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15届中日韩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
第15届中日韩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

第15届中日韩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0-08-18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第15届中日韩社会经济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国面临的生态问题,中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面临“三气”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的严重性。这就需要进一步大力节能、降耗、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技术路径,提高增长质量,调养产业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接着分别研究了中国钢铁工业,汽车产业及石油资源的现状,对中国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研究,通过集成,创新中国钢铁产业体系,开拓中国钢铁的“蓝海”。让中国钢企直挂云帆济蓝海。未来铁水绿如蓝。只有钢铁绿了、蓝了,中国的低碳经济才有希望。
  •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的主要议题,包括社会保障模式选择、社保隐性债务和基金筹集、农民工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社保的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的分割等;然后,综述近期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包括金融危机与社会保障、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社保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等;最后,文章指出了未来中国社会保障研究应关注的几个领域,包括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社会保障与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有效覆盖,以及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和一体化研究.
  • 摘要: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着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两种特征.城乡分割根源于原有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户籍的划分,在城市和农村实行完全不同的两种保障制度,也就是厚城市薄农村,在之后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个先城市后农村的路径.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镇的养老保障制度开始试点改革,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比较健全,完成了从传统的单位养老保障体制向社会养老保障体制的转轨,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相比较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要缓慢的多,甚至出现过停滞和倒退.
  • 摘要:全国各地已经开始探索试点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但是,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差异.本研究将对全国主要地区相关制度进行汇总,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本模式、个人缴费与基金筹集、养老金待遇、统筹管理以及制度衔接等进行总结评价,提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问题,并尝试提出全国统一的制度框架.
  • 摘要:要实现工业经济的低碳发展,必须在低碳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低碳技术驱动低碳产业发展,从而构筑以低碳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结构.我国的工业经济低碳发展模式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创新为导向的战略思路,立足于企业、产业和工业园的低碳化建设.文章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推动工业经济低碳发展的一些建议.
  • 摘要:协调好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建设"绿色铁路"、"和谐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贯穿于我国铁路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青藏铁路首次引进环境监理制度,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也引入了施工期全线环境监控与监测.对已有线路来说,各铁路局不断推进铁路绿色通道建设进程,建成了京九绿色通道、胶新绿色通道等示范线.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今后的任务有:增强铁路建设工程的生态保护意识、实施全面监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强化设计阶段的生态保护理念、提升生态保护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研究领域有:生态脆弱区铁路临时用地的植被恢复技术、长大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及生态防护措施、铁路建设和运营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研究、高速铁路的绿色通道建设技术等.
  • 摘要: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Vensim软件构建了钢材市场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改变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市场需求信息的传递快慢决定着钢材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当钢铁生产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市场需求信息并对生产进行调整时价格波动最小,而随着信息传递延迟的加大,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也不断加加大,并且市场供需平衡将越来越失调.
  • 摘要:道德是人们受传统和现实环境影响,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一种是与非的习惯性认识,是直接影响、干涉人们行为的意识基础.在诸多受直接指令、规范性要求的行为之外,人们更多的自主性行为,都受到其内在的这种习惯性认识所指导与约束.从企业角度讲,企业内部人们的行为,要受企业的制度、指令约束,要按照制度指令规范的要求行事,其本身是一种契约性行为.然而企业的另一特点也决定了其内部人员的诸多行为是无法契约和明确指令的,企业对职工只能进行一种非明确的意向性约束.由于存在着这种个人、群体环境的习惯性认识的干涉和影响以及特定的企业、行业所形成的特定职业道德影响,企业内部的诸多管理工作、技术工作都受到干扰和干涉,企业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有效性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能否成为一个富有竞争力,有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产生着关键的作用.
  • 摘要:人口学研究表明,造成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主要成因,一为生育率和出生率的下降,二为预期寿命的延长。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验证了这样的论断,但是现有异有同,并由此决定着老龄化的若干特点。对中、日、韩说来,20世纪是人口暴涨的世纪,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同样适用。只是由于三国生育率率先下降,预期寿命延长速度又比较快,因而表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若干特点。随着老龄化的逐步加深,老龄化对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等的作用和影响,在更大的层面上显露出来。可以说,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老龄化的作用和影响无处不在,无处不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生着日益增强的作用和影响。然而经济是基础,在老龄化各种影响中,经济影响具有基础的性质,因而也倍受关注。迄今为止,老龄化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老年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同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老年人口学、老年社会学等携手前进,形成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
  • 摘要: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不平等是一个长期现象.对此,学术研究较多地归因于改革前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涉及流动人口的制度安排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认为,排斥农村流动人口的全国性城乡分割体制已经终结,中国从整体上进入了"后城乡分割时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城市流动人口地位问题将很快消失.城乡分割体制有其遗留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在城市层面和社区层面,形成了新的分割或排斥流动人口的制度或规则.这些变化派生着与以往不同的不平等结构和社会分层后果.
  •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目前存在的重要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原因的同时,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特别是强调了加强社区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 摘要:本研究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负担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在低水平、全覆盖目标下,到2020年各级财政累计总投入可以控制在9000亿元左右,中央财政投入占到70%以上;若"十二五"期间提前实现全覆盖,到201 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将不超过3000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将不超过1200亿元;全覆盖实现后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700亿元可以保障新农保制度运行;提前实现全覆盖不会大幅度增加未来10年财政总投入,而主要对今后几年的财政投入提出相对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实现全覆盖总体上不会对中央和地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尤其县级财政)分担压力不容忽视.全覆盖目标的提前实现要求"十二五"期间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以递增的速度提高新农保覆盖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地方政府积极配合.
  •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之下,养老服务体系已进入以社会化为重要特征的重建阶段,东亚地区日本、韩国的社会福利私营化等新的福利理念及实践对中国福利改革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政府应从对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扶持和民间组织建立评估机制这两个主要的制度方面着手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社会养老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对城市社会养老日趋增加的需求,促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在建国初期迎来了一个生育高峰,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达到6∶1.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5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6%,每年还将以3.2%的速度增长,这个数字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二分之一,占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未富先老等特点.因此,养老、安老是全社会健康、和谐的核心之一,而养老机构的运营模式就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有待研究的问题.由于片面的社会发展观的长期影响,导致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发展缓慢且等级化,难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只有改变片面的社会发展观,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完善养老体制,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养老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对社会养老日趋增加的需求.目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在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政府福利养老机构模式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老年福利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进程.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发展老年产业,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群体设施、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形成一个"双轨多元化"的养老模式.非营利组织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显出了在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
  •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生活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工业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打造绿色钢铁是引领钢铁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低碳模式的重大战略。绿色钢铁,不仅要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而且要使废弃物再资源化;不仅要降低资源消耗,而且要使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不仅要实现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而且要延长产业链,将上游的废弃物变为下游产业的原料。钢铁工业要由高耗能的“黑色冶金”向“绿rn色钢铁”转变,应具有三个功能,一是生产钢铁精品,产品本身就要体现节约资源、提高强度、延长使用寿命的要求;二是从生产工艺流程上,要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资源能源的转换;三是大量消纳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 摘要: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生产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当前,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同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气候变暖,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关注与行动也日趋强烈.
  •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转型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更值得学者和实业家们去深入思考和研究.众所周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技术是随着外商投资传入中国的,因此在与中国国情特色结合的情况下,国际人力资源管理(IHRM)在中国的实践又将走向何方呢?是沿着集中模式(convergence)发展?是走向分歧模式(divergence)?还是介于两者之间呢(hybrid)?本文从国有企业(SOEs)和私有企业(POEs)入手分析,结合不同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透视方法去检测中国企业在采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实践上的倾向.通过定量分析法(问卷调查),从7家地方企业获得142份有效答卷,并通过SSPS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研究结果集中反映了目前在中国转型经济下,国内企业主要偏向采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混合型模式(hybrid),但是基于中国现有的复杂国情、自身特点,全球化进程的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实践的滞后等等情况,研究结果还证明集中模式(convergence)还将长期存在,而分歧模型(divergence)还不被广泛接纳.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