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吉林气象》 >东北冷涡背景下雷暴大风和龙卷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

东北冷涡背景下雷暴大风和龙卷形成机制的对比分析

         

摘要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东北冷涡背景下雷暴大风(6月7日,简称"0607")和龙卷(5月31日,简称"0531")形成机制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直接影响系统为冷涡前部次天气尺度短波槽,强对流层中层偏西急流使△T85大值区东移,低空西南急流使低层湿区显著北伸,叠加在△T85大值区之下,对流均发生在湿舌边缘不同天气系统交界附近,且"0531"急流风速值、△T85值明显高于"0607",切变线两侧有明显风速辐合,加上负变压区的存在导致热力和辐合上升运动更强.发生前CAPE值均超过1500J/kg,垂直风切变较强,湿层薄,但"0531"对流不稳定的建立主要是由湿度差动平流引起,发生前低层有明显逆温,而"0607"则相反,对流不稳定的建立主要由温度差动平流引起."0531"属于强垂直风切变下的超级单体龙卷,钩状结构清楚并有低层弱回波区和中高层回波悬垂结构,回波顶超过13km,超级单体刚刚越过切变线边界位于冷空气一侧,通过斜压性产生的水平涡度达到最大化,低层强中气旋形成,底部扩展到1km以下,具有明显TVS特征;"0607"属于典型飑线,大风出现在飑线断裂带附近,0.5°仰角速度图有超过20m/s径向速度,强且深厚的中层径向辐合等,但回波主体高度较低,强度较弱,与龙卷有明显不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