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富血小板血浆在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富血小板血浆在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中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摘要

目的 研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兔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及视网膜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清洁级成年新西兰白兔40只,构建兔右眼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6只新西兰白兔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PRP组,每组12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另取12只健康未造模兔作为正常对照组.抽取兔自体血制备PRP,造模后每隔1d分别在PRP组和生理盐水组实验眼球后近视神经损伤处注射20 μlPRP和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共注射10次.正常对照组实验兔不做注射干预.分别在造模后30 d和60 d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3只实验兔,摘取右侧眼球和视神经,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视网膜和视神经的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比较凋亡蛋白家族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神经和视网膜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PRP组造模后30 d和60 d时RNFL厚度值分别为(6.60± 1.16)和(6.89±1.21)μm,均大于模型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4.80±0.43)和(2.18±0.2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组造模后30 d和60 d时RGCs数量分别为(13.00± 1.00)/视野和(20.00±2.65)/视野,均多于模型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的(6.33±0.58)和(10.33±1.53)/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组造模后60 d时的RGCs数量较造模后30 d时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0 d和60 d,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视网膜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A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RP组,PRP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A值均较模型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视网膜和视神经中BDNF和Gap-43的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高,PRP组造模后60 d时各组织中BDNF和Gap-4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造模后30 d时水平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RP可有效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s的凋亡及视网膜的继发性损伤,促进RGCs抗凋亡作用,从而减缓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后的视网膜和视神经损伤,同时通过上调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视神经和视网膜的修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