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热带作物学报》 >咖啡腐皮镰孢黑果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咖啡腐皮镰孢黑果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摘要

本文针对云南咖啡园在雨季出现的一种咖啡果实变黑的黑果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获得CPE5和CPE12菌株.这2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毡状,菌丝体灰白色,表面稀疏,背面出现浅黄色色素.分生孢子具1~8个隔膜,长6.08~65.3μm,宽2.76~9.03μm.小型分生孢子呈肾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致病性测定表明,无论是接种健康新鲜的咖啡离体叶片还是果实,产生的症状以及再分离后获得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均与初始接种菌株的一致.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无论是ITS、β-tubulin、TEF、28S rDNA单个基因聚类树,还是ITS-TEF加合基因序列聚类结果均一致,表明菌株CPE5与CPE12均属于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这是国内腐皮镰孢危害咖啡果实的首次报道.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咖啡腐皮镰孢菌最适宜生长的培养基是PDA和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8°C;完全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病原菌对碳源甘露醇以及氮源牛肉浸膏、甘氨酸、尿素利用率最高;菌株在75°C,10 min条件下即可致死.咪鲜胺锰盐和戊唑醇2种药剂的EC50值分别为1.8352μg/mL和1.4826μg/mL,对菌株CPE5菌丝体生长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效果.

著录项

  • 来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年第3期|822-829|共8页
  •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云南省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 云南普洱 665000;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11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咖啡病虫害;
  • 关键词

    咖啡; 腐皮镰孢; 分子鉴定; 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