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土壤与肥料》 >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氨基糖动态变化特征

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氨基糖动态变化特征

         

摘要

分析肥料施用及肥料与秸秆配施后土壤氨基糖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动态变化和研究微生物来源物质的转化迁移特征,这对研究土壤有机质循环和 C、 N 截获有重要意义,这也可为研究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 SOM) 转化和积累的动力学过程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依托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野外生态站进行田间微区试验,选取化肥 [ ( NH4) 2SO4] 和化肥+秸秆 (玉米秸秆) 配施两个处理的0~10和10~20 cm层次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取样时间分别设为播种前、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成熟期,本文通过分析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氨基糖氮的动态变化以揭示土壤 -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土壤肥力的调控.单施化肥处理在0 ~10和10 ~20 cm两个层次下土壤总氨基糖氮总体呈下降趋势,从播种期到灌浆期0 ~10 cm层次3 种氨基单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胞壁酸) 氮也都表现出下降趋势.秸秆配施处理下0 ~10 cm层次与单施化肥相比氨基糖氮含量低.两种处理下均表现为在拔节期时10 ~20 cm 层次真菌群落比细菌群落占优势,而0 ~10 cm层次细菌群落占优势.从吐丝期到灌浆期,单施化肥处理下细菌群落强于真菌群落,而秸秆配施处理下真菌群落明显强于细菌群落.土壤氨基糖在作物不同生长期作为碳氮源可以被植物和微生物有效利用.秸秆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代谢类型发生变化,秸秆降解可为微生物提供养分,同时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出现明显转变,从而使得秸秆配施影响了微生物数量.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土壤微生物群落会发生变化,初期以细菌群落为主,细菌残留物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贡献大,生长中期真菌开始占主导地位,秸秆配施有利于真菌群落积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