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0-10-29

主办单位:中国睡眠研究会

会议文集: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枣仁安神胶囊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用随机方法将120例老年失眠症病人分成枣仁安神胶囊组(治疗组)与阿普唑仑组(对照组)各60例进行治疗对照观察,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PSQI分(5.91±1.37)分低于治疗前(13.49±3.87)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PSQl分低于治疗前,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除治疗组治疗1周后的PSQI分高于对照组(P<0.05)外,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增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全血粘度比高切、全血粘度比低切、全血高切还原粘度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浆粘度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枣仁安神胶囊不良反应比阿普唑仑要小。结论:枣仁安神胶囊的功效与阿普唑仑无显著差异,副反应少,适合于老年失眠症患者,可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顽固性失眠患者406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210例)和对照组(196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论与西药艾司唑仑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PSQI、HAMD、HAMA、TESS等的变化,以比较和判断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药能显著降低失眠患者的PSOI各项因子的评分和总分评分,特别是显著缩短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提高其睡眠效率,延长其总睡眠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患者的生理睡眠要求。其有效率达到82.9%,总体疗效高于艾司唑仑(67.3%)。其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头晕、便秘及反跳性失眠均明显少于艾司唑仑。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疗效优于艾司唑仑。
  • 摘要:由笔者自主研发的“好睡眠”鼻疗液,是治未病和护心养生及干预失眠抑郁、恢复心理优势、增强免疫感知的外用制剂。用于鼻疗,可让人们睡出健康和少生病。
  •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60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西药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80例,并和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80例患者作比较。结果: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包括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sleep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等。临床上以OSAHS最为常见,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年人OSAHs患病率为2%~4%,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 摘要:研究背景:失眠(insomnia)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SD),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所具有的常见临床表现,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但其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明了。rn 觉醒与睡眠周期的调节主要与脑干的网状结构有关,其中有睡眠诱导功能的上行网状抑制系rn 统(ascending reticular inhibitory system,ARIS)和上行网状激动系统(ascending 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ARAS)的动态平衡决定着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rn 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GABAA受体的结合使氯离子(chloride ion,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大量Cl-流入细胞膜内,引起突触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IPSP)而发挥神经抑制功能。rn GABA转运体(gama-aminobutyric acid transporter,GAT)是一种主要位于神经元及胶质膜上的糖蛋白,属于Na+/Cl-转运蛋白家族,其亚型有GAT-1、GAT-2、GAT-3、GAT-4/BGT1和TAUT。GAT在脑组织内分布广泛,能摄取突触间隙及细胞外液的GABA,终止GABA的抑制作用,与生理病理过程关系密切。GAT表达的异常会导致GABA能神经信号传递的变化,进而导致临床上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在神经系统发育、癫痫、精神分裂等诸多生理病理条件下,广泛存在GAT的变化。提示GAT通过影响GABA能神经元,在神经兴奋/抑制的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失眠正是一种神经兴奋/抑制功能失衡导致的临床疾病。rn 地西泮(安定)是治疗失眠的经典药物,属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通过促进GABA与rn GABAA受体的结合而发挥神经抑制功能。在失眠及其治疗的过程中,GAT-1会发生怎样的同步变化,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rn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氯酸(ρ-chlorophenylalanine,PCPA)制作大鼠失眠模型,并同步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检测大鼠脑干组织中GAT-1mRNA和GAT-1蛋白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其与失眠的关系,以寻找临床治疗失眠的新靶点。rn 方法:1.动物分组及处理:采用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为实验对象,共36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干预组三组,每组12只动物。①模型组:每日上午8:30~9:00腹腔注射PCPA300mg/kg制作实验性失眠大鼠模型,连续2天。其中PCPA用略碱性生理盐水(pH:7—8)溶解,按1ml/100g配制成混悬液。第三天以蒸馏水按1ml/100g灌胃,连续5天;②对照组:每日上午8:30—9:00以生理盐水按1ml/100g进行腹腔注射,连续2天,第三天以蒸馏水按1ml/100g灌胃,连续5天;③干预组:同模型组腹腔注射PCPA建立失眠模型之后,第三天用地西泮水溶液灌胃,0.92mg/kg,每日上午8:30-9:00一次,连续5天。其中地西泮片用蒸馏水溶解,按1ml/100g配制成水溶液。rn 2.实验动物行为学观察及体重测量:每天定时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每3小时录制大鼠活动视频半小时,纵横双向比较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分别于入组时、第一次腹腔注射PCPA前、第一次灌胃前及处死大鼠取材前当天上午8:00—8:20测量所有大鼠体重并记录。rn 3.将各组受试动物于开始灌胃治疗后第6天快速断头处死,取大鼠脑干组织,超低温保存。rn 4.RT-PCR法和WB法检测大鼠脑干GAT-1的表达。rn 结果:1.大鼠行为学表现: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于第一次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28~30h后,出现昼伏夜出的节律消失等失眠表现,模型成功率94.4%。干预组大鼠地西泮灌胃后失眠症状较模型组均逐渐恢复。rn 2.体重变化:入组时、第一次腹腔注射PCPA前三组大鼠体重相当;第一次灌胃前模型组和干预组体重相当,但较对照组均减轻(q=5.403,P<0.01;q=5.508,P<0.01);处死大鼠取材前模型组与干预组较对照组均减轻(q=12.214,P<0.01;q=8.045,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增加(q=4.166,P<0.05)。rn 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干预组GAT-1mRNA的表达均降低(q=26.522,P<0.01;rn q=44.468,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表达更低(q=17.924,P<0.01)。rn 4.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干预组GAT-1蛋白的表达均降低(q=11.174,P<0.01;q=16.571,P<0.01),干预组较模型组表达更低(q=5.397,P<0.01)。rn 结论:1.脑干GAT-1表达下调可能与失眠后机体的保护性机制有关。rn 2.地西泮下调GAT-1可能是其发挥催眠作用的机制之一。
  • 摘要:目的:了解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对在医院体检的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进行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调查,然后由专科医生评定。结果:(1)在337人中,PSQI量表总分≥7分的有220人,发生率为65.28%。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27%)和我国(42.7%)的睡眠障碍调查结果。(3)夜间去厕所、夜间易醒、咳嗽或鼾、做噩梦等占多数的症状导致了离退休干部日间功能的障碍,为了改善睡眠,减少这些日间功能的障碍,近一半的离退休干部选择使用药物催眠。结论:(1)睡眠障碍已是困扰并严重影响我们离退休干部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疾病之一。(2)我们要关注离退休干部睡眠的影响因素,积极治疗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个体化地指导其合理使用药物催眠。
  • 摘要:癫痫与睡眠、睡眠障碍之间的密切关系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复杂的,且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癫痫发作影响睡眠,引起睡眠异常,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引发睡眠障碍;睡眠问题反过来可诱发癫痫发作,增加癫痫发作频率,影响抗癫痫治疗效果。下面就癫痫与睡眠、睡眠障碍之间相互具体影响关系研究新进展做一总结综述。
  • 摘要:目的:解决全指标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显示和数据储存问题。方法:选用低功耗单片机、大容量Flash芯片和LCD模块,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多导信号的采集、显示和存储。结果:研制成功可实时多导采集、显示与储存12导生理信号的电路模块和驱动程序。结论:本文提供了适用于全指标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显示和数据储存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睡眠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与临床症状及药物的关系。rn 方法:对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士观察量表(NOSIE)、生活质量量表(QOL)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并对其中30例服用利培酮的患者进行连续两夜的多导睡眠图检查(PSG),其中合并佐匹克隆9例,合并苯二氮卓类催眠药11例,其余未服催眠药10例。以30例正常被试作对照,连续监测两夜PSG并评定PSQI。rn 结果:(1)PANNS量表总分与PSQI有一定相关(0.26,P<0.05),PANNS量表思维障碍因子与PSQI的入睡时间(0.26,P<0.05)、激活因子与PSQI睡眠效率(0.28,P<0.05)相关显NOSIE量表中的延缓因子著;NOSIE量表中的精神病因子与PSQI入睡时间(0.23,P<0.05),与PSQI入睡时间(0.25,P<0.05),及睡眠时间(0.25,P<0.05)相关显著(0.26,P<0.05);TESS量表与PSQI中的睡眠障碍(0.39,P<0.05),日间功能(0.32,P<0.05),总分(0.32,P<0.05)。(2)PANNS量表总分与PSQ入睡潜伏期(-0.43,P<0.05)PANNS量表补充因子与PSG总睡眠时间(0.40,P<0.05),激活因子与NREM Ⅲ期(0.41,P<0.05),NREM Ⅳ期(0.39,P<0.05),NREM Ⅳ期时间(0.38,P<0.05)相关显著;PANNS量表的抑郁量表与NREM Ⅲ期时间(0.38,P<0.05)等相关显著;(3)PSQI中的睡眠障碍因子与PSG中的与NREM Ⅰ期(0.56,P<0.05),NREM Ⅱ期(0.52,P<0.05),清醒期时间百分比(0.45,P<0.05),睡眠潜伏期(0.45,P<0.05),睡眠效率(-0.39,P<0.05);PSQI中的催眠药物因子与PSG中的NREM Ⅲ期(-0.43,P<0.05),NREM Ⅳ期(0.56,P<0.05),Ⅲ期时间(-0.46,P<0.05),Ⅱ期时间百分比(0.64,P<0.05),Ⅲ期时间百分比(-0.38,P<0.05),Ⅳ期时间百分比(0.47,P<0.05),Ⅳ期时间(0.52,P<0.05)等相关显著。(4)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PSG与asQi各指标的比较。PSG:总睡眠时间(338.00±117.00,422.00±60.00),NREM Ⅰ期(51.00±24.70,12.00±4.90),NREM Ⅱ期(66.70±35.30,18.00±14.00),睡眠潜伏期(52.00±25.00,14.00±5.00),睡眠效率(67.10±21.00,118.00±64.40),清醒期睡眠(165.00±107.00,36.30±24.20),Ⅱ期时间(24.70±15.10,23.00±17.40),Ⅲ期时间(68.91±15.29,65.51±5.47),REM时间(17.07±9.50,19.66±5.58),自发微觉醒次数(38.62±18.90,21.50±13.90),PSQI:入睡时间(0.46±58.00,0.78±0.73),睡眠效率(0.30±0.10,0.78±0.19),总分.(2.90±1.78,6.80±4.70)上述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5)服利培酮同时不服镇静催眠药与利培酮合并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比较:PSG潜伏期Ⅰ期(40.60±26.00,89.90±73.60),睡眠潜伏期(39.86±30.89,90.60±73.90),PSQI总分(4.18±3.70,9.55±5.54);服利培酮同时不服镇静催眠药与利培酮合并服用佐匹克隆类药物比较:PSG潜伏期Ⅰ期(40.60±26.00,16.93±9.60),NREM Ⅱ期(199.86±68.23,273.75±80.00),PSQI总分(4.20±3.70,7.62±3.02);利培酮合并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利培酮合并服用佐匹克隆类药物比较:PSG潜伏期Ⅰ期(89.90±73.60,16.93±9.60)。rn 结论:(1)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生理、心理指标明显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减低,NREM Ⅰ期、Ⅱ期明显延长,快动眼睡眠REM时间减少。(2)临床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的心理改变及睡眠各阶段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现在某些症状群,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心理主观感受,同时更多影响NREM Ⅲ期、Ⅳ期潜伏期和时间。(3)精神分裂症睡眠与药物及副作用关系密切。药物副作用可加重睡眠的主观心理感受,不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及服用不同种类镇静催眠药物对睡眠生理影响明显不同。佐匹克隆类药物可以缩短NREM Ⅰ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使NREM Ⅰ期明显延长。(4)精神分裂症睡眠主观心理感受与睡眠生理变化明显相关,其中与是否使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关系最为密切。
  • 摘要:目的:观察祛痰开窍通脉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再采用多导睡眠图(PSG)诊断兼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医辨证为风痰瘀阻型者共88例,采用开放、平行、对照方法分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祛痰开窍通脉方,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复查PSG,重点观察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及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祛痰开窍通脉方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兼OSAHS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兼能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祛痰开窍通脉方与常规治疗合用对脑梗死兼OSAH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基于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总结证型,以探讨失眠中医辨证论治规律,为失眠症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9年-2009年收录的中医诊治失眠(或不寐)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文献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总结出失眠症的证候分布规律,并初步确立失眠症的常见证型。结果:失眠症中医证候类型26个,以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痰热扰心、肝郁化火、心胆气虚、为常见证型,占66.7%,其余证型占33.3%。结论:失眠症的五大常见证候按发生频率依次为: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痰热扰心、肝郁化火、心胆气虚。
  •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新疆北部寒区边防军人睡眠卫生意识状况。方法:采用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量表,用EpiData软件包制成的电子问卷,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军医指导下利用计算机同步填写。结果:边防军人存在着不良睡眠卫生意识和习惯: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进行不利于睡眠的活动,睡前不良嗜好;睡眠环境不佳。结论:新疆北部寒区边防军人睡眠卫生意识较差,需采取综合措施来提升边防军人的睡眠卫生意识。
  •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我院睡眠医学中心八年的管理和睡眠技师培训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国内的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综合性睡眠医学中心的组建及其与临床各科的相互关系。
  •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代谢综合症(MS)在临床上关系密切,有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如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血脂、血糖紊乱等,提示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也可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而获益。我们于2007年1月-2009年1月通过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OSAHS病人在应用饮食调节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加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1月,3月复查临床(血压,腰围)及实验室结果(血脂、血糖)均有明显改善。
  • 摘要:目的:探讨多部位射频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5例轻、中、重度OSAHS患者,全部在局麻下采用ENTec CobatorTM手术系统治疗仪,分别对阻塞部位的下鼻甲、软腭、悬雍垂、舌根、扁桃体等进行消融术及射频等离子辅助下的H-UPPP。结果:随访30例中,手术后6个月、12个月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手术后软腭、舌根部体积较术前明显缩小,咽腔扩大,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呼吸暂停次数明显减少,白天嗜睡消失或基本消失,精力充沛。按照OSAHS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6个月后治愈7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12个月后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多部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安全、有效的方法、无并发症,患者易接受且可重复治疗,但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和探讨。
  • 摘要:目的:评估PSG检查与扁桃体、腺样体阻塞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疑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且完成鼻内镜及PSG检查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PSG结果将患儿分为OSAHS组和非OSAHS组。结果:356例患儿进入最后的数据分析,其中224例为男性;143例(40.2%)临床疑诊OSAHS的患儿PSG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确诊为OSAHS患儿中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阻塞程度与非OSAHS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OSAHS患儿中,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程度与PsG参数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OSAHS患儿中,临床症状与PsG检查结果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
  •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OSAHS病人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措施。方法:研究我院64例60岁以上老年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对影响正压通气依从性的各种因素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正压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包括: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不够,舒适度降低,紧张恐惧,鼻面罩漏气和参数设置不当。结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治疗依从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加强CPAP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 摘要:双合垫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可全天带用的新型的功能性矫治器,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上下颌矫治器斜面的颌间咬合锁结,使下颌骨功能性前移,并诱其使产生有利方向的合力,牙列传递的合力产生持续的主动刺激,从而影响下颌骨的生长速度,来矫治颌骨的骨骼畸形;因其主要是由上下合垫和固位装置构成,基托面积小,患者易于接受,我们自2005年开始将其用于治疗儿童下颌后缩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21例,旨在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骨生长及治疗OSAHS的疗效。
  • 摘要: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Idiopathic intracranialhypertension,IIH)是一组临床除了颅内压增高外脑脊液及脑影像学检查无任何颅内病理性改变的临床综合症。既往也曾被称为浆液性脑膜炎、中毒性脑积水、“假性脑瘤”或“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早期曾统一命名为良性颅内压增高,由于本病严重时会导致视力丧失,后Corbett和Thompson将“良性”改为“特发性”。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患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经多导睡眠监测(PSG)诊断为OSAHS且伴高血压的51例患者(试验组)及对照组60例进行ACE基因型检测,分析ACE基因型(ID组、Ⅱ组及DD组)与OSAHS伴高血压患者之间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D基因型显著高于Ⅱ和ID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D显著高于Ⅰ(P<0.01),收缩压、舒张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平均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DD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1),与ID、Ⅱ基因型对比,收缩压及AHI均显著升高(P<0.05~0.01),平均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男患多见(P<0.01)。随AHI增加,D等位基因表达增高,收缩压显著升高,平均SaO2显著降低。结论:OSAHS伴高血压患者与ACE基因DD基因型相关,D等位基因可能为易感基因。OSAHS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SAHS越重,血压越高,且男性多发。
  • 摘要:目的:探讨枣花丹合剂醇提物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小鼠的活动次数,小鼠睡眠时间,对抗3-MP诱导惊厥实验来观察枣花丹合剂醇提物对正常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结果:枣花丹合剂醇提物高(40gkg-1d-1),中(20gkg-ld-1))、低(10gkg-1d-1)剂量组均能增加入睡小鼠的动物数,其中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具有明显抑制其自主活动及对抗惊厥的作用。结论:枣花丹合剂醇提物对小鼠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效果。
  • 摘要:失眠不单是睡眠生理的紊乱,同时还伴有心理状态的紊乱。心理状态的紊乱是导致失眠持续存在和加重的症结所在。利用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量表,从心理层面对治疗失眠的绿美安胶囊和安神合剂的应用进行评价。
  •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可影响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我们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我院神经内二科多导睡眠监测却真的7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报告。
  • 摘要:目的:验证中西药结合治疗痰火扰心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痰火扰心型精神分裂症45例,并和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45例患者作比较。结果:经72天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治疗痰火扰心型精神分裂症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其复发率。
  • 摘要:中医药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现代中医学显然还没有很好地将现代技术方法引入到中医睡眠领域中。将中医传统的诊疗思想和方法规范化、现代化,这可能是中国人对世界睡眠医学的一个独特贡献。
  • 摘要:近30年对不宁腿综合征(RLs)已进行过许多随机对照试验。运动障碍学会专家组回顾了RLS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组将药物的疗效分为有效的治疗(efficacious treatment)、可能有效的治疗(likely efficacious treatment)、研究性治疗(investigational treatment)、无效的或缺乏足够证据的治疗(non-effcacious treatment)。
  • 摘要:人之所以形成现在这样有别于其它动物的颅面解剖形态,是长期以来功能运动、姿势体位变化的结果。就每一个体而言,除了承继祖先的遗传表现以外,还会因环境因素而产生变化,具体表现在相关部位组织的生长方向和生长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牙颌面的外观。rn 呼吸是很重要的一个口颌系统的功能,持续、持久地对自鼻腔开始的上气道产生功能刺激。更为重要的是,呼吸方式决定了颌骨、舌体的位置甚至头颅的姿势。根据Moss的功能基质理论,牙齿颌骨四周围绕的肌肉压力的平衡状态,导致牙齿颌骨向趋干平衡的位置移动和生长,从而影响牙齿的位置和颌骨的形态。
  • 摘要:目的:发作性睡病是以难以抑制的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瘫、入睡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类疾病。有关文献将患者青春期前或后起病分为早发型发作性睡病和晚发型发作性睡病。综合医院中经常遇到的是成年人的患者,一方面有些发作性睡病患者多年没有确诊,一方面有些已经确诊的患者不定时的复诊以寻求有无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为了分析不同病程阶段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电生理指标的差异,我们把2009年在北京宣武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按照检查时的病程分三组,分析统计其电生理检测结果,以了解不同病程阶段发病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差异。方法: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宣武医院睡眠中心确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共45例,排除干扰因素。根据患者行多导生理记录仪睡眠监测(PSG)的检查时的病程时间,将45例确诊的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分成三组,0~9年为A组,10~19年为B组,≥20为C组。每位患者均进行PSG及多次小睡潜伏时间试验(MSLT)。PSG监测项目包括脑电图(C3A2,C4A1)、眼电图、肌电图,胸腹部运动,口鼻气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腿动,体位及鼾声。所有监测均在患者停用影响睡眠药物2周后进行。采集的数据均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人工分析,记录体重指数、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睡眠中清醒时间、睡眠中清醒次数、Ⅰ期睡眠比例、Ⅱ期睡眠比例、深睡眠比例、REM期睡眠比例、REM期睡眠潜伏期、平均SaO2%、腿动指数、MLST出现REM睡眠的次数、MLST平均睡眠潜伏期、平均REM潜伏期。对上述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统计分析表明,病程大于等于1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病程小于10岁的患者;病程大于等于1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深睡眠比例显著低于病程小于10年的患者;病程大干等于20岁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睡眠中清醒时间显著高于病程小于10年的患者;病程大于等于20年的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腿动指数和MLST平均REM潜伏期显著高于病程小于20年的患者。讨论: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终生性睡眠障碍,常在青少年期起病并持续终生。有许多患者经历多年方能确诊,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进步,PSG及MSLT监测广泛的应用于发作性睡病患者的诊断中,但是患者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往往有一定的间隔,因此有必要了解不同病程患者电生理指标的差异。我们的结果显示,随着病程的增长,也就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的体重指数成增长趋势,患者的睡眠中清醒时间显著延长、深睡眠比例显著减少、腿动指数显著增加,MLST平均REM潜伏期随着病程的增加有延长的趋势。综合上述结果似乎显示一种特点,发作性睡病患者的随着病程的延长,发作性睡病的特征并没有改变,但是会掺杂一些年龄因素造成的睡眠障碍问题。
  • 摘要:现代睡眠医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被认为现代医学经典著作的《睡眠医学的原理与实践》(PRINCIPLES AND PRACTICEOF SLEEP MEDICINE)在发展睡眠医学理论和培养睡眠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作者没有看到该书的第一版但阅读了该书2~4版的部分内容,深刻感到现代睡眠医学发展迅速发展的脉搏,从《睡眠医学的原理与实践》内容的变化看睡眠专业医师的培养及学科发展变化。
  • 摘要:目的:研究监狱服刑人员的睡眠质量情况,分析其存在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监狱心理矫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应付方式问卷对153名服刑人员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将PSQI结果与普通人群进行比较,并结合服刑人员的年龄、刑期、刑期执行比例、应付方式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7.32%的服刑人员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按照中国常模PSQI总分>7分睡眠质量差,总分≤4分睡眠质量好),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实验发现睡眠情况与年龄、刑期、刑期执行比例、应付方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 摘要: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EM SleepBehavior Disorder,RBD)是近20年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990年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Medicine,AASM)将其设为一类独立的睡眠行为障碍疾病。近几年研究显示,RBD与某些神经变性疾病如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关系密切。RBD并非是一种罕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BD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0.5%,由于其临床突出表现为发作性夜间突然冲动、自伤、伤人、喊叫等精神症状,并对病人自身以及病人周围亲人的健康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目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RBD的临床表现、视频.多导睡眠图在其诊断中的应用做以简单综述。
  •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全息四针疗法治疗夜间功能性疼痛发作的效果。方法:1.研究对象:将已确诊的在睡眠中急性发作的180例腹痛患者按治疗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91例,男56例,女35例和药物对照组89例,男53例,女3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腹痛发作特点及腹痛强度之间无差异,有可比性。发病后至就诊治疗最短30min,最长3h。两组诊断见表1。2.治疗方法:针刺组取一侧或两侧全息胃十二指肠穴和肝穴四针并常规针刺;药物对照组一次肌注654-Ⅱ10mg或Vitamin k3 4~8mg。3.疗效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状况,采用视觉模似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将疼痛分为5级,剧痛(4)、中度痛(3)、轻度痛(2)、隐痛或不适(1)、无痛(0)。记录患者治疗后,从针刺和注射药物开始至15min内疼痛缓解情况,以疼痛降低3分为显效,降低2分为有效,降低1分为无效。4.统计方法: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所得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t检。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疼痛状况比较,见表2。结论:全息四针疗法治疗夜间功能性疼痛发作是一种简易有效、迅速止痛、止痛后无副作用的针刺方法。
  • 摘要: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它不仅导致患者躯体症状的加重,同时还增加了患者及家庭的精神负担,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各种医疗费用增加。本文从抑郁症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失眠患者睡眠与觉醒的相关因素和记忆力分析。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表,对初诊病人经医生确诊后,按姓名、年龄、职业、失眠病程、服用药物、上床时间、主要不适症状、对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等问卷项目填写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女性失眠症患者明显高于男性;中壮年失眠症患者比例最高;2421例失眠患者记忆力减退者有1954例(占80.71%);服用镇静安眠等类药物对记忆力减退有明显影响;晚睡对白昼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功能影响有明显相关性。结论:以天人相应理论和从肝辨治方法,指导临床失眠患者的防治康复有其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用诊断量表和症状量表评定双相和单相抑郁障碍所致失眠的疗效评价。方法:将双相和单相障碍抑郁患者各32例,再按区组分配,随机分组方法进一步分2组,分别接受文拉法辛合并小剂量舒必利治疗(研究组)及单用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共4组治疗6周。期间对入组时即有失眠者加用阿普唑仑或氯硝西泮进行处理。用健康和疾病定量测试法一科研版(RTHD-R)完成诊断量表评定后,分别在入组治疗前,治疗第2,4、6周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哈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哈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抑郁障碍所致失眠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文报告双相和单相抑郁患者的失眠症状,经过治疗,PSQI总分和各因子分评定在治疗前后均值都显著减少(P<0.05)。结论:无论双相和单相抑郁患者出现失眠时,用抗抑郁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均有明显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多导睡眠监测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比较不同性别OSAHS患者年龄、临床特征、睡眠结构、呼吸紊乱指数、低血氧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的睡眠结构、鼾声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临床症状、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病情程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OSAHS患者年龄普遍较大,病情程度较男性患者轻且临床症状更为不明显,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到这种性别差异,以免误诊、漏诊女性患者。
  • 摘要:目的:调查鼾症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探讨鼾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调查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天山社区1620例3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睡眠鼾症问卷及高血压病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打鼾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血压、颈围、腹围、腰围及臀围。并对鼾症及非鼾症人群进行夜间血氧监测。结果:鼾症组(866例)与非鼾症组(754例)间在体质量指数(BMI)[(27.2±7.7)kg/m2比(26.2±13.4)kg/m2]、颈围[(36.7±3.6)cm比(35.7±3.2)cm]、腹围[(93.4±11.3)cm比(89.9±11.1)cm]、氧减指数(ODI4)[(11.0±11.6)次/小时比(6.4±7.6)次/小时]、夜间平均氧饱和度(MSaO2)[(92.8±5.4)%比(93.5±2.8)%]、夜间最低氧饱和度(LSaO2)[(82.8±6.3)%比(84.3±7.8)%],收缩压[(130.5±18.6)mm Hg比(125.1±16.6)mm Hg]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鼾症组与非鼾症组间高血压患病率(24.6%VS 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重度鼾症组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克拉玛依市区鼾症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4.8%,高血压患病率与鼾症分级相关,打鼾可引起血压增高,应引起重视。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纤维鼻咽镜、鼻咽部CT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80例儿童OSAHS,全部患儿经过腺样体或/和扁桃体切除。结果:术后鼾声和憋气均消失74例,6例术后仍有鼾声的患儿采用CPAP治疗,一周后鼾声明显好转。结论:通过临床表现、鼻咽部CT及PSG即可确诊儿童OSAHS,PSG是诊断的金标准,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儿童OSAHS的可靠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极重度OSAHS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四例极重度OSAHS患者采取PSG监测及四种不同模式无创呼吸机进行分夜滴定。结果:CPAP滴定后,AHI、最低SPO2、平均SP2,<90%的氧减时间与PSG监测结果对照疗效更佳。结论:极重度OSAHS患者采用CPAP滴定后再行治疗临床疗效更佳。
  • 摘要:目的:调查随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后采用家访式调查,随访过程中,每年进行一次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胸片等,当有脑血管病表现时作头颅CT检查。随访时间为20年。结果:1868例中SAS为598(32.0%)例,其中男性496(82.9%)例,女性102(17.1%1例。SAS组白天嗜睡、头痛、记忆力减退、痴呆、语言障碍等临床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脑血管病患病率SAS组276(46.2%)例、对照组150(11.8%,P<0.01)例;随访20年中,总共死亡817例,其中SAS组396/598(66.2%)例、对照组421/1270(33.1%,P<0.01)例。结论:SAS可促发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可能为呼吸暂停引起的低氧血症、血管收缩、动脉硬化、血粘度增加、神经系统损害、血栓前状态增强等有关。
  • 摘要: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尼古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发生作用来促使多种神经递质的传递及浓度改变,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奖赏回路形成烟草依赖;食欲素是位于外侧下丘脑(LH)的神经肽,它与大脑奖赏环路有关,参与了奖赏和动机行为的调控,在奖赏和药物成瘾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食欲素系统的功能障碍与睡眠呼吸障碍有关,血浆食欲素水平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关系研究有不同的结果,而吸烟和睡眠呼吸暂停均对血浆食欲素水平产生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了近20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文献资料,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文献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证候分布规律,并初步确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常见证型及症状。结果:共收集到合格文献22篇[1-22],计89条记录(每篇文献中关于证型的描述均作为1条记录);共出现了120个症状(包含舌象17个,脉象18个)。描述性统计分析提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证候类型以痰湿内阻证为最多,其次为痰热壅肺证、痰瘀互结证、血瘀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等;各证型所共有的症状为:打鼾、呼吸暂停、憋气、嗜睡、倦怠乏力、头昏沉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结论:以上6证可作为该病辨证的参考。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