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眼底病杂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及无效病例分析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及无效病例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IVB)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效果,分析治疗无效的原因。方法开放性、单一治疗组的前瞻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渗出型AMD的17例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确诊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第1次IVB治疗。此后第6、12、24、36、48周分别行第2、3、4、5、6次IVB治疗。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均行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眼底照相、OCT检查,于治疗前及第6、24、52周行FFA和ICGA检查。以末次随访患者BCVA所见字母数增加、不变或减少<5个为治疗有效,字母数减少≥5个为治疗无效;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治疗无效患眼治疗前后OCT测得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病变最大处视网膜厚度(MRT)变化以及FFA和ICGA的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18只眼中,有效12只眼,占66.67%;无效6只眼,占33.33%。无效眼治疗前平均CMT、MRT为506.83、635.33μm,治疗后平均CMT、MRT为446.17、563.67μm;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降低了60.67、71.67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72,-0.943;P=0.116,0.345)。FFA及ICGA检查发现,治疗无效的6只眼中,3只眼病灶位于黄斑中心凹区域内,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见病灶反复活动,第6次治疗后病灶均出现大片状瘢痕化。另3只眼在第3次治疗后黄斑区病灶面积扩大,荧光渗漏,CNV呈花环样;第6次治疗后,黄斑区荧光渗漏较第3次治疗后减轻,部分病灶瘢痕化。OCT检查发现,治疗无效眼神经上皮脱离减轻,视网膜色素上皮与脉络膜光带较治疗前光滑,但仍有增厚、隆起,黄斑区视网膜水肿。结论 IVB治疗渗出型AMD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治疗无效的原因可能与CNV活动性强、病灶范围扩大以及病灶位于黄斑中心凹区域内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