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
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

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珠海
  • 出版时间: 2015-12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航空学会总体专业分会飞机发展与设计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随着我国空域的逐步开放,作为“时间机器”的公务机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客舱是用户对公务机最直接体验的场所,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用户的采购决策,为此,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外公务机的典型客舱布局,归纳出当前主流公务机的客舱布局特点,并初步窥探未来公务机客舱布局的发展趋势.提出公务机客舱布局应该灵活,应有多种方案可供客户选择,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喜好;既可做会议、办公使用,又可娱乐、休闲的需求;座椅的布局摆放灵活多变,客户可选择座椅构型(包括颜色、材质);舱内装饰材料、颜色提供多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在配置上盥洗室配置是必不可少的,盥洗室包括冲洗式厕所和梳妆台,特别注意节约用水和清除异味;此外多数公务机将客舱厨房作为基本配置,厨房可配置有冷热水设备、咖啡壶、玻璃杯、微波炉和冰箱等;客舱内配置办公辅助工具,如电话、无线网络、传真机、电源插口、照明;客舱内配置娱乐设备,如DVD、液晶显示屏;客舱内配置随身行李区域,在地面或飞行时,乘客可以很方便的存取行李;舱内配置的座椅调节,变换不同的姿态使得乘客感到舒适;座椅间的小桌板是必不可少,可用来放笔记本电脑等用品。客舱应尽可能配备可提供100%洁净新鲜空气的空调系统为乘客提供清洁、健康的客舱环境;舒适度高:噪音小、振动小;舱内安静的环境可以使乘客轻松交谈并减少旅途疲惫;采光性好:配备大型椭圆形窗户,对客舱进行采光以及照明,明亮的客舱环境使得舒适度大增;客舱环境可通过触屏面板或者专用APP软件控制调节,如舱内灯光亮度、舱内温度等;客舱内部空间:轻中型公务机客舱宽度和高度都不是特别大,普遍客舱宽度在1.80m左右,高度在1.75m左右,大多采用下凹地板,尽可能的使乘客可以直立进出。
  • 摘要:本文从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无人机十三五主要业务需求出发,简述了全寿命周期技术状态管理的必要性,能力需求,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本所目前的发展现状等方面,主要针对全寿命技术状态管理的能力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证.笔者指出,全生命周期的构型管理强调设计前端要考虑客户需求、后端要考虑制造和综保的需求,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设计、制造、综保等阶段的全生命周期高度并行和一体化构型控制;通过飞机全生命周期的构型管理,将大大提高601 所的研发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并为按订单配置、系列化产品复用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将构型管理过程与工程研发过程分离,一方面可以借此强化构型管理能力,提高构型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工程研发人员的构型管理压力,使其更专注于产品研发,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基于全生命周期单一数据源的构型管理能力,各参研单位之间协同机制及协同流程的建立,将有助于分解型号研制的节点压力,避免节点大量突击工作带来的设计质量问题、设计负荷过重、更改频繁、IT支持压力大等问题,有效缩短型号研制周期。
  • 摘要:随着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飞机安全可靠性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复合材料在飞机机体中的含量不断增加,所以各航空公司都非常重视民用飞机的耐撞损性分析.本文系统的介绍了耐撞损性的定义、耐撞损性的由来、耐撞损性相关的适航要求、耐撞损性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耐撞损性的数值仿真分析以及耐撞损性的试验等,并对以后的耐撞损性研究提出了思路和计划.
  • 摘要:水上飞机的研发和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人们最早使用的航空器之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水上飞机被广泛地应用于战场,战争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水上飞机的发展,水上飞机的应用也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上世纪50年代后,水上飞机逐步被性能优良的陆基飞机或直升机所替代,但其在某些专业领域上的应用仍能发挥出其它飞行器所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航空科技向前发展、水上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重新关注水上飞机的发展,水上飞机有望在新世纪换发出新的生机.rn 早期水上飞机多是由现有陆基飞机加装浮筒改装而成,双翼机为主,活塞螺旋桨发动机设置在机头位置或双翼之间;一战前期阻力低、速度快的单翼双浮筒式水上飞机已经产生,配翼下浮筒或机身水鳍的现代船身式水上飞机的布局型式也已经产生,机翼、发动机被设置的更高。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水上飞机机体外形变得更加流畅,各航空强国竞相研制了多种型号的配备多台发动机的大型水上飞机,配备起落架的水陆两栖飞机也变得更加实用。战后喷气式水上飞机已经出现,但仍以螺旋桨式水上飞机为主。现代新研水上飞机,不论大、中、小型普遍采用单船身配翼下浮筒的布局型式,水陆两栖飞机已成为现代水上飞机发展的主流。rn 早期水上飞机普遍由木材、帆布和钢构成,结构重量大。硬铝的出现为水上飞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战时期已经出现全金属水上飞机,钢制骨架,铝制蒙皮,重量大幅降低,强度也大幅增加,同时也改善了水、气动外形,飞行性能得以提高。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水上飞机的发展也遇到了热障问题,耐热性更好的钛、不锈钢等优质金属得以在水上飞机上大面积应用。上世纪70年代后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水上飞机,结构变得更轻,强度变得更高。铝、钛、钢和复合材料已成为现代新研水上飞机的基本结构材料。rn 早期水上飞机研发普遍为探索性研究,飞行品质差,在军、民用领域并未获得认可。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促进了水上飞机的发展,除用于执行海上侦查、护航、反潜等作战任务外,还可担负物资运输、水上救护等后勤保障工作,在民用领域开辟了多条基于大型水上飞机的洲际航线。战后,很多军用水上飞机被改装为民用水上飞机,用于客货运输、森林消防等,其在航空领域上的应用逐渐被陆基飞机或直升机所替代。现代新研小型水上飞机以水上娱乐为主,大型水上飞机则以水上搜救、森林消防为主。rn 受设计、制造和试验水平限制,早期陆基飞机可靠性较低,加之陆上机场数量较少,使得能够在水上起降的、安全性更高的水上飞机得以快速发展,并成为早期航空领域主力机型。喷气动力时代,由于喷气式发动机不适于为水上飞机提供动力,加上水上飞机相对陆基飞机采购、使用成本都较高,一系列因素都使得水上飞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随着各国对海洋权益的日益重视,水上娱乐等方面的需要,水上飞机的应用与发展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科技带动下水上飞机有望再次成为航空应用领域里的主力。
  • 摘要:本文主要以起落架压缩曲线、重量重心包线、起落架布置数模为设计输入,首先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全重心包线下的起落架压缩量进行计算,确定前主轮位置,再使用CATIA软件读取重量重心数据及前主轮位置数据,最后应用CATIA命令进行全状态下的总体参数检查,并将结果输出到制定表格文件.该方法可缩短起落架布置工作的迭代次数,避免了重复的数据处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对起落架设计和重量工作具有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借助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研究,借鉴新武器装备技术成熟度控制方法,以及技术进化的S曲线规律,军队战斗力计算模型,以及网络中心战对作战效能提高的实例研究,初步探索新一代战斗机关键战术技术指标方向的捕获方法.
  • 摘要:本文论述了数字化性能样机综合性能仿真建模基本要求,构建性能样机仿真建模流程,其依据为飞机设计流程和业务流程,将飞机性能仿真、建模贯穿于设计全流程,实现了性能在飞机流程的参与,提出流程参数化过程,给出了基于性能的设计流程和业务流程定义的基本原则.
  • 摘要: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某飞机机头的水滴撞击特性、水滴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考虑水滴直径的大小、飞行速度以及飞行攻角对水滴运动特性的影响,获得液态水的空间分布特性,并结合结冰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提出结冰探测器的合理安装位置的方法,为飞机在结冰气象下飞行提供有效准确的结冰告警信号.
  •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外一种新颖的称为“三发”组合循环发动机系统的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力概念,这一概念回避了传统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中必须采取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并要从高马赫数涡轮发动机工作模态直接转换到双模亚/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模态的难题.“三发”组合循环发动机系统采用“相对低马赫数的涡轮发动机(最大Ma2.5)+火箭引射亚燃冲压发动机+双模亚/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组合循环发动机系统方案,引入火箭引射亚燃冲压发动机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涡轮发动机无法提供所需的高马赫数需求和双模亚/超燃冲压发动机低马赫数无法起动的矛盾,从而做到该三种发动机功能协同、组合覆盖从零速到Ma7巡航之间的速域,为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的选择提供了又一可能.
  • 摘要:传感器飞机是为了满足对战场实施智能化、连续不间断的监视、情报与侦察。极长的持续工作时间,加上所需要的全方位探测能力,以及允许不断优化和详细战区空中和地面目标的探测、识别和跟踪,要求从不同层面将大量新兴技术应用于无人飞行平台之中,配置和优化多种先进的传感方式并融入机身。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要求和军事行动,这一独特的传感器综合和持续存在可使连续作战和快速反应动态运行得到有效控制。rn 理想的传感器飞机具有40-60米的翼展,重约45吨,任务持续时间在50-60小时之间。“连接翼”布局无人机是传感器飞机的一个典型设计方案,该几乎完全由传感器综合组成的智能监视与侦察飞行平台,有机地将空间、空中和地面设备组合在一起,并且,这种传感器的构建概念远远超越了信息的简单自动整合,而是通过传感器的优化配置管理,以及与以太空资源和地面探测数据的联合协调工作,自适应地从接收信息中提取出极难识别的具有伪装、藏匿、蒙骗(CC&D)的目标信息。rn从飞机设计的角度看,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先进传感器的有效载荷和无线电频率(RF)所需天线综合孔径的感知能力,这将严重制约对全天候战区空中和地面目标的连续捕获、定位、跟踪,尤其是对于经过产密伪装、藏匿、蒙骗(CC&D)的关键目标。为此,作为传感器飞机设计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如何利用或整合飞机结构部件实现低频工作模式下的大型天线孔径的需求。rn 传感器飞机具有先进的传感器功能和整合模式,其中,射频性能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支援设施(ESM)被完全融入飞机结构之中。ESM分为高低两个工作频段,涉及:空中移动目标显示(AMTI)、地面移动目标指示(GMTI)、合成孔径雷达(SAR)、透视雷达等,这些功能的运行机可以采用单站工作模式,也可采用多站模式。传感器所获取的情报信息实时得以处理,免除了原先需传回地面进行数据处理对信道资源构成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反应时间。对于光电传感器,系统的设计思想是由三个系统组成,首先,采用红外搜索及追踪系统,辅助远程AMTI;其次,采用新兴的光谱成像和生化感应系统,应对目标的伪装、藏匿和蒙骗(CC&D):最后,采用先进的激光三维成像系统,精确判定战场的三维信息,对重要目标进行识别和定位。rn 传感器飞机采用正在推进的一些新技术,如先进传感器、通信链路、飞行器部件和推进装置等,目的是为部队提供一种高性能的无人监视平台。这种无人机载有全套综合的雷达、摄像机、电子监听设备相数据链,将在未来战场上空19500米的高度作长时间的待机巡航飞行。飞机在高空中收集火控质量(Fire-Control-quality)瞄准数据,并把这些数据作为一个由若干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的一部分实时传输,以对抗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成队的车辆等时敏目标。
  • 摘要:飞机的设计与制造是一项大型的系统性工程,它的研制周期长,技术复杂,研制费用与风险高,并且要求多部门协同参与,同时它会带来大量的产品数据管理.传统的飞机产品构型采用基于零部件版本的方式,产品数据量巨大而且很难获得单架次的技术状态信息.采用简化构型管理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将飞机划分成合适的设计模块进行构型管理,将有效性配置到模块,模块内的零部件继承上一级模块的有效性.通过配置模块的有效性,可以保证构型数据管理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使得获得单架次的技术状态信息变得方便、快捷和准确.
  • 摘要:本文针对重心纵向定位设计问题,以一模块化的高亚音速多用途飞翼无人机布局与重心定位一体化设计为例,研究一种多学科的快速设计方法.该方法以参数化的全机三维模型为基础,建立质量特性分析、气动分析模型,通过重心与焦点的快速分析和调整,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满足重心基本要求的总体方案.应用该方法,针对这一共用机身选配机翼的无人机构建设计流程,进行了考虑重心匹配性的多布局综合优化设计.设计结果两种布局均满足安定度、起落架布置等设计约束,表明本文方法可行,应用于初步设计阶段,可以为更合理高效的总体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与依据.
  • 摘要:陆基飞机增升装置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并拥有众多权威的设计指导工具书,然而水陆两栖飞机(以下简称两栖飞机)和水上飞机增升装置具有与常规陆基飞机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从两栖飞机特殊的使用环境,以及影响两栖飞机的水面起降、滑行、机动等使用模式,结合水动力特点分析了影响两栖飞机对增升装置设计的特殊因素,基于该因素对两栖飞机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总结了该类飞机增升装置的主要参数,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开展水陆两栖飞机增升装置设计的解决措施.
  • 摘要:近几次大规模局部战争表明,无人机将是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的新生力量,空地协同能力和有人/无人协同能力将是近距空中支援无人机完成任务的重要能力因素.本文从军兵种转型、战场环境变化出发,凝炼了新时期近距空中支援任务的新变化;从近距空中支援无人机作战方式和作战特点出发,分析了无人机执行近距支援任务中的协同特点.提出伙伴型空地协同关系及无人机执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务必将引起空地协同作战的组织编制、条例条令、作战原则、战术思想乃至装备采购策略等方面的变革。空军必须与陆军一起开展空地协同作战理论和装备发展策略研究,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陆军提供其需要的CAS。
  • 摘要:建立一种面向空天飞机概念设计的操稳特性快速评估流程和方法.首先在飞行器几何参数化建模开源软件OpenVSP中创建空天飞机三维外形;然后将OpenVSP中空天飞机外形数据导出并转换为气动导数计算程序所需的数据文件;在完成气动特性和气动导数计算之后,最终进行操稳特性分析和评估,包括平衡特性、静稳定性、动稳定性、操纵响应特性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空天飞机操稳特性分析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 摘要:如何使用有限的采办经费获得数量更多、性能更优良的武器装备是装备发展所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经济可承受性设计和管理.本文以最先进的经济可承受性设计技术(CAIV技术)为指导思想,建立了一套方案论证阶段的经济可承受性设计方法和流程,并以先进多用途战斗机为例进行说明,对其3个关键战术技术指标进行了权衡分析,建立了关键性能指标与费用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空战效能和单机价格,找到了最优的参数组合方案.文章最后对经济可承受性设计和管理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摘要:机翼是飞机主要的承力面,它是产生升阻力的主要部件.根据某型飞机的使用情况,提出机翼外形设计思路,并以设计思路为基础提出翼型和机翼的设计指标,完成翼型设计和翼型验证评估,再进行机翼设计和机翼外形气动评估,最终得到满足设计指标的机翼外形.
  • 摘要:公务机是在行政事务和商务活动中用作交通工具的飞机,亦称为行政机或商务飞机.此外公务机还被用于执行海岸巡逻、要人专机、货物运输、医疗救护以及雷达校准等任务.本报告分析了国内外公务机用户特点,并从国内机场分布情况以及自然环境、人口分布密集度等影响因素着手分析,确定以公务飞行为主的任务模式,制定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往返飞行、两个较远城市间的单程飞行和经停其他城市飞行三种典型任务模式。为后续公务机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 摘要:3D打印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革命的加工制造技术,具有成形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与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因而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利用.本文主要阐述了3D打印技术原理及现有的3D打印主要技术手段,简述了3D打印技术在中国航空制造领域的研究和重大应用,同时结合中国航空制造业现阶段制造技术手段,对3D打印技术在未来中国飞机制造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 摘要:文章介绍了飞机技术状态管理的发展历程和飞机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系统功能.飞机技术状态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在飞机的设计和研制过程中对飞机的各项配套技术状态、生产图样、生产信息、技术报告、在生产过程中对图样和其他信息更改等各类相关技术文件的管理,能够保证飞机研制的有序进行,实现提高飞机生产质量的目的,这种管理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世界航空制造企业和我国航空工业.
  • 摘要:电传飞控系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在A320客机上使用以后逐步在民用飞机中推广使用的飞行控制系统,它取代了传统的以拉杆、钢索为主的机械飞控系统,是一种重量更轻、安全性更高、维护成本更低的飞控系统.本文主要阐述了电传飞控系统的优点、公务机电传飞控的发展及公务机Falcon-7X电传飞控系统的设计,并对该公务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的系统构架和基本控制律进行分析.Falcon-7X的主飞行控制系统以主飞控计算机(MFCC)和辅飞控计算机(SFCC)为控制核心,以飞行数据采集器( FDC)、作动器控制及监控单元(ACMU)、维护及航空电子设备接口计算机(MAIC)、各式作动器及各式传感器为控制节点,采用通讯总线连接,共同构成分布式网络,具备很强的容错能力。Falcom-7X公务机主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律主要功能有三轴增稳、自动配平、人工配平、包线保护和优化气动布局等功能。
  • 摘要:本文针对某型机在试飞过程中出现供油箱燃油过热,从而影响以燃油为热沉介质的液冷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要想降低热量来源,容易进行的是降低来自液冷传递的热量。要想提高散热功率,容易进行的是提高空气燃油散热器带走的热量。综合全机实施方案的难易程度,设想了以下几种方案给予解决——燃油循环,空散改善,环控优化,改变空散。
  • 摘要:无人机飞行的主要特点是按任务规划自主飞行,操作员的主要职责是牢记任务流程,正确发送指令,准确监视飞行及任务状态,仅在必要时人工干预,发生特情时应急处置.因此模拟训练是无人机操作员培训的主要方法.我国以往型号无人机还未有规范的量化的考评体系,本文介绍了某型无人机操作人员的训练方法和考核方法,初步建立一套适用于大型无人机的全任务、全流程、全岗位的培训和考评体系,首次应用于我国无人机首飞试飞员小组的选拔,做到了主客观结合、指标量化、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试飞员的技术水平和特情处置能力.该考评体系已在其它型号无人机上推广.
  • 摘要:2013年7月10日,诺-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X-47B无人作战飞机成功地降落于布什号航空母舰,随后又完成了舰上起飞试验,这标志着世界无人机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虽然X-47B按照舰载型演示验证无人机进行研制,但目前试飞验证的各项战术技术指标,足以证明它可以装备部队,投入实战.本文以公开发表的X-47B研制和试验资料,通过逆向设计,模拟绘制了X-47B的飞行包线和过载包线,并梳理出X-47B的设计和验证思路,试图达到管中窥豹的目的,揭示出未来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方向.
  •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大量gurney襟翼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及综合分析,结合gurney襟翼对某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从gurney襟翼的几何参数设计、增升原理研究以及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如何合理地设计gurney襟翼进行了分析,并对Gurney襟翼对单段翼型和多段翼型的气动特性影响进行对比发现,对于单段翼型,Gurney襟翼会使翼型的升力系数增加,阻力虽然也增加,但是在可用迎角范围内,翼型的升阻比是增加的,但其增升效果不如常规单缝襟翼明显.对多段翼型来说,虽然也使翼型的升力和阻力增加,升阻比在小部分迎角范围内增加.本文的研究对于分析gurney襟翼的影响机理及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 摘要:压电材料是众多智能材料中应用最为广泛且深入的一种.首先,压电陶瓷结构刚度强,在作动器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压电聚合物较为柔软,用作传感器性能突出;此外,压电材料具有非常宽的响应频率(从0到数兆赫兹),因此能用于动态系统.压电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运动器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探讨了压电材料在自适应机翼领域的研究现状.rn 在压电自适应后缘结构设计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大位移压电作动器的选择。较早的研究者们由于条件所限,通常选择压电陶瓷材料或者压电陶瓷堆,但是由于压电陶瓷驱动能力有限,这种方案以失败告终。为提升压电材料作动器的作动性能,研究者们大力研发大位移压电作动器。此类压电作动器结构类似,通常由一层压电材料和几层其他材料铺设而成。固化时由于个材料热胀系数不同,造成作动器发生弯曲并且带有内应力,这种特性使得这类压电作动器的驱动位移远大于单纯的压电陶瓷材料。将其应用于自适应机翼上,所带来的变形量也远大于压电陶瓷,然而相比于传统的机翼的舵面偏转角度仍然较小。由于MFC优异的性能,现在的研究者们均采用MFC作为作动器设计自适应机翼。采用MFC之后,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在不考虑气动载荷的前提下,自适应机翼的后缘通常能发生超过20°的偏转。显然,在众多压电材料中,采用MFC作为自适应机翼的驱动器是必然的选择。rn MFC的驱动位移相比形状记忆合金等其他智能材料仍然非常小,通常需要设计特殊的结构将变形量进行放大。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学者采用的结构都是基于压电单晶片或双晶片结构及其衍生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结构在变形量和结构刚度这一矛盾中取得了较好的平衡。rn 可以看到,研究者们通常将压电自适应机翼应用于小型的无人机( Micro Air Vehicles)。因为此类飞行器要求重量轻、耗能低、易于控制,采用压电自适应机翼优势十分明显。此外,此类飞机飞行速度相对较慢,机翼承受的气动载荷不大,因此降低了对压电自适应机翼承载能力的要求。压电自适应后缘结构也可用于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这类飞机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通常超过20km,大气稀薄,因此结构所受的载荷较小。
  • 摘要:以临近空间高马赫数无人机总体概念方案为背景,研究进气道与气动外形相融合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案.首先计算巡航状态下(设计点)进气道所需质量流量,进而计算出进气道进口捕获面积;应用无粘理论确定出适用于高马赫数巡航的定几何混压式轴对称超声速进气道,并应用优化算法对进气道二维型面进行优化,将优化得到的进气道型面作为基准型面;提出3种进气道基准型面与无人机气动外形相融合的设计方案,应用欧拉方程数值方法对3种方案的进气道流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选的进气道布置方案需将原方案机体前部的直线前缘修改为拱形前缘,以便配置几何混压式轴对称进气道,满足进气道进口截面对捕获流量的需求.应用N-S方程数值方法,对优选方案在设计状态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特性和全机气动特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 摘要:基于目前民用飞机复杂化、多元化和系列化要求的现状,本文对飞机构型基线的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了构型基线与飞机研制阶段的关系,明确了构型基线的类别及基线的确立,并对构型基线的更改控制进行阐述.rn 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可能由于图纸或工程文件的错误,新客户的需求,性能和功能的改进等原因,对产品及构型信息产生变更,特别在研制阶段,构型更改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产品构型的任何更改都应受到控制,建立一种系统的、可追溯的更改管理过程。构型更改管理是利用已批准的构型基线作为基准管理更改的过程。rn 构型基线控制的实质是对构型基线的更改进行管理。构型基线的更改包括添加新的构型基线文件、删除已有的构型基线文件、对已有构型基线文件的更新换版。rn 更改控制流程主要通过对更改的必要性的分析,更改的影响评估等来决定是否批准更改,更改请求或更改建议批准后,要将新的更改合并落实到相关的构型文件中,文件的编制、更新改版及发放受其本身文件管理制度的控制。rn 己批准的基线加上对基线的更改即构成了当前的基线。如果在后续的节点或里程碑处,或者认为有必要时,需对构成当前基线的文件进行确认,其批准程序与初始批准建立程序类似。由于各个基线之间具有可追溯性,在某一基线发生更改时,必须考虑该基线对上级和下级基线是否产生影响,如需更改,更改流程和该基线更改流程相同。
  • 摘要:机载光学大气数据系统通过探测飞行器周围空气流场对激光传输过程的影响,实现对速度、温度和密度的测量,经过换算后得到高度、迎角和侧滑角等信息.与传统大气数据系统相比,这种非接触测量方式具有不破坏飞机流场、实时性好、精度高等优点,在军民用飞行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航空技术发达国家对这一前沿的新技术研究领域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在基础理论、设备研制和演示验证飞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成果.本文概述了机载光学大气数据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简要介绍了美国、欧洲和日本开展的飞行试验及结果,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光学大气数据系统是利用光电探测装置测量空气中的气溶胶或固体颗粒对散射光的频移等特性,从而得到气溶胶或固体颗粒的运动速度、温度、密度等数据,进而计算求得其他大气数据参数。光学大气数据系统具有非接触测量、空间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快和测量范围广等优点,是前景广阔、潜力深厚的大气数据测量技术。光学大气数据系统由激光源、光学组件、光信号探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四部分组成。
  •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CFD计算方法的某运输机静压孔布置位置研究,按照静压孔布置位置的一般原则,初步选择出若干静压孔布置位置,通过对比各测压点CP计算结果,获得较优的静压孔布置位置范围.同时,按照相关适航规范进行的校准速度误差估算结果也表明,校准速度误差较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满足了飞机静压孔布置使用要求.
  • 摘要:复合材料以其比强度大、比模量大、可设计性以及抗疲劳性能、断裂安全性、耐腐蚀、耐久性优异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设计.但由于民用飞机舱门的特殊性,复合材料舱门的研究、应用却很少.本文将从复合材料舱门与金属舱门的重量、强度、抗疲劳性能、断裂安全性、制造成本等多方面、全方位进行对比分析,所介绍的复合材料舱门采用一次固化成型工艺,整体舱门部件包括梁、框、外部舱门蒙皮;国外先进飞机的设计已经表明,复合材料舱门结构比金属材料舱门结构的重量减轻近30%;在保证复合材料舱门和金属材料舱门刚度一致的情况下,复合材料舱门的重量、抗疲劳性能、断裂安全性均优于金属材料舱门;本文仅给出了一种复合材料铺层方案,后续应充分利用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的优点,完善复合材料舱门的设计方案;在对舱门进行设计时,没有考虑舱门蒙皮开口补强、机构支座连接、穿插机构所必须的开口加强等,后续需加强对这些区域的进一步研究;在使用复合材料设计民用飞机舱门时,应综合考虑民用飞机舱门的特殊性以及复合材料的优缺点。虽然复合材料较金属材料有着更为优异的性能,也在民用飞机上除舱门以外的大部分结构上得以应用,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复合材料舱门的应用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环境因素影响大:民用飞机大多高空、跨区域、远距离飞行,导致复合材料经常在湿、热环境中使用,湿、热环境会有可能导致复合材料舱门结构内部出现分层破坏;电化学腐蚀倾向严重:民用飞机舱门包括结构和机构两部分,导致复合材料舱门结构必然会与金属机构件组装,如对复合材料结构保护措施不到位,将带来严重电化学腐蚀倾向;脆性较大:飞机舱门作为旅客的进出口以及货物的装卸口,非常容易受到人为或地面服务车的撞击,进而造成复合材料内部撞击损伤,由于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强而脆,因而其表面对硬物撞击破坏的承受能力很小。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