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
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

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福建漳州
  • 出版时间: 2011-10-14

主办单位: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社;解放军第175医院

会议文集:2011全国骨关节创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透视下闭合复位及LCP(lockingcompression plate,锁定加压钢板)经小切口人路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透视下闭合复位及经小切口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26例。rn 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6~12个月),按Constant评分标准,优13例,良10例,中3例,优良率88.5%。rn 结论:透视下闭合复位及LCP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外科颈骨折,具有复位好、创伤小、固定可靠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点。
  • 摘要:目的:观察可吸收钉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蝶形患者骨折的疗效。rn 方法:采取小切口开放复位可吸收钉,支架固定治疗肱骨干蝶形患者骨折47例。rn 结果:经过术后6~18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水平,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未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rn 结论:小切口开放复位接合支架,可吸收钉固定治疗肱骨干蝶形患者骨折愈合率高,降低桡神经损伤的风险,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操作简单易推广应用。
  • 摘要:肘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是协调肩关节、前臂和腕关节的一个重要关节。它由肱骨、尺骨、桡骨等构成,而且这三块骨都有特殊的解剖结构。肘关节有屈伸、旋转等功能。当暴力作用于关节时,使其发生骨折-脱位,病情复杂,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且肘关节受伤后容易发生软组织挛缩和关节僵硬。所以,我们应尽量避免肘关节骨折-脱位的发生。这里,我们讨论一下肘关节骨折-脱位的危险因素以及它的预防。
  •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是为了达到伸肘有力而稳定,预防骨性关节炎。rn 方法:男7例,女5例;年龄17~65岁,平均32岁;右侧8例,左侧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例,跌伤9例;12例均为外伤性闭合型骨折,X线片显示为横形骨折,骨折端均有不同程度分离和移位。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外固定、螺丝钉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等。rn 结果:随访8个月~4年;根据Brobery和Morrey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10例,良1例,可1例。rn 结论:本组12例尺骨鹰嘴横型骨折均应用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8字内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用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8字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横型骨折,手术内固定和取出内固定钢丝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术中可直视观察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稳定情况,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经尺骨尺背侧入路微创技术治疗尺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rn 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6月,使用LCP经尺骨尺背侧人路微创技术治疗尺骨干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3岁)。新鲜骨折11例,按AO分型,A型3例,B型5例,C型3例;陈旧性骨折3例,其中骨折术后骨不连2例,均为肥大型,骨折后非手术治疗1例;单纯尺骨骨折8例,尺桡骨双骨折6例。rn 结果:经13~20个月(平均11个月)随访,14例患者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2周)。本组无一例感染及内固定失效(断裂、松动、弯曲)的发生,无神经损伤的发生。根据Anderson等前臂骨折功能评价标准:13例为优,1例为良。最终随访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功能丧失约0~18°,平均50,前臂旋前功能丧失0~29°,平均15°,前臂旋后功能丧失0~32°,平均16°。rn 结论:LCP经尺骨尺背侧人路微创技术治疗尺骨干骨折可以提供稳定的固定,骨折愈合率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更适合于粉碎性、骨质疏松的以及陈旧性骨折。
  • 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用管型矫形合成绷带加手法复位治疗的新方法。rn 方法:我院用韩国(PRIMEMEDICAL INC)产的矫形合成绷带(PrimeCast)管型加点牵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38例,临床疗效评分及效果评价。rn 结果:2007年11月~2010年11月采用矫形合成绷带管型加点牵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38例,疗效满意。rn 结论:矫形合成绷带管型加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骨膜外—滑车内单枚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治疗Ⅰ区伸肌腱断裂的临床效果。rn 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对22例锤状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1.0~1.5 mm单枚克氏针徒手骨膜外—滑车内穿人,至手指中节或近节基底部,从而阻挡、限制远侧指间关节的屈曲活动,使远侧指间关节于伸直或稍过伸位,直视下修复伸肌腱。术后4~6W拔除克氏针进行远侧指间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rn 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6个月),采用Crawford法进行疗效评定:优7例,良13例,可2例,差0例。所有患者均无指甲畸形、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及肌腱粘连、腱鞘炎的发生。rn 结论:应用单枚克氏针骨膜外固定并切开修复肌腱,具有简化操作程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且不损伤远侧指间关节软骨关节面,是治疗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围手术期的风险控制原则。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91例老年髋部骨折(≥60岁)患者,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患者术前生理状态评分、年龄、骨折前的活动能力、术前等待期、性别、手术时间、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的数目、手术严重度评分、骨折类型性别、骨折肢体、麻醉方式等因素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程度。rn 结果: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术前生理状态评分PS、年龄、术前等待期、骨折前的活动能力、手术时间、术前并存内科疾病的数目、手术严重度评分OS、骨折类型。性别、骨折肢体、麻醉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rn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风险因素是术前生理状态评分、年龄、术前等待期、骨折前的活动能力、手术时间、术前并存内科疾病的数目、手术严重度评分、骨折类型,术前生理状态评分对预后影响最重要;风险控制的关键是:治疗合并疾病改善生理状态评分,缩短术前等待期,选择适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角度型髁骨板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研究该手术方式的优劣。rn 方法:自2009年起收集本院21例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角度型髁骨板内固定,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其疗效。rn 结果:髋关节功能评定采用Sanders标准:优10例,良5例,优良率为88%。rn 结论:股骨角度型髁骨板治疗的股骨粗隆骨折具有出血少、操作简便、固定稳妥和并发症少等优点,符合股骨粗隆的生物力学特点,有利于骨折愈合,可以作为股骨粗隆骨折的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rn 方法: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16例。rn 结果:随访8~12个月,无复位丢失,一期骨性愈合15例,1例经二期植骨后愈合。无神经、血管等损伤。感染2例,均为开放损伤,经皮瓣转移修复后痊愈。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75%。rn 结论:锁定钢板根据股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制作,用来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简单、可靠,便于早期锻炼,值得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技术置入ITST钉与普通PFN及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ITST组和普PFN组及Gamma钉组。其中微创ITST组在完成复位后经特殊器械导引置入ITST,其他两组患者按常规方法置入固定。记录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输血例数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rn 结果:微创ITST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后输血例数均明显低于PFN组及Gamma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三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与PFN组及Gamma钉组相比,微创置入ITST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创伤小、失血量少、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进行内植物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rn 方法: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手术治疗分为复位、滑动加压螺钉、髓内固定系统、解剖钢板、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等。rn 结果:由于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较手术治疗有较高的死亡率,并且发生靛内翻和骨折不愈合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通过手术尽快让患者无痛下床,不负重或部分负重,甚至部分恢复伤前生活,均能大大减少肺部和泌尿系统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rn 结论:对于大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只要复位良好,置钉位置合理,DHS和PFN均能获得很高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与医生的手术技术有很大关系。另外应该清楚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发生髓内翻与术后过早负重有关,尽管各种内固定物的强度、材料和设计均有很大的改进,但是盲目相信内固定物的强度,追求尽早负重,会增加内固定失败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患者下床负重时间取决于骨折的粉碎程度、骨质疏松程度、复位和固定的效果,我们提倡一般在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连续骨痴生长时才能适当负重,以防止内固定疲劳折断。
  • 摘要:目的:探讨双扭结加压改良AO张力带固定法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及体会。rn 方法:自2005年2月~2009年6月应用双扭结加压AO改良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3l例。rn 结果:本组病例31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8个月,随访期间无伤口感染、内固定物折断及再次骨折发生,骨折愈合时间5~8周,无骨折不愈合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根据陆裕朴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19例,良15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7.14%。rn 结论:双扭结加压改良AO张力带固定法操作简单,加压效果好,钢丝不易折断,具有良好的复位及固定作用,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总结解剖型胫骨髓内钉(ETN)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2008年7月-2009年4月,应用ETN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9~66岁,平均38岁。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O/ASIF)分型:41-A2+43-A3型1例,43-A3型5例。闭合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2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1例,Ⅱ型1例。rn 结果:手术时间70~120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量40~100 ml,平均60 ml。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复查X线片,均无ETN弯曲及断裂、医源性骨折、肢体短缩及成角畸形等并发症发生。6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8个月,平均5.5个月。按Johner-Wruhs标准行临床功能评分,本组优4例,良2例。rn 结论:ETN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尤其在开放性胫骨干骺端骨折或手术区域皮肤软组织条件差的患者治疗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 摘要:目的:探讨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应用分期治疗的临床体会。rn 方法: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02例进行分期治疗。rn 结果: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0.6~1年,按Edwards评价系统评定,优良97例,优良率达95%以上,无一例发生骨髓炎,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经再次手术植骨后愈合,8例伤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中3例由于肉芽创面较大而于5周内植皮而愈合、5例由于软组织缺损或坏死,术后胫骨或内固定物外露。予转移皮瓣覆盖修复。rn 结论:分期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明显提高骨折治愈率,降低伤口感染率,是一种更合理化的治疗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全髋置换治疗严重髋臼骨折的疗效并与单纯复位内固定进行效果比较。rn 方法:17例严重髋臼骨折患者施行早期全髋置换,17例患者施行单纯复位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平均8 d(5~21 d),平均年龄53岁(26~6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1年(1~9年)。单纯复位内固定时间平均3 d(2~15 d),平均年龄43岁(16~4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8年(1~9年)。rn 结果: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早期全髋置换组平均为92分(89~100分);16例疗效为优良,1例发生异位骨化。直至最后随访结束时无一例发生松动,1例发生髋臼杯严重中央移位。单纯复位内固定组平均为58分(53~88分);仅5例疗效为优良,12例平均为60分以下。rn 结论:严重髋臼骨折,早期全髋置换能获得无痛、髋关节活动良好、令患者满意的效果,但手术最好由对髋臼创伤及全髋置换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施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减压脊柱稳定技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效果与进展。rn 方法:回顾椎动脉减压脊柱稳定技术的进展,及其手术方法及意外处理。术前后康复治疗并分对照组比较。rn 结果:MRA及三维CTA造影术显示椎动脉痉挛,迂曲是非手术适应症,椎动脉受压致管腔狭窄是手术适应症。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进行的微创颈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技术,适应椎动脉被骨赘直接受压的重症患者,本组1284例各型颈椎病中CSA 107例占8.3%。107例分两组:A组(对照)53例椎动脉减压术前后常规治疗,B组(治疗)54例椎动脉减压术前、后用康复综合治疗。采用t检验及Lysholm①临床症状,②TCD血流参数,③MRA表现.评分评定。结果:对照A组53例,优良率91.7%。治疗B组54例,优良率98%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5~24年随访,无手术并发症,近远期疗效满意。rn 结论:椎动脉减压术脊柱稳定技术是微创开放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康复治疗CSA的中西药物、高氧综合治疗、颈椎操等对CSA前后应用,符合祖国医学内外兼治,筋骨并重的原理,提高远期疗效。椎动脉血管重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及经皮椎间盘微创外科治疗,都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 摘要:目的:评价一种单独使用无前方钢板的MC+PEEK融合器在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应用该融合器治疗单节段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男21例,女9例,术前均经X线及MRI排除骨折、脱位,手术方式采用椎间盘摘除,该融合器内自体髂骨植骨椎间融合术。rn 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9个月,术后3、6、12、18、24和36个月复查X线未见融合器松动和移位,患者未出现相关内固定并发症。rn 结论:采用此融合器无需使用前方钢板,避免了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和丝线组成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锤状蝶形患者骨折疗效。rn 方法:对髌骨横形锤状蝶形患者骨折采用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式分为两组,可吸收钉和丝线组成张力带内固定组(A组)和双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B组)共治疗41例。rn 结果:4l例得到平均1.6年(1~3年)随访,两组在骨折愈合功能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髌骨横形锤状蝶形患者骨折采用可吸收钉和丝线组成张力带内固定,固定稳定疗效可靠,避免二次手术,是髌骨横形锤状蝶形患者骨折的良好选择。
  • 摘要:目的:观察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28例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分别将28例患者先行骨牵引,再行手术治疗。rn 结果:28例中优21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6%。rn 结论:骨牵引配合手术治疗陈旧性髌骨骨折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的手术疗效。rn 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月期间,选择胸腰段外伤性爆裂性骨折患者,患者62例,男47例,女性15例,年龄22~41岁。按自愿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组(N=32例):伤椎临近节段椎弓根螺钉置人复位后路全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组(N=30例):伤椎及临近上下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复位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随访时胸腰段骨折术后矫正率、患者术后腰痛JOA评分,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可见微创手术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rn 结论:后路经关节突入路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对于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用微创减压植骨内固定技术可以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较好的稳定脊柱的效果,此方面的研究是脊柱微创外科的一个热点。
  • 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270°减压并脊椎三柱重建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共收治了24例累及三柱损伤的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均采用经后路270°减压并脊椎三柱重建技术治疗,通过观察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情况(依据AISA分级标准),以及影像学上比较术前、术后即刻(3 d内)、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氏角)、伤椎椎管容积的变化来评定本术式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rn 结果:24例患者均一期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7~11 cm,平均9.2 cm;手术时间2.5~4.5 h,平均3.2 h;出血量600~1800 ml,平均920 ml;无一例出现其他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术后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6.7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无一例出现内固定松脱、移位、断裂等;神经功能情况:除10例术前AISA评定A级患者中的9例无明显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1例AISA评定A级者恢复至C级,6例AISA评定B级者恢复至C级2例、D级3例、E级1例,4例AISA评定C级者恢复至D级3例、E级1例,4例AISA评定D级者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氏角)、伤椎椎管容积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以上指标在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内复查情况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n 结论:采用经后路270°减压并脊椎三柱重建技术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从单一入路同时完成骨折复位、椎管彻底减压和脊椎的三柱重建、即刻稳定脊柱,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前后联合入路所能取得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后保守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治疗效果。rn 方法:从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9例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自行设计的自锁式悬吊牵引架非手术治疗和采用经后路RF椎弓根钉棒系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回顾病例资料及行影像学复查完成治疗前后及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综合治疗时间的长短和术后矫形丢失程度。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rn 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综合住院时间长短及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行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较长综合治疗时间。rn 结论:对于稳定且不伴神经功能受损的胸腰椎损伤,自锁式悬吊牵引法可明显恢复椎体高度,纠正成角畸形。使脊柱获得长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 摘要:目的:通过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以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指导早期下地从而早日康复。rn 方法:回顾73例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损伤类型及程度、手术、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rn 结果:术后随访3~14个月,15例患者术后腰部酸胀及疼痛,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rn 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的长短不仅取决于损伤及手术等情况,更重要是取决于主管医生的指导及患者依从性,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不仅能减少术后卧床时间,更利用患者的身心康复。
  • 摘要:目的:对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新方法进行探究。rn 方法:本组临床治疗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12~60岁。治疗时间为伤后148 h。rn 结果:应用本方法手法复位成功35例,失败1例,有效率97.2%。失败1例,改用Hippocrates(足蹬法)复位成功。rn 结论:通过对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新方法的研究,总结出适应证及禁忌症适应证:①单纯肩关节孟下脱位者;②肩关节孟下脱位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者;采用足蹬法时,肩关节腔局部浸润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60~80°,助手持续牵引患肢,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拇指向后内侧推顶肩峰,另一手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置于腋窝,触摸到肪骨头后向外上方推顶,听到弹响声、弹性固定消失、畸形消失,即表示复位成功。摄X线片确诊后三角巾固定,2~4周后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合并大结节撕脱骨折复位后骨折块移位仍明显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本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文雅的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动解剖肩锁钢板治疗Rockwood Ⅲ-V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rn 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微动解剖肩锁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6例,3个月后拆除钢板,分析患者的功能结局、症状、X线结果及患者满意度。rn 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12~28个月),平均Constant得分为97分(90~100分),平均Taft得分为10.6分。所有患者均对治疗结果满意。尽管早期行功能锻炼,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失败及钢板螺钉断裂,3例在钢板取出后复位有一定程度的丢失。rn 结论:微动解剖肩锁钢板设计合理,符合肩锁关节的解剖生理特点,固定可靠,可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结果良好,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可靠选择。
  •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微创治疗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失效的临床效果。rn 方法:2009年4月~2011年1月共收治11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患者,男8例,女3例;年龄22~76岁,平均45岁;左侧5例,右侧6例;骨折部位:均为肱骨干中段;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类型:螺钉松动5例,钢板弯曲4例,螺钉钢板断裂2例;其中,骨折端为肥大型8例,萎缩型3例。所有患者均有1次手术史,2次手术的3例;至这次手术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5个月,所有病例均采用LCP置入,原内固定物取出,骨折端有缺损的给于自体骨植骨。rn 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12~25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9%。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优良率100%。无钢板螺钉松动、弯曲及断裂等内固定失效的发生,无神经、血管损伤。rn 结论:对于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患者,采用LCP微创治疗,必要时一期植骨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摘要:目的:分析跖肌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本院自2006年9月~2010年9月共对15例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25~49岁,平均37.5岁。右侧10例,左侧5例。自受伤至手术处理的时间为3~12周,平均7周。断裂原因:体育运动伤10例,钝器打击导致断裂3例,跟键封闭注射导致自发断裂2例,均为完全断裂;断裂平面:距跟键止点2~5 cm 4例,5~10cm 7例,10 cm以上3例。对患者施行膝肠肌键瓣拓肌键法联合排骨长肌移位手术,并进行随访。rn 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大于9个月,平均24个月。疗效评定采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本组优12例,良3例,优良率100%。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经换药后愈合,疗效均为良。rn 结论:正确的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跟键断裂修复术后,予屈膝300,躁关节踌屈300,长腿石膏管型固定6周,使跟键成松弛状态,以利愈合;6周后拆除石膏,进行膝、躁关节伸屈练习;8周开始全足平地行走。本组病例均术后采用此法外固定,取得满意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肢体软组织刨伤缺损的应用效果。rn 方法:应用VSD治疗肢体软组织创伤缺损42例,根据肢体肿胀程度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延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覆盖创面。rn 结果:本组42例患者创面经VSD技术治疗后,一期或二期植皮或带蒂肌瓣移植修复闭合创面均得到良好愈合,未见其他并发症。rn 结论:VSD对肢体软组织创伤缺损的治疗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创面感染发生,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 摘要:目的:对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进行探讨。rn 方法:2003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确诊为颈性眩晕的临床患者192例中,男92例,女100例,病变间隙共368个,其中单间隙64例,2间隙80例,3间隙48例,年龄28~76岁,平均57.8岁,病程3个月至5年余不等。rn 结果:于术后1周及1,3,6,12,24个月以回顾分析病历、门诊复查,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对眩晕及伴随症状进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192例患者共368个椎间盘均穿刺成功。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192例患者术后1周及1,3,6,12,24个月患者的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1.67% ,56.25%u001e81.25% ,81.25% ,79.17%,87.50%。术后1周及3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而术后3,6,12,24个月的优良率基本相近。rn 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有很好的疗效。
  • 摘要:目的:通过对颈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药治疗颈性高血压等方面研究现状的分析,完善对颈性高血压的认识及诊治。rn 方法:通过查询近20年关于颈性高血压的相关文献和报道,总结相关资料。rn 结果:本文通过对颈性高血压研究现状的全面介绍,以便于颈性高血压的进一步研究,利于临床诊治。rn 结论:中医药在治疗颈性高血压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并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Replacement,THR)中后外侧小切口(6~8 cm)入路的研究。rn 方法:自2006年3月~2010年7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路行THR68例70髋,男22例,女46例,年龄75~93岁,平均89.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例7髋,骨性关节炎2例。rn 结果:70髋手术均顺利,平均历时40 min,X线显示所有假体位置均良好,术后60例获得随访3~36个月,平均22个月,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平均96分。rn 结论:对高龄患者应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可减少重要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手术时间短的优点,降低手术风险。本组68例术后均无感染、脱位、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开窗髓核摘除减压弹性棒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针对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下肢有症状或一侧下时症状患者,采用单侧开窗髓核取出减压弹性棒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0例。rn 结果:本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全部缓解消失,3 d以下床行走,无腰背僵硬感,运动功能恢复良好。rn 结论:单侧开窗减压弹性棒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出症,重建了脊柱的关节突关节生理结构,脊柱稳定性及功能良好,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 摘要:目的:探讨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rn 方法:通过生活中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的检查来判断骨关节炎。rn 结果:关节炎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晚期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实验室检查中,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增生和骨赘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积液,部分关节内可见游离体或关节变形。rn 结论:通过实验检查关节炎,采用药物治疗关节炎,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和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臼移位骨折的疗效与评价。rn 方法:对17例髋臼骨折移位的患者施行了早期全髋置换术,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期8 d(5~21 d),平均年龄53岁(26~69岁)。对髋臼骨折继发性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坏死2例,股骨头持续性后脱位2例患者分别施行了晚期挽救性全髋置换术,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期7个月(3~25个月),平均年龄37岁(26~4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4.1年(1~6年)。rn 结果:最后随访根据Harris评分平均为82分(69~100分);25例疗效为优良,1例发生异位骨化。直至最后随访结束时无一例发生松动,1例发生髋臼杯严重中央移位。rn 结论:严重髋臼移位骨折,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难以取得良好疗效,施行早期全髋置换术效果肯定。髋臼骨折手术所致的创伤性关节炎、髋关节后方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施行晚期挽救性全髋置换术效果亦肯定。
  • 摘要:髋臼骨折发生率相对较低,多年以来一直采用非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很不理想。随着交通的发达,由钝性的高能量损伤造成的髋臼骨折日趋频发,大多数受累人群常合并胸部、腹部和头部损伤,而且髋臼骨折本身非常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作为负重大关节的关节内骨折处理,包括早期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练。特别是复杂骸臼骨折的治疗要求高度专业化,应由具备适当医疗资源和设备并熟悉复位技术的医生来处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许多髓臼骨折的处理并没有按照规范开展工作,出现不少的问题。因此,应正确认识骸臼骨折的分型,手术适应证及入路的选择,并高度强调手术达到解剖复位,以减少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和再次手术率。
  • 摘要:目的:探讨经髌骨入路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合并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rn 方法:自1998年12月~2009年6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经髌骨入路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28例,均合并髌骨骨折。股骨干骨折按照AO分型:A1型5例,A2型4例,A3型5例。B1型7例,B2型5例,B3型2例。髌骨骨折均为粉碎性。rn 结果:患者均得到,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28例全部愈合,无感染、畸形愈合和断钉等并发症。rn 结论:采用经髌骨人路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下段骨折合并髌骨骨折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少、固定牢固,为膝关节早期功能活动提供保证与可能,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寻求更简单、明了、易懂,既突出了受伤机制,又利于临床工作者的识别、识记的桡骨远端骨折分型。rn 方法:查阅分析文献资料。rn 结果:桡骨远端骨折分四型(称其为安氏分型法):一型、Colles骨折(关节外);二型、Smith骨折(关节外);三型、Barton骨折(分为掌侧型和背侧型);四型、关节内爆裂骨折。rn 结论:此种分型方法简单明了,突出了受伤机制,利于临床工作者的识别、识记、且对固定方式、手术方式及预测后果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原因及预防。rn 方法:对1999年1月~2010年1月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193例胸腰椎骨折病例,根据骨折的节段、类型、植骨融合的方式及是否使用横杆。rn 结果: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17例,在取内固定前复查X线片时发现断钉时间平均为22个月,其中爆裂性骨折(8/36)显著高于压缩性骨折(9/151)(P<0.05),未使用横杆组(7/25)显著高于使用横杆组(10/168)(P<0.05),植骨不当显著高于植骨恰当组。rn 结论:椎弓根螺钉断裂可能与植骨融合不当、手术方式不当、术中未使用横杆有密切的关系。手术严谨及有效植骨融合、严格使用横杆可有效预防椎弓根螺钉断裂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原因造成不同年龄的Ⅱ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最佳治疗措施。rn 方法:对17例Ⅱ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取非手术治疗,对7例骨质疏松性Ⅱ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12例外伤致Ⅱ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取GSS复位固定术治疗,其中7例结合椎体内植骨。rn 结果:随访1~3年,经皮椎体成形(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接近完全恢复,症状消失;非手术治疗病例有7例高度完全恢复,10例椎体接近完全恢复,而1年后有8例椎体高度再丢失,有4例遗留慢性腰疼;行GSS复位固定者所有病例椎体高度均达到正常,远期无症状。rn 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Ⅱ度胸腰椎骨折优选PVP治疗,对暴力所致的青壮年Ⅱ度胸腰椎压缩骨折GSS手术治疗远期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分析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探讨该设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时机选择的预测价值。rn 方法: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对9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三维牵引脊柱减压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rialogue scale,VAS)标准对全部病例进行治疗前后进行自觉临床症状评分。治疗改善率=[(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rn 结果:91例患者中有84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痊愈,总治疗改善率为90.3%,另外7例患者在上机治疗时表现为症状无缓解或反而加重,后改为手术治疗后痊愈。rn 结论:采用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经过该设备治疗后没有产生明显疗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预测其改用手术疗法更为适宜。
  • 摘要:目的:分析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rn 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0月,应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27例,其中C1型10例,C2型7例,C3型10,均采用采用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双钢板内固定。rn 结果:术后27例均获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2%。rn 结论: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复位良好、可行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rn 方法:对72例肱骨近端新鲜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6岁,行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rn 结果:72例均得到随诊,时间分别在术后6~3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根据Con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优68例,良4例。rn 结论: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对骨折处血运破坏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石骨症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研究。rn 方法:患儿,女,13岁,因右上臂轻微摔伤剧痛不能活动Id来院就诊,门诊以右脓骨上段骨折收住骨科。患儿其母代述,生后一直身体发育较同龄儿童为差,消瘦乏力严重,每患感冒时症状较重,不易治愈,智力尚好。rn 结果:本例为散发者性患者,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有的患者有家族史,有的患者有近亲结婚史,Pirhi报告同一家族中其母子女四人患本症,但亦有散发者。rn 结论:本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如果并发病理性骨折,可按常规骨折进行治疗,合并感染或骨髓炎者,首先应控制感染,进行炎症治疗,有严重贫血时可输血等支持治疗,常因炎症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本例患者第一次骨折后,因骨折错位严重,行切复内固定术,术后一年内完全愈合,第二次尺挠骨骨折,无明显移位,给予石膏固定,于半年后骨折完全愈合,该患者愈后如何,待继续观察。
  •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儿童拇指指骨颈陈旧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rn 方法:自2005年10月~2009年7月收治14例儿童拇指指骨颈陈旧性骨折患者。按远侧骨折块移位程度和类型对指骨颈骨折进行分类:Ⅱ型(骨折有移位,但与近侧骨块还有骨与骨的接触)13例,Ⅲ型(骨折有移位,近、远骨折块之间已无骨与骨之间的接触)1例,年龄平均3.5岁(2~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25 d(15~57 d)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注射器针头内固定,其中,单根固定4例,双根固定10例。术后1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活动。rn 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经6~33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2~4周,骨性愈合时间3~5周,内固定拔除时间为3~4周,无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2例发生骨骺发育障碍,出现拇指远端向桡侧倾斜。手指关节活动度按TAM法进行评价,优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5.7%。rn 结论:对于儿童拇指指骨颈陈旧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注射针头内固定,具有固定简单、可靠、复位满意等优点。熟练微创的手术技巧及早期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 摘要:目的:对髋骨恶性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的疗效进行临床研究。rn 方法:在2000年1月~2010年12月,对4例髋骨恶性肿瘤患者男3例,女1例,进行广泛切除和人工半骨盆置换后,经术后2年4个月~6年随访,患者手术年龄54、59、61和64岁(平均59.5岁)。术前在DSA下栓堵相关血管和准备合适的人工半骨盆假体。rn 结果:3例髋骨肉瘤在术后2年4个月~3年内死亡,1例髋骨软骨肉瘤术后6年,尚健在。rn 结论:认为早期诊断,借助CAD/CAM技术制作人工半骨盆假体,术前充分准备,是使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骨盆骨折中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的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16例患者,按Denis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型2例,合并神经损伤3例。手术方式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即L4.5髂骨钉棒系统内固定),同期手术14例,分期手术2例,3例有神经损伤症状者行L5S1 椎板切除、S1神经根探查、减压1例,S1-3 椎板切除、S2.3神经根探查、减压2例。rn 结果:2例出现前侧伤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后侧伤口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按Mjeed疗效评价标准,16例中优为9例,良为4例,可为2例,差为1例。3例神经损伤患者,1例男性遗留性功能障碍,另2例均完全恢复。rn 结论:脊柱骨盆固定术能有效复位、固定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固定的质量;详细的检查能发现腰骶神经根损伤,对有手术指征者宜早期手术减压。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Gamma3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对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Gamma3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rn 结果:38例均获随访,时间6~27个月。所有骨折在11~20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3周,6例患者发生头钉轻微切割但未切出股骨头颈,无髋内翻及患肢短缩等并发症。参照董纪元等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32例,良4例,可2例,无差级病例,优良率为94.74%。rn 结论:Gamma3钉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内同定方式,能有效维持骨折的稳定、减少髋内翻、患肢短缩等并发症,适用于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 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及疗效评价。rn 方法:本院对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DHS(动力髋螺钉)及PFN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重视小粗隆骨块复位。rn 结果:DHS(动力髋螺钉)及PFN两组内固定治疗效果优良率均达85%以上,两组效果无明显差异。rn 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手术医生熟悉的术式而定,只要术中良好复位及固定,术后指导其正确的功能锻炼,绝大多数患者都可获得良好效果。
  • 摘要:目的:通过用交锁髓内钉对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治疗,分析并探讨其治疗的优越性。rn 方法:通过对12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发病年龄、受伤机制、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rn 结果:12例术后骨不连患者经过积极的手术加植骨后并配合有效地功能锻炼均达到骨性愈合,优良率达到100%。rn 结论:对于股骨骨不连的患者,交锁髓内钉治疗基础上,充分植骨(包括带血管骨块移植),并术后配合有效地功能锻炼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双套圈经隧道交叉加压缝合法结合镶嵌式腱片移植在腱性锤状指治疗中的应用及体会。rn 方法:克氏针固定远侧指间关节,肌腱两侧做双套圈缝合,经末节指骨基底的横行隧道交叉至对侧。根据肌腱损伤情况由同侧切取相应形状的掌长肌腱片镶嵌于肌腱断端,两侧套线缝至腱片远端背侧中央,拉紧后打结,腱片近端与伸腱做重叠缝合。rn 结果:本组36例锤状指患者有33例获得随访,获得随访的患者切口(创伤)均一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无一例再断裂及肌腱粘连,根据1975年美国手外科学会推荐的TAM(total activemove-ment,TAM)系统评定方法:优24例,良9例,优良率100%。掌长肌功能无影响。rn 结论:采用改良的双套圈经隧道交叉加压缝合法加镶嵌式腱片移植治疗腱性锤状指简单、有效,尤其适用于合并肌腱缺损的锤状指的治疗,且避免了术后远侧指间关节欠伸。
  •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评价。rn 方法:总结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6例。rn 结果:优4例,良1例,一般1例。rn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青少年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可获得满意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Orthofix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Orthofix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60例,术后踝关节症状与功能按照Mazur J M等标准评定。rn 结果:60例均获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个月。本组优39例,良14例,中7例,优良率88.3%。rn 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Orthofix外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鱼鳞状骨床植骨治疗长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切除骨折端硬化骨后,将骨折断端做成鱼鳞状骨床植骨固定治疗21例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rn 结果:本组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3~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良好。rn 结论:鱼鳞状骨床植骨固定治疗长骨骨折不愈合,疗效确切。
  • 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术后并发肺栓塞猝死原因。rn 方法:2009年6月~2010年10月,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肺栓塞死亡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2~85岁,平均68.5岁。其中股骨粗隆间2例,颈椎骨折1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例,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高脂血症1例,死亡时间为术后48小时~16d。rn 结果:5例患者考虑为急性肺栓塞,经积极抢救无效,宣布死亡。患者家属对医疗提出异议,经医学会调解进行尸检,诊断为肺动脉主干及各级分支广泛性血栓栓塞。rn 结论:本组5例中,3例发生在翻身时,2例发生在上厕所中。因此,应对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正确饮食指导,嘱其规律饮食及适当活动,在围手术期避免不良刺激。对于长期不活动、手术后的患者,肺栓塞常发生于首次离床或排便后站立起来时,可能是由于下肢肌肉的活动促使卧床时血流淤滞发生的血栓脱落并随血流到达肺动脉,患者可发生碎死。
  • 摘要:目的:探讨足弓不稳定性(高弓足、扁平足)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rn 方法:3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足弓测量所得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332例患者,高足弓、扁平足占307人(其中高弓足占276人,扁平足占31人)正常足占25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足弓不稳定性(高足弓、扁平足)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很多,目前,主要以椎间盘病因学说为主,但临床中,往往很难解释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近二十年来的临床摸索,再根据人体特性,得出以上结论。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