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并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并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摘要

cqvip:目的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ATDs)在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导致粒细胞缺乏症这一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因ATDs导致的粒细胞缺乏症病例,并比较死亡组患者与存活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研究的ATDs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70例,其中5例死亡,均为女性,年龄33~54岁。5例死亡患者中2例合并甲亢性心脏病,3例合并甲亢危象。相对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47.00±8.12)岁vs.(35.58±11.10)岁,P=0.028],甲亢病程较长[1800(315~2880)d vs.60(40~120)d,P=0.002],从出现症状到粒细胞缺乏症诊治间隔时间较长[5.0(3.5~11.0)d vs.0(0~2.5)d,P=0.002],合并甲亢危象的患者比例较大(60%vs.0,P<0.001)。结论年龄、甲亢病程及诊断是否及时与ATDs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死亡率相关,合并甲亢危象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建议甲亢患者服用ATDs治疗后,一旦出现咽痛、发热等粒细胞缺乏症前驱症状,应及时监测血常规;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则应尽早选择其他治疗甲亢的方案,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