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1-09-22

主办单位:中国环保联合会

会议文集:第七届环境与发展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02条结果
  • 摘要:要想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让广大民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切实可行的应对思路,保障民众的环境权益。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建议消除司法维权障碍,制定以人为本的环境标准,努力实现环境公平,引导民众参与环保。
  • 摘要:本文从公司环境责任的概念及内容入手,提出公司环境责任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对于公司需要承担的环境责任设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从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外在舆论环境和前期预防等方面着手,对公司需要承担的环境责任进行全面规制,方能有效避免环境污染,赔偿环境受害者的损失。本文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在责任主体上,强调突破公司法上的人格否认制度,将其应用于环境责任制度上,若公司对环境造成损害后不能完全赔偿,可以追究公司股东责任;在责任内容上,强调提高公司违法成本,促使公司自觉履行环境法律法规;在外在舆论方面,重点讲述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美国TRI制度作为参考,提出政府应扩大生产企业环境影响报告的范围,并将其公之于众;最后,为避免公司在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时怠于承担环境责任,建议建立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基金制度,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对环境治理及受害者能够给予有效赔偿。
  • 摘要: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不但关系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村容整洁等问题,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重要影响。农村垃圾问题由来已久,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改善农村垃圾处理现状。因此建议加强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垃圾处理,推广新能源项目,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创新农村环境政策。
  • 摘要:以专门化的审判模式处理环境案件,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目前,无论司法实务界,还是法学理论界,甚至普通公民,更多关注发挥环保法庭审理环境案件的功能。环保法庭在创新审理制度、汇集专业法官方面,在环境审判专门化实践上迈出了不寻常的一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法制的不足。利用司法途径来推进环保事业是一种良好的制度选择,接近正义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在保障正规法院功能的同时,建立专门法院制度。或许在完善环保法庭的基础上,立足当下“中国的法制”状况,继续探索设立环保法院或者利用现有专门法院等有益途径,进一步实现环境审判专门化的目标。
  • 摘要:强化环保执法,保护环境,消除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建议加大环保法制宣传力度,强化环保执法责任制,强化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力,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建立有效的环保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农村环保执法,更新环保执法指导思想,完善环保立法程序,此外,加强环境行政行为的程序立法,将各类环境行政行为纳入法律的规制范畴,使环保执法行为实现从纯行政化到法制化的转型。目前,在环境行政检查、环境行政审批、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环境行政奖励、环境行政调解等方面,应尽早制定执法方面的程序性规范。以保证环保部门的依法行政,克服环保执法的任意性和盲目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环保执法的公正原则。
  •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整体法律规范系统,目前当务之急需完善的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制度有五个方面:完善市场准入制,第一,完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制,第二,完善第三方审核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完善诚信保障体系,完善节能效益结算机制,一方面要加快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标准化发展,通过健全相关的技术法律体系来实现解决节能效益的测算、计量等技术问题,以适应节能量的动态变化因素,锁定节能基准,使涉及测算、计等量有关的机构、设备、方法具有权威性、统一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则要设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并完善第三方审核机构的法律体系。当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效益无法由契约双方确定或不宜由契约双方确定时,能够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审核机构依法承担对节能技术和产品进行认定,对节能效果进行鉴定的责任。完善激励机制,首先,是完善激励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机制,其次,是完善直接财政补贴机制,再次,是完善激励的税收优惠机制,最后,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包括法律监督的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
  • 摘要:进行环境保护、进行资源节约,需要经济利益的激励。自然资本投资恰恰是实现了“发展”与“保护”完美结合的一种路径设计—自然资本理论完成了价值理念的蜕变,进而引发了路径方式的转变或许更具革命性。作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然资本论者在提出这一观点的同时,也为“通向自然资本的历程”设计出了四条道路: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力;根据仿生学重新设计工业系统;通过沟通协调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的关系,提高商品资源的利用率;“对自然资本进行再投资”。最后一种道路为人们带来了革命性的启发:自然既然作为一种资本,就是可以经营的;通过向自然资本投资,可以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这一对被曾经认为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企业作为具有驱利天性的经济人,自然会去选择有利可图的事情。自然资本投资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在市场手段界定的企业主体范围之内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出的一种路径。在这一界定范围之内自然资本投资将市场经济手段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自然资本投资作为一种美好的设想,以及即将走向实践的理论,并不是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唯一路径。这种崭新理论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感到振奋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作用的局限性。它所承载的历史功能不应予以低估,但也不能予以夸大。可持续发展实现的路径应该是多元的,因为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是一个集道德、伦理、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问题。
  • 摘要:依据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林海茫茫和宜林土地辽阔的资源优势,借鉴森林碳汇的成功经验,弥补不足,宣传普及森林碳汇项目,使用先进科技手段经营林木,不断完善政策和持续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引导国际资本与藏族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 摘要: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为市场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需要承担风险,这同时亦是在规避风险。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整合政府部门资源、行业管理资源、学会研究会资源,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分地区、分行业、分规模建立国家信息资源库。定期不定期发布动态分类信息,尤其是整理发布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专题信息。以此向各方面各层次传递动态成绩和专题困难。整合政府部门资源、行业管理资源、学会研究会资源,定期面对中小企业,按规模、等级、专业,提供国家级“资源、生态、环境”系列达标指南,提供宏观绿色服务。整合政府部门资源、行业管理资源、学会研究会资源,定期不定期组织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研讨会,吸取失败教训,推广成功经验,探索技术与管理创新;联合组织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专题工程技术攻关活动和合作经济交流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在中介服务中,牵线搭桥地组织引导多领域多元业态绿色互动,推进各类中小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地提供分类别多层次的绿色经贸服务。国家在增长经济的同时将生态环境问题加以解决,探索中长期规划与短期宏观调控以及微观经济之间的协调机制。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深化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绿色产品生产,鼓励中小企业承担绿色项目工程,鼓励中小企业量化“经济和环境”关系,探索经济项目和生态环境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模式,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整合资源,筹划创建“中小企业绿色”银行;构建绿色立信、绿色诚信评级机制和绿色后评估机制。
  • 摘要:在工程建设中引入环境保护监理,既可以减轻项目业主的工作压力,也可以使环境管理更加规范的融入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使环境管理由单纯的强制性管理变为强制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从而使环境保护由被动治理变为主动预防和过程治理。这是当前认真履行环境保护法,科学、规范地进行环境治理监督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的环境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监理的有关规定,对环境监理工程师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注册发证;并由监理单位注册规定数量的环评工程师后申报环评监理资质,只有取得环评监理资质的监理单位才能从事相关工程环评监理工作。这就为工程实施过程中规范地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预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避免施工现场脏、乱、差等现象,确保施工现场规范施工;通过定期检测、提供安全合格的饮用水,保证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施工活动的周边地区环境影响可以得到及时地处理,在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弃渣、堆料场一次到位,不致造成二次或多次返工等浪费现象。建设工程在施工期实行环境保护监理措施,是适应我国政府职能逐步向宏观管理型转变,逐步建立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环境治理技术服务的一项有效约束机制,是解决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项有效管理措施。
  • 摘要:针对环境规划还存在法制不健全和规划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应站在经济社会和环境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环境规划立法,规范环境规划体系,确立中长期环境规划优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预先调控和闸门的法律地位,对于实现又快又好地转型跨越发展更彰显其重要意义。建议出台《环境规划法》,根据《环境规划法》出台《环境规划体系规范》,明确各层次环境规划间的衔接。体现指标的约束性、层次性和地区差异性,强化环境规划的经济导向性和空间调控性,建立环境规划实施的评估、反馈及问责机制,加强环境规划管理与监督。
  • 摘要:本文拟就“有限”与“有效”的关系结合我国环保法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就修法工作涉及的修法思路和模式,《环境保护法》自身问题,衔接其他环保单项法律法规与国家有关基本法律,完善公众参与途径,明确政府官员环保责任,突破环保行政外部制约,强化环保监管,完善环保基本法律制度,解决“违法成本低”,运用环保司法手段等十大立法课题进行论述。
  •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粗放特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长期处于矛盾的状态等。为此,推行绿色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制定绿色经济政策,开发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市场工具,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商品或服务运用价格补贴手段,以刺激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从而抑制消耗自然资源制成产品的使用。使用税收手段调节经济行为。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开发新的环保税种,如燃料税、塑料袋税、空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土壤保护税、固体废物税、二氧化碳税、垃圾税以及噪声污染税等,或者通过调节税率的高低,引导消费行为。将税收收入作为相关环境治理的专项基金,实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界定资源环境产权,建立市场交易机制。打破自然资本不可交易的传统认识,建立可交易许可证制度、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和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绿色经济发展能力建设,积极参加绿色经济热点问题的国际磋商及谈判,参与制定国际多边环境协议和国际法律制度框架,在国际文书中体现我国的利益关切,使我国的绿色发展空间不受限制,并获得相关的资金与技术支持。使用财政资金、国际援助资金或者民间组织的集募资金,加强政府和企业的绿色经济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使绿色经济政策能够针对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设计,并且得到有效实施。加强企业在绿色经济转型期间的资金、技术支持,强化企业人才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其转入或适应新岗位,提升劳动者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
  • 摘要:北京市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与监管体系,准确把握首都特色和功能定位,强化节能减排,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建立低碳经济体系。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分析基于碳减排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建立低碳能源结构,实现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的协同控制,加强低碳社会建设,提高低碳经济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大力弘扬绿色理念。
  • 摘要:西部地区在新一轮大开发中,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高度重视起来,要作为国家战略和各级政府抓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落实。搞好环保规划,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摆在全面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第一责任,首先考虑、首先研究、首先规划。制定与国家政策相配套、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与可持续发展相衔接,符合本地区特点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地方性环保政策,使环境保护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不损害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留有空间,为子孙后代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强化环保措施,各级政府要充分认清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分析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城市化建设加快、农村面源污染、能源消耗、交通发展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城市化建设、工业项目上马、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中,确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为内涵的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针,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目标,拿出有利于民生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战略性、预防性、前瞻性的,并与经济挂钩的制度规定和政策措施,保证环境保护要求落到实处,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发展效益,确保可持续。落实环保设施,加强环保监管。在搞好规划、先行谋划,强化政策措施、设定“门槛”等的前提下,一定要抓好环境监管工作。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要求,对列入规划和将要开工的建设项目等要先行介入,全面进行环境影响监测分析,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严格限制有污染排放的或有潜在污染风险的建设项目,把住准入关。同时,采取自动监控与培养环保监督员监控相结合、定时抽查与不定时抽查相结合及昼摸夜查等方法,加强全过程的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和监督管理,严格叫停将要开工或已开工的污染物排放较大项目,依法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确保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经济大发展中环境不遭到破坏,使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
  • 摘要:对承担减排统一监管任务的环保部门而言,“十二五”减排要以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以完成确定的减排比例为指标,以建立健全减排工作机制为重点,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减排工作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推进减排工作的“综合手段”,细化“具体设计”,确保完成减排目标、指标和实现环保系统监管能力的切实增强。环保系统的政策研究、环境科研、环境监测等部门要发挥好对减排工作的基础支持作用,能够从国家减排大局出发提出一些务实、有效的建议,明确并着力构建推进减排的工作机制,将减排工作的部门分工负责落到实处,通过减排切实增强环保部门监管能力,促进在减排工作中出现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的解决。
  • 摘要:河北省承德市以打造华北最优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逐渐确立了"规划引领+创建支撑"的环境保护模式,环境保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承德委托国内顶尖机构,由知名专家牵头,在区域生态特征、资源和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后编制和实施了《承德生态市建设规划》《承德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规划》《承德市生态功能区划》和《承德市重点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另外承德市环保局的经验是依靠环保创建这一载体,把环境保护变成全市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进行落实;环保创建加快了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步伐。通过环保创建,环保机构和能力都得到了加强。通过近些年“规划引领+创建支撑”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承德市环保部门深切体会到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要抓住环境保护的三个关键要素:政府引导是关键,人大批准是保障,环境保护是前提,经济为用是核心,生态为纲是根本,文化升华是趋势。
  • 摘要:构建生态经济框架首先要有政策体系支撑,牢固树立生态理念,强化各级政府的生态意识,运用“大生态”发展思路,强化城市环境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必须以完善的生态法律体系及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为保障,营造有利于生态经济良性发展的法制环境。有管理体系保障,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大力推进污染减排,运用有效管理手段保障污染减排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促进企业向低污染、低能耗、高环境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有社会体系保障,营造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市场形态,形成绿色消费市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推行资源的循环利用。
  • 摘要:绿色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以新理念催生新制度,以新制度保障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带动新发展。为此,必须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克服不利因素,改变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低碳观念,普及绿色发展常识,细化规章制度,落实绿色发展方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鼓励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以此来推动中国绿色发展的不断前行。
  • 摘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应是:“发展是产业结构、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污染物排放量、生态扰动满足环境质量达标要求的发展。”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推进两项工作,即主体功能区划定(解决产业定位设置)和污染物总量及生态扰动控制(满足环境功能区达标要求)。主体功能区划分,污染物总量及生态扰动控制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 摘要:根据国家能源局的安排部署,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于2010年12月15日组织专家组协助中国能源报对河北省冀中能源邢东煤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查研究活动.邢东煤矿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矿山方面优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以树立绿色环保型矿山建设新概念、明确生态文明型矿山建设新思路、完善无尘化矿山建设新创意”为内容的“绿色矿山、花园矿区”建设思路,并将其纳入到矿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使绿色矿井建设成为矿山发展建设的核心内容,全力打造国家级环境友好建设的典型。加大科技投入,进行科技攻关,突出环境治理,破解了影响绿色矿山建设的难题,消除污染源。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力促绿色矿山建设再上新台阶。为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邢东煤矿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向导,在全矿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先后举办了“关爱生命、倡导低碳”巡回演讲,开展了“每周停电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节电活动等,并通过印发倡议书、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向职工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积极倡导节电、节水、节油的健康生活,使“低碳”成为全矿职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为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生态矿山建设,邢台煤矿将运用风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主井排风口的余热,解决冬天制热、夏天制冷的问题,淘汰单机空调和暖气,节约电能、降低煤炭消耗。同时,在井下建立矸石筛选系统,将设备维修车间移到井下等,降低主井负荷,减少提升,节约用电,提高工作效率。
  • 摘要: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绿色税收、环境价格和收费、绿色资本市场、生态补偿、排污交易、绿色贸易绿色保险几类。基于此,环保部门近期应当重点推进以下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继续组织各行业协会和有关专家,完善、更新环保综合名录和相关政策建议;继续推动各经济部门,将环保综合名录作为制定和调整产业、税收、贸易、信贷和保险等经济政策,以及行业准入、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等监管政策的环保依据;完善工作方法,针对国家税则编码名册上的1万多种(类)产品,组织开展排查,筛选出环保问题比较突出的产品,确实属于“双高”产品的,提出取消其出口退税、禁止其加工贸易以及控制信贷等政策建议。针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基于不同产品对环境的不同影响,继续向财政等部门提出分别取消出口退税,或者加征出口关税的政策建议;对我国进出口的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品和稀土产品等资源性产品,开展环保专项研究,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推动对上述产品实施较高的出口关税;同时降低进口关税,鼓励通过进口相应产品替代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对既能减轻环境污染,又能有效弥补我国资源短缺的资源性废物,研究提出鼓励其进口的关税政策建议。继续向银监会、人民银行提供绿色信贷环境信息;研究提出《绿色信贷环境信息管理办法》,规范环境信息的采集、交换、使用管理;以国家确定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涉重金属行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为重点,研究制定《绿色信贷行业指南》,便于金融机构识别贷款项目的环境风险,促进绿色信贷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配合人民银行、银监会,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挂钩。对国家和地方近年来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工作的实施效果、问题和经验,开展调研,研究制定“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指标和等级划分办法”;抓紧制定《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办法》,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推动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的规范化。推出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以及企业环保债券。
  • 摘要:可持续消费的主体包括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政府的主要作用是采取政策和法规制度来引导和约束企业的采购与生产和个人的消费行为,在全社会推广可持续消费的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主导作用;企业可以通过绿色采购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并且推动废弃物等的合理循环使用及处理,有效管理企业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消费者通过选择购买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采用可持续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因此从可持续消费的角度来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实施路径可以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层面来进行讨论。建议政府层面,建立国家可持续消费管理框架以及专门法规制度,经济手段引导可持续消费,深化配套的支撑性制度,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及环保宣传力度,企业方面,通过企业试点方式由点到线到面逐步展开,统一信息化管理进行高效的交流和协作,公众方面,行使选择可持续消费的权利,参与环保监督。
  •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在环境中难降解、高脂溶性、可以在食物链中富集放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能够远距离传输而进行全球迁移的一类半挥发性污染物.人体长期低剂量的接触虽不会导致明显的急性毒效应,但会引起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慢性损伤.因此应加强标准制定工作,系统开展POPs重点污染区调查,含POPs废物无害化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立,推进技术革新,调整产业结构,减少POPs的非有意产生,并开发POPS的替代产品,加强进出口废物中POPs的管理,加强化学品登记工作,细化市场准入管理,使潜在POPs远离应用。
  • 摘要: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大致可以分为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大类型,建立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首先,政府要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其次,在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生态补偿政策推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入市场机制作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有益补充,其主要方式包括:“资金横向转移”的补偿方式,利益双方的博弈与协商,即市场化交易方式。总体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面向社会创立多渠道且有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凭借经济手段缓解保护区经费拮据的局面。同时,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
  • 摘要:国际社会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策略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然生态环境安全。偏重于自然生态环境领域,与各国环保部门从事的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基本相同。第二个层次是社会生态环境安全。偏重于经济、社会、军事、政治等社会生态领域,将环境安全纳入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综合利益安全体系。主要包括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立法控制污染转移威胁,强化监管能力。鉴于此,学习和借鉴环境安全国际经验,创新环境安全观,将环境安全纳入国家环境与发展宏观政策,对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环境政治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环境安全战略体系,进一步加强环境安全的法制保障,进一步推动环境安全状况的监督与评估,考虑在现行的政府体系内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环境安全的监督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紧急环境安全问题的危机应对机构和机制。定期开展国家层次上的环境安全评估工作,编写国家环境安全评估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逐步设立全国环境安全的监测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步进行重点地区乃至全国的环境安全评估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 摘要:“十一五”以来,环保科技作为民生科技,面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适应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科技发展要求,科技兴环保战略取得巨大成果。在面对“十二五”环保科技发展需求,建议着力实施科技减排工程,以增强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和对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为目标,建立完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要求,建立环境管理急需的标准簇;大力推进基于协同控制的减排专项行动。以重大专项为龙头,加强国家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以水专项为环保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确保重大技术突破与示范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同时,争取在国家大气、土壤和环境基准方面开展专项研究。面向风险防范的需求,加强国家环境风险管理的技术体系研究,不断提高环境风险应对与预警能力;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着力点,加强基于风险控制的环境与健康研究。通过加强研究,重点说清总量控制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说清污染源全过程预防和高效治理的对策和技术途径,说清解决影响人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技术路线。大力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由此可以极大地扩大环保产业的总体规模,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以服务业为主的环保产业态渐步建立将对我国环境保护机制产生长远的影响。
  • 摘要:碳循环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派生的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策略。碳汇产业,是所有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标,将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的前体进行收集并以某种形式储存利用的循环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基于工业体系的碳捕集和储藏技术等,利用工业化技术将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捕集起来进行存储或作为碳循环产业(如利用CO2制造塑料)的原料加以利用,实现碳减排;二是基于生物过程的碳汇产业,如林业碳汇、渔业碳汇、草原碳汇等经济活动,这些活动实现了碳的固定和储存,并由此减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森林碳汇是最重要的碳汇产业,因为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超强能力。2000年以来,通过循环经济的广发实践,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一批成功的碳循环与碳汇产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碳循环与碳增汇效果。“十二五”期间,应大力推广这些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及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建立科学的温室气体管理制度,大力培育、示范推广碳汇和碳循环产业成功模式,建立和完善碳汇和碳循环产业的激励与扶持政策体系,实施碳循环和碳汇产业促进重大工程。
  • 摘要:低碳时代既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也给企业带来了众多的发展机遇。低碳能源是领先世界的机遇。能源低碳化是全球趋势,也是中国目标,中国发展低碳能源的意义重大,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企业需要对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进行战略思考和长远布局,在恰当的时机采取恰当的行动。在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时,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转型对于企业自身和企业所处行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政策法规的变动对企业经营环境产生的变革,以及国外游戏规则对企业海外资产运作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充分考虑现实条件约束,循序渐进、分步实施,避免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全球背景下,及时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必将成为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 摘要: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煤炭企业要想在自身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需要编好“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各项任务,争创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削减存量,限制增量,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做好“十二五”期间政府对煤炭企业节能最考核,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集徐州矿务集团转移转型发展要求、安全和生产工作、本单位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保证结构节能减排、技术(工程)节能减排、管理节能减排,三轮齐动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各级领导认识重视到位;依靠科技、依靠职工、依靠各级组织到位、依靠政府到位;考核到位、问责到位、考核结果运用到位。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内部节能减排政策体系;加强节能减排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节能减排管控能力;全面夯实节能减排基础工作;认真学习及时掌握和准确理解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知识等。全面控制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增量;抓好能源加工转换环节(如:电厂、洗煤厂),提高效率;降低产品单位能耗,特别是原煤电力单耗;树立标杆,开展工序能耗对标;细化分解落实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全面落实各单位(部门)、各级领导(各类人员)、各个岗位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全方位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优化发展工程(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组织结构优化、生产系统优化、经营系统优化等);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做好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发动全员参与工程;开展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科学编制及实施工程;节能减排宣传培训工程;节能减排制度建设及有效执行工程。力争地方政府及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徐州矿务集团上级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协会学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徐州矿务集团合作的所有第三方、徐州矿务集团员工家属及子女、徐州矿务集团周边社区、居民等的理解和支持。搞好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十一五”好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情况进行持续的创新;搞好本部和异地相结合,做到均衡发展;搞好内部和外部相结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外部资源;搞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习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搞好奖励与处罚相结合,既重奖也重罚;搞好节能减排与本单位党政工团中心工作相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搞好节能减排与安全和生产工作相结合,服务于安全生产,为安全和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搞好和经济发展中心工作相结合,服务经济发展、指导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共同提高;搞好和日常企业管理相结合,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搞好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有徐州矿务集团特色的节能减排企业文化。
  • 摘要:为促进绿色企业建设的发展,推广产业全程环保控制,积极倡导绿色文化、绿色设计,京东方致力于推行适合于企业绿色管理实际的“京东方企业社会责任-环境绩效考评体系”。要求在整个体系中强化绿色管控体系建设,包括:以生产绿色产品为宗旨;以改善生产工艺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和消除废物排放,生产的全程清洁控制,使用绿色技术为手段;以搭建绿色营销,供应链体系为基础;积极倡导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绿色人才培养计划等。
  • 摘要:在处理经济发展和资源能源的关系上,必须要走节约发展的道路。节约发展就是要通过集约利用能源资源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要走清洁发展的道路。清洁发展要求采用全程控制污染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要走安全发展的道路。安全发展要求发展应该以预防、控制风险和事故为前提、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保障。在总体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从不同的方面扩展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只有坚持节约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提高其利用率,才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这样,才能实现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只有坚持清洁发展,对污染进行全程控制,才能促进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实现节约发展;才能创造清洁、健康、良好、安全的环境,实现安全发展。只有坚持安全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自身健康,才能在开发人力资源的同时,节约物质资源,实现节约发展;才能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态安全的同时,注重污染治理,实现清洁发展。
  • 摘要:经作者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总结绘制了一张资源循环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直线流程示意图,旨在揭示生态良性循环和物能资源循环利用的自然规律,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会贯通,探索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路子,找准环境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切入点,提出了一些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引导人类能遵循大自然的基本法则,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矫正、创新和完善。对规范人类的活动方式和生活习性,改善自身生存条件,保持生态平衡有所帮助。
  • 摘要:本文结合一些国内外新资料,进一步提出:应该把推动煤地下气化产业化,作为转变我国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落脚点。煤地下气化是煤清洁利用的最好途径,因此,应该从源头上来治理污染,积极参加大力推动煤地下气化的产业化的行列。
  • 摘要:煤地下气化与地面气化相比,避免了物理采煤的污染,煤渣、煤研石留在地下,用管道输送煤气供发电和其他应用,不需要陆地运输和处理煤块,不会造成煤矿区的生态破坏。所生产的煤气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都低于国家对火电厂容许排放浓度。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制备化工产品及充填等措施使二氧化碳减排。该工程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及地面塌陷都可以防治。因此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联合循环发电结合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工程。
  • 摘要:低水平铅暴露对儿童的影响是近期儿童铅中毒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研究通过孕鼠饮水接触低水平铅,探讨妊娠期接触铅对子代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作用,并观察子代大鼠海马区GAP-43和NOV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孕鼠低水平铅暴露对子代神经毒性的机制,结果表明母体孕期低水平铅暴露,可使铅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海马组织含量升高,使子代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至成熟期时仍不能完全恢复;铅的这种神经毒性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发育期脑组织中GAP-43,NOV蛋白及mRNA表达,影响GAP-43、NOV参与的各项生理作用,进而可能损害仔鼠出生后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关。
  • 摘要:室内氡的来源有土壤析出、建筑材料析出、户外空气带入、取暖和厨房设备、天然气、地下水等。因此降低室内氡污染可以采取在建房或者购房前,可以请有关机构做氡气测试,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居民住宅一般不要建在富铀区和油气田高镭水流经区;不要马上饮用直接从地下取上来的水,不要将住宅建在构造带上,尤其是活动断层上。控制和隔离氡源,涂防氡涂料,堵塞或密封氡从地基和周围土壤、墙壁释放的通路。尽可能封闭地面、墙体的缝隙,对于平房的地面要尽量铺上非放射性水泥、地砖、白灰等,以防氧气从基底下向上逸散。采用自然通风,适当通风是排除室内氡及其子体的有效措施。居住者在不会影响室内取暖或降温时,采取适量通风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室内装修时,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尽量减少使用石材、瓷砖等容易产生辐射和氡气的材料,选用时应当向商家索取放射性检测合格证明;装修前,要对一些板材,如花岗岩、瓷砖等进行必要的检测;装修后应对全套居室进行总体检测和评估:在房屋装修后通风半月以上,才能住人或用于工作。已经入住的房屋,定期对室内空气净化(如空气过滤清新器);如果认为有氡气超标的可能,可以委托专业部门进行检测,针对检测结果请专家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 摘要:中国环境法治完善之路还相当漫长,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当务之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在环境法治理念方面,应当尽可能地使其中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具有可操作性,使其真正成为贯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效的法律基础。在环境立法方面,从宏观上,应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修订《环境保护法》,使之真正成为污染防治、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综合性基本法律;重视环境程序立法和环境民事立法;完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遵循先立法后改制的原则,改变由管理部门起草立法的方式,制定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好履行国际公约的国内立法工作。从微观上,应弥补法律空白,尽快制定急需的专门法;加强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及时修改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规定,并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规章;进一步重视经济手段,继续完善征收排污费制度,探索环境财政刺激、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责任保险、环境标志等制度。在地方立法方面,应明确地方环境立法的“合法”“合理”“及时”等原则,制定地方立法规划,完善立法程序,并确保环境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在环境司法和执法方面,可以修订《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以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公众参与环节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解决,监督环节建议各级人大切实执行《监督法》,履行该法授予的环境保护监督作用;制定《挂牌督办》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修改《立法法》,接见法院受理诉讼案件的机制,使立法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常态化。
  • 摘要:围绕建设百年承钢、绿色承钢、现代化承钢的目标,承钢一方面加快原有落后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蓝天绿地工程建设,努力探索适合于世界一流钒钛钢铁企业建设的节能减排途径.在现有污染物末端治理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环保管理由末端向源头控制转变的思路:组织污染普查,筛查出一大批通过加强管理,特别是通过生产、操作过程控制就能够减少甚至消除环境污染的问题点,进厂原、燃料环保指标普查,提出源头控制物料含硫量的要求,组织指向源头控制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强调各生产单位在污染源头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工作计划、考核的导向向源头控制转变,在管理程序和岗位作业标准中增加源头控制的要求,针对源头控制加强日查通报和巡查督办,组织了针对源头控制的大量技术交流,包括烧结烟气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余热利用的技术交流;钢渣高效利用技术交流;轧钢油泥利用技术交流;除尘灰高效利用技术交流等,开展以源头控制为目的的清洁生产审核。
  • 摘要: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就要加强基层环境保护,园区、社区要争做转型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竞争力、标准和出发点。园区和社区建设要全过程体现环境保护,这是居民幸福与否的保障。加强基层环境保护,为民众创造适宜人居住的美好环境,不但需要地方政府有这样的意识,更需要政府的执行力,需要政府进行产业优化和调整,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严格执行环境标准.
  • 摘要:水污染对民众健康的威胁就极为可怕,因为在人体生命所必需的水、空气和食物中,水是基础的基础。环境中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类等,往往都是通过受污的水和食物进入人体。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后,有的污染物会降解,有的污染物不会降解,而会在人体内存积起来,因此尽管每次进入人体时都不是很多,但长期积累则会使人体细胞发生畸变,降低活性,致癌,增加发病的机会等。因此保定市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下水污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水污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意识。坚决执行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对市区自备井严格管理,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监测,随时公布。大力加强污水处理,不断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污水排放,加强和完善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对排污企业,严格限期实行关、停、并、转、迁,对居民区的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和整顿。相关部门,成立水资源保护工作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协调联动,对污染严重的自备井彻底关停,并禁止在附近再打深的自备井。尽快建立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实现对饮用地下水水源水质的实时监控。加强地下水的管理和监测工作,查明地下水污染状况,制定和实施地下水防治规划,及时掌握水质情况,确保地下水源不受污染。自备井单位没有进行水质化验或发现有问题的应尽快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与水资办联系。解决污染物排放无序问题,做到先处理再排放,由于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难度大、时间长、费用高,因此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切断污染源。控制面污染源,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倡导使用农家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应对全市灌溉面积和污水用量加以控制,在自备井污染严重区内,适当采取清水灌溉。
  • 摘要:低频噪声对人体会产生压迫感,虽然对生理的直接影响没有高频噪声那么明显,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其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健康影响,次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是烦扰,而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在较强次声刺激时,可引起中耳压迫感、耳痛、鼓膜损伤、耳鸣及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失调、视觉模糊等。也有报道次声使血压、心律、呼吸出现异常变化。目前城市住宅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中的低频噪声的投诉越来越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标准还没有针对低频噪声的标准。所以在对城市居住区的低频噪声测量时,声级计的分贝数显示往往符合现行的有关噪声标准,没有超标。因此城市各级环保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城建设计规划部门、交通部门、房地产开发商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要尽快制定针对低频噪声的有关环境标准。重视城市的声环境保护工作,在各方面加强防护措施,保护妇女儿童、保护城市居民、保护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义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国际化和城乡一体化,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市,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对此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置于更加优先和突出的位置,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生态家园,全民参与,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认真落实环保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营造繁荣生态文化,在此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生态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生态建设必须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生态建设必须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保障,生态建设必须坚持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相统一,以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为起点,积极打造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煤炭工业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全面提高科学化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煤炭需求总量还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煤炭工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应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实施煤炭总量控制,加大绿色开采支持力度,推动生态矿山建设,加快节能减排力度,推动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推进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
  • 摘要:对于资源综合利用,首先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出发来提高认知,包括解决和理清在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上的哲学观、经济观、环境观、科技观、社会观和法律观问题。资源综合利用它把物质世界作为本原,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唯物史观也反映了现代哲学关于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它是通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总结资源利用的经验和教训,由基层人民群众和技术人员逐渐摸索出来的具有真知灼见的实践经验,加之管理者和理论家的总结概括所确立的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方法。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标和前提,利用延伸资源的价值,并通过这种延伸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是最有效的环境保护手段之一,也是根本的途径之一,从科学观和社会观上看,资源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地位,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为科技工作提供平台和实务,避免更多的技术研究只停留在实验室中,最终成为文物或者垃圾,真正的科技成果应当在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展示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摘要:三峡水库综合管理的库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了三峡水库综合管理体制和机制,组织开展了三峡水库各阶段蓄水前库底清理,大力实施了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加强水库资源合理利用的监督管理,强化系统监测和科学研究,提升水库监管能力,树立生态三峡理念,创新生态建设模式,强化和创新宣传教育,凝聚公众环保共识,基于此,还应坚持“统一、协调、权威、渐进”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治库,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三峡,继续加强水库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拓展和持续发展三峡工程巨大综合效益,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 摘要:洨河污染对流域内环境造成破坏,给居民生产生活及健康造成一定不便与威胁,文章分析了洨河污染的现状、对沿岸农作物、沿岸居民生活、水中生物的影响,分析其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的原因,建议制定治理方案。政府是洨河治理的主要决策者,因此政府应在洨河的污染具体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整体且可行性较高的污染治理方案与目标。根据不同河段污染情况,对有关县政府提出相关河段的整治要求。洨河可分为鹿泉段、石家庄市区段、栾城段、赵县段和宁晋段。洨河的治理需要沿线各段的密切配合,因而各县县政府根据市政府有关治理方案整体要求,要针对本辖区河流污染情况,制定本县具体治理方案。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主要领导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流水环境质量负责,对洨河实行分段负责,分段治理。科学治理方案。对洨河的治理方案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沿河各县都应切实可行。治理目标要明确,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所区别。在治理的同时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工业与新型农业。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系统。在污染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如石家庄市、窦妪等污染集中工业区要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可视当地工业区规模而定。治理方案要切实得到实施。对洨河治理方案一经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响应,确保河流治理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加强部门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府监管和打击力度。对污染较大的企业给予限期整顿或强行关闭。对偷排、乱排现象予以坚决打击。防污与制污相结合,推进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恢复河流自然生态功能,推进河流生态化改造和水生态修复工程,把洨河打造成亲水型、现代型生态河。
  •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概述与工业应用有关的废水再生与回用的要素。介绍了有关水回用的术语以及工业水回用水质与处理的综述。列举了把再生城市废水用于循环冷却塔、工艺工业用水的例子。废水再生与回用是可持续工业发展计划的有效工具。它可以提供三个主要好处:替代现有淡水资源功用;减少水的消耗量;减少废水的生成以及相关废水的处理费用。再生水合理利用不但能有效地保护水资源,还能为工业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生城市废水用于冷却塔是最为成功的工业水回用之一。
  • 摘要:农业污染主要有以下途径:人、畜、禽粪便污染、化学肥料、农药污染、垃圾污染、焚烧污染、植物污染等,因此防治农业污染需要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广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展,形成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管理体系。坚持全过程系统控制原则,选择优良品种和优质外源投入物质,采用科学种、养方法,坚持农牧结合、合理规划,实现种养平衡,探索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加强养殖业废水净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污水治理与风险防范设施,按照环境目标要求建设排水净化设施,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业污染治理技术模式,分阶段实施农业污染减排经济补偿政策。
  • 摘要: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建议大力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前提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从根源上解决农业污染的问题。建立健全的农村环保机制。面临农村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只有把农村环保的基本体系都建立起来了,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农村的环境问题才有可能稳定、有序、迅速的开展,并取得成效。建议拓宽投入渠道,引导社会和金融资金进入,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投入,保障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确保到“十二五”末,广大农村群众都能喝上安全的水。加大城市周边、城乡接合部、重要水系、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垃圾处理设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广经济实用的处理处置技术和方式。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积极推广“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离舍、厕所、日光温室)”“畜-沼-果(菜)”等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和生物发酵零排放养猪技术,确保到2015年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
  • 摘要:构建全民参与行动体系,有利于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水平,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发展进步,公民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对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影响,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有利于推动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维护公民环境权益。因此建议加强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的整体研究,包括领导带动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品牌项目体系、社会组织体系、制度规范体系,明确环境保护部门职责,加强对全民的参与社会行动统一领导,继续加大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扩大覆盖面,增强有效性,创新宣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环境宣传活动,创新工作机制,把环境教育纳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各个阶段,培养公民理性分析判断环境问题的能力,引导公民有序参与,加强品牌策划,重点推出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公共环保参与行动,加强规范指导,积极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为公民广泛的环保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法律保障。
  • 摘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的是,政府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提供或组织提供一定标准的标准(标准具有阶段性、动态性)、基础性的公共服务,使不分地域、不分城乡、不分阶层的社会公众逐步享有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环境公共服务,完善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辩证把握四个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范围标准与财政承载力的关系,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环境质量均等化的关系,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力均等化的关系,完善政策机制,大力提升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 摘要:文章选取国家层面的环境教育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巴西、日本、菲律宾和韩国这五部环境教育专门法律为比较对象,主要比较的方面包括立法背景和目的,对环境教育相关机构的规定、主要的环境教育制度和对环境教育的经费支持几个方面,结果表明,首先,明确和规范政府在环境教育中的责任和确立环境教育管理机构是环境教育立法最重要的目的,它既能保证环境教育责任落实到位,也有利于各相关机构间合作机制的建立,而这种合作机制是保证环境教育顺利开展的必需;其次,各国的环境教育法都非常关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并出台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制度,这说明人力资源无疑是环境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各国环境教育法对此都给予了规范和保障;再次,各国环境教育法中都有涉及环境教育经费问题的条款,但大部分都只是表述为原则性的规定;最后,各国环境教育立法都是以大量的环境教育经验的总结为基础的,无论是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是巴西、菲律宾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它们的环境教育法建立之时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实践经验,否则法律所建立起来的制度是无法实施的。
  • 摘要:首先笔者认为环保部会同6省(区、市)区域大气污染的防治采用联防联控机制的战略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当时是为奥运会大气环境达标,所采取针对性的应急联动措施—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而且是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所取得成功。通过北京奥运会的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国家环保部总结出一个好经验,那就是在各城市常态下必须要进行区域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并且必须采取严格的检测维护(I/M)制度来实现机动车污染控制,其包括合适的检测程序,根据排放标准设定必要的检查内容;对不合格车辆和污染控制技术超“服役”期须实施强制维护和其他强制机制;加强检查诊断维修的程序管理和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维护维修技能培训;建立检测数据收集和定期的质量考核;对车种和车龄进行优化,注重老旧车的检测频率;对检测员和维护维修工进行技能培训;建立M站为主的技术产品配送体系,采取直接的采购,减少中间的环节,以降低成本,确保技术质量和安全;进行周期性的评估以及解决问题。
  • 摘要:对于环境法公共性的揭示,是为应然性的环境法确立一个评价标准,其目的在于将之作为一种基础导向,对我国正在酝酿修改的环境法予以价值上的关怀,并以此来关照与衡量现行的环境法制度规范,进而为环境法的修改完善提供参考方向。建议环境法立法理念应回归公共性,明确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并使之可操作。赋予公众实际的环境参与权,对政府环境管理的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并将政府环境信息责任法定化。
  • 摘要:笔者认为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六个主要问题:规定管理体制过于抽象、限期治理制度存在问题、缺乏建立和健全环境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罚款设定方式及其问题、机动车排放监管失控、立法内容偏于原则化,缺少可操作性。因此建议规定由环保部门行使限期治理的决定权;规定按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行使决定权。大型企业的限期治理决定权由省级环保部门行使;中型企业的限期治理决定权由市级环保部门行使;小型企业的限期治理决定权由县级环保部门行使。在立法上必须建立和健全环境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促使环境行政机关恰当地行使权力,从而改善环境法律的实施状况。经济刺激手段等。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现有的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法律法规,改变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偏“软”的局面,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在我国现阶段建构防范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法律体制应考虑如下法律制度: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标志制度、汽车召回制度等。在修订大气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便突出重点,与时俱进,审视现行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和缺欠,兼顾需要与可能选准修订重点范围,加强领导,集中精力,扎实推进,力争圆满。
  • 摘要:笔者在基层环保工作了20年,认为县级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建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环境法治意识,健全环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增强执行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领导对当地环境质量负责制,加强环境执法人员管理水平,提高环境执法人员素质,完善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能。
  • 摘要:在未来低碳经济的时代里,商业银行作为资金配置和金融服务的中流砥柱,既有责任,又有机遇;既有希望,又有挑战.因此建议,依托经营转型,打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绿色银行”,首先,深入分析低碳行业的产业形态、技术特征、发展规律,完善绿色信贷的业务模式,推进信贷结构的低碳化转型。其次,根据国家的区域发展定位以及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的特征,制定碳金融业务的特色发展路径,有助于区域分支机构的梯队发展。最后,加大碳金融业务和产品的创新,实现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服务中介的转型。
  • 摘要:环境经营,是指把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环境保护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的企业经营活动。基于此,宝钢确立环境经营为推进二次创业的长期战略,其经营战略的基本构架共有四个重要方面:一是在纵向发展阶段上确立钢铁主业三个逐阶提升的核心层面作为推进主线;二是在横向系统覆盖上构建环境经营的价值链体系和绿色产业链,形成核心能力;三是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和循环经济,形成环境经营的关键支撑;四是建立并完善环境经营的决策与管控体系,构筑软实力支撑平台。
  • 摘要:环境风险事故的不断发生,造成资源生态损失严重,这显然与科学发展观大相径庭。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强化环境风险事故的防治,强化政策法令明确事故责任,强化本质安全,强化硬件设施,引入保险机制,强化近早防护和事后处理,强化经济增速的风险驾驭能力,强化信息公开与应急救援,强化安全事故与环境事故联防联控,强化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才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提高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
  • 摘要:只有深刻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内在规律,以减排增效促发展、以机制创新谋突破、以强化监管筑根基,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手段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在探索环保新道路上取得新突破。为此需要做好减排增效的“加减法”,进一步把握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规律。定好为政施策的“基准线”,进一步把握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的规律,铺设防控污染的“监管网”,进一步把握环境保护保障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断加大政策推动力度,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约束机制。不断加强优化发展举措,进一步深挖重点行业减排潜力。不断提升环境监管实效,进一步发挥减排工程效能。不断夯实环保基础能力,进一步拓展综合减排空间。只有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沿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按照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深入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联系,抓重点、促深化、强突破,才能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才能更好地完成“十二五”环保任务目标。
  • 摘要:“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环保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承担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为此,必须要加快环保体制机制创新步伐,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因此建议横向整合和优化部门环保职能,探索大部门管理体制,强化体制纵向结构,探索垂直管理体制,健全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环保派出机构体制建设,形成服务于社会管理并有利于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环保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 摘要:目前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类型,第一种观点:一元说,即将起诉主体仅限为检察机关。第二种观点:二元说,即将起诉主体仅限为检察机关和公益团体。第三种观点:三元说,具体可细分为三种观点。将起诉主体限为检察机关、环保部门和社会组织,公民被排除在外。将起诉主体限为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把环保部门排除在外。将起诉主体限为环保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把检察机关排除在外。第四种观点:四元说,即认可公民、社会组织、环保部门和检察机关的原告地位。多数学者持此观点。第五种观点:其他学说。笔者以为,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至少需要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如下几个问题:起诉主体范围的确定,即哪些主体可以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如果存在多个起诉主体,各起诉主体的优势和劣势的区别;多个起诉主体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主力军;不同起诉主体的适用场合的不同。
  • 摘要: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不仅关系到环境质量的改善,而且关系到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华北辖区的区域和行业特点,要从加强对涉重金属企业的监管入手,促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加强涉重金属行业的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建设。全面深入调查重金属污染现状,摸清底数。继续强化环境监管力度,形成治污合力。加大对企业的监测力度,规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大力推进重金属企业集中工业园区建设,实行集中管理和排放。加大科研力度,创新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法。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
  • 摘要:本文在回顾国际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投资的发展进程基础上,分析可持续发展投资的环保效果及作用途径,结合我国环保特点对我国资本市场推动可持续发展投资进行探讨.实践表明,通过推广可持续发展和责任投资的理念,完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和信息披露制度、编制可持续发展指数、开发社会责任基金及相关金融产品等多种途径,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监管部门、市场运营者、投资者、企业和公众等利益相关方对上市公司环保问题的重视,形成基于市场作用下的上市公司绿色环保长效机制,从而降低环境风险,在保证投融资长期收益的同时实现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这也符合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
  • 摘要:针对目前天然湿地面积逐年大幅锐减,功能严重退化的现状,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湿地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观念上,由注重开发利用向保护与利用并重,保护优先转变。在认识上,要由无用向重要生态系统转变。在行动上,要由随意侵占,无序开发向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转变。在规划上,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湿地资源。在设计上,要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和文化内涵,把民族特色、文化韵律、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在管理上,加强湿地执法力度,通过有效的组织领导,尽快解决保护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经费上,要加大投入,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在基础建设方面,地方要逐步解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不顺,各项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同时,要围绕产业发展,着力发展湿地生态经济。除了大力发展“四水”产业外,野禽驯养繁殖、水生植物的引种都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应常抓不懈。也可围绕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湿地保护效益,湿地生态系统是独特景观,单从旅游的经济效益来讲,湿地生态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同类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作为湿地生态景观的沙湖、沙坡头、黄沙古渡、阅海、黄河生态园旅游资源优势明显,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引起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湿地保护科学技术含量,开展湿地与气候变化、水资源安全、生物安全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持,科学、合理、及时地解决湿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摘要:淮河源即淮河上游源头区域.行政区划包括信阳市商城县、罗山县、新县、光山县、浉河区、息县、淮滨县、潢川县、固始县、平桥区10个县(区)及南阳的桐柏县,其物种资源丰富,且生态保护卓有成效,但是环保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严重不足,生态产业亟待扶持,生态补偿机制尚须完善。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步伐,实施全球环境基金赠款《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制定完成《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将提请省政府和国务院审核、批准实施这一规划。如能将淮河源的保护与建设提升到类似三江源保护的战略层面,在投入、项目、规划等方面予以倾斜,进入国家“十二五”重点投资,这将是我国环境与发展的重大成果,必将惠及子孙,影响深远。正在进行的《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将围绕淮河源区域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包括环境污染治理与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生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态友好土地利用,可持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监测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迫切需要国家给予重点支持,以加快淮河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步伐。
  • 摘要:针对目前运城市的污染行业特别是冶金、焦化、电力、印染、造纸、建材等重污染行业的过快发展和相关环保产业发展的严重滞后与不足等现状.加快发展并做强、做优环保产业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因此需要切实将环保产业摆在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的高度,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加大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构建环保产业发展平台,落实与完善财税、资金支持及价格体系,培育和建立有利于发展环保产业的投融资保障体系,构建与环保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激励与保障体系。
  • 摘要:科学发展观指引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生态经济学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高成就的目标。
  • 摘要: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观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运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发挥科学技术在资源、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与完善国土与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和基于数字地球理念的资源环境信息技术平台,全面系统地认识自然过程和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及人类自身发展影响的客观规律,为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整治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创新环境优化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积极开发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的高新技术,发展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和新的替代能源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在全民中形成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提高全民参与保护、开发生态环境自觉性的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摘要:发展与生态高度融合的产业成为中国在低碳时代发展经济的一种必然和现实选择。包括泰达环保在内的中国诸多企业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泰达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泰达环保公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坚持做好引进技术的吸收和利用,将其融入自己的技术体系,从而掌握了垃圾发电的核心技术,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源。除此之外,泰达环保还致力于开展前沿的国际性环保合作。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泰达环保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建议首先,应提高企业环境道德水平,其次,应当改变环境管理思想,由传统的行政强制转为以市场引导为主,最后,应建立健全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督机制。
  • 摘要:文章探讨的是绿色发展的企业责任问题.现阶段企业社会意识欠缺,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执法薄弱。因此在政府方面应保障可持续发展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引导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双赢”,完善相关立法督促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企业方面,建立绿色发展的意识形态,形成绿色发展的经营模式,建立清洁生产体系,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建立企业环境监事制度。社会公众方面,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使公众及其代表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一定途径、方式和方法参与环境保护,以保护自己合法的环境权益,公众可以对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行为、对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保护环境安全,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
  • 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很高的环境保护目标,作者以为重要的是在行为设计时(包括政策设计、管理措施设计以及财政经费使用的设计等),要明确的、坚定的以“三生共赢”的原则为准则来取舍。“三生共赢”的原则指每一个社会行为在行动前和行动过程中,都要以生态改善、生产发展和生活提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共同实现为最高的甚至是唯一的衡量标准。社会是形成了稳定的分工合作有秩序的人群。自此,人类的一切行为,包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和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大都要受到社会秩序的规范、影响和控制。一种社会秩序使人类的行为导致生态、生活、生产三者分裂和对立,另一种社会秩序可以使人类行为导致生态、生活、生产取得共赢。可见,要将“三生共赢”的准则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称建立了这种新秩序的社会为“健康社会”。
  • 摘要:企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中国目前没有为企业设定温室气体减限排指标。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企业的志愿行为。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志愿行动,既有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也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来实现。利用森林碳汇减排,实际是帮助企业未雨绸缪,超前储存碳信用,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一个“减排缓冲期”,即为企业降低能耗和研究节能减排新技术赢取时间,更是为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取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企业参与营造林所获得的碳信用指标,除了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暖作贡献外,还促进了森林植树的恢复和国家生态建设;企业在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的同时,实际也是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潜在投资。另外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建立和运行,为中国企业和个人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搭建了平台。碳汇基金会独特的运行模式,有利于推进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我国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加快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协助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发展。
  • 摘要:当前环保体制、机制的障碍已经制约了我国环境保护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综合决策和议事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力度,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 摘要:化学品环境管理目标是制定化学品环境管理法规的前提。根据国外经验以及我国实际情况,化学品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可归纳为:“减少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排放”。其风险防控手段可分为命令控制、市场激励、技术手段、协商和解等。其立法应阐明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目标,规定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范围,对象,以及管理原则和手段,明确各相关方的职责。规定认识和识别化学品危害性的过程,规定各方对于数据提供和处理的职责。规定数据产生的规范性要求。通过数据处理对化学品进行分类,提出不同类别的化学品名单,实现对化学品的不同管理。规定对化学品的控制与引导,对明确有危害并且有替代的化学物质采用逐步淘汰;对危害性质还不明确或者危害性质明确但暂时还没有替代的化学物质,采用市场手段控制其风险。推行绿色化学,强调科学技术解决风险。规定监督实施的内容,明确利益相关方之间或者内部的监督体制,如上下游企业之间,原料和产品的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监督;政府不同部门间信息的相互沟通与合作。
  • 摘要:面对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现状,环保工作应广泛深入地持续不懈地在全社会进行节约和环保的宣传教育,把在全社会倡导低碳消费方式作为宣传教育的一个重点,大力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制度,严格司法执法,各行各业都要认真一手抓节能减排,一手抓调整结构,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改善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实行政府职能,搞好节能环保。
  • 摘要: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关键是要提高碳竞争力。对于中国而言,低碳革命是一场刚性约束的革命。与污染物减排不一样,它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全方位的,不可能脱硫那样,设施一上硫就除。减碳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面看只是碳的约束,但客观上推动的,是结构、技术、管理、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革命性调整。以前的中国经济发展依靠的是高耗能、高排碳、高污染实现的,现在证明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从这个意义上说,减碳是我国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减碳是一个过程,需要稳步推进,评估绩效。通过中期评估,可以找到存在的问题、挑战在哪儿、需要采取什么措施,以达到期末规划的指标。指标考核机制被认为是推行节能减排的有力工具、手段。依靠市场运作,规范市场行为,把各种目标以公开透明的形式公布于众,让责任单位受到社会、媒体、政府的多重监督,依靠体制、机制保证完成减排指标。
  • 摘要:产业生态化是21世纪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生态型循环经济。基于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产业发展需求,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传统产业的生态转型;创建和推广新兴的生态产业模式;完善产业生态化技术支撑和制度体制。针对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按照产业生态学要求,严把企业入园关,不断完善生态产业链。创造有利于促进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良好政策和体制环境。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纳入未来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战略中。将“十二五”减排指标、重金属污染、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法排污。逐步建立科技支撑平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再到园区管理部分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大力发挥技术创新,使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不同产业,不同生产环节的低碳技术,推广先进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连接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及回收处理、绿色在制造技术,将技术创新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建筑、交通等,形成良好的技术带动革新的技术支撑平台。
  • 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保护并不断增加林业储碳量,积极行动并逐步规范碳汇造林,发挥基金会平台优势,开展多领域合作,从对企业负责角度出发,规范碳汇造林项目操作流程,明确基金运作方式,严格把控碳汇量审定与核查程序,保护捐赠者的权益。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绿色低碳发展是时代趋势,是必由之路,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公众的参与。尤其是,企业是生产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子更需要广大企业来支持和参与。因此欢迎广大企业投身发展碳汇林等生态建设中来,将自己的事业融入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者、受益者。
  • 摘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大庆“十一五”环保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工作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生态文明战略思想,以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加强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环境队伍能力建设,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以编制完善环境规划为龙头,全面谋划环保思路,以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为主线,全面推进污染减排,以环保模范城市复检为契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以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为先导,全面提高监管水平,以环境民生工作为切入点,夯实环保基础工作,以创新管理方式为突破,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
  •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突发环境事件仍呈高发态势,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环境应急管理历史地提到了重要战略位置,承担着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和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双重任务,因此要求必须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创新精神扎实推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加强预案管理,完善应急法制,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应急体制,推动部门协作,引领机制建设,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应急能力,依法调查究责,落实各方责任。
  • 摘要:所谓建筑垃圾不外是这样几种:旧墙体,包括实心砖、空心砖、轻质砌块,还有一些土坯墙、干打垒土墙等,混凝土构件,包括梁、柱、楼板、楼梯、地沟盖板等,屋面材料。珍珠岩等保温隔热材料、油毡沥青等防水材料,砂浆抹面材料等。对于那些土坯墙和干打垒土墙,应该单独拆扒,严格与碎砖瓦砾分开堆放和装运。保持好这堆净土,运到市郊、农村造田。也可以成为市郊建暖棚,盖畜舍的重要原材料。对整体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应在结点处切割,然后根据其承载能力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使用。也可以当成砌筑材料按照其宽度用在基础或墙体上。油毡沥青应该充分收集,可以当做燃料使用。其燃烧产生的热量高于煤炭而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不比煤炭多;对珍珠岩等保温隔热材料,应小心与砂浆抹面层分离,然后重新装袋码放,重复使用。
  • 摘要:光伏并网逆变器接入配电网后,会带来各种扰动,影响系统电能质量,主要体现在电压闪烁和谐波、电压脉冲、浪涌、电压跌落、频率偏移、瞬时供电中断等动态电能质量问题。这就对将来逆变器提出了支持电网智能调度、支持微网运行控制、兼容远程监控等要求,运用有功调节和无功补偿技术、低电压穿越(LVRT)技术、潮流控制等技术。
  • 摘要:公认的国际海洋法公约是人类建设“和谐海洋”的法律保障,海洋资源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振兴中华必须陆海统筹,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仅现已查明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能源的资源量就足以满足人类消费几百年。而且海洋蕴涵有丰富的铀资源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氢同位素—氘和氚,此外海洋还有丰富的风能和潮汐能。海洋矿产资源也是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海洋资源。在我国开发海洋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性质的长远而持久的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大力传承和弘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技攻关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成功模式,建立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从国家层面将相关部门、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国家深海开发重点公共实验室和重点公共实验基地,形成“战略联盟”;要在实践中锻造出一支业精于专、勇于奉献、业务过硬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还要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深海资源开发国际合作及交流平台,积极引进吸纳海外知名的综合人才和专门人才参与研发;及时掌握世界前沿动态,适时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组织骨干力量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当今是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新成果倍出的时代,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会,创造奇迹,走出一条“集成创新”行之有效的好路子,要努力学会在技术和装备上将国内外各领域、各行业的最新成果集成于深海开发的技术和装备中(包括某些航天技术和装备),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创新模式,以实现我国深海开发跨越式发展,实现国家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尽快步入世界深海资源开发的先进行列,尽快形成一批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海洋创新型战略新兴产业。
  • 摘要:世界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能源需求将与日俱增;未来的能源生产必须变盲目、无序为有序、由不安全逐步走向安全,最终实现能源清洁、多元互补和综合利用。煤是我国能源的主体,针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事故频发等现象,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传统煤的生产、利用方式。经调研认为:“大断面、长通道、两阶段”煤地下气化新工艺是煤炭产业革新的好形式。其将在地下采固体煤变为在地面采煤气。减少煤炭的生产环节,节约生产成本;将煤渣留在地下,煤气运输比运煤方便、不污染环境。清洁又环保;基本上解决了地下采煤常发生矿难的问题。生产很安全;生产出来的煤化气(H2,CH4,CO2,SO2等混合体)经过分馏,分别回收、利用,使C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到最低,彻底地解决了减少CO2排放的问题。经济兼环保;煤化气中的氢含量达到50%-65%,是清洁、廉价新能源—氢的新来源;可有效地提高煤资源的利用率(薄层煤、埋藏大于千米的深层煤、被废弃在坑道中的残留煤都可利用)。
  • 摘要:核辐射放出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其中,α射线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人体危害却很大;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射线和β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较远.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因此不要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如在实验室中);挑选装修用的陶瓷砖和石材要特别留意其放射性指标,超标的不用;民房不要建在高放射本底的岩石、土壤上;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排除加热水、天然气燃烧、建筑装饰材料放出的氛:尽量避免各种辐射剂量(比如CT扫描)等。核事故发生后可以选用就近的建筑物进行隐蔽,并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根据地方政府的安排实施有组织、有序地撤离。当判断有放射性散布事件发生时,切记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采取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食入污染的食品和水。另外核突发事件引起的公众社会心理影响和效应是非常显著的,表现为心里紊乱、紧张、压抑、焦虑、恐慌和长期慢性心理应急,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还可导致正常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混乱,造成严重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 摘要:环境信访受理量呈现递增趋势,可以说是由诸多因素决定,既有污染源数量增多、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客观因素,也有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等主观因素。这里主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审批制度、环境信访特征等角度出发,研究决定环境信访的客观规律,为开展环境“信访减量”工作寻找依据和突破口。通过研究,建议是通过采取“釜底抽薪”和“扬汤止沸”的方式,既从制度和源头进行杜绝预防,减少并消除环境信访隐患,又从环境信访现状出发,及时办理不拖拉,彻底办理不留根,回顾办理不松懈,减少环境信访多投和重投的数量。具体措施包括监察审批有机结合、消除隐患提前排查、及时彻底办结信访、跟踪督察强化成果。
  • 摘要:中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一部《化学品管理法》。所以,现在咱们国家化学品泛滥,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就是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立法,管理不严、管理不系统。但是《侵权责任法》第九章规定了“高度危险责任”。高度危险责任是指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这里就涉及危险化学物品属于高度危险物,要实行无过失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八章规定了环境污染责任,在此立法当中,可以看到,既没有故意和过失,也没有要求说违反法律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要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68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因此化学企业始终要把预防放在首位;始终履行高度的注意义务;与人合作时,要了解合作伙伴的真实能力,不能为降低成本而与不诚信和无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合作;要有应急方案,一旦有事故,不打无准备之仗;向环境法专家咨询,了解应对之策;参与立法,争取在立法中反映利益诉求。
  • 摘要:作为一个民营环保企业,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在面临的新课题.环保企业的发展有很多外部及内在的因素,但重点无非有三:一是政策导向,二是市场需求,三是技术进步。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环保问题,积极鼓励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被公认为当前的朝阳产业,一大批拥有高新技术、社会责任感的环保企业得到了快速壮大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把节能环保列为七大新兴产业的首位,并给予了绿色税收、绿色信贷等很多扶持的政策。随着社会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特别是企业家朋友发展理念的转变,工业点源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和控制;从2010年开始,百纳公司不光是在水处理的设备、工艺、技术上下工夫搞新产品的研发,成功开发了大通量微滤膜,另外,在固废处理的研发上也取得了跨越式的突破。
  • 摘要:湖南莎丽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强化自身在竹纤维行业中的地位,继续做大竹纤维文章,首先,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主要表现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又主要是调特色、调规模、优化生态环境等。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无毛羽竹纤维制品作为高科技技术条件下的新型纺织品,是特色创汇产品。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农产品加工的扶持力度,而纺织加工业属农业产业化的领头雁,无毛羽竹纤维纺织品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其次,从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民致富的角度,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入世”以后,大宗产品相对过剩,竹子种植效益下滑,农业和农民增收难度更大。该项目的实施,可以随着竹纤维环保型保健袜的大量销售,使竹子的价值得到大幅提高,带动益阳市竹产业的大力发展,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增加财税收入的优先途径之一。再次,从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需要进行产业升级。本技改工程引进最新国际、国内先进设备,充分挖掘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以竹纤维做原材料,加工制作无毛羽竹纤维袜类等高端产品,届时将增加500个就业岗位,使农户人均收入增加600-1200元,进一步造福农民,服务益阳经济。最后,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角度,需要进行产业升级。面对市场,公司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为了把高科技生态保健袜做得更好,以顺应世界新潮流,公司决定抓住眼前的发展契机实施技改,一是淘汰老化设备,提高现有生产线的节能减排和高效生产;二是改造和扩建新的生产线,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迅速抢占国内外市场。
  • 摘要:天津市南开区有长达十余年的社区环保课堂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知识的平台;有五年以上持续运行ISO14001管理体系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南开区政府从2005年起,积极倡导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实现法治化、制度化、程序化的长效管理的机制。通过社区环保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和社区环保实践活动,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并具有可操作、可推广的实用型项目。通过指定项目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进行全员培训,制定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技术路线,加大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搞好社区环境管理培训,建立社区环境管理体系,组织低碳环保活动,创建环境友好型社区。
  •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能够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并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长距离迁移,对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POPs大多具有很强的毒性,能对人体造成多方面的损害。还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通过模拟机体内源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干扰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对女性导致生殖器官结构的改变;引起机体激素水平的改变;导致妊娠出现异常及不良妊娠结局。对男性,POPs可影响精液质量,精子染色质和DNA等。POPs对雌性生殖能力的损害机制,主要集中在:干扰雌激素的合成、分泌、代谢及结合。干扰卵泡的发育。损伤卵母细胞。POPs对男性生殖力的损害可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通过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反馈调节系统的损伤,干扰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从而导致生殖异常。损伤睾丸的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破坏精子形成的微环境,从而影响精子的发生。对成熟精子造成直接损伤。因此,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归及健康效应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的履约提供技术和理论参考,而且也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 摘要: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中国联通不断探索和实践,在国家的绿色发展事业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中国联通认识到,在高度重视自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同时,还应将所掌握的信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去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信息化服务是促进社会节能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可以产生巨大的节能减排效果。遵循“立体环保”的理念,中国联通集成公司从信息化助力资源节约,信息化助力效率提升,信息化助力管理升级这三个角度将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深化运用到社会节能环保中。
  • 摘要: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十二五”污染防治工作要把握预防优先、防治并重、强化减排,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监管,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探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具体应编制发布并全面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强化水质考核,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力度,建立跨省界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努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加强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逐步开展耕地污染治理,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继续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化学品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 摘要: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是环境责任保险的一种,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完善我国饮用水源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制度,应加快建立我国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选择强制责任保险为主和政府引导的任意责任保险为辅的模式。由政府出面促使各保险公司联合承保,给予保险公司优惠的税收政策,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保险费率、承保范围、保险索赔时效、责任限额等问题。
  • 摘要:据调查,华北地区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污染元素主要为总硬度和矿化度,其次为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和氟化物。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严重,特别是河北省的沧州市和廊坊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渗坑式排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针对日益严峻的华北地区地下水环境形势以及农村日益严峻的渗坑式排放污染地下水状况提出治理建议,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乡镇政府,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规划力度,开展农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要综合考虑各村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经济基础、村庄分布及资源环境的现状,合理选择建设地点。能多村共建的则多村共建,避免单村实施,造成重复建设,增加土地成本和维护管理成本。技术层面,华北地区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处理,对于集镇生活污水,应主要采用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方式,而对于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的农村,选择适宜的技术运用分散式的污水处理设施则更为合适,另外,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时,应该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村庄、地形、投入资金废水水质排放要求等因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长期的效益与广大的市场,必须动员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针对当前处理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低能耗、低投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分散型污水资源化处理技术,适合华北农村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资金层面,加强协调,落实资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资金筹措坚持以乡镇为主,并按照“以奖代补”政策积极申请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的统筹工作,落实配套资金。同时,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建立鼓励机制,加大项目的招商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吸引集体经济、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的生活污水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 摘要: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目标,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力度,发挥其吸碳固碳放氧作用,就是对“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最有力的响应,就是最大的“碳汇”能力建设工程,就是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为此,建议增强保护水土资源意识,坚持减排吸碳两手抓,重视绿色建设,发展典型引路,北京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新理念为指导,开创性地推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新举措,实行“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的做法,整合并优化水利、水保、农业、林业、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先进技术和资金等,效果明显,深受群众欢迎,其发展前景广阔。建议尽快制定国家生态补偿法规,明确企业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主体责任,以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推进。建议争取把碳汇与水保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在异地加快综合治理,加大种树种草力度,营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林草植被,并实施以封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措施,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的力量,坚持“小范围治理、大面积保护”的方针,大面积恢复、保护植被,做大做强吸碳固碳放氧的碳汇能力建设工程,改善环境,以扎实有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 摘要:由于渔业和水草资源量的大量减少等原因,造成水库水体富营养化,为加强水库的生态管理,维持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保护饮用水源,增加水库大水面的综合生态效益,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议根据水库水生态现状,认真做好保护水库水生态系统平衡的科学论证,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水库生态管理的技术措施,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合理增殖放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依法取缔食草性鱼类为主的围栏养鱼,禁止投饵式养鱼,开展水库清淤,规范放生行为,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水位,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质监测,加强库区周边的环境整治,取缔点源污染。
  • 摘要:水是生命的基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而地下水盐污染使得水体中钠离子的含量逐年上升,就会造成人们被动吃盐,而导致患病。医学已有定论,过量摄入钠离子,会导致并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患病的概率。通过研究GB 1576-X001《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的误区是导致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化肥的使用也是地下水含盐量逐年增高的原因之一。经过作者和各位同人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工业锅炉水质》标准终于在2009年3月1日由强制性标准修订为推荐标准。到目前为止,该标准仍然存在三大误区,按这个标准设计的供热采暖水系统必然存在设计理念上的误区,在导致高能耗、高水耗、高设备维修量的同时,也必然会导致地下水日益严重的盐污染,因此地下水盐污染的防治任重而道远。作者建议长远规划产业结构,实现低碳经济,坚决砍掉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和企业,尤其是资源出口型生产企业,科学规划城市化进程,禁止煤炭出口,开发电厂节能、节水、环保措施,石油行业应选用先进水处理技术,筛选使用无污染、节能的新工艺新产品。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