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金融经济:下半月》 >民营银行——我国银行业优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民营银行——我国银行业优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摘要

正 一、民营银行引入前我国银行业的弊端分析1.治理效率低下。我国银行业目前的格局是四大国有银行与小型的股份制银行并存。在小型的股份制银行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国家控股,即使有小部分国家不控股或不入股,但是其经营管理还是受到了国家的左右。因此实质上我国银行业的最终控制权还是落在政府的手上。依据产权理论可以知道,这种国家承担最终控制权所带来的后果实质上就是产权主体的缺位,因为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讲,国家不是一个"资本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它不可能扮演公司治理结构中委托人的全职角色。于是我国银行业产权"国有"就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我国银行业治理效率的低下,其具体表现在:(1)我国银行业产权主体即政府本身,是难以适应产权客体资产增值要求的。国有资产的最终控制权与剩余支配权都统一在政府手中。而政府作为产权主体与其他主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