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中国传统“器以载道”工艺观念的“互文性”释读

中国传统“器以载道”工艺观念的“互文性”释读

         

摘要

中国传统工艺器物因其直观、可拼接、跨时代的文本语言,被历代社会视作抽象伦理观念、处世规则的承载者及象征物,“器以载道”也成为传统工艺制作的重要准则,规范、约束、引导造物行为,使其始终在服务政治、顺物自然等诉求之下有序发展。中国作为家国同构的政权结构,强调伦理教化的制约和引导作用,而“器”的日常性、普遍性和直观性则成为强化抽象的伦理教化的文本符号,成为传达政治观念、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有效途径。同时,从用物者的体悟与参与来看,用物者通过解读色彩、形制等器物文本,将物之文本背景,即“道”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内在意识,使本来作为观念象征物的器物(设计文本)成为观念(文本背景)本身,“器以载道”也在这一文本转译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