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早期《诗经》的记诵、书写和阅读

早期《诗经》的记诵、书写和阅读

         

摘要

早期中国《诗经》流传的口头或书写问题中,重要的并非是哪种传播方式占主导地位,而是其传播方式是否参与了《诗经》文本的形塑。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利用《尔雅·释训》《毛传》等传世文献以及安大简《诗经》等出土文献,对战国秦汉时代的人如何阅读和讲授《诗经》、书面文字与口头讽诵之间的互动方式等问题初作探析,或可触摸到一点早期《诗经》的活态传统。汉以后《毛诗》文本的变迁,通过汉唐之间异文对勘亦可略见其大概。口头与书写传统在后世文本流传中的作用,随之可作初步判断。另,战国秦汉时代存在两种长度的《诗经》简册,一种长度为30厘米左右,如阜阳汉简《诗经》,颇便于手持阅读;另一种长度为50厘米左右,如安大简《诗经》,很可能用于挂壁阅读,其功能主要是辅助记诵,为口头讲授或诵读随时提供书面文本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