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审判

         

摘要

本文探讨了刑事裁判中"机器"的兴起。如今,人证常常让位于机器装置和解析软件,陪审团对道德归责性的复杂判断也让位于犯罪构成的机械化指标,而法官的复杂裁判则让位于量刑指南和精算工具。尽管机器化具有提高刑事司法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光明前景,但由于当前机器化司法的开发和应用水平不均衡、不成体系,该前景仍未实现。目前,司法证明、责任认定和量刑方面的机器化现状存在着可预见但却未受到认真对待的自动化缺陷:"黑箱"程序中潜藏着主观性和错误;对归责问题设置的指标过于简化(而且往往非常不准确)造成决策失真;人类安全阀所保护的价值(例如,尊严、公平和仁慈)受到减损;在某些方面,机器本可以成为强大的消除偏见的工具,但由于公共政策层面的动因不足,其开发和应用水平却甚显不足。例如,政府一方面在提高通常会使匹配数据更具有罪倾向的DNA解析软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却又信奉指印和工具痕迹分析人员所作的主观判断;而在上述软件面前,这些分析人员对身份同一性的主张可能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样,在庭审中,当测谎结果通常仅由被告提供时,政府指责测谎仪是"不可靠"的设备;但在撤销缓刑听证会上,政府却又经常使用测谎仪,彰显其作为"真相机器"的传统地位。本文最后提出一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即"人机交互审判",用以防范机器自动化的病理缺陷;同时,通过"衡平监控"和其他手段来对机器化中的明显缺失进行盘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