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物技术进展》 >大鼠慢性束缚应激后肠道病理及其菌群变化

大鼠慢性束缚应激后肠道病理及其菌群变化

         

摘要

基于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结合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ERIC)-PCR技术观察大鼠肠道组织病理及菌群变化规律.选取1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采用束缚筒每天束缚应激4h,连续造模30 d,造模前后记录大鼠的体重并于造模后进行行为学评估,采用脱臼法处死并收集大鼠肠道组织及其内容物,包被切片后进行HE染色,肠道内容物初步分离后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ERIC-PCR检测菌群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激模型组大鼠体重、穿越次数、直立次数、理毛次数均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糖水偏爱显著降低;造模后大鼠肠道微绒毛结构破损严重,细胞核轻微固缩且深染,肠道菌群变化明显,出现了多个特征性变化条带.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并结合行为学评估成功建立了大鼠慢性应激模型,结合病理学检测和肠道菌群表达谱变化为基于慢性应激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