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四届国际扶阳论坛
第四届国际扶阳论坛

第四届国际扶阳论坛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广州
  • 出版时间: 2015-11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第四届国际扶阳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通过对阴阳这一理论的探究,介绍了十二辟卦与阴阳的关系,详细介绍了扶阳医学的起源,扶阳医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发展,富于独创性,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学派,自身具备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是扶阳医学药物的剂量与药物配合有其自身的特点,扶阳医学脉、法、药三位一体的治病模型有其自身的特点,是扶阳医学的立法体系有其自身的特点,扶阳医学的立法有四大系统,即:桂枝法、附子桂枝法、附子法和非桂附法,扶阳医学立法体系中的桂枝法系列、附桂法系列、附子法系列与《连山》、《归藏》、《周易》的开篇首卦浑然无间。扶阳医学的理、法、方、药、脉不仅与河图洛书、《内经》、《易经》、《伤寒论》的基础思想一脉相承,而且还使河图、《易》、《内》、《伤寒》实现了跨越和统一。
  • 摘要:从道之阴阳论述人身立命,先天之乾坤交泰到后天之坎离相济,均为阴阳冲和,治病之本以阳立极,治病之目的则为阴阳冲和.天地有生长化收藏,人身有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之道,若想让这一过程顺利进行,就要养其元真,保其泰和,可以药物针砭调其阴阳偏性,可以修真养性调其乾坤泰和。
  • 摘要:本文通过临床病例探究了周易与中医的关系,指出蚊虫传播登革热是冤枉的,那么,果子狸产生SARS,白鸽带来禽流感,骆驼造成MERS,埃博拉源自黑猩猩都是错误的,只要牢记周易的宇宙整体观,从天、地、人来看这些时令瘟疫,就会明白,登革热其实就是禽流感,只是时间、地点、人物不一样而己,上述的时令瘟疫都在伤寒经方的掌控之中,可以用中药迅速退烧康复。(2013、14、15年广州地区都没有爆发禽流感,是春分时节连续几天下雷暴雨,然后阳光灿烂,天地洗干净了,就不会有禽流感。
  • 摘要:人之本土性,指人之生命整体的本质属性在五行中属土,或曰人体生命的气化活动整体的本质属性与天地五行中的土行属性相一致.通过对《内经》关于人之本土属性的线索的介绍,介绍了关于钦安卢氏的中土理论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宇宙生成观为背景,深入了解人体从先天坎水发展出后天生命的过程,对于深刻认识人之生命现象和把握郑氏中土思想的精神非常重要。以钦安卢氏为代表的诸医家之相关中土理论思想为基础,理性地构建中医的本土学说,是中医理论在继承中的发展,其对中医基本原理进一步的深度挖掘与临证思路的理清,意义甚大。总之,具体的辨证论治过程,存在着次第问题,而其终极旨归,乃是观其脉证,以后天审察先天,以先天把握后天。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素问》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气者,直作先天二气解之可也,而其宜者,乃终以一平象权衡而求之可也。
  • 摘要:通过探究关于中医和东方医学的关系,介绍了关于中国的中医情况,分析了国际中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国际上对中医的需求,希望传授简便实用有效的疗法,力争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验,道和术兼顾,以术为主,讲解和操作示范相结合,货真价实,物有所值为宗旨。
  • 摘要:自从接触火神派扶阳理念并学习郑钦安医学三书,已经十年有余,通过反复读书与临床实践扶阳医学,把郑钦安的学术思想总结为十八方面,在这十八个方面中,笔者觉得最主要的有五个方面,即乾坤与坎离,先天与后天,阴阳与主导,阴阳与万病,正气与邪气,所以说,郑钦安认为太和之气,就是正,而非太和之气就是邪。因“人自受生以来,本父母真气,浑合化育,成象成形,五官百骸具备,全赖这一团真气充周,真气无伤,外邪不入,内邪不作”(《医法圆通·客问参芪归地辨论》)。这个就是人体之正气。郑钦安所说:“邪正原不两立”(《医理所以说》千万不要紧紧盯住邪气而驱邪不放,而是反过来去扶助人体自然疗能之正气、阳气,让其正气足而邪自祛,并非是针对邪气要穷追猛打、死不罢休。因为在很多时候针对疾病,中医药治病并“无特效药,而能时时匡扶体力,亦可令正胜邪却,收化逆为顺之功”;所以祝味菊认正如郑钦安所说:“真气衰于何部,内邪外邪即在此处窃发,治之但扶其真元,内外两邪皆能绝灭,是不治邪而实以治邪”(《医法圆通·中风》)。即只要积极扶助正气、阳气,一切逐邪之务均可迎韧而解。
  • 摘要:采用扶阳法治疗难治性胃肠疾病.附子理中汤合吴萸汤治疗久治不愈反流性胃食管炎.大黄附子汤治疗复发性胃溃疡,四逆汤合四君子汤治疗顽固性腹泄.疗效满意治愈高.
  • 摘要:温阳法,治法,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具体有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适用于外寒入里,深入脏腑经络.或阳气不足,寒从内生的里寒征或真寒假热证.症见精神不振.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迟或腹部冷痛,呕吐腹泻或水肿,或手足厥逆,脉微细欲绝等,笔者将其应用与痰水阻遏,上凌心阳,心阳被抑,阴阳两虚,肝肾不足,怯视昏蒙,脾阳虚极,寒滞肠中,虚寒下痢等疾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摘要:《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小儿推拿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理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笔者近年来将扶阳思想应用到小儿推拿实践中,笔者仿“三仁汤”之结构,“宣上、畅中、渗下”,拟定治疗湿热病之小儿推拿处方:正运内八卦7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清胃7分钟、清肺5分钟、利小便5分钟、泻大肠3分钟,如果热去寒象显露,可考虑仿桂枝法拟定小儿推拿处方:正运内八卦7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清补脾胃5分钟、外乙5分钟、清肺5分钟、利小便3分钟、泻大肠2分钟。
  • 摘要:所谓"扶阳派"就是应用扶阳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疗效是关键,要提高疗效就必须首先辨识阴阳,这是临床上要面对重要而且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谓重要,大家都明白如果阴阳没搞清楚、治病无从下手,火神派鼻祖郑钦安有"发病损伤各有不同,总以阴阳两字为主""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决非是随便说说如已,应该是临床几十年总结出的精华;所谓不容易解决,搞临床的都知道书本上说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但到了临症时就不那么容易了,就连火神派鼻祖郑钦安都说:"医学一途,最难于识阴阳".郑钦安还指出了阴虚症的辨症要决:其人必面目唇口红色,精神不倦,张目不眠,声音响亮,口臭气粗,身轻恶热,二便不利,口喝饮冷,舌苔干黄或黑黄,全无津液,芒刺满口,烦燥谵语,或潮热盗汗,干咳无痰,饮水不休,六脉长大有力,种种病形,皆是阴虚的真面目。两者互相补充,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当然这里的阴虚症、阳虚症与我们原来课本上的阴虚、阳虚证是有所不同的。通过学习扶阳医学,看到了中医的发展方向、光明前景,同时也要抓住中医的优势病种、只要阴阳辨证准确,准能取得良好效果,所谓中医是否科学的假命题也就不攻自破了。
  • 摘要:随着世界逐渐朝向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寒邪侵犯人体的渠道也与日俱增.本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新伤寒”的概念,进一步扩充中医“寒邪”的范畴,并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寒邪致病的因素,最后从体质角度对“新伤寒”的易感人群进行了划分.目的是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提供新的思维角度,并加深临床研究工作者对“寒邪”和“扶阳”理解的深度.
  • 摘要:《伤寒论》中桂枝和芍药的组合以及变化组合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以深入探析桂枝汤入手,结合桂枝和芍药的用药机理,举一反三的揭示出桂枝芍药组合在《伤寒论》变化以及对证.将桂枝芍药组合用药的范围扩大到现代社会常见的众多疾病的对治.
  • 摘要:扶阳医学是综合整体观的治疗医学,不是单纯的姜、桂、附的叠加;比如利尿可扶阳,如叶天士所云:”温阳不在补,只需利小便”,化湿也是扶阳;甚者有时稍佐一点养阴药也不失一种扶阳办法。比如在治疗一些皮肤病的时候,应用温阳扶阳处方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患者初始效果尚可,到后来则不能很好地消除病症,若应用一些生熟地、丹皮等之类,反而治疗效果会更快更好。因为这类病症、湿毒多潜于血内,温阳药物有时很难到达血府,佐用一些养阴药物以达同气相求,期引阳药入血以利毒邪外透。笔者曾治疗很多银屑病或红皮症合并关节肿大疼痛的病人,就在扶阳的基础上应用生地30克以上,很快关节肿痛消失,皮损得到较快地恢复。扶阳顾名思议就是扶助人体之阳气,但是扶阳气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次第的。当病人外感或肺脉很紧,此时就不能用附子或大量应用附子;因为外邪郁阻肌表,经络不畅,三焦不通,此时过早应用附子会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应以桂枝法开表祛邪为先,使郁阻的经络通畅,待肺脉不紧、胃脉通畅时,方可应用附子或附子法,也就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在临床中吾见到过很多肿瘤患者,于郑卢医学切脉辩证其实就是一个外感病的携带者,也就是说他寒湿之邪郁阻肌表,内外道路不通,致使寒邪长期束于太阳进而化燥,病证不能得到缓解;说直白一点,凭脉结果是感冒,但无有感冒症状的反应,此时应用桂枝法解表祛邪,很快一些莫名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后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应用附子法或四逆法、桂附法、填精法,一般都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有时甚至用一个桂枝法就可将肿瘤化掉或消失,当然,治疗肿瘤还要加一些消肿瘤之类的专药更好。
  • 摘要:本文阐释郑钦安对先后天的认识,认为郑氏的思想中包含两层先后天结构,第一层是先天坎水的生成,第二层是先天坎水的发展.先天坎水乃人身立命之根本,扶阳学说所强调的阳,正是坎水中的真阳.坎水是阴阳互根的,真阳归根,即阴阳兼治,卢氏在这思想的基础上创立四逆法.中医是建基于阴阳五行思想的医学,一般认为阴阳五行是将宇宙事物规律的本质和现象以一而二、二而五的方法作解释,中国古人亦运用了这个“模型”构建了中医的体系,以处理生命活动与疾病防治的问题,而郑钦安以先后天划分了阴阳五行的体用关系。
  • 摘要:为什么中医临床要用意呢?因为中医的病因病机理是无形的气化过程。《经》曰“百病皆生于气”。如外感六淫的风雨寒暑、内伤七情的喜怒忧思、脏腑气血的内在运行变化、四时阴阳的消长转化等等。都是无形而不可目见气机变化。而这些无形的气化过程又是中医的生理病理的变化的本质。这些内在阴阳气血的无形变化虽然不能目见表量,但中医医生通过疾病有关的形象证候的变化,运用形象思维、类比取象等思维方法。就能把握无形的内在的气血阴阳变化的异常。《经》曰“有诸内,必形诸于外。”以表知里,辨证论治,这就需要中医用意去思考,把握。所以说中医用意,是中医学的基本方法。中医探寻病理离不开用意。所以,孙思邈说:“医道之为言,实为意也。”张景岳也说:“医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和阴阳消长之机。”并讨论一下温阳的话题,阳化气。阴成形。水是有形之物,得热则变为无形气态,少热(得寒)则凝固成冰雪。大家生活中知道有一种清洗油烟机的方法是利用高温蒸汽的气流吹很快油烟就被气化、液化清理干净。热力就是阳气,就是人体气化的动力。中医扶阳治病就是这个道理。很多有形之病,就可利用扶阳之法化于无形。如卢崇汉老师治疗肿瘤就善用扶阳大法。李可老师使用扶阳大法使很多抑郁症患者心理充满阳光而愈。笔者身处精神科,也用扶阳之法治愈很多抑郁患者,疗效快,又没有西药的依赖性。
  • 摘要:阴阳辨证看似简单,但在临床应用中,是比较难的,人的体质千差万别,临床证候纷繁复杂.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老年病,疑难病证,屡见不显,而这些疾病正是中医中药的首选.只要阴阳辨证精确,认真认识人体与阳气的关系.很多老年病及疑难疾病可迎刃而解,即使不能完全治愈,也可提高生活质量.老年性心脑血管病及老年泌尿系统疾病,只要病程延长均可以用阴阳辨证,以阳气为中心的辨证方法,来治疗许多疾病.并简述附子与生附子的应用.
  • 摘要:无论哪种学派,都应以阴阳为纲,辩证施治.扶阳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扶肾、健脾胃,以温肾阳、脾阳为主,扶助正气,主要因:1,肾是先天之本,也是后天之本,2,脾胃是后天之本,3 脾胃如同土地,4,肾脏如太阳.对生命垂危者、急症、重症,手术后元气大伤者、某些癌症患者手术后、化疗后等,扶阳药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人体阳气固然重要,阳气的重要性离不开阴的支持,没有阴精的制约或约束不够,阳气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不能因为阳气重要而忽视阴的作用,生化制克,如果阳气过剩,药物过热,或者热性药物剂量过大,阳亢同样是一种邪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过辛热、过量的药物适合哪种阴邪特别严重的病人,如重症患者、需急求的阴阳离绝者、休克患者。因为这些病人机体的没有阳气提升,气机是以向下降的速度很快,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处理、提升阳气,抢救的黄金时刻不抓紧,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连锁反应,错过黄金时期,处理起来就比较复杂化。而对于其他一般阳气不足的患者是否考虑配合一些填精益髓的药物,适当的配合一些阴性、凉性药物,或者辛热药物量不宜过大,或者善补阳者,阴中求阳,使向上的有下行的,下降的有上升的;阳气下交,阴气上乘;出入有序,纵横交错,,交互制约。遵循升降出入气机运行规律,任何时候都要守住阴阳,万事万物不同,只是阴阳大小、多少、状态不同而已。宇宙间不存在纯阴、也不存在纯阳的物质。
  • 摘要:扶阳罐具有热能、磁场和红光功能.运用扶阳罐循行人体的经络和穴位进行理疗,可以实现有温刮痧、无烟温灸、代手推拿.扶阳罐以扶助人体阳气为根本,温熨经络穴位,简便易行.对很多适宜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扶阳罐调理技术开拓了扶阳外治新领域,是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的适宜中医药技术.有了扶阳罐这个效果明显、运用方便的中医理疗器具,必能推动中医药服务和养生保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借助扶阳罐及其调理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对努力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和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规范运用和推广,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大肠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担负了人体大部分的排毒任务,同时还承担抵御疾病的重任.通过对肠道水疗原理的探究,介绍了大肠水疗的方法步骤,分析了其功能效果,并详细介绍了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等,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参考。
  • 摘要:在西药治疗心衰不能控制时,加用中草药治疗难治性心衰10例,治疗3-8天,平均5天见效,结果5例4级心衰治疗后降至2级,5例3级心衰治疗后降至1级,提示加用中草药明显提高治疗难治性心衰的疗效.
  • 摘要:王氏温架透灸是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融合了十几味地道中药材,精工做成直径约4cm粗细的药条,特制的灸架,可插3-16根艾柱,渗透力提高80-100倍,药力跟随热力可穿透深部组织,以短时间、近距离、高温度、大面积、药力峻、渗透力极强而称王,远非一般灸法所能及。功效:温补督阳、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化瘤散瘿、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王廷峰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和古代灸法技术,认为充足的灸量是得气取效的前提,得气是机体对艾灸所产生的反应,艾灸的得气是通过灸感和灸后反应来体现。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充分发挥艾灸疗效又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王氏温架透灸法,它既含有量,又有透达肌肤,疏经通络,调节气血的作用,故提出“王氏温架透灸”这一名词。认为王氏温架透灸法是在施灸时,要求灸感透达至深部组织,灸感可表现为随灸量的增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或远端传导,当达到一定的灸量时,又从深部、或远端逐渐退回施灸部位,施灸部位出现灼烫感:在施灸的过程中,局部会出现肌肉的跳动、瞤动或局部有舒适感、胀痛感、沉重感、痒感等而后有潮红、汗出、最后在潮红的基础上会有红白不均匀的花斑出现,这是运用王氏温架透灸方法时机体所做出的反应。
  • 摘要:附子(片),辛、甘、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阳虚、风寒湿痹、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阳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通过结合临床病例,将附子应用于临床实践,附片秉性纯阳,上温心肺之阳可挽厥脱于危亡之际;中温脾阳能祛寒缓急止痛;下能温肾益气固摄,引火归元之效。只要使用恰当,效如桴鼓,真不愧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 摘要:扶阳医学把桂枝这味药的使用升华到了立法的高度,把以桂枝为治疗核心的气化理论一展无遗,真正应验和践行了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之旨,即:“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加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桂枝法系列是扶阳医学“气化理论”的临床运用,是扶阳医学“扶阳抑阴,用阳化阴”思想的高度体现;是扶阳医学天人合一,天地同律立法体系的具体实施。观其辨治是病解灵法,思其配伍则法解灵方,斟其剂量是蕴含数理,度其剂型则悉有考究。人体五行中的肺与太阳寒水之义甚相吻合。所以,在《伤寒论》整个太阳篇中,肺家的疾病占去很大的一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扶阳医学桂枝法的立论,在考虑与太阳相关的藏府意义时,就不仅仅局限于足太阳膀胱,手太阳小肠。在切脉时也不仅仅局限于左尺膀胱脉是否浮紧,在临床时也更加注重右寸肺脉。也就是说,判断人体是否有太阳病,是否有外邪,往往要由右寸肺脉是否浮紧来一锤定音。
  • 摘要:祖师郑钦安在《医理真传》中曰:“子不知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疏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阳气就是生命的原动力,人体的五脏六腑皆为虚位,其肉体躯壳是一团死机,只靠这团真气来维护,使生命活动剥极复来,生生不息.吾在扶阳诊疗过程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诊断、辨证、立法、遣药必丝丝体察,深明理路,一以贯之;以脉立法、遣药、出方,必然要从脉上来感知真气的盛衰情况,于整体和分部脉所反应出的阴阳变化,也就感知了脏腑的运行状态,近而参透经络网膜,气血要道相通相应之规律.
  • 摘要:通过这次系统学习郑卢医学,将彻底指导笔者改变过去那种以病选方,对症加减,搬运成方的陋习。逐步领会和学习钦安·卢铸之医学诊断、判证、立法、遣药、出方医疗实践的全进程,在治病立法用药上讲求章法和次第。在临床实践中,做到确辨阴阳和确解症病,立临症对症之法,遣立法对症之药。努力克服阴阳不辨,用药不纯、标本不分,伤害阳气等立法处方的情况发生,用钦安·卢铸之正、纯、精、高的医学思想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辨证,立法,处方的治病过程中,明确掌握疾病的四个方向,用桂枝法、桂附法、附子法和非附桂法等立法体系,去实现拨、推、助、定的治疗功效,从而达到扶阳抑阴、用阳化阴、阴通阳达、正定邪消的治疗效果,最后让病人达到坎离既济,养身延年的终极目标。
  • 摘要:扶阳医学有三个特殊脉象~紧脉、滞脉和劲脉.现在我们就以这三个脉象为主,从右手脉开始讲起,抓住几味常用的药,谈一谈脉法药的对应关系.讲立法,总体上还是分为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这几大类,所有病的治疗也同样遵循着桂枝法、附桂法、附子法、非附桂法这四个立法方向.临床中,根据脉象以及四诊的情况来确定大法.一是切脉有表证且阳虚时,用桂枝法;二是切脉是里证且阳虚时,用附子法;三是切脉表里皆阳虚时,用附子桂枝法;四是其他情况时,用非桂附法.
  • 摘要:《黄帝内经》-书中最多字,就是阴阳,阴阳二字在黄帝内经中有三千五百多字, 天空中星球运转,产生了时间,时间流转如同一首乐曲,所以天体的变化,可称为韵律之「韵」,天之韵转产生了地球的变化,不同时间与空间下产生不同的气候,则称之为运气之「运」,中国古人很早就对于此天地的声韵非常明白,提出了所谓的「天人相应」之思维,正如同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宇宙万物的演化,一切都是一套有为之法,《伤寒论》能流传这么久,相信仲景其方药组合一定很严谨,前面有提过共113方,96味,113方应圆周率,96味对应音律的隔八相生,表示文字里药方组合一定有种规律,另外,其剂量也是精准,符合天地之法,所以说四逆汤,四应该不是指四肢,非如此简单。每个朝代黄钟音高皆不同,汉代音高以f调为主,所以f当宫音,甘草巳就是五音之宫,其重2两,为此方最重,仲吕起音为其f调,宫生征,征音同子,对应附子,附子有「付」,《释名》:「符,付也。「《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符合五音宫音隔八生止音,其巳隔八就是子,对应9吋生6时。
  • 摘要:自制方是其医学派学术思想的重要一环,要研究、发掘其学术思想,离不开对这些方剂的探讨,这一点已成贯例。本着这种精神,探讨一下郑钦安研创的自制方,包括潜阳丹,补坎益离丹,姜附茯半汤,附子甘草汤,体现了郑钦安的用药规律,即附子为主,体现扶阳,用药简练,经典风格,附子用量,三个层次,扶阳不排斥阴药。
  • 摘要:本文通过四个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综合性典型病例的诊治及分析,旨在以笔者的临床经验,来实践卢氏扶阳法的“扶阳”理念在实际临床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以上四个病案运用扶阳的思想进行治疗,不仅使疾病康复而且可以获取长期的疗效,说明扶阳的重要性,阳气为人生立命之根,健康之本。上述是笔者临证之感受,其中必有不尽之处,敬清同道指教。
  • 摘要: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与气血瘀滞,痰凝,蓄毒,饮食劳倦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识到,伴随着衰老而发生的阳虚寒凝是肿瘤发病的关键病机.治疗应以考虑督脉与肾,肾藏元阳,蒸腾气化,督脉总督一身之阳,并介绍了其药理活性,指出治疗应当扶阳.
  • 摘要:高血压病西药只能暂时缓解,传统中药效果也不是很乐观,随着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年轻化,回顾余临床二十余年曾经迷茫、自责、沮丧,历经艰辛,几乎失望.通过在郑卢扶阳医学思想及《内经》理论启发和指导下,遵循“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的重阳思想.“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学术见解作为指导思想,在治疗立法时,以“扶阳为核心”,“病在阳者用阳化阴,病在阴者扶阳抑阴”.用辛温扶阳之姜桂附等药,施于临床,治疗高血压,活用经方,温通元阳,激活阴阳之化,燮理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使高血压病不仅见效迅速,而且远期疗效十分乐观.
  • 摘要: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收录方剂375首,除重复者传世314 方,是群方之祖.其中以桂枝类的方剂最多,共有72 张.探其旨趣,笔者从中参悟出桂枝应用之法.本文试图以《伤寒杂病论》的方剂为基础,系统研究仲景运用桂枝的组合规律,使临床应用有法可依,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桂枝汤也名小阳旦汤,为群方之祖,其组成为(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五味组成,能调和一身之阴阳,恢复机体升降出入、推陈致新.桂枝汤味辛甘性温,甘能缓中入土,辛能达土木之滞使之木疏脾健.其"性温"能温化中土以达四维,甘温之法固胃气,益脾胃助先后天生化之源头,桂枝汤进行分析的话,桂枝汤它包含了三法.三法分为气化(辛),推陈(苦),致新(甘)对应的药物为:姜桂;芍药;甘草大枣。无论治病与养生,大多数离不开这样的“气化、推陈、致新”,虽为三者,其三者实为一者,互为因果,究其次第,当以气化扶阳为之首。可见古人在处方中,无论扶正祛邪,还是推陈致新,都机体以(气化)(推陈)(致新)为总纲,强调了次第整体协同,不能见阴虚而滋阴(虚不受补,反增痰饮),见实证就攻实(局部的实,整体的虚),见虚就补(胃气未复,饮食难化)。比如中药学论生姜为解表药,更应该理解其为中土气化之药,用好了同时能解表温中温里,更能间接帮助“推陈”“滋阴”,所以不能执着于文字,那只是古人一时之方便说法,只为初学有门可入,有字可依。
  • 摘要:引用李可老先生的论述: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外侵,正气无力鼓邪外出,反复受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深伏在三阴经的本脏,成为半死半生的格局,根据"内经"的理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犯人,皆因本气虚,如果本气不虚,不会受外邪,即"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总的来讲就是虚.瘀.寒三字.在长期临床实践验证治疗中,如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心病等疾病当中,李可老先生创立的四肾汤,确实起到了治病求本的效果,为中医治病开创了一条新的治疗思路。让这些对病本方在治疗这类病例的患者当中是绝对有效毋庸置疑的。辩证很重要,保护阳气更重要。例如痰多不易咳出加白芥子桔梗等,痰多胸闷加葶苈子杏仁等,气虚加人参太子参等,咳嗽出虚汗加五味子山茱萸仙鹤草等,咳嗽寒热错杂加白前前胡等.挟郁有热加地龙等.腰酸背痛.夜尿多或有虚喘者用四肾汤.面虚肿者加生姜皮生薏米等,以上需辩证论治后加减治疗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摘要:从平肝熄风、潜阳降逆、养血活血等方面治疗高血压,多为现象所惑,没有从病机、病根上把握.厥阴无力枢转或枢转障碍是高血压的重要成因.从荣卫立论治疗高血压,调整荣卫与阴阳、厥阴、脾胃的关系,开阔治疗视野,能提高治疗效果.桂枝法治疗因荣卫不足偏于虚劳的高血压.麻黄法治疗因荣卫不通偏于卫实的高血压.太阳厥阴阴阳顺接是另一种形式的扶阳.
  • 摘要: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主要矛盾主导下的矛盾运动,没有主要矛盾,事物就不会向某一种方向持续运动.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由生到死的一个不断运动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是以阳为主要矛盾实现的,亦即"阳主阴从"实现的.阴阳平衡(平等)则没有阴阳之间矛盾主次的区别,就不能形成生命之运动过程.万事万物的产生、运动及演变均必须有其主导因素;不能说人体特殊而例外于万事万物,再不能固守人身之阴阳就应该是平衡的、平等的而且必须是没有主导的阴阳观;如果中医人默守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陈规,执迷于阴阳追求平衡、乃至于平等的陈词滥调,则是对科学的不尊重,是对自然规律的践踏。阴阳平衡(平等)观是违背矛盾运动客观规律的,是违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必有其主导因素之自然规律的。大自然以阳气为主导孕育了新的生命体,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只要是生命体具有生命特征的状态,就一定是一个阳气未衰(人的生理机能衰退,其实只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且阳为主导的状态。人体生命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就是人身阳气由滋生、渐成长、到壮盛、渐衰退、至消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阴阳二气之间具有着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是阳气激发了人体生命之机能,成为点燃人体生命之火种,此星星之火正是启动人体生命的一元阳气,正是一元阳气激发了生命之初始,并在母体气血阴阳之灌注下渐具自主之生命力,当婴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具备自主生命力之阳气则能激发各脏腑组织器官之生理功能。而阳气具备激发脏腑机能之能力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而这个物质基础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它不断得到补充和丰满是由阳气激发之脏腑机能不断化生精、血、津液而实现的,从而建立起了阳为阴始,阴为阳基的阴阳协调配合的生命延续机制。可见,没有阳气之阴从”观是对人体生命乃至一切生命体唯一正确的认知。尽管阴是阳气得以依附的载体,是资助阳气物质基础,尽管阴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但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是处于人体阴阳矛盾中的次要矛盾。探讨“阴阳平衡(平等)”观和“阳主阴从”观,不仅仅为了理论上的学术争鸣,其关乎生命的根、生命的源、生命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探明“阳主阴从”观,对指导人们养生保健,建立扶阳思想,建立阳为主导诊疗疾病的观念,建立以阳立极阐释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的认识观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阳主阴从”观事实上是对“阴阳平衡(平等)”观的否定,它将影响中医阴阳理论之变革,并使阴阳学说更完备、更科学。
  • 摘要:疾病是动态变化的,百病由气生,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疾病也随之相应变化;时节气性生化的太过与不及,疾病也随之相应.风寒暑湿燥火各有其相应的主时.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六气与时节相宜则人安,六气与时节不相宜则人病.诚如张景岳所注:“病随气动,必察其机,治之得其要,是无失气宜也.”《皇汉医学》:“医有上工下工,对病欲愈,执方欲加者,谓之下工.临证察机,使药要和者,谓之上工.夫察机要和者,似迂而反捷.”.医生不懂生命,不了解自愈本能,所以治病丢命常发生。躯体是物质性的,生命具有时空性。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速度,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规模,医者上知天文(天象、时间),中晓人事(性格、体质、健康状况),下晓地理(方位、环境、物象、物候)。把握生命医学,了解病随气动、时立气布规律,临证察机、随机应变,法活圆通,使药要和。正可谓郑钦安《医法圆通》写道:“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己。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无奈仲景而后,自唐元明以逮本朝,识此者固有,不识此者最多。其在不识者,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不求至理,不探玄奥,自谓知医。一遇危症,大海茫茫,阴阳莫晓,虚实莫辨,吉凶莫分。一味见头治头,见脚治脚。幸而获救,自夸高手。若不获救,延绵岁月。
  •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采用温肺汤治咳喘临床实践,对扶阳学派与温补学派的用方用法作简要概括并进行反思,扶阳学派的确立和发展,是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有些医家通过临床实践认识到扶阳学派的科学价值,接受并奉行其学术思想,以至弃旧图新,成为擅用附子的名医大家,如祝味菊等;还有许多名家名医都对扶阳学派给予很高评价,至少它体现了扶阳学派的卓著疗效和广泛应用前景。斥只能削弱而不会增强批判的力量。还要提出的是,由于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体的复杂性,必然导致认识的多元性,各家理论只有在相宜条件下施行才是正确的。至于流弊的形成,原因尽管很多,明和肯定。实践将证明,扶阳学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发掘价值,必将为越来越多的医家所接受,对整个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摘要:扶阳学派作为中医学众多学术流派之一,与其它学派一样,其理论基础无疑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并与《易经》、《伤寒杂病论》等有密切关系.其思想重点是重视阳气,推崇阳气,力主阳.在现代临床中,附子常用于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所致的休克、低血压状态、冠心病及风心病等,均有很好疗效.但屡用姜、附、挂起沉疴,而在民间广为传颂口碑颇高,争议也不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当用、慎用才是医术之王道.
  • 摘要:通过介绍道地药材的重要性,介绍了常用药桂枝、肉桂,总结了安边桂—道地的桂类药材,并分别从原料采收,加工工艺,产品性状,产品包装以及药效成分含量介绍了安边桂桂枝尖的特色。
  • 摘要:2005年,笔者有幸拜读了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首始学习扶阳理论,聆听了火神派第四代传人卢崇汉教授、吴佩衡教授等扶阳派大家关于中医扶阳理论的最新论述,坚持在通理和应用上狠下工夫,并对三例病症即心慌不安、动悸不眠,心气不足,治以补坎益离丹长期腰痛,少阴阳虚,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齿衄,脾肾气虚,潜阳封髓丹加黑姜、肉桂治之,以上三例,皆为经方、宗师创立之方和名医验方。笔者在理解、领会方意的基础上,对症应用,坚持有是证,用是方。在实践过程中,更领略到经方、宗师创立之方和名医验方的绝妙得道。
  • 摘要: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笔者通过一例病例的诊断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可从五运六气、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方法去辩证论治.
  • 摘要:湿病临床常见,当今发病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都与湿密切相关,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病因病机不统一、命名不规范、治法等.笔者从分析自然现象入手,以水的三种形态作为分类依据,用扶阳思想重新梳理《伤寒杂病论》条文,发现经典中已然列出了对湿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