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磁共振成像数据种类及其临床应用

磁共振成像数据种类及其临床应用

         

摘要

磁共振成像是射频场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共振并获取图像的一种新兴成像技术。核磁共振现象最早可追溯到194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Purcel教授和斯坦福大学Bloch教授在实验中发现,2人于1952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掀开了磁共振(MR)研究热潮[1]。如今MR技术应用不仅包括核物理、化学领域,而且在食品、生物学、医药学等学科领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其中,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和普及更是为医疗诊断和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MR医学成像的基本思想是基于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同一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或异常的弛豫时间[1]的显著不同,根据收到的MR信号的差异对组织进行标识成像。

著录项

  • 来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6期|448-450|共3页
  • 作者单位

    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科;

    计算机教研室;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科;

    计算机教研室;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科;

    计算机教研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