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DSA、MRA、MS-CT及血流剪切力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易损性的诊断价值

DSA、MRA、MS-CT及血流剪切力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易损性的诊断价值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的一种增生性、退行性、非炎症性病变,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而失去弹性,最先表现为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增厚,随后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随着斑块体积的增大,可导致颈动脉管腔狭窄及斑块的破裂,进而引起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脑卒中的发生。目前直接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包括: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多层螺旋CT成像(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造影(CEUS)、三维超声(3DUS)等,而其他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方法包括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剪切力测定等。目前,DSA被认为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闭塞的''''金标准'''',可以对介入治疗的过程加以指导并评估预后情况;剪切力测定是二维灰阶超声的一个重要发展,它不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情况下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来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及颈动脉斑块破裂风险,同时还具有无放射性、无创性、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及成像快捷等优点,有望成为预测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参考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