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船山学刊》 >《声无哀乐论》释义:从礼乐到和乐

《声无哀乐论》释义:从礼乐到和乐

         

摘要

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模拟了一场晦明捭阖的讨论.秦客为儒家传统乐论代言,嵇康则借东野主人之口予以回应.主人指斥儒家礼乐论存在一难以实现的折衷:礼乐以情为本,但因人而异的情感或会妨害礼乐的客观性、普遍性.通过解构传统乐论,嵇康建构出一套形式化的音乐观,即认为音乐不含任何经验性内容,是纯形式之美.他对儒家乐论的批判,揭示出儒家礼乐以情为本的特点:作为教化工具,礼乐须以人情为其现实基础,所以不能“无情”.而有意摆脱政教负担的嵇康,则可以从至人养生的角度重审音乐,作出新解.最后一段答问中,嵇康在承认“声无哀乐”的前提下,迂曲地重新阐释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命题,并展现出圣人“任自然”与“崇礼教”两种颇为相斥的面向.这套两可的圣人观,反映了六朝学人与传统若即若离的思想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声无哀乐论》是考察汉晋之际思想变迁的绝佳参照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