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与术后疼痛、伤椎Cobb角、步态恢复的关系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与术后疼痛、伤椎Cobb角、步态恢复的关系

         

摘要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二者各有优缺点.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与椎体成形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早中期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7月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1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63例)与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52例),术中记录骨折椎体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及术后12周进行X射线片检查,测量伤椎Cobb角;术前、术后6周及术后12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步态测试及疼痛评估,疼痛评估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研究得到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结果 与结论:①椎体后凸成形组的骨水泥用量多于椎体成形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低于椎体成形组(12.7%,28.8%,P<0.05);②与术前比较,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12周的伤椎Cobb角降低(P<0.05),椎体成形组无明显变化(P>0.05);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12周的伤椎Cobb角低于椎体成形组(P<0.05);③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与步行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椎体后凸成形组术后6周的疼痛情况与步行运动功能改善优于椎体成形组(P<0.05),术后12周两组疼痛情况与步行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12周时,骨水泥渗漏组术后疼痛、伤椎Cobb角及步态参数与非骨水泥渗漏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可在治疗后早期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具有更好的骨折复位和镇痛效果,且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