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2009年中韩经济合作研讨会
2009年中韩经济合作研讨会

2009年中韩经济合作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江西井冈山
  • 出版时间: 2009-07

主办单位:中韩经济合作研究会

会议文集:2009年中韩经济合作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大国,新建和并购两种投资方式都很活跃,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必经过程.韩国在出口导向政策下,随着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政府也采取了促进对外投资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韩国对外投资的增长以及跨国公司的形成,其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增长很快,但与经济总量、外汇储备和贸易规模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即学习阶段.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一些机遇,但面临更大的挑战,包括投资并购陷阱,并购后的整合,以及更大的来自发达国家的非经济因素或政治限制.因此,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要与发展战略相统一,有选择、有步骤地推进,同时要与国有企业改革、结构升级以及软实力提升相结合.
  • 摘要: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韩国金融市场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韩元汇率和股价急剧下降且变动性较大等方面.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扩大,导致金融圈的海外贷款条件恶化,甚至也成为经济全盘流动性不畅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政府当局实施的积极安定政策,以及全球性政策互助,全球性金融动荡局面得以安定下来,并且韩国的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也呈现出超出预期的安定状态.但是,随着金融动荡给实物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逐一显现,政府应当把经济政策的重点放在减小经济停滞幅度上.
  • 摘要:从美国不良房地产部门局部危机开始的次贷危机,历经2008年、2009年,其影响力继续扩大.为防止金融危机的扩散,天文数字般的金额投入到了经济刺激政策中,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已经经历过一次金融危机的东盟(ASEAN)各国,在早期就已经认识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有预测说,这些国家将会比预期更早克服危机.尽管如此,对东盟各国而言2009年将会是一个经济上较为困难的一年.尤其是国内政治的稳定和内需回升、经济刺激政策的有效实施以及发达国家经济回升的速度和有效的国际合作等,将成为东盟国家经济回升的重要变数.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陆海联运通道的比较,简要说明了陆海通道的基本作用,同时通过对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韩国和日本国际合作趋势基本分析,探讨了进一步开发绥满陆海联运通道,扩展我国东北地区出海通道以及加强与俄、日、韩各国物流合作的可行性,同时对开发模式提出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进一步开发绥满陆海联运通道有利于扩大东北东部地区对外合作领域,加强区域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同时通道的发展与日、韩相对应港口的发展方向相符合,因此通道的发展符合各方利益可使合作各方取得共赢.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需要各国政府通力合作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
  • 摘要:在实施“积极+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刺激计划后,中国经济从2009年二季度开始进入快速复苏,GDP增长恢复上行趋势.针对经济内外系统中出现的新矛盾和问题,2009年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在加快制度创新、结构转型和防范通货膨胀的基础上,着力促使经济全面复苏,实现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
  • 摘要:本文分析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韩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其影响途径以及波及效应.近来,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量迅速减少,给韩国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韩国政府进行经济刺激政策等积极的政策性介入下,韩国经济已接近最低点.从发达国家经济情况等外部条件来看,韩国在短期内很难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对此,韩国政府正积极促进刺激民间消费的相关经济政策.但是由于韩国个人家庭方面负债率较高,以及金融机构扩大信贷余力的不足等,很难期待依靠民间消费拉动韩国经济.2009年下半年,韩国经济很难出现想象中那般强劲的复苏势头.
  • 摘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韩经济已经实现了比较深入的融合.在韩国投资,以及香港、台湾、新加坡和日本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和加工基地,并成为韩国,尤其是东亚四小龙、日本与世界经济交往的中介.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中韩需要一种新的更加平衡的、双向的合作思路和框架.其中,建立中韩自贸区是一种可以认真考虑的选择.
  •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韩之间的贸易以及投资交流,提出了对今后两国经济交流发展的展望.从1992年到2008年期间,中韩两国的贸易额呈现出了年均22.7%的高速增长.韩国对中国的投资也从制造业为中心转化为对服务业部门扩大投资的方向.究其根本原因是中韩两国贸易以及产业分工结构紧密相连.通过本文进行分析得出,从中长期观点来看,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将会呈现出从中国进口的增长率超过对中国出口增长率的结构.尤其韩国对世界的出口越多,从中国进口的原部件以及资本货物就会越多.这样一来,若韩国克服全球经济停滞状态的影响,对外贸易环境得到改善,从中国的进口将会加速增长.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市场规模的扩大,在华韩国企业的内需导向型投资也将扩大.
  • 摘要:本文首先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动进行分析,认为金融危机虽然冲击了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但没有根本改变“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了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格局的走势,认为亚洲各国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仍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东亚各国的比较优势也决定了东亚生产网络的大格局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新兴市场国家在最终销售地的比重将有所上升.本文最后客观论述了中国经济在亚洲的地位以及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下给出了一种较为有效的发展战略.
  • 摘要:东亚对于20国集团倡议以及“清迈倡议(CMI)”多边化的承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化解地区性金融不稳定因素,防范下一场流动性冲击.如果这两项倡议分别可行,那么东亚将具备一个双轨体制,允许各成员国在20国集团和“清迈倡议”亚洲基金的资源中做出选择.“清迈倡议”最终演变成亚洲货币基金的趋势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因为在东亚地区,各国经济与体制差异很大,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参与程度却不够.未来,如果东亚达成一致,采取单一货币的话,我们不能排除亚洲货币基金将最终演变为亚洲中央银行的可能性.在这一方面,东亚与欧洲完全不同.与东亚相比,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EMU)区内部存在着很多共性.自布雷顿体系建立以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一直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大股东.因此当时建立欧洲货币基金显得不是那么必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各国经济差异得到最大体现的国际机构,因此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存在是有理由的.
  •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日韩的对外贸易受到强烈冲击,三国之间贸易活动急剧收缩,贸易失衡程度进一步加深.从结构性原因来看,贸易规模减小与加工贸易急剧萎缩、机械设备出口下降和部分商品竞争力弱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反映了三国最终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区域外的传统“三角贸易”模式的脆弱性.短期内,中日韩贸易的严峻形势将持续一段时间,三国对外贸易和区域内贸易回升将面临较大困难.长期来看,随着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三国贸易仍然具有快速增长的条件和空间.但如果继续延续危机前中间产品贸易为主的结构,仍然存在遭受国际环境变化冲击的风险.因此.中日韩三国面临的任务,除了应加强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加快货币互换和区域货币稳定机制建设之外,更为重要地在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提高最终产品的区域内贸易比重,维护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与繁荣.
  •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蔓延至全世界以来,日本经济经历了出口急剧减少→生产减少→经常利益减少→信贷不畅以及就业恶化等一系列危机局面.对此,日本政府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历经三次发布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对策,尤其针对解决就业不稳和信贷不畅问题.但是,经济危机对策的制定和实际实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差.此外,因日本政府较重的财政负担,只能将日本经济增长中具重要意义的国费投入(财政支出)比重制定在较低水平上.尽管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对策,但是没有取得所期待的成果.本文介绍了近来陷入经济停滞局面的日本经济情况,并对日本政府实施的经济危机对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评价.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