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09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暨糖尿病学学术年会
2009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暨糖尿病学学术年会

2009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暨糖尿病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09-10

主办单位:北京医学会

会议文集:2009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暨糖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对8280例北京地区正常人群和MS患者的血糖分析,探讨年龄对正常人群及MS患者DM患病风险的影响.rn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8280例(男性4843例,女性3407例).采集指标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空腹血糖值、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空腹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浆甘油三醋用磷酸甘油氧化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比色法,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MS的诊断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空腹血搪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IFG)界定标准依据2003年11月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的界限值,即5.6-6.9mmol/L;DM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10月我国糖尿病学会采纳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将总体人群分为正常人群组和MS患者组,并以年龄每10岁为组距对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分别计算各组血糖正常者、IFG和DM患者的人数及其构成比.所有数据由双人核对输入电脑,统计分析软件应用SPSS 11.5,认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rn 结果:①总体人群性别、年龄构成比:本次研究调查人数为8280例,其中男性4843例(58.9%),女性3407例(41.1%),平均年龄为48.63±15.79,其中40-49岁组人群构成最大(22.39%),80岁以上组人群构成最小(2.16%).②总体人群年龄分层后各组血糖正常者、IFG和DM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总体人群中不同年龄组IFG及DM患病风险不同(P=0.000) .IFG患病率随年龄递增,DM患病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③正常人群年龄分层后各组血糖正常者、IFG和DM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正常人群中不同年龄组IFG及DM患病风险不同(P=0.000).IFG患病率与DM患病率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④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分层后各组血糖正常者、IFG和DM患者的人数及构成比:代谢综合征患者中不同年龄组IFG及DM患病风险不同(P=0.000).IFG患病率在20-6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7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DM患病率未见随年龄变化趋势.rn 结论:①在正常人群中IFG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年龄越大,患病人数越多,表现出高龄群体高患病风险的增龄特点.②MS患者中IFG亦表现出增龄特点,但是DM的患病风险与年龄无关.③无论是否伴有MS, 70-79年龄段均为DM的高患病风险阶段.④80岁以上人群DM患病率较70-79岁人群低,由此可以推断出80岁以上老年人的IFG不一定会发展为DM.但是,由于本研究中80岁以上研究对象相对较少,可能会使此结论的可靠度降低,故对于80岁以上老年人的DM患病风险,应在加大样本量的基础上做更深入的探讨.
  • 摘要:为研究炎性反应与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本文对2003年~2005年在糖尿病中心就诊的41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值(W/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HbA1c、血脂、血肌酐、血肌酐/尿白蛋白(Cr/Alb).得出以下结论:只有22.2%的T2DMCRP升高,这些病人具有更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的特征.年龄与CRP升高的关系尚不清楚.
  • 摘要:本文分析了46239名调查者的资料,随着心率的增加,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糖调节受损也有相同趋势.4组收缩压和甘油三酯显著相关,而腰围和体重指数(BMI)无显著差别.在无高血压和糖尿病过去史4400人的OGTT结果中,空腹,30分钟和120分钟的胰岛素水平随着心率增快而增加.以心率增快为代表的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伴有血压增高,甘油三酯水平增加和糖尿病患病率增加,胰岛素抵抗和或伴随的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 摘要: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增高.其中糖尿病性心脏病(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总是和早亡联系在一起,为了减少糖尿病死亡率所带来的影响,普及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等原始或继发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 摘要:本文结合两个病例,对调脂药物引起肌病的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处方药物用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肌病的危险因素,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应尽量处方能达到目标血脂的最低剂量的他汀药物,谨慎联合其他药物,手术前以及剧烈运动前停药.同时,加强有关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监测,减少和避免肌病的发生,对于出现可疑肌病症状的老年患者还应详细询问病史以及早发现调脂药物相关肌病.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摘要:为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于糖尿病诊断的作用,对HbA1c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收集为明确糖尿病诊断于2004年1月~2008年9月行OGTT检测,并同时进行HbA1c测定的患者3955例,以目前糖尿病诊断切点上的血糖值为基准,根据血糖的变异率确定血糖诊断切点的误差范围所对应的HbA1c值,评价其用于诊断糖尿病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FPG和OGTT2hPG用于诊断出的糖尿病患者不尽相同.在全部的DM患者中,仅1/2的患者同时符合FPG≥7.0mmo1/L和OGTT 2hPG≥11.1mmol/L.在FPG正常的人群中,52.9%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因此,在高危人群中进行DM的筛查和诊断时,仅根据FPG结果是不够的,进行OGTT检测十分必要.根据文献报告,研究选取15%作为血糖的变异率,在FPG=7.0mmol/L和OGTT 2hPG=11.1mmol/L可能的变异范围内对应的HbA1c分别为4.4%~13.2%和4.7%~12.3%.在FPG<6.1mmol/L但HbA1c≥6.5%的患者中,85%以上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结论:在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诊断时,进行OGTT检测十分必要.鉴于HbA1c较血糖检测的诸多优势,FPG联合HbA1c检测在在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中更有价值,可以发现潜在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
  •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婴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的概念和发病率.通过分析10例该病患儿资料,重点探讨了该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治疗情况和疗效,以提高认识,改善患儿预后.
  • 摘要:目的:了解RAAS在原醛症患者中对糖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rn 方法:收集原醛症患者55例,同期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原醛症的诊断采用立位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的比值(ARR>50)及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提示肾上腺腺瘤或增生,或肾上腺术后病理诊断.在所有原醛症患者中根据血糖水平进一步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所有入组患者常规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生化(包括血糖、血钾、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胰岛素、餐后2小时血糖、24小时尿钾;所有患者均测定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测定前2周停用相关药物.运用SPSS11.0统计分析.rn 结果:(1)组间基本资料的比较: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原醛组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和肾素活性(卧立位)、血钾、血甘油三酯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显著,剔除个别明显偏离平均值的数值干扰后,原醛组的立位醛固酮与肾素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两组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小时尿钾、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显著差异.(2)糖代谢异常在原醛症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显著(43.6%vs20.0%,p<0.05).(3)RAS在原醛症患者中不同血糖组别的比较发现:醛固酮水平(卧、立位)在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而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水平在三组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立位醛固酮与肾素的比值三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在原醛症患者中糖代谢异常与醛固酮水平有明确的相关,且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依赖于肾素活性和整个RAS系统的活性,而与血管紧张素水平无关,确切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摘要:本文介绍了几种肥胖儿童脂肪肝的病理研究情况,针对单纯生活方式儿童难以长期坚持的现象,采用单纯生活方式治疗和二甲双胍治疗共同干预的治疗方式,二甲双胍对肥胖儿童治疗一年后,脂肪性肝炎病人均有明显好转.
  • 摘要:本文选取53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及血糖、血脂和血压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控制.测量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治疗前血尿酸与胰岛素、TG、舒张压呈正相关(P<0.01),与HOMA-IR,HbA1C,HDL-C呈负相关(P<0.01).治疗后血尿酸与胰岛素、TG、收缩压及BMI呈正相关(P<0.O1),与HbA1C呈负相关(P<0.01).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值与胰岛素、HOMA-IR变化值呈正相关(P<0.01),与HbA1C变化值呈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血尿酸的变化为伴随性变化,目标控制治疗2型糖尿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 摘要:为规范儿童DKA的诊断治疗,降低DKA的死亡风险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根据国内外儿童糖尿病DKA诊治研究进展,拟定2009版DKA诊断治疗指南.通过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增加糖尿病诊断率和识别DKA的高危因素,有效减少DKA的发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