠有严重的颅面和骨骼发育异常、牙齿畸形,表现出明显的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症症状.Cbfβ可显著上调Atf4和Osterix的表达进而发挥作用.研究表明RUNX2/Cbfβ复合体功能缺陷进而影响多种骨细胞而导致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症.
  • 摘要:在本研究中,系统地选择6个SNPs(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2个位于Lin28,4个位于let-7),调查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口腔癌症的风险在中国汉族人群之间的关系,指出rs13293512的基因突变(C>T)降低口腔癌症的风险,比值比OR=0.68(95%CI)=0.46-1.00),同时,rs221636的基因突变((T>A)的显示显著降低口腔癌症的风险,比值比OR=0.73(95%CI)= 0.58-0.92)。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rs13293512中C等位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T等位基因,rs221636T等位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A等位基因。这些发现表明位于let-7启动子区的SNP(rs13293512)和位于1in28 3'UTR区的SNP(rs221236)可能会导致细胞潜在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口腔癌症的发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研究。
  • 摘要:目的:研究FSHR在口腔正常上皮及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rn 方法:取17例术中的肿瘤病人正常上皮与肿瘤原发灶的组织,提取RNA针对FSHR行实时定量PCR检测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FSHR在100例鳞癌患者正常上皮,肿瘤原发灶,肿瘤前沿的表达,结合阳性表达的细胞数量和阳性着色的深浅,进行了评分,并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取取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HIOEC及鳞癌细胞系scc23,Fadu的RNA,针对FSHR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rn 结果:17例肿瘤病人中11例的正常上皮FSHR的表达高于肿瘤原发灶(64.7),3例肿瘤原发灶的表达高于正常上皮(17.6%),3例持平(17.6%)。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显示,口腔鳞癌的肿瘤血管中未见明显的FSHR表达.FSHR主要表达于口腔正常上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中。无论是阳性细胞的数量还是着色深浅,正常上皮的FSHR的阳性表达都显著高于原发灶的肿瘤细胞和癌旁细胞,而原发灶的肿瘤细胞和癌旁组织的上皮细胞的FSHR的表达则未见明显差异。FSHR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年龄、性别都无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与患者的淋巴结的转移相关。细胞水平上,Scc23与Fadu的FSHR表达水平接近,HIOEC的FSHR表达水平是Scc23和Fadu的2倍。rn 结论:FSHR在口腔正常上皮中高表达,鳞癌中低表达.可能参与口腔鳞癌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 摘要:目的:1型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骨质疏松表现,并伴有较高的骨折风险.本研究采用高通量的基因转录组测序和小RNA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1型糖尿病骨病相关基因,期望在分子水平更全面的了解高血糖环境下与骨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变化.rn 方法: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的方法构建了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对治疗组小鼠进行了胰岛素注射治疗.建模成功三个月后,从影像学(uCT和X线)和组织学(IHC)水平对糖尿病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野生型组的小鼠股骨形态和骨密度进行分析,确定糖尿病骨病表型.应用转录组测序和小RNA测序技术在转录组水平上寻找三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mRNA和miRNA),并进一步对结果进行信息学技术分析(KEGG分析和GO分析)和micro-RNA靶基因预测.rn 结果:1.通过股骨x线以及micro-CT等确认糖尿病小鼠出现骨质疏松,同时发现胰岛素治疗组小鼠的骨表现获得一定改善.2.在野生型鼠、1型糖尿病鼠和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鼠的股骨组织总RNA中应用转录组测序寻找到大量差异表达的基因:入选标准当log2绝对值>2时,野生型组和糖尿病组差异基因36个;糖尿病组和胰岛素治疗组差异基因27个;野生型和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差异基因28个。MicroRNA测序中野生型组和糖尿病组差异表达的MiRNA30个,糖尿病组与胰岛素治疗组差异MiRNA29个,其中对胰岛素治疗敏感的MiRNA有15个。3.将筛选到的差异基因转录本和差异microRNA进行信息学分析后,发现对比野生型组和糖尿病组的差异基因中,与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有21个,如runx2,cbfb,sox6等;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7个。胰岛素治疗组和糖尿病组的差异基因中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有30个;与糖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19个;与胶原纤维形成相关的有7个;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7个.另外,筛选到的miRNA结果中也包含一些目前已知与成骨细胞分化、骨形成相关的miRNA,如mir-125. mir-133. mir-214等。rn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靶基因预测发现在1型糖尿病小鼠骨组织中的一些糖尿病相关差异基因,可能通过影响成骨细胞成熟分化,骨基质形成、骨组织代谢等途径引起糖尿病骨病表现.
  •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欲研究高盐对小鼠颌下腺组织形态、超微结构以及唾液流率变化的影响.rn 方法:选取8周龄正常盐饮食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高盐(4%NaCl) (n=12)及正常盐(0.6%NaCl)饮食(n=12)对照组,观察四周.每周检测小鼠唾液流率,处死小鼠光镜、电镜下观察唾液腺形态、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采用方法检测小鼠颌下腺中水通道蛋白AQP-5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AQP-5基因表达情况.rn 结果:在第二周高盐饮食组小鼠发生唾液流率降低,在第四周时降低到酬氏水平;AQP-5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与对照组小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高盐饮食对小鼠领下腺组织造成损伤,其腺体组织体积、重量较对照组明显阔氏,镜下切片观察到高盐组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腺泡萎缩,导管扩张。rn 结论:高盐饮食摄入可以导致小鼠睡液腺腺体发生损伤.
  • 摘要:目的:目前对骨替代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其诱导新骨形成的能力,较少研究材料随时间在体内的降解情况.本研究主要探索四种口腔内常用的骨替代材料的吸收率和降解模式.rn 方法:实验分组36只均体重2009的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共72处股骨缺损)随机分为四组(每组9只).1)NBM,2)NBM+EMD, 3)LifeNet DFDBA (LifeNet, Virginia Beach, VA, USA),4)Osteotech DFDBA(Osteotech,Eatontown, NJ,USA).术后2周,4周,8周每组各处死3只大鼠,对股骨样本行组织学分析.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术区备皮、消毒,于股骨远端处作长约1厘米线性切口,分离肌肉,暴露股骨裸部。环钻沿裸部垂直轴方向形成直径3mm骨缺损,生理盐水冲洗骨腔碎片,缺损处各植入0.1g材料,填满缺损分层缝合。肌注青霉素防止术后感染。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分析。rn 结果:NBM颗粒从2周到8周吸收都很少,将EMD与NBM结合能提高吸收率及材料周围的破骨细胞(TRAP阳性细胞)数目.LifeNet和Osteotech的DFDBA颗粒吸收速率都很快,但其速率也有差异,Osteotech的DFDBA降解速率最快,但材料周围的破骨细胞较少。EMD与NBM结合组RANKL表达最高,LifeNet的DFDBA周围表达也较高。MMP-2主要高表达在EMD与NBM结合组和Osteotech的DFDBA组。rn 结论:市售的骨替代材料降解率差异很大。EMD与NBM结合增加了材料的吸收和破骨细胞的数目,并且材料表面有高RANKL表达,直接证明EMD能够促进破骨吸收。然而Osteotech的DFDBA吸收极快,周围的破骨细胞数目并未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它高降解率的机制。
  • 摘要:骨质疏松状态下严重影响骨修复及骨整合的速度和质量;由于尚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骨质疏松症仍被列为牙种植手术的禁忌症.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多种纳米修饰涂层已被用于提高钛种植体表面的成骨诱导性能,其中通过阳极氧化技术制备的纳米管涂层不仅具有明显的调控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而且在骨质疏松动物体内还具有一定的促进骨整合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钛表面纳米管涂层的修复效果,尚可借助纳米管的中空管状结构及高比表面积进行药物投递来协同促进骨整合.PDGF-BB是强有力的促血管生成蛋白因子,并具有强烈的促有丝分裂和细胞趋化作用,被认为是组织缺损修复的关键调节因子;PDGF-BB同样具有诱导成骨前体细胞以及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能力以促进骨再生;更有证据表明PDGF-BB可以通过同时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以提高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为此,在本研究中,准备使用阳极氧化方法在钛种植体表面制备70nm的氧化铁纳米管涂层,用于携带rhPDGF-BB以进一步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内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为了促进rhPDGF-BB在纳米管中的负载,还将创新性地使用负压抽吸的方法加强蛋白颗粒在涂层表面及纳米管中的吸附和聚集。采用系列手段检测了rhPDGF-BB的缓释情况,分析了材料表面对骨质疏松大鼠来源骨髓干细胞的粘附、增殖以及成骨分化等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在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内种植模型上评价了新型种植体的骨整合效果。本研究结论如下:真空抽吸提高了纳米管对rhPDGF-BB的装载量;rhPDGF-BB在体外可以缓慢释放长达14天之久并且仍保持生物活性;装载rhPDGF-BB的纳米管涂层促进了干细胞的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活性;装载rhPDGF-BB的纳米管涂层促进了骨质疏松状态下骨整合。
  • 摘要:基于异体干细胞的牙周再生转化研究涉及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标准化程序化,干细胞选择,干细胞给予方式,实验动物选择及临床实验等主要方面.通过在大型动物小型猪上进行了不同干细胞的有效性,干细胞给予方式再生效果等一系列的研究.通过对生理及炎症状态下人和猪牙齿干细胞生物及免疫学特性研究发现生理状态下牙齿干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干性,可诱导成骨、成脂等多向分化(Stem Cells 2008);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能力.在一小型猪上建立了与临床相似的牙周炎骨缺损模型。用自体、同种异体及异种异体(人)牙齿干细胞成功修复猪牙周炎致牙周骨缺损。用荧光素酶标记牙周膜干细胞或性染色体示踪表明移植的牙齿干细胞介导了牙周骨缺损组织的再生。免疫调节机制上,通过对牙齿干细胞对下细胞、B细胞免疫调控研究表明牙周膜干细胞通过分泌前列腺素E2 (PGE2)抑制下淋巴细胞增殖,并导致丁细胞无能而免疫无应答;牙周膜干细胞通过程序死亡因子1(PD-1)以细胞接触及分泌因子2种方式作用于B细胞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牙源性干细胞牙周再生效果比非牙源性干细胞好;牙髓干细胞与牙周膜干细胞再生牙周组织效果相当,前者更易获取,增殖能力强而便于转化应用;用腺病毒介导的肝生长因子(Ad-HGF)修饰牙齿干细胞膜片组再生牙周组织好于单纯牙齿干细胞膜片组,后者又好于牙齿干细胞悬液注射组。牙齿干细胞悬液注射组可以用于相对轻型的牙周病组织再生,牙齿干细胞膜片或加修饰适宜于中重度牙周病组织再生,不同牙周炎应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在标准化程序化方面,在GMP条件下培养干细胞,鉴定有良好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还建立了牙干细胞库,正在进行整体的标准化程序化系列研究来确保质量及稳定性。希望通过系列研究做好临床实验前各项工作,将本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临床,造福人类。
  • 摘要:本研究观察了KCOT间质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和分化特点,发现间质与上皮的相互作用可影响其在体外的促破骨细胞分化作用:伴发NBCCS性KCOT成纤维细胞的成骨能力显著低于散发性KCOT,这可能与综合征病变的成纤维细胞中显著低表达SPARC有关。这些结果初步证实KCOT间质成纤维细胞可能是KCOT局部骨组织破坏的重要效应细胞。
  • 摘要:口腔颌面部鳞癌是该部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约占90%.为了阐明其发生病因,发展诊断治疗的有效技术和方法,人们对其分子发病机制的探索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最早研究证实,抑癌基因突变、某些染色体的杂合性丢失(LOH)、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等变化,结果导致如p53、PTEN、Rb等抑瘤基因表达缺失或降低;基因扩增、组蛋白乙酰化等导致如Ras、EGFR等癌基因过度、持续表达.上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变化,能够引起上下游基因以及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癌变细胞的细胞周期、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特点发生变化,这也被认为是口腔颌面部鳞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近10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信息学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口腔领面部鳞癌分子发病机制研究,国内、外都有了一定突破和进展。主要表现在口腔领面部鳞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发生机制,尤其是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和阐述,如Wnt, HH, TNF-kappaB等信号转导通路。在分子发病机制逐步阐明,以及取得研究成果基础上,国内外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初步筛选和验证多个有应用前景的口腔鳞癌分子分类标志物,如EGFR,EZH2,CCNDI,EMP1等蛋白。本报告将着重介绍,近年国内在口腔领面部鳞癌分子发病机制和分子分类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如癌基因EZH2, CCND1,抑癌基因Mal功能作用及其在分子分类中的应用潜能和价值。
  • 摘要:本课题拟采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与流体剪切力(FSS)联合作用于成骨细胞,研究PDGF与FSS联合应用对成骨细胞增殖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希望通过此实验为进一步研究骨改建、探索临床上促进骨改建的有效方法提供帮助。
  • 摘要:牙周炎主要由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等直接和间接作用、尤其通过免疫反应导致了牙周组织破坏.因此,如何调控免疫反应和促进吸收牙槽骨的修复是牙周炎治疗的重要方向.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材料学理论与研究技术的进步,结合牙槽骨位置表浅等特性,通过应用携带药物的纳米材料进行局部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一、研究了雷帕霉素等药物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二、证实阿司匹林通过抑制Pg引起的TNF-α和IL-1β等因子的表达而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三、将EPO应用于切牙拔除大鼠牙槽骨窝,发现具有促进牙槽骨形成的作用,体外实验证实这种作用是由EphrinB2/EphB4信号通路介导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作用来实现的;四、通过将具有调控骨改建的二磷酸盐和辛伐他汀包入聚合物内,随着聚合物在体内环境下降解,缓慢释放药物达到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目的;五、运用超分子化学的方法,制备载BMP基因的PLGA微球,通过微球的降解释放其中包裹的BMP基因,转染机体细胞起到了促进骨再生作用;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和BMP基因、辛伐他汀药物的纺丝支架,通过机体细胞在PLGA支架上的粘附、摄取基因和药物进而表达BMP蛋白发挥促进骨形成的目的。目标是将纳米材料与具有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或基因复合,通过调控免疫反应、抑制牙槽骨吸收、促进牙周组织修复。
  • 摘要:首先对临床上获得的眼-面-心脏-牙齿综合征(OFCD综合征)患者的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研究,发现其致病基因BCOR基因突变增强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能力,从而揭示了异常的牙根生长的分子机制。并且发现AP2a为受BCOR抑制的下游靶基因;BCOR突变导致AP2a表达的异常激活。通过获得性和丧失性功能研究发现AP2a是关键的调控因子,可以促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能力,并且发现BCOR通过表观遗传的机制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BCOR突变导致间充质干细胞的组蛋白H3K4和H3K36的甲基化状态提高,从而重新激活受到抑制的基因的转录。继续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2A抑制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s)和骨髓干细胞(BMSCs)的成骨/成牙本质分化,证实表皮生长因子EREG是一个KDM2A和BCOR的共同的靶基因,KDM2A和BCOR形成蛋白复合体通过调控组蛋白H3K4和H3K36的甲基化调节表皮生长因子(EREG)的表达和功能。同时还发现KDM2A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中负调控NFkB信号,NFk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KDM2A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调控。进一步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和KDM6B在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KDM4B及KDM6B明显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降低成脂肪分化能力。机制研究发现KDM6B通过降低HOX基因的H3K27me3甲基化状态来控制HOX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而KDM4B通过降低DLX的H3K9me3甲基化状态来控制DLX的表达和功能.重要的是,H3K27me3及H3K9me3阳性的骨髓MSCs在去除卵巢和衰老小鼠体内显著升高,在这些小鼠体内脂肪生成作用是高度活跃的。KDM4B和KDM6B表达下调通过影响组蛋白H3K9me3和H3K27me3的甲基化导致衰老老鼠的骨质疏松症,研究结果表明KDM4B和KDM6B可以成为新的、治疗骨代谢疾病及促进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的组织再生的重要靶基因,研究成果揭示了控制人类成体干细胞功能的表观遗传机制,为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及口腔颌面再生组织功能提供了可能的靶基因。
  • 摘要:目的:探索小鼠口腔黏膜、牙龈以及皮肤真皮层间充质干细胞之间的性质的差异.rn 方法:小鼠口腔黏膜、牙龈以及皮肤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通过电镜扫描观察三种细胞的形态的差异;通过裸鼠皮下回植分析三种细胞的成骨能力的差异;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并通过PCR检测成骨成脂标志基因的表达,分析成骨、成脂能力的差异;应用流式检测三种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CFSE结果显示黏膜干细胞PI值显著高于其他细胞,茜素红及碱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真皮细胞成骨能力显著高于及其他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真皮细胞成脂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细胞.PCR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rn 结论:黏膜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于其他细胞,真皮细胞成骨及成脂能力强于其他细胞.
  • 摘要:目的:探索非牙源性上皮干细胞体外长期扩增的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为将来进行细胞重组牙再生提供种子细胞来源.rn 方法:获取临床手术得到的正常牙龈组织,剪成1cm×1cm大小的组织块,4mg/mlDiseaseⅡ 37℃消化约20min,体视镜下用分离上皮和间充质,将上皮置于0.25%胰蛋白酶中,37℃消化约15min,终止消化,吹打成单细胞,离心弃上清后,改良上皮培养基重悬细胞,接种于含有3T3伺养层细胞(已经5μg/m(丝裂霉素C处理3小时)的培养皿共同培养,上皮和饲养层细胞的接种比为1:5-10,在37℃含有5% C02的培养箱培养。改良培养基的成分:F培养基(DMfD/F12培养基、5%FBS. 5mg/ml胰岛素、5mg/m(转铁蛋白、2×10-10M三碘甲状腺氨酸、1×10-10M霍乱毒素、0.5mg/ml氢化可的松和0.1mg/mt表皮生长因子)+ROCK抑制剂Y27632(10μM)+添加青霉素(1000unitjml)+链霉素(1mg/ml),当细胞长满后,胰蛋白酶差数消化上皮细胞进行传代继续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rn 结果:培养3天后原代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多角形形成多个克隆。细胞生长迅速,5天后多个克隆融合,并呈铺路石样排列。上皮细胞可连续传代。传代的细胞经3-5天可达到80%-90%融合,上皮细胞仍保持铺路石样排列,上皮细胞周围的饲养层细胞被挤成条索状并逐渐减少。细胞生长曲线和CCK-8法显示细胞生长呈指数扩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上皮细胞CK14和LGRS表达阳性.连续IO代传代培养表明细胞依旧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表面杨己无明显改变。rn 结论:采用改良培养基培养非牙源性上皮细胞,可以有效改善上皮细胞的贴壁速度,ROCK抑制剂Y27632可以促进上皮的生长,连续传代培养表明上皮细胞形态和干性没有发生改变。该改良上皮培养法可潜在用于细胞重组牙再生的种子细胞的大量体外扩增.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