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草业科学》 >3种小檗科植物类黄酮、生物碱含量与抑菌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3种小檗科植物类黄酮、生物碱含量与抑菌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

         

摘要

分离制备了不同季节绿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红叶小檗(B.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的类黄酮和生物碱,分析了3种小檗科植物不同季节类黄酮和生物碱的含量,探讨了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季节变化的原因,研究了类黄酮、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含量和抑菌活性均随着季节的变化存在差异.其中,绿叶小檗的类黄酮含量在夏季最高(6.277%),红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高.红叶小檗的生物碱含量在秋季最高(5.517%),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夏季最高.3种小檗科植物的类黄酮、生物碱对模式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红叶小檗类黄酮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春季和冬季较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春季较小.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在春季最小,绿叶小檗和南天竹在冬季最小.3种小檗科植物中,红叶小檗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春季时红叶小檗生物碱的MIC值为5 mg·mL-1.本研究为小檗科植物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著录项

  • 来源
    《草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2614-2621|共8页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生物碱;
  • 关键词

    小檗科; 类黄酮; 生物碱; 抑菌活性; 季节动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