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湖南双季稻田氮素去向及残效定量研究

湖南双季稻田氮素去向及残效定量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田氮素的吸收利用、损失残留和残效特征,定量化揭示湖南双季稻田肥料氮去向和残效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季稻田氮肥施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湖南双季稻区开展田间~(15)N微区试验,按氮肥施用量设4个施氮量(以纯N计)处理:N0(不施氮)、N1(早晚稻均为90 kg/ha)、N2(早稻120 kg/ha,晚稻135 kg/ha)、N3(早稻150 kg/ha,晚稻180 kg/ha)。2017年施用~(15)N标记尿素,研究各处理的~(15)N吸收利用、15N在土壤中的残留及15N损失率,明确肥料15N的不同去向及其占比;2018年施用等量未标记尿素,分析各处理残留15N的吸收利用和损失率。【结果】差减法氮肥吸收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各处理肥料15N去向基本一致,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和总损失分别约占25%、23%和52%。肥料~(15)N主要残留在0~20 cm土层中,约占总残留量的77%,20~40 cm土层约占19%,40~60 cm土层约占4%。上一季水稻残留的氮肥,可供下一季水稻吸收利用,是土壤氮库的补充,0~20 cm土层残效最好,2018年两季水稻累积残留15N吸收率为8.13%~9.28%,累积损失率为38.68%~52.97%,最终残留率为38.90%~52.05%。【结论】双季稻田氮肥利用率较低,氮肥损失占比较大,早晚稻均达50%以上;水稻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土壤氮贡献率达71.00%以上。双季稻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自身的供氮能力以及上季水稻的氮肥残效,适当降低当季水稻的施氮量,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

著录项

  •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P.45-54|共10页
  •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128;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长沙410128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长沙410128;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稻;
  • 关键词

    双季稻; ~(15)N示踪法; 氮肥去向; 氮残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