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眼科新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微结构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特征,探讨黄斑区微结构的改变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OCT对46例(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进行黄斑区微结构检查,分析黄斑水肿形态,对不同形态黄斑水肿的患者进行比较,以患眼作为黄斑水肿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分析黄斑区微结构各参数与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OCT扫描结果显示46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黄斑区微结构表现为3种形态,12眼为黄斑囊样水肿,10眼为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24眼为混合型水肿即黄斑囊样水肿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容积分别为(180.81±13.35)μm、(238.72±16.75) μm及(0.17±0.03)mm3,而黄斑水肿组分别为(541.26±125.68) μm、(473.61±133.42) μm及(0.38±0.14)mm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根据患者黄斑区微结构形态表现分组研究发现,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BCVA最好,为(0.53±0.09) LogMAR,其次为黄斑囊样水肿患者(0.64±0.16) LogMAR,而混合型患者最差(1.02±0.24) LogMAR,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及平均视网膜容积最小,其次为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而混合型患者3个指标均最大,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对黄斑部微结构的改变与BCVA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mm环平均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1 mm环平均视网膜容积、IS/0S断裂长度及外界膜断裂长度与BCVA (LogMAR)均呈正相关(r =0.546,P=0.000;r =0.582,P=0.000;r =0.523,P=0.000;r =0.834,P=0.000;r =0.758,P=0.000).黄斑水肿形态与BCVA呈正相关(r=0.641,P=0.000),单纯的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患者BCVA最好,混合型的患者病变最重,BCVA也最差.结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表现形态不同,OCT可以对黄斑部微结构改变进行定量分析,黄斑区形态改变与视力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