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检验医学》 >上海市某教学医院淋病奈瑟菌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

上海市某教学医院淋病奈瑟菌耐药特征及耐药机制

         

摘要

cqvip:目的了解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的耐药特征、耐药质粒型别和耐药机制,为淋球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142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淋球菌对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头孢硝噻吩法检测菌株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的质粒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扩增头孢菌素非敏感菌株penA基因并测序,与参考菌株比对,分析不敏感的机制。结果淋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阿奇霉素的非敏感率分别为100%、1.4%、17.6%、99.3%、99.3%、0%和8.5%。有54株(38%)淋球菌产β-内酰胺酶,其中携带亚洲型、非洲型和多伦多型质粒的淋球菌分别有26株(48%)、27株(50%)和1株(2%)。25株头孢菌素非敏感菌株中,药物作用靶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2(PBP2)]均发生了突变。突变点主要集中在311~582氨基酸位点,有12株突变位点较少(≤10个),但存在A501T/V、A516G、G542S、P551S/T关键位点突变;另外13株突变位点较多(50~60个),但无关键突变位点。结论治疗淋球菌感染经验用药可首选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可作为备选药物,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已经不适用于淋球菌感染的治疗。淋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以携带非洲型质粒和亚洲型质粒为主,多伦多型质粒少见。淋球菌对头孢菌素不敏感的机制较复杂,药物作用靶蛋白突变多样。

著录项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