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探索:走出'宏观缺位'与'微观失效'窘境

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探索:走出'宏观缺位'与'微观失效'窘境

         

摘要

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国家能力低下,"宏观缺位",被称为"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分配和财富流通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这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数,从而形成规模优势,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实现了国家能力的重构,"宏观缺位"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新中国在国防、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公共品领域的供应能力显著提高,然而国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过度干预又导致了"微观失效",致使工农业,尤其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充分尊重微观经济主体的权益,逐步实现了国家宏观有力调控和微观经济主体积极创新的结合,走出"宏观缺位"与"微观失效"的窘境,形成了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协调均衡的中国道路,推动经济长期增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