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当代修辞学》 >歧义修辞格补论

歧义修辞格补论

         

摘要

所谓歧义修辞格,就是作者(或说者)有意识地利用句子、词语、音读的歧义性而制造的歧解;借以达到诙谐、滑稽、幽默、喜剧性或讽刺性的修辞效果。句子的歧义修辞,有人论及,笔者重点补论词语的歧义,兼及音读的歧义。一、词语的歧义汉语的词义复杂,引伸、变化多,利用汉语词语的多义性,可以创造大量的歧义修辞现象,诸如拈连(或曰"巧移"),借义双关,变义重复等。我们把词语的本义(或基本义)和引伸义同存一体,因互相交织而产生的歧解现象,叫作词语歧解。"当一个表达方式系用于转义而我们硬要把它当作本义来理解时,就得到滑稽的效果。"(柏格森语)反之,当一种表遮方式系用手本义,而我们硬要把它当作引伸义来理解时,也能收到滑稽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